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今天大豐收!姚明坐地上與男女籃奪冠合影,時長約21秒
隨著終場哨一聲響起,趙睿將手中的球重重拋上天空。中國男籃後程發力,以84-72擊敗強敵伊朗,成功奪回了亞運會的冠軍。而這枚金牌還意味著,在本屆亞運會當中,中國隊已經將籃球男女3V3與5V5的所有四枚金牌全都收入袋中,實現了籃球項目的大包攬。
姚明與男女籃合影
收復失地固然是令人興奮,但轉播鏡頭在比賽結束的第一時間內就找到了中國籃球協會主席的姚明,其中意味,不言自明:金牌除了運動員的付出和汗水之外,背後的姚主席更是居功至偉。
▼臨危受命的改革先鋒姚明親臨賽場心情大好
姚明作為球員時所獲得的成就,大家應該已經耳熟能詳,無需再言。但隨著姚明與老一批國手的退役,中國男籃自2009年起到2014年,不但在世界賽場上無法守住前八的席位,更是在亞洲內也屢戰屢敗,伊朗、韓國和中國臺北都成為了我們的「勁敵」。
國內CBA聯賽更是雞血鴨毛,雖然關注度很高,但上至籃協,下至俱樂部,管理一片混亂,贊助商逐漸退潮之後,更是經營困難……
大家這才發現,中國籃球之前的又一次高峰,並非是職業化改革的紅利,反而是舉國體制最後的夕照而已。正是以姚明為代表的最後一批「體制內球員」的高光,掩蓋住了中國籃球當中包括梯隊培養、俱樂部職業化和聯賽運營方面的很多問題。
之後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球員姚明變身為姚老闆,果斷地收購了陷入經營困難的母隊上海男籃,並進行了經營和人事上的大規模整改。更是在將上海男籃打理得鐵板一塊之後,圖窮匕見:2016年,姚明作為上海男籃的主要投資人,將目前CBA聯賽當中的所有隊伍經營方牽頭聯合起來,各自入股,成立了「中職籃公司」。
中職籃公司的成立,意味著我們的聯賽在職業化多年之後,終於由國家政府機構一手包辦,要逐漸走向市場化「管辦分離」的道路。俱樂部從此也能夠在經營和管理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正是這一次的孤注一擲,讓大家看到了姚明的真正目的——他是抱著攪動中國職業籃球這一潭死水的決心而來,他不死不休、無所畏懼。
也許正是這種大無畏的決心上達了天聽,不久之後,姚明走馬上任中國籃協主席。
▼姚氏新政開花結果姚明見證中國男籃奪冠
但CBA聯賽利益鏈條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姚主席並未草率行事,反而是非常冷靜地制定了五年計劃,包括了賽程的延長、擴軍的暫停、每周比賽時間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他力排眾議,將籃協佔股全面撤出CBA——而在那之前,姚明已經賣掉了所有上海隊的股份,拒絕了所有的商業代言,以身作則,表明出籃協從今以後將只對聯賽進行原則上的指導。
在那之後,裁判職業化、球員工資透明化、俱樂部參與管理聯賽這些曾經擱置了多年的建議,如今也得以逐漸解凍,緩慢進入日程之中。CBA聯賽也如春風化雨,枯木逢春,如今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在改革聯賽的同時,姚明也沒有忘記籃球梯隊的培養。他將原有的U15、U17和青年聯賽三級梯級聯賽改為U13、U15、U17、U19四級,與國際相接軌,劃分更為細緻,年輕球員也得到了更多的比賽機會。
本屆亞運會之前,姚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了國家隊紅藍分組雙軌並行的戰略。兩套國家隊,雖然比起單一一支國家隊來實力略有下降,但重要的是,年輕的選手得到了更多的機會。
阿不都沙拉木等小將未來可期
雖然決賽中,伊朗隊的老將哈達迪予取予求,表現不凡,但他已經是職業生涯暮年的最後一搏;但在我們有著阿不都沙拉木、周琦、方碩、王哲林、丁彥雨航和董瀚麟這些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在和強敵的對陣當中收穫了寶貴的經驗,男籃的小夥子們在半場落後的局面下,始終咬緊著敵人,直到最後發力,一舉擊潰了對方——這種苦戰獲勝的經驗以及收穫的自信,將化為他們成長和蛻變的食糧。
我們不但贏得了金牌,贏得了比賽的內容,還贏得了未來。而重回巔峰、包攬所有籃球項目四枚金牌的成績,正是姚主席這一年半以來強力改革所交出的優秀答卷。
▼專業人辦專業事姚明難以掩飾的喜悅
在這一年半裡,中國籃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每個人都看在眼裡。從聯賽到國家隊,上下面貌煥然一新,而中國籃球也重新回到了自己亞洲巔峰霸主的地位上。
這當然有著姚明的巨大功勞,但也由此引發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疑問:作為前國手的姚明,職業生涯當中曾經有幸見識過了NBA全球最為頂尖的商業運營模式,更是在退役之後學習了管理,可以說,他懂籃球,也了解體制的弊端——這樣的高端專業管理人才,是否才是中國體育職業化改革所急需的推進力呢?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中國,整個世界範圍內,對於這個問題的爭論都很難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阿維蘭熱和大衛斯特恩先生並非體育專業出身,但並不妨礙他們經營足球和NBA的豐功偉績,可見運動員資歷並非是專業體育管理人才的必要條件。
而且,姚明是難得的。
在前段時間裡,NBA著名華裔巨星林書豪宣稱考慮加入中國男籃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等著看姚主席打算如何回復——明眼人都能夠看出,林書豪的歸化對於中國隊戰力的提高有著多麼巨大的幫助。
但是姚明考慮過後,這樣說:「中國男籃的選手們大多是功能性球員,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巨星,在關鍵的時刻進行關鍵的終結。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更應該給國內的年輕人更多鍛鍊的機會,去發現他們的天賦……」
姚明重視規則紀律
更早之前,全運會的頒獎儀式上,郭艾倫和周琦偷偷將大會贊助商的領獎服敞開拉鏈,露出了內裡的個人贊助商商標——這與本屆亞運會上孫楊的小動作如出一轍,但卻被目光如炬的姚明所識破,喝令兩人拉上拉鏈。
國家隊這一年來東徵西戰,友誼賽對手質量一直頗為不俗;而周琦在去到火箭隊之後,並未顯示出隊伍急需的天賦,卻被當成球隊的重要未來認真培養——這一系列時間的背後,我們都可以看到那個巨大的憨笑的身影。
專業的籃球眼光和超高的情商;幾乎不可能被金錢腐蝕;威望驚人、不需要所謂的政績;不追求眼前、目光放在更為長遠的未來,扎紮實實地考慮中國籃球的大局——中國籃球得一姚明,幸甚!
從這個角度而言,姚明現象並非是可以簡單複製的。但是,包括籃球之外,中國大部分體育項目所面臨的困局幾乎都完全相同——國字號管理機構的官管一體,使得職業化、市場化的推進受到嚴重製約,進程緩慢。因此,姚明在中國籃球所作出的改革,其意義或許將會超出籃球本身,成為其他體育項目深化職業改革的範例和標杆的存在。
比如中國足球,在大方向上掌舵,需要的是管理人才還是足球圈內的名宿,一直都存在著諸多爭議。但在筆者看來,這一過程固然是需要對市場有著深刻了解的專業管理人才,不過如果能夠讓對體育項目本身更有經驗、對其發展規律更為了解的專業體育人才參與其中的決策,多聽取他們的意見,肯定是會對職業化改革有所裨益的。
中國男籃時隔八年重回亞洲之巔
當然,前提是大家必須精誠一致,誠懇溝通,千萬不能有任何高人一等的想法,否則就很容易鬧出像是「國家隊參加聯賽」這樣的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