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男籃不斷的登上微博熱搜,不是因為勝利,而是因為失敗,不得不說,中國男籃的事業滑到了一個冰點。看新聞時,我不僅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相信愛看電影或者籃球的朋友們大部分都看過,那就是《絕殺慕尼黑》。
《絕殺慕尼黑》在豆瓣擁有8.3的高評分,在我看來,這實至名歸。
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在惡劣的訓練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中克服千辛萬苦,最終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比賽中打敗美國隊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國隊是保持了36年的全勝紀錄。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部純粹的體育電影,但是後來發現我錯了,比起描述籃球動作句技巧,這部電影更多的是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體育精神。我們可以看到,這支球隊裡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擁有親情與愛情,並不是一味打球的機器。薩沙因為疾病與自己的女友分手,教練為自己兒子的病情擔憂,甚至中間還有間諜,還有走私,但是,他們並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教練為救球員把兒子的救命錢拿出來,本有機會逃跑的球員因為捨不得兄弟而再次回到戰場。
這部電影為什麼會非常燃?不是在於華麗的鏡頭,而是在於情感,是的,光憑技術是無法打贏比賽的,正是因為教練與球員,球員與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才讓整個球隊有信念有意志去默契的完成每一次的傳球,每一次的投籃,他們雖有自己的情感,但是沒有妨礙他們對籃球的信仰。
這支球隊裡除了情感,還有信仰,這信仰是純粹的信仰,他們每個人都不僅是將籃球當做自己的事業,更是當做信仰,當做熱愛,球員會因為遲遲沒有被教練點名上球場而焦急,會因為害怕上不了球場而隱瞞自己的病情,為練球練的精疲力竭,因為這是他們的熱愛,是怎麼也不願意捨棄的熱愛。
《絕殺慕尼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包容。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是一個民族主義非常濃烈的國家,但是,在這部影片裡,突出的僅是個人情感以及球隊精神,正是因為這樣,這部影片才會被世界廣大觀眾所接受。
反觀最近連連失利的中國男籃,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是有懈怠的,這個懈怠可能不是訓練上的懈怠,還有精神上的懈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體育逐漸娛樂化,這不僅僅存在於籃球,在體育界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這個問題,這使體育精神與信仰不再純粹,就像被棒棒糖吸引的小孩子,還哪有心思去完成手頭的作業呢。
最後,我想說,每一位體育人都應該擁有《絕殺慕尼黑》裡面球員的體育信仰與精神,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男籃能夠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