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髖部骨折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近幾年連同老年髖部骨折在內的全身骨折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2016年上海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群骨折發生率已超過6.5%。老年人較年輕人更易髖部骨折,其發生率佔到了所有老年骨折患者的20%以上,到2021年上海地區老年人口骨折發生人數將超過30萬人,其中老年髖部骨折的病人預計會接近6萬人!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我們很多時候都想當然地認為:是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嘛!其實這種想法並不完全正確。骨質疏鬆是骨的問題,它的發生意味著您的骨骼變得不那麼密集和脆弱,這樣不需要多大的力量就能破壞它們,確實是老年群體易發骨折的原因,但是卻不是骨折更易發生在髖部的原因。髖部骨折更易發生則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的改變,行走時重心的改變以及在活動時的不協調。
人一生的行走姿勢變化過程,是身體重心逐漸後移的過程。到了老年,即使在站立狀態,身體重心已經移到了腳跟,行走時身體重心在腳後面,如果出現兩腿肌肉力量不協調時則容易出現側向跌倒。由於重心在腳後,所以多是斜坐在地,股骨頸或轉子最外側和後側受到暴力撞擊,從而出現了髖部骨折。
此外,有時可能會有生病的醫學原因,比如低血壓、心律異常或暈倒。卒中、帕金森病、關節炎等疾病會影響到您的行動能力,使您在絆倒的時候難以自我調整姿勢。若您患有糖尿病,血糖指數不穩定,您可能會感到暈厥。而且糖尿病還會帶來眼部和神經問題,影像您的視力、減弱您腳部和腿部的知覺。這些情況會讓您更加難以安全行動。這些都會增加您跌倒的風險,使得髖部骨折的發生率增加。
所以,在您跌倒後一定不要急著馬上重新站起,而是要對自己的情況下進行簡單的評估。如果跌倒損傷較為嚴重,尤其出現了局部的劇烈疼痛,無法活動,甚至出現了紅腫和明顯的畸形,都是發生骨折的徵兆。這時應待在原地,儘可能保持原有體位,並及時撥打求救電話,在人員陪同下儘快就醫治療。
對於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早期的治療是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的,對選擇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導致老人離世最大的骨折併發症是肺部感染。因為對於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來說,骨折部位稍有活動就會疼痛,翻身困難,更別說坐起來了。這樣一來,肺部的分泌物(痰)無法順利排出,時間一長,就「積攢」在肺部,容易引發肺部感染,從而產生生命危險。
此外骨折之後,人體血液處於高凝血狀態;選擇保守治療的老年人又基本上只能平躺,下肢處於長期的不活動的狀態,血液流動緩慢,就容易引發靜脈血栓。如果血栓脫落,隨著血循環流到肺部、頭部、心臟,就可能出現致命性肺栓塞、腦梗、心梗,導致生名垂危。而且,髖部骨折老年人不得不長期臥床,如果一個臥位姿勢長時間保持不變,一旦超過2小時,被壓迫的局部骨突處皮膚就會發紅。這些部位因持續受壓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和營養不良,進而發生壞死潰爛,形成壓瘡(也稱壓力性潰瘍),引起感染。老年人長期臥床的話,也可能會影響到膀胱,出現尿瀦留,就很容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老年人往往抵抗力有限,這些感染隨時都可能進一發展,波及全身。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預防跌倒以及適宜的治療就對老年人具有很大的意義。第一,鞋子要合適。鞋對於老年人而言,在保持軀體的穩定性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應該儘量穿舒適、平穩、合腳的平底鞋,鞋跟低而寬,鞋底牢固。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過於柔軟以及穿著時易於滑倒的鞋。第二,老年人的家居環境應堅持無障礙觀念:①移走可能影響老年人活動的障礙物;②將常用的物品放在老年人方便取用的高度和地方;③儘量避免地面的高低不平,去除室內的臺階和門檻;⑤將室內所有小地毯拿走,或使用雙面膠帶,防止小地毯滑動。第三,老年人對於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輕人要高2~3 倍,因此應改善家中照明,使室內光線充足,在過道、衛生間和廚房等容易跌倒的區域應特別安排「局部照明」;在老年人床邊應放置容易伸手摸到的檯燈。第四,居室內地面設計應防滑,保持地面平整、乾燥,過道應安裝扶手。衛生間是老年人活動最為頻繁的場所,也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因此衛生間內的環境隱患需要受到特別關注。第五,老年人平時需要克服對跌倒的恐懼,堅持有規律地參加體育鍛鍊,以增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平衡能力、步態穩定性和靈活性,從而減少跌倒的發生。
最後,祝願所有的老人家都可以平平安安、身體健康,健康走過100 歲!
來源:骨科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健康百科】為何老人容易發生髖部骨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