四川新聞網消息 時序交替,春暉律動。「十三五」從春天開始,乘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東風,一路走來。5年改革創新,60個月攻堅破難,1800餘日朝暮辛繁,達州市稅務局與大家風雨同舟,並肩戰鬥,攜手走來。
突出政治首位
徵管改革在黨建引領下行穩致遠
達州市稅務局在四川省稅務局和達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將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強化政治統領,突出黨建引領,落實「縱合橫通強黨建」和「下抓兩級、抓深一層」工作機制,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努力建設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的模範機關;並把政治建設作為推進徵管改革的「試金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檢驗場」。
2018年3月,面對國地稅機構合併這場史無前例的改革大考,達州稅務人識大體、顧大局、謀大事、擔大任,將稅務機構改革作為一項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去推進,作為一場最重要的戰役去攻堅。
達州市稅務局黨委掛圖作戰,對表推進,精準落實每一個改革要求,精細完成每一項改革任務,連續打贏了新稅務機構掛牌、落實「三定」暫行規定、社保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三大主攻戰役,圓滿實現了「人合、事合、心合、力合」的改革目標。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達州市稅務系統各級黨組織將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支持復工復產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戰時」狀態,應對「大考」,堅決站在最前列、走在最前面、衝在最前沿,爭做「疫情防控的急先鋒、復工復產的護航者、服務群眾的貼心人」,同心戰「疫」度難關 ,支持復產促發展,打贏了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的攻堅戰。
「改革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讓全社會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成果……」這是黨中央規劃的改革路徑,也是深化稅收徵管體制改革的著力點和落腳點。
5年來,達州稅務系統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解決了現行稅收徵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強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稅制改革蹄疾步穩,「營改增」全面推開,機構改革行穩致遠,減稅降費直抵心坎……這些改革背後依靠是一個黨組織堅強的領導,這些成績的背後折射的是全體黨員幹部的忠誠擔當。
服務發展大局
稅收職能在時代大潮中加速彰顯
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建言獻策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得到時任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明,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寧等省領導肯定批示;關於天然氣伴生礦硫化氫氣徵收資源稅建議,在法律層面得到確認;牽頭主辦稅收服務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達州聯席會,確定5大類25個重點合作事項;與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籤訂中石化系統首份《稅企合作遵從備忘錄》,主動服務達鋼集團轉型發展……
這一份份建議,體現的是達州市稅務局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凸顯的是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智慧和擔當。
為支持達州經濟發展,達州市稅務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達州歷史方位,牢牢樹立「履行收入使命,服務達州發展」理念,堅定落實組織稅收收入主體責任,在達州加快發展的時代機遇中謀劃、思考、推進稅收工作,聚焦達州百億千億產業集群、「6+3」產業及全市重點項目,緊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區域,找準稅收增長點、隱蔽點、培育點,堅持組織領導發動、預測分析牽動、重點整治推動、稽查評估促動、上下內外聯動,組織收入總量逐年攀升,為達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經濟結構,離不開稅收政策調控。企業壯大,離不開稅收政策的支持。為支持發展,達州市稅務局堅持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給企業減稅,持續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及疫情防控稅費優惠政策,更加積極主動融入達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十三五」期間,累計減免稅175.6億元,既有效涵養了稅源,又支持了企業壯大,促進了達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稅收政策的紅利下, 如今的達州大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工業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安居樂業,一批批重大項目落地生根,巴渠大地處處湧動著蓬勃的朝氣,一幅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
堅持循序漸進
營商環境在傾心傾力中創新優化
「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跑是常態、跑多次是例外」,著力解決辦稅難點堵點痛點,提升群眾辦稅辦事「便利指數」和「幸福指數」。
為營造優良的稅收環境,達州市稅務局奔著問題去服務、向著困難去攻堅、優化服務解難題、創新服務促發展,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促進了達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需求導向,變「多跑網路」為「少跑馬路」。連續7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綜合施策、精準服務,最大化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開展實體辦稅廳服務資源供給側改革,建設雲稅智慧辦稅服務廳,暢通28個24小時自助辦稅廳,將繳費服務延伸到鄉鎮分局。上線電子稅務局,推行網上辦、自助辦、預約辦、容缺辦、幫你辦等「非接觸式」辦稅措施,全市「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比例由2016年的2.06%提高到2020年的96%,窗口辦稅繳費數量下降44%。
堅持發展導向,變「簡政放權」為「提能增效」。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減少審批事項156項、審批環節468個,簡併221項稅收業務,取消60項證明事項、500餘種需報送資料,95%以上優惠事項「免審批」。推行「小時清單」服務,容缺承諾辦理稅務註銷,實行無紙化退稅,綜合節省時間超過50%。強化櫃檯外輔導、櫃檯內提速,前臺辦稅平均等候不超過10分鐘。2015年以來,攜手10餘家商業銀行,在西南地區率先推出「稅金貸」,在全國首推「稅農貸」,陸續推出「雲稅貸」「稅金貸」「惠民貸」「稅貸通」等銀稅貸款產品,累計發放貸款23.8億元,央視多次關注報導。
堅持問題導向,變「問題清單」為「滿意清單」。國地稅合併後,全市稅務系統納稅人新增1.2萬戶,繳費人淨增1000萬人次。為破解難題,達州市稅務局打破行業壁壘,利用銀行網點優勢,在全省率先推行稅收業務銀行代辦服務,將辦稅服務廳從政務中心延伸到銀行網點、辦到群眾身邊,滿足了群眾辦事由「最後一公裡」到「最近一公裡」的需求,實現了「從獨奏曲向交響樂演變、從單領域向多領域覆蓋、從大廳辦向銀行辦升級」三大轉變,得到國務院督查組及稅務總局領導肯定,10多家媒體宣傳報導,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專題播報。
激發工作動能
幹事創業熱情在隊伍建設中活力迸發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完善人,不懈發展人,全面提高人,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人的正能量,點燃幹事創業激情,迸發創先爭優活力。
激發班子才能。鮮明用人導向,通過優化班子結構、合理排兵布陣、加大選拔力度,儲備優秀青年幹部,著力純淨後備幹部「蓄水池」,建好業務骨幹「人才庫」,推薦優秀幹部15人到系統外交流任職,開展職務職級並行,盤活基層資源,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激發隊伍智能。採取「外送內培」「師徒結對、雙向測評」「筆試+實戰+考核+遴選」的方式,形成了以「專業人才為基礎、骨幹人才為支撐、領軍人才為旗手」的達州梯級人才格局。「十三五」間,入選稅務總局「115」工程專業骨幹24人,入選稅務總局人才庫1人、省級人才庫53人、市級人才庫56人,「三師」人才138人。
激發文化動能。充分發揮文化「導向、凝聚、激勵、輻射」作用,增強稅收發展的動能,加速隊伍感情融合,形成了以「稅悅達人」「紅色萬源﹒多彩稅月」「賨風和暢﹒稅到渠成」等特色稅務文化品牌、「竹廉」「紅廉」「賨廉」「孝善」「蓮廉」等廉政文化品牌。連續4年開展「溫心潤稅」心理關愛計劃,舉辦活動7期31場,參與人員達2.79萬人次,為幹部職工「暖心減壓」。
激發榜樣德能。通過道德講堂「身邊人講身邊事」活動,用「大講堂小故事」,彰顯榜樣力量,基層先後湧現出了「中國好人」惠慶豐、楊宜洪、「全國最美家庭」劉小洪、四川省先進工作者向玲、四川省政務標兵廖慄等基層先進人物。宣漢局將「道德講堂」搬進總局收規司,用基層先進事跡感染人。
五年勵精圖治,五年繁花似錦。「十三五」期間,全市稅務系統榮獲省部級榮譽30餘項次,多項工作得到稅務總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連續4年獲得全省稅務系統績效管理優秀單位、位居全市垂管單位績效考核前列,被央視、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報導20餘次;在全省稅務系統首批實現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全覆蓋,市局機關和渠縣稅務局保持全國文明單位稱號,萬源市稅務局建成全國文明單位。2020年以來,全市稅務系統新增省部級榮譽6項次,獲得市委市政府領導肯定性批示20次。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十四五」時期,達州市稅務系統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創新引領、上級帶動、開放開明,強化平臺支撐、數據引領、科技興稅,聚焦主軸主業、聚力創新創業、聚集規範統籌、聚合要素保障,首抓收入、重抓徵管、狠抓服務、強抓隊伍,爭當先鋒、爭創示範、爭做一流,努力創建成為全省稅務系統黨建引領示範局、改革創新先行局、服務執法樣本局、幹部培養標兵局,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