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影評|《絕殺慕尼黑》的情感力量

2021-01-19 中國青年報

只恆文

有評論員、音樂人向我推薦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我看了「海報」上的一句話,就打動我了:「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

多麼豪邁的氣概。有很多體育影片,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這部電影周末就要下線了,不看真的會後悔的。」

體育題材的影片,屬於小眾類型。拍攝難度很大,因為再好看,也沒有直播的比賽來得精彩和富有懸念。我很佩服大名鼎鼎的香港導演陳可辛選擇執導電影《中國女排》,該片啟動儀式4月16日已在福建漳州老女排訓練基地舊館舉行。飾演「主教練」郎平一角的是鞏俐,這也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體育題材的影片,多數都是以「為祖國而戰」為主題背景的,《絕殺慕尼黑》當然也不例外。但如果僅以此為主線,很難賺取觀眾的「眼球」。

《絕殺慕尼黑》講述的是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一個真實故事。最扣人心弦的是最後3秒,這3秒鐘,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用了近10分鐘來展示,讓觀眾置身其中,看得熱血沸騰。

民族主義和體育精神在這一刻得到了充分展現。但如果僅停留在這個層面,電影註定是不成功的。為了這3秒鐘,為了這場勝利,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用最大的篇幅,向觀眾講述主教練加蘭任用積攢的給兒子治病的錢,用來救患病的隊員薩沙;薩沙因患了絕症,終止了和未婚妻的愛情。前蘇聯那個年代,談戀愛只能是「地下行為」,是違反隊規,也受年齡限制的。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愛情是作品永恆的主題。情感因素激勵著球員為榮譽而戰,為所愛之人戰鬥。金牌和榮譽,在這一刻得到了升華。

最後3秒鐘之後的故事,最終觸及到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獲勝後的球員回到更衣室,紛紛把裝有獎金的信封摞在一起,交給教練去給孩子治病,以彌補給坐輪椅兒子看病的虧空。

此刻,影片深深感染了觀眾。有媒體報導,國家體育總局要求相關單位組織收看這部電影,因為「電影體現出來的團隊合作、奮力拼搏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對我們當前積極備戰到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和卡達世界盃預選賽『三大任務』,決戰決勝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三大任務,決戰決勝」,需要團隊合作、奮力拼搏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是不是也需要情感因素的激勵呢?因為愛情和親情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圖片說明)主教練加蘭任。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焦點

  • 改編自奧運傳奇經典賽事,《絕殺慕尼黑》俄羅斯上映,票房18億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改編自蘇聯傳奇籃球選手謝爾蓋別洛夫(Sergei Alexandrovich Belov)回憶錄,由《衝出封鎖線》弗拉迪米爾馬西科夫、《美國羅曼死》約翰薩維奇領銜主演,講述真實發生於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籃球項目金牌戰。
  • 國家隊要求觀看電影《絕殺慕尼黑》 對備戰奧運有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維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是最近的院線熱片,而這兩天,這部電影又「火」了一次。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項目的國家隊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體觀看這部電影,以激勵教練員和運動員備戰重要賽事。
  • 絕殺慕尼黑,這一刻我感動了
    絕殺慕尼黑,這一部籃球電影,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完吧。這部電影說實話,裡面的點點滴滴都是那麼真實。電影可以分為兩條主線。一條線索是蘇聯於美國之間的強強對抗,這之間牽扯到了大國與大國之間的尊嚴問題。但每每當我們付出的時候,人的情感都會迸發出來。以至於到最後,那個你絲毫都不會有所交集的人,你會突然發現,情感的種子早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萌發生芽,並已經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人跟人之間其實都是這樣的,雙方之間都是需要付出的。就像絕殺慕尼黑最後的那句話「教練,拿著這些錢去救孩子吧」。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多少言語早已經不能與之相比。
  • 《絕殺慕尼黑》:三秒成就的勝利,燃到爆炸的經典
    看新聞時,我不僅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相信愛看電影或者籃球的朋友們大部分都看過,那就是《絕殺慕尼黑》。《絕殺慕尼黑》在豆瓣擁有8.3的高評分,在我看來,這實至名歸。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在惡劣的訓練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中克服千辛萬苦,最終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比賽中打敗美國隊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國隊是保持了36年的全勝紀錄。
  • 《絕殺慕尼黑》:我們要在慕尼黑贏下美國隊!
    而這位新上任的教練,面對這支可以稱為一盤散沙的隊伍,在距離奧運會只有一年時間的檔口臨危受命,卻沒有一絲畏懼和退縮,他大刀闊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對球隊從人員到訓練再到戰術進行了徹底地改造,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不顧領隊瘋狂打岔「誇下海口」:我們要在慕尼黑贏下美國隊!
  • 絕殺慕尼黑,2019年度最佳之一 | 狗眼觀影
    絕殺慕尼黑,講述前蘇聯男籃於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偉大且具有爭議的一場勝利。與另一部籃球題材《光榮之路》類似,卻更富感染力。通過勃列日涅夫的新經濟體制,前蘇聯從赫魯雪夫的玉米時代逐漸復甦,經濟增長加速,恰逢美國深陷越戰,損耗錢糧無數,一時之間兩大陣營的力量差距縮小。眼看美帝連年黴運,勃總拍案而起,吹響全面戰略進攻號角。此為背景。
  • 《絕殺慕尼黑》為何超越不了《摔跤吧爸爸》
    體育大生意第1846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絕殺慕尼黑》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雖然由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前蘇聯隊終場三秒一分逆轉美國隊改編的傳奇故事熱血非常;雖然它對比賽近乎1:1還原,連裁判衣服背後的汗水痕跡都精準苛刻地重現;雖然它在俄羅斯本土收割30億盧布(約合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並成為俄羅斯影史票房冠軍……但比起兩年前把一片死寂的體育電影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的《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的支線劇情細碎、敘事鋪陳跳躍、情感推進突兀、人物性格單薄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絕殺慕尼黑》海報《絕殺慕尼黑》以俄羅斯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的回憶錄為基礎改編。《絕殺慕尼黑》劇照那麼評價如此之高的《絕殺慕尼黑》究竟有多好看呢?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裡,如何在觀眾早就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聽你把故事講完,是個很大的挑戰。
  • 《絕殺慕尼黑》:人性超越體制的奇蹟
    加蘭任不是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只是他對追求超越的體育精神有著可怕的執著:沒有什麼強隊是不可戰勝的。 一盤散沙 然而,加蘭任接手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表面上,蘇聯男籃國家隊雲集了旗下各國高手,群星璀璨,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
  • 比較《奪冠》與《絕殺慕尼黑》,看運動劇情電影的拍攝
    中國電影《奪冠》和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都屬於運動劇情電影,都是表現本國球隊在國際大賽奪冠上的故事。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和目標幾乎一致,但表現的手法和效果卻相差萬裡,就像中國與俄羅斯的距離一樣。下面對兩部電影進行分析比較。 先說片名。人要衣裝,文要題裝,可見題目的重要性。
  • 絕殺慕尼黑評價:不服輸的團隊精神 細節之處更具深意
    絕殺慕尼黑評價:不服輸的團隊精神 細節之處更具深意  這個夏天,一部人口相傳的好電影《絕殺慕尼黑》帶我們領略了一股「不服輸」的團隊精神,也認識了一群為國家、兄弟、夢想奮勇拼搏的熱血男兒。電影正在熱映中,不僅超高上座率領跑同期,過硬的口碑也在各平臺持續評分第一。如今票房即將突破七千萬,逆襲之勢依舊。
  • 《絕殺慕尼黑》,奧運賽場不可不知的故事
    戰鬥民族2019票房神話《絕殺慕尼黑》該片於2019年上映,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組隊完成不可能情感是這部電影的敘述線不是比賽,不是訓練,也不是籃球技巧,而是人的情感。 於是我們看到,薩沙和未婚妻的愛情,因薩沙患了絕症而戛然終止。他們分手的那刻,別人的婚禮正在進行,因為沒有人會為他們的悲傷停止奏樂。 我們還看到教練加蘭任和兒子的父子情,兒子患有先天疾病,無法站立,加蘭任之所以臨危受命,有很大的動機是要帶兒子出國治病。
  •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電影《絕殺慕尼黑》宣布定檔6月14日,正式加入2019年夏季電影市場的熾熱戰火,提前以熱血昂揚的情緒打響暑期檔影市鏖戰。海報中,蘇聯籃球隊神情嚴肅,目光堅定地走向賽場,一股強烈地對峙感與緊張氣氛幾欲衝出屏幕。
  • 運動劇情電影不是紀錄片翻拍,《奪冠》與《絕殺慕尼黑》比較
    中國電影《奪冠》和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都屬於運動劇情電影,都是表現本國球隊在國際大賽奪冠為國爭光的故事。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和目標幾乎一致,但表現的手法和效果卻相差萬裡,就像中國與俄羅斯的距離一樣。關於片名。《奪冠》講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40年光輝歷程,主要表現了三位教練帶領中國女排迎戰具有重大意義的中日、中美、中巴三場大賽。
  • 《絕殺慕尼黑》:再現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傳奇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百度圖片本報電(廖嘉俊)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正在我國公映的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原蘇聯隊教練加蘭任相信「沒有永遠屹立不倒的王者」,帶領隊員們經過艱苦訓練打敗當時從未有敗績的美國隊的故事。
  • 真實歷史裡的「絕殺慕尼黑」
    這部電影,《絕殺慕尼黑》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絕殺,蘇聯51:50擊敗在奧運會上從來沒有敗過的美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中、英文字幕,全程俄文,不過由於對這個體育歷史事件太了解所以並不影響看懂整部影片。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這部電影裡,主教練(1972年奧運會蘇聯隊真實的主教練名字叫康德拉辛)兒子生病。
  • 《絕殺慕尼黑》再現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傳奇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百度圖片本報電 (廖嘉俊)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正在我國公映的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原蘇聯隊教練加蘭任相信「沒有永遠屹立不倒的王者」,帶領隊員們經過艱苦訓練打敗當時從未有敗績的美國隊的故事。這場比賽不僅是兩支籃球隊的比拼,更成為兩個國家的較量,一段歷史被改寫。影片此前在俄羅斯上映時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 《絕殺慕尼黑》影片簡介
    中文名:絕殺慕尼黑外文名: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編劇:尼古拉·庫利科夫、安德烈·庫烈奇克主演: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類型:劇情、
  • 《絕殺慕尼黑》上座率領跑 細節之處更具深意
    這個夏天,一部人口相傳的好電影《絕殺慕尼黑》帶我們領略了一股「不服輸」的團隊精神,也認識了一群為國家、兄弟、夢想奮勇拼搏的熱血男兒。電影正在熱映中,不僅超高上座率領跑同期,過硬的口碑也在各平臺持續評分第一。如今票房即將突破七千萬,逆襲之勢依舊。
  • 《絕殺慕尼黑》口碑過硬 教練靠智慧逆襲中年危機
    《絕殺慕尼黑》教練加蘭任勇敢克服「中年危機」加蘭任因材施教讓球員對自己充滿信心用實戰經驗助長蘇聯隊自信:美國不是不可戰勝的人生總會陷入困境,如何成功逆襲著實是一門學問。最近正在熱映的2019第一票房黑馬《絕殺慕尼黑》就讓很多觀眾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