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聽吳曉波老師寫的《大敗局》的有聲書。已聽完的企業案例有:秦池酒廠、史玉柱的巨人集團、生產VCD的愛多集團、北京的房產項目「玫瑰園」。
聽完後發現,這些企業失敗有一個共同點,即企業先是在領導人的帶領下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時期,然而迅速的爆發也使得領導人或企業本身的缺點快速且加倍的顯現出來,最終致使企業迅速倒閉。
比如,領導人會先是自我膨脹,然後盲目的追求做大做強,希望在多個行業全面開花,但因為自身或是營銷能力、或是管理決策能力、或是危機處理能力,甚至是自身的道德缺陷或是違反法律法規,而致使企業陷入困境,最終破產,自己也身敗名裂甚至是自殺身亡。
總之就是,先是迅速的賺到了很多錢,然後又迅速地失去了。
在聽這些案例的同時,內心也是暗自慶幸自己遇到了笑來老師,不但讓我意識到了邏輯的重要性,並且能夠有幸加入BOX定投踐行群,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個穩贏的標的,採用了一個穩贏的策略。
反觀這些領導人犯的錯誤,基本上都是邏輯上的錯誤,有些企業甚至是在領導者連續做出了一系列錯誤決策的情況下,才最終走投無路的。
但凡他們能意識到人都是不靠譜的,多考慮一下自己決策會有哪些後果,有一些「以終為始」的思考,多做一些準備,也不至於落敗的這樣快。
在聽書學習的過程中,也一再地感受到笑來老師所說的,站到資本背後是需要自身智慧的,不然縱使一時靠運氣賺到了錢,也終將靠實力輸掉。
當然,站在現在的角度來分析別人的經歷,很容易發現失誤在哪裡,但自己也清楚地知道,這些分析都是事後諸葛亮。
能取得前期那樣的成就本身就已經表明這些領導者都不是普通人,都是身經百戰,很厲害的人,他們都避免不了要被自身不足所累,更何況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呢?
所以這也讓我更加意識到了,認清自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此自己也要更加的努力學習邏輯,不斷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