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三秒成就的勝利,燃到爆炸的經典

2021-01-11 小熊看影視

前幾天,中國男籃不斷的登上微博熱搜,不是因為勝利,而是因為失敗,不得不說,中國男籃的事業滑到了一個冰點。看新聞時,我不僅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相信愛看電影或者籃球的朋友們大部分都看過,那就是《絕殺慕尼黑》。

《絕殺慕尼黑》在豆瓣擁有8.3的高評分,在我看來,這實至名歸。

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在惡劣的訓練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中克服千辛萬苦,最終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比賽中打敗美國隊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國隊是保持了36年的全勝紀錄。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部純粹的體育電影,但是後來發現我錯了,比起描述籃球動作句技巧,這部電影更多的是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以及體育精神。我們可以看到,這支球隊裡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擁有親情與愛情,並不是一味打球的機器。薩沙因為疾病與自己的女友分手,教練為自己兒子的病情擔憂,甚至中間還有間諜,還有走私,但是,他們並不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教練為救球員把兒子的救命錢拿出來,本有機會逃跑的球員因為捨不得兄弟而再次回到戰場。

這部電影為什麼會非常燃?不是在於華麗的鏡頭,而是在於情感,是的,光憑技術是無法打贏比賽的,正是因為教練與球員,球員與球員之間的情感交流,才讓整個球隊有信念有意志去默契的完成每一次的傳球,每一次的投籃,他們雖有自己的情感,但是沒有妨礙他們對籃球的信仰。

這支球隊裡除了情感,還有信仰,這信仰是純粹的信仰,他們每個人都不僅是將籃球當做自己的事業,更是當做信仰,當做熱愛,球員會因為遲遲沒有被教練點名上球場而焦急,會因為害怕上不了球場而隱瞞自己的病情,為練球練的精疲力竭,因為這是他們的熱愛,是怎麼也不願意捨棄的熱愛。

《絕殺慕尼黑》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包容。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是一個民族主義非常濃烈的國家,但是,在這部影片裡,突出的僅是個人情感以及球隊精神,正是因為這樣,這部影片才會被世界廣大觀眾所接受。

反觀最近連連失利的中國男籃,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是有懈怠的,這個懈怠可能不是訓練上的懈怠,還有精神上的懈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體育逐漸娛樂化,這不僅僅存在於籃球,在體育界的各個領域都出現了這個問題,這使體育精神與信仰不再純粹,就像被棒棒糖吸引的小孩子,還哪有心思去完成手頭的作業呢。

最後,我想說,每一位體育人都應該擁有《絕殺慕尼黑》裡面球員的體育信仰與精神,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男籃能夠絕處逢生。

相關焦點

  • 《絕殺慕尼黑》三秒,也可以創造奇蹟
    《絕殺慕尼黑》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電影。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
  • 電影《絕殺慕尼黑》故事超燃!可能是最好看的體育競技電影
    一部名為《絕殺慕尼黑》的電影在俄羅斯掀起熱烈反響,不但口碑爆棚,更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賣座的本土電影。而在6月,這部電影也被引入中國影院,那麼,這部取材俄羅斯籃球隊歷史突破的電影,又為何可以在當時激起全民觀影熱潮?中國觀眾又可以從中感受怎樣的精彩呢?
  • 絕殺慕尼黑:1972年奧運會男籃決賽最後三秒究竟發生了什麼?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成為俄羅斯電影票房黑馬,引進中國也收穫了極佳的口碑。46年過去了,前蘇聯男籃在1972年奧運會男籃決賽上最後3秒「絕殺」當時的籃壇霸主美國隊,至今都充滿爭議。絕殺慕尼黑最近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火了一把。《絕殺慕尼黑》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還原了美蘇冷戰時期世界體育史上一場極具爭議的比賽。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男籃決賽中,蘇聯隊打敗了保持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比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的優勢領先,已開始提前慶祝勝利。然而蘇聯隊頂住壓力,在教練的率領下完成「三秒絕殺」,成功逆轉比賽結果。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的這場比賽不僅僅是體育競技那樣簡單。
  • 《絕殺慕尼黑》為何超越不了《摔跤吧爸爸》
    如果說《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帶領歌迷「重返」溫布利大球場體驗皇后樂隊的超燃live,那麼《絕殺慕尼黑》就是用整整一個小時把熒幕前的籃球迷拉進那個畫面斑駁的1972年,讓他們為球鞋和地板的每一次摩擦、籃球和籃板的每一次撞擊、身體和身體的每一次對抗而心臟跳動。
  • 《絕殺慕尼黑》,奧運賽場不可不知的故事
    戰鬥民族2019票房神話《絕殺慕尼黑》該片於2019年上映,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該片真實還原了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結束前的故事,美國隊罰球之後,以1分優勢領先,時間只剩3秒,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但是前蘇聯已經在美國隊罰球前叫了暫停,因為技術故障,沒有暫停,3秒時間划走,爭議過後,當時世界籃聯秘書長瓊斯先生,提出讓比賽遵循規則,前蘇聯在失望之後重新獲得最後3秒,後場發球,一個長傳,前場直接接球,起身跳投,2分,比賽結束,前蘇聯創造了奇蹟
  • 高度還原經典事件,《絕殺慕尼黑》拿下8.3分,小語種也有春天?
    文/藍鳳凰想寫《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已經很久了,作為一部展現蘇聯體育史上最熱血一戰的電影,這部影片無論從語種、受眾還是宣傳上都毫無任何優勢可言。但是這部電影在豆瓣仍舊拿下了8.3分的高評分,而且評分人數達八萬之多。
  • 以《絕殺慕尼黑》為例,淺析電影鏡頭語言表現力分析
    作為電影的基礎,鏡頭表現永遠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難的一點:表現得好,奉為經典,世人敬仰;表現不好,食同嚼蠟,乏味無趣。優秀的鏡頭語言表現力才能塑造出一部可能優秀的影片。而毫無疑問,《絕殺慕尼黑》這部片子做到了這一點。
  • 絕殺慕尼黑,2019年度最佳之一 | 狗眼觀影
    絕殺慕尼黑,講述前蘇聯男籃於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偉大且具有爭議的一場勝利。與另一部籃球題材《光榮之路》類似,卻更富感染力。第一遍,美國贏了;第二遍,還是美國贏了;第三遍,絕殺了……絕殺並不複雜,底線發出球後,第一時間長傳吊給潛伏在籃下的薩沙,一虛晃,最簡單的庶民上籃,球中哨響。短短的3秒,卻給了足足3分鐘的慢鏡頭無聲群像————從身處莫斯科的官員,到現場球迷,從前蘇聯替補席,到美國替補席,從從美國醫院,再到美國街頭,再到喬治亞山區……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的情感,不同的臉譜。
  • 《絕殺慕尼黑》史上最燃俄羅斯影片,實至名歸
    看片名以為是諜戰片,其實是一部冷戰時期以慕尼黑奧運會為背景還原俄美籃球決賽的影片,作為一個許久不關注籃球的排球愛好者,內心的激情被影片的節奏迅速點燃,響應俄羅斯使館的號召,去年看了同類型影片《花滑女王》,對精彩的花滑場景和自黑俄羅斯體制的橋段印象深刻
  • 如此燃炸的電影,票房卻還不如個大爛片?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帶著劇透的片名。而且,這場帶有爭議的比賽,完全取自於現實生活——1972年,蘇聯籃球隊在慕尼黑奧運會中,憑藉最後三秒絕殺取得了勝利。而他們的對手,是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可就是這樣一部知道結局的電影,卻依然讓人熱血沸騰。這個僅有三秒的動作,小鴨不知道看了多少次。
  • NBA經典傳奇——美國男籃輸掉的兩屆奧運會!絕殺慕尼黑
    俱往矣,數NBA風流人物,敬看本期NBA經典傳奇!上期有談過,NBA夢之隊在國際大賽上輸掉的比賽,可那並不是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輸掉的唯一的比賽,同樣也不是第一次輸掉奧運會的比賽。那麼在此之前,美國隊又輸掉了哪些比賽呢?美國隊在奧運會第一次輸球是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美國隊輸給了當時的蘇聯隊,而且還是在決賽中!
  • 絕殺慕尼黑:把信念當作信仰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於是美國隊都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但是萬萬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率領著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國家隊,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發生了巨大的逆轉,打敗了沒有在奧運會中品嘗過一次敗績的美國隊時,當比賽結果一出整個籃球歷史都發生了改變。
  • 《絕殺慕尼黑》中這些有趣的細節,值得一刷再刷
    看過《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其實都知道,這是一部依據現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在細節的處理之上,值得一刷在刷。所以很多人覺得《絕殺慕尼黑》這部影片中的政治色彩很濃,在當時的環境下其實打敗美國隊,幾乎就是天方夜譚,但是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呼應後面最後三秒贏得的勝利,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燃爆。當時的蘇聯隊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 《絕殺慕尼黑》——一部真實熱血的籃球傳奇故事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片。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 。在1972年的蘇聯,立陶宛,白俄羅斯,喬治亞,各個地區的運動員組成了蘇聯的籃球國家隊。美國隊當時沒有輸過。但蘇聯隊卻以一分的優勢贏了美國,打破其不可戰勝的神話。故事以主教練加蘭任的視角展開。
  • 《絕殺慕尼黑》:場景熱血沸騰,展現競技體育的魅力
    《絕殺慕尼黑》這樣塑造人物的:男主教練一出場,遠距離投籃,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兒,坐在觀眾席規劃球員展現業務能力等等,都是常規操作,在職務交接那裡,前教練和隊友告別,男主讓已經過界、站在比賽場地裡的領隊退到白線外,這是來自骨子裡的尊重。
  • 俄羅斯真實改編《絕殺慕尼黑》豆瓣8.3分這僅僅是比賽更是戰爭
    話不多說,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在6月3日上映的關於籃球的電影《絕殺慕尼黑》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
  • 《絕殺慕尼黑》:只要活著,一切都有可能
    文|莊莊前幾天,去電影院看了《絕殺慕尼黑》,真心覺得太太太值了。這個影片根據真實的籃球事件改編,講述了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前蘇聯籃球隊在籃球錦標賽決賽的最後三秒絕殺美國隊,破了美國隊保持 36年全勝紀錄的神話。01無論對手怎樣強大,都不是你放棄的理由加蘭任教練在歐洲籃球錦標賽後發布會上發言說:明年將在慕尼黑舉辦運動會,我們必須擊敗美國隊。此言一出,滿場譁然,所有人都覺得他在說大話。
  • 比較《奪冠》與《絕殺慕尼黑》,看運動劇情電影的拍攝
    《絕殺慕尼黑》,電影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基於美國和蘇聯長期冷戰的歷史背景,片名用了「絕殺」二字,從語氣上就能感受到賽場上激烈絕殺的氣氛,同時體現了戰鬥民族英雄威武和揚眉吐氣的喜悅。
  • 《絕殺慕尼黑》:這就是一部俄羅斯版的《戰狼2》
    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絕殺慕尼黑》前段時間已經在國內公映,但是票房不太理想,可能無法過億,但8千多萬的票房已經創造了俄羅斯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記錄蘇聯隊的做法是贏了就發獎金前半部分娛樂性這麼強,但是電影的後40分鐘卻把最後決戰美國隊的整場籃球賽完整復刻到了銀幕上,的確是不一樣的戰鬥民族思維,當然,影片最燃也最具戲劇化效果的也確實是這場比賽,特別是最後那極具爭議的三秒鐘,而且在觀眾都已經知道比賽結果觀眾的情況下,怎樣把一場比賽完完整整拍攝下來又能有相當精彩的戲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