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表明:所有看完文章點讚轉發打賞的人,今年都能走好運!
前幾天在寫文章說沈逸有可能成為「重新定義公知概念的男人」時,我還沒有想到他能那麼快就凸顯人氣爆炸的前兆。
畢竟當時還是以《逸語道破》作為主要表達想法的渠道,怎麼說呢……
你看截圖的氣場,略帶低沉的成熟聲線顯得穩重,厚厚的鏡片透露著他的學識,基本上完美符合人們心中對「大學教授」的印象。
這跟我們熟知的那些露臉的自媒體創作者相比,就顯得有一點點的「格格不入」,似乎有些不怎麼能親近的樣子。
自然而然,《逸語道破》的節目人氣和觀察者網的當紅辣子雞——王驍以及董佳寧相比,還是要低一個檔次的,哪怕乾貨非常非常多。
看上去,沈逸可能和諸如局座啦、陳平啦那些老資歷差不多,會走長輩關懷下一代的路線,大家有可能敬畏和愛慕他們,但你要說現實裡遇到了,還能立刻打開話匣子聊天的話……
估計是比較困難吧。
所以,某種意義上我們得感謝火星公司與川普的聯袂演出,讓沈逸在最近這幾天裡「人設崩盤」,迅速拉近了他跟普通網友之間的距離。
沈逸第一次「突破」,應該是來自於怒斥蓬佩奧的那期特別加更。
在這期節目當中,沈大佬一改《逸語道破》裡沉著的模樣,半小時視頻從頭噴到尾,留下了那句經典的:你蓬佩奧算個什麼東西?
哎,這是我們之前看到的沈逸教授嗎?是那個曾經給人一種「儒雅」印象的男人嗎?怎麼皮膚都黑了好多,是可樂喝多了嗎?
結果,這期視頻的點擊量遠超過去的《逸語道破》,從幾十萬級別變成了上百萬。
但好戲還在後頭,前面說過了,必須要感謝火星公司跟懂王的助攻。
當tiktok突然就對美國政府認慫之後,沈逸啟動了核動力嘴炮模式,以不可思議的效率開始了……接近於日更的爆發。
只要有什麼新動態,沈逸當晚就會給你來一段視頻,聊聊關於他的看法,偶爾還不經意地透露一下「這兒不是寫內參的地方」,頗有幾分爽文男主的氣質。
並且,這些特別加更的視頻讓沈大佬徹底放飛自我,語氣變得越來越「灑脫」,各種嬉笑怒罵的名臺詞層出不窮,這才讓很多網友更深入地了解了一個真實的沈教授:
曾經是重度WOW玩家,酷愛垃圾食品(噴人噴著噴著冒個麥當勞出來),沒有快樂水就肝不動,平時還有著喜歡擼貓的愛好……
你把以上這些特徵放在一個普通阿宅身上,好像沒有任何違和感?
而且,沈大佬還特喜歡在微博上跟人對線(前幾天甚至被限流無法搜索到),專門吐槽那些舊公知派的言論, 我們再看看微博頭像……
老二次元、老那兔了!
對很多B站以及其他平臺的網友來說,沈逸根本就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甚至有時候我們在某些論壇吹牛搞鍵政時,也許屏幕對面就是沈大佬一邊喝闊樂,一邊嘲諷「愚蠢的人類」的表情(他經常會在視頻提到網上有些人怎麼怎麼滴)……
但儘管人設「崩了」,並不代表沈逸做視頻的水準下降。
相反,他能夠以絕大多數自媒體製作者無法想像的效率進行高質量更新,如果是對國際關係感興趣的人,每期節目都值得沒事兒拿出來複習一下。
甚至昨晚爆完之後,意猶未盡地補充一句:
還有劇場版……
好,終於該聊到本文的主題——降維打擊了。
過去這些年,網絡上有很多人通過製作科普、評論或者雜談視頻走紅,尤其是在B站這樣的網紅製造基地當中,所謂「百大UP主」,基本上都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但你要說製作這些視頻很難嗎?僅從技術而言並不困難,現在視頻剪輯軟體那麼多,有時候湊齊了素材就可以傻瓜式操作。
所以我之前的稿子都曾經被UP主拿去改成了視頻,看著也挺有意思。
話說回來,製作視頻的難點恰恰在於「素材」。
比如要製作一期講述韓戰的歷史視頻,UP主們就得查閱大量的資料,然後才能寫文案,搭配找一些圖片的時間,20分鐘視頻有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搞定。
畢竟如果為了趕工而導致出現明顯常識錯誤,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了。
目前如果以B站為例,能夠保持較快更新頻率的UP主,通常都是已經擁有足夠知名度,恰一次飯的錢比很多人一年工資都高,亦或者乾脆就是回形針那種境外勢力贊助的。
即便如此,能三天出一期視頻都已經算是「高產似X豬」,而且還無法保證質量絕對穩定,最近半佛恰飯恰多了,我都不太願意看他的視頻了。
可沈逸怎麼樣呢?
能夠做到給你日更,甚至加推「劇場版」,卻完全看不出有什麼精力透支的模樣,反而興致勃勃得像是高中老師在拖堂。
面對鏡頭跟大家巴拉巴拉半小時,非但不讓人覺得厭煩,反而不夠看。
而且他說的內容很難挑出毛病來,因為大佬腦海中的知識儲備驚人,隨口就能給你爆個從未聽過的料,例如美國用潛艇監聽海底光纜。
高頻率+高質量+全程無尿點,結果就是讓觀眾們的胃口迅速被養刁了。
我已經在網上看到不止一個人說,自從沈大佬開始爆肝之後,觀察者網其他人的視頻都看不下去了。
一方面其他人做視頻還得熬夜查資料寫文案;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實力確實和大佬有差距,很多事兒不能說到關鍵點上……
結果就是,我現在每天晚上大概8、9點左右,已經養成了要刷新一下B站,看看今天沈大佬有沒有日更的壞毛病,一天沒看到更新就難受。
相信也有很多人產生了這種情緒吧?
這對目前網絡上大量的自媒體製作者來說,就提出了極大考驗。
想要跟沈大佬較量,必須同時提升速度跟質量,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
而且,沈逸(包括羅翔)能夠成功,各大院校的掃地僧們是不是也可以嶄露頭角?
你沈逸能把中美關係說得那麼好玩,我張三天天給你更新近代史八卦行不行?他李四隔三差五直播說趣味文學鑑賞行不行?
那麼,未來網友們打開B站或者其他平臺時,看到的是無數大佬競技的「群英薈萃」,再想靠著百度百科弄點資料就做視頻,估計是沒有市場可言了。
教育部門甚至還可以將「有多少老師能夠成為網紅」作為考評標準嘛,哪個學校能培養最多的沈大佬,哪個學校明年妥妥的招生大熱門。
而一旦這種風氣形成,就意味著至少國內的自媒體視頻創作將上升一個檔次,真正意義上能夠讓大家開開心心、積極主動地汲取知識,並且在大佬引導下塑造符合時代需求的三觀。
目前看來,B站顯然已經有這方面的潛質,這對未來阿B走出國門徵服全世界的青少年,也許同樣是重要的鋪墊吧(本來字節跳動也許同樣可以,現在估計不行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
沈老師,咱們能改成半天更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