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在品味那段往事的時候,眼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畫面。有的人喜歡武將打鬥的畫面,有的人喜歡謀士們獻計的場景。
今天要說的是計策,也就是諸葛亮曾經放棄不用的一條計策。
關於這條計策,千百年來,有的人翹起那拇指肯定,有的人搖頭說「NO NO NO」。
翹起大拇指的人裡,就有一位大人物,他親身實踐了這條計策。
一
他會說,這條計策那麼牛逼,不用就對不起諸葛亮了。
這條計策是什麼呢?請先欣賞下面這個片段(小編所寫),看看這位大人物的處境。
********************************************
高迎祥帶領隊伍來到了黑水峪,見到將士們非常疲乏,啐了口痰,尋思道,兄弟們擠在峽谷撐不了多久,必須馬上離開。就在這時,隨著山谷間一聲炮響,無數的旗幟出現在山谷兩側。更為恐怖的是,漫天箭鏃和滾木礌石從天而降。高迎祥不僅懊惱,不應採用諸葛亮放棄不用的計策,冒險來到這個地方。
********************************************
上面這個片段是為了體現出這條計策的兇險,請朋友們不要笑話。
兇險在何處呢?
話說高迎祥來到的「黑水峪」位於子午谷,整個子午谷山勢陡峭、走道狹窄,是連接西安和漢中的快捷通道。
二
說到子午谷,就不得不提諸葛亮。
遙想當年,諸葛亮羽扇綸巾,趁著魏國睡大覺,他出師北伐,來到了祁山。
在北伐之前,蜀國名將魏延跟諸葛亮槓上了,認為諸葛亮太謹慎,肯定不會成功,於是他提出了一條有名的計策,即「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心想,這孩子,不知道子午谷太兇險嗎?
魏延心想,這領導,不知道子午谷能出奇兵嗎?
這對CP槓上的焦點,是用「子午谷奇謀」還是不用,那麼「子午谷奇謀」是什麼呢?
「子午谷奇謀」的意思是,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正面進攻長安(即西安),而魏延帶著10000精兵從子午谷方向進發,從長安的背面進攻;兩隊人馬前後夾擊長安,以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如果子午谷奇謀能順利實施的話,對於長安,諸葛亮就能唾手可得,恢復大漢王朝也就能指日可待。
當然,如果這樣,魏延就是進取長安的第一功臣,他以後在蜀國的地位就首屈一指了。
魏延不禁暗自高興。諸葛亮心裡笑道,你心裡想的能瞞過我,切~~
實際上,諸葛亮認為,一旦10000精兵被敵人發現,就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於是,諸葛亮不敢使用這條兇險的計策。
諸葛亮劇照
三
諸葛亮不敢使用這條計策,就不代表其他人不使用。
高迎祥就敢使用,他是明末起義軍首領,被尊奉為「闖王」;他是把頭顱扎在腰帶上的人,沒有諸葛亮的後顧之憂。
他想的是用一條命去當賭注,他也在逼明朝用江山當賭注。
如果成功,高迎祥就能得到半壁江山;如果不能成功,他只不過是丟掉了一條性命。
「奶奶的球,不就是一條命嗎?就當老子陪你們玩了。」
高迎祥在作死的邊緣上學著行走。
他在作死的邊緣上,是想賭上一把。把他推到邊緣的就是高迎祥接連的失敗。
怎麼回事呢?
在此之前,高迎祥和明軍纏纏綿綿到海角天涯,鬥了很多年。
不是陰盛陽衰,就是陽盛陰衰。這次,高迎祥被明軍接連擊敗,被按在了角落裡摩擦。
為了反敗為勝和取得驚人的戰果,高迎祥決定賭上一把。
其實,高迎祥採用「子午谷奇謀」的原因不僅僅在於他把生命當做兒戲,更多的是迫於無奈。
四
那天,天那麼藍,山那麼綠,還有高迎祥的萬丈黑雲在心緒。
高迎祥帶著數萬將士來到了子午谷,他來了,他來了,他頂著黑雲過來了。
數萬將士經過十幾天的行程來到了黑水峪這個地方。
數萬將士頂著黑雲,被雨淋風吹。
數萬將士擠在狹窄的山谷裡,不知道何去何從。
由於長時間的行軍,高迎祥大軍已經人困馬乏,數萬將士的狀況真是慘不忍睹。
如果明軍用一支奇兵,在子午谷騷擾高迎祥大軍,那麼高迎祥大軍還不得潰散。
奇兵?明軍才懶得用。
為什麼呢?明軍的主帥不想用,要來就來真的,把高迎祥大軍全殲。
那時,明軍的主帥是孫傳庭,他是明朝後期的幾大軍事支柱之一。
有種說法稱,孫傳庭一死,明朝也就跟著滅亡了。
這是後話,本處不表。
孫傳庭不想用奇兵,他想用伏兵。
孫傳庭是這麼想的,高迎祥就是這麼擔憂的。
高迎祥馬上想離開這個鬼地方,打進西安,喝酒吃肉玩**。
高迎祥有很多想法,孫傳庭不讓他多想。
孫傳庭劇照
這不,對於高迎祥大軍來說有一個噩耗,明軍埋伏在黑水峪。
明朝有人喊話:「想活命的,放下武器,蹲在白旗下面;想活命的,放下武器,蹲在白旗下面。」
這樣的聲音接二連三地在山谷中穿梭,更為可氣的是,明軍果真樹立了白旗。
高迎祥攔都攔不住,數萬大軍被迅速瓦解。
高迎祥此時就是拜天拜地也沒用,等待他的就是拜拜。
經過幾天幾夜的搏命,高迎祥大軍被徹底擊潰,而高迎祥本人也被俘虜。
高迎祥再怎麼懊惱,也於事無補。
從他把「子午谷奇謀」當成上等計策那刻起,高迎祥就已經等於被判死刑了。
等待高迎祥的將會是殘忍的極刑。
高興的是明朝崇禎皇帝,亂賊終於平定了,終於可以專心對付八旗兵了。
高興的是孫傳庭,終於贏了,馬上要升官了。
大明王朝再一次地度過劫難,延長了國祚。
五
「子午谷奇謀」要想成功,條件非常苛刻。
高迎祥的失敗,主客觀條件在於:
主觀條件:
高迎祥出身陝西,自負對山形很了解,結果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高迎祥帶著數萬大軍進入峽谷,大軍首尾不能兼顧,一旦發生戰爭會很被動,非常類似「火燒連營七百裡」戰役。
客觀條件:
明軍主帥孫傳庭不是等閒之輩,他熟讀歷史,很清楚歷史上的「子午谷奇謀」。
大戰前,高迎祥大軍運氣不好,碰上了陰雨天氣,導致戰鬥時將士非常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