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把信念當作信仰

2020-12-10 逗呢情感屋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

因為當時在「美蘇冷戰」的時代背景下,比賽的輸贏甚至關乎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締造這段傳奇的幕後功臣,就是蘇聯當時的教練加蘭任。

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於是美國隊都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但是萬萬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率領著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國家隊,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發生了巨大的逆轉,打敗了沒有在奧運會中品嘗過一次敗績的美國隊時,當比賽結果一出整個籃球歷史都發生了改變。

這部電影在2017年上映於俄羅斯的《絕殺慕尼黑》,2019年6月13日引入內地,豆瓣評分8.3。在這部電影中,我不僅看到了頑強的體育精神、熱血的運動健將:更看到了愛國精神。

這部影片中打動我的點有很多,前蘇聯籃球隊他們克服了重重的困難,隊員薩沙患有心臟病、扎爾的近視眼、從最初的的別人不信任甚至自己也不會相信自己能贏,通過教練加蘭任的指揮、訓練、堅持,使這支戰鬥民族隊伍一次次的變強,最終在德國慕尼黑的奧運會籃球比賽中,在最後三秒創下了一個傳奇。

因此,不要輕言放棄,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看到電影末尾,前蘇聯籃球隊贏得了比賽。在休息室中,薩沙說了一句話:「其實我們,是為祖國而戰。」讓人潸然淚下。

從孩子的出生,父母就會教導一定要愛國: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到了學校老師會教孩子愛國:走出學校,不在會有人去教愛國:不會有人去問那個孩子什麼是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但愛國這兩個字早已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中。

曾經我也會懷疑,愛國到底是嘴上說說還是要付諸行動,要如何行動?

後來,我漸漸地明白了愛國一直在我們的靈魂中。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東西。就像我們可以承認我們的國家在哪些地方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誰敢說我的國家的壞話。別看我平時跟陌生人表現得很文靜,但在這個時候我都要懟他幾句。有時也會感到這種感覺莫名其妙,但是沒辦法,誰讓我是中國人,我有中國魂。

看《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時,我被前蘇聯籃球隊深深感動,但我不禁想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香港回歸時我們為了一秒鐘與英國爭論不休,絲毫不讓;中國申奧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等等。

現在的俄羅斯總被我們成為「戰鬥民族」,因為他們骨子裡的那股勁;但中國何嘗不是呢?從百年滄桑到民族復興,別的國家永遠不會懂這一步步我們邁得多麼辛苦,前輩們犧牲了多少才有了今天的我們。

今天的中國不再是從前的中國,今天的你也不再是昨天的你。每當我和我的外國朋友聊天時,他們總會向我發射一個暗號:中國真好,中國人真奶思。我在手機應用上和外國人聊天,他們幾乎都會說幾句中文,還有許多朋友讓我教他們中文。

在那個當下,我回顧了中國歷史,笑了一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多麼的幸福、多麼的自豪又有多麼的驕傲。

相關焦點

  • 《絕殺慕尼黑》:三秒成就的勝利,燃到爆炸的經典
    看新聞時,我不僅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相信愛看電影或者籃球的朋友們大部分都看過,那就是《絕殺慕尼黑》。《絕殺慕尼黑》在豆瓣擁有8.3的高評分,在我看來,這實至名歸。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在惡劣的訓練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中克服千辛萬苦,最終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比賽中打敗美國隊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國隊是保持了36年的全勝紀錄。
  • 《絕殺慕尼黑》:堅定信念去做一件事真的很酷
    看完這部電影《絕殺慕尼黑》讓我感受到堅定信念去做一件事,有多酷!當年打敗美國隊的蘇聯隊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背景是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對陣美國隊,此前的奧運賽場上,美國隊憑藉著國內強大的籃球底蘊,只是派出他們的大學生聯隊就取得36年不敗的佳績。蘇聯隊呢?
  •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電影《絕殺慕尼黑》宣布定檔6月14日,正式加入2019年夏季電影市場的熾熱戰火,提前以熱血昂揚的情緒打響暑期檔影市鏖戰。海報中,蘇聯籃球隊神情嚴肅,目光堅定地走向賽場,一股強烈地對峙感與緊張氣氛幾欲衝出屏幕。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絕殺慕尼黑》海報《絕殺慕尼黑》以俄羅斯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的回憶錄為基礎改編。《絕殺慕尼黑》劇照那麼評價如此之高的《絕殺慕尼黑》究竟有多好看呢?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裡,如何在觀眾早就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聽你把故事講完,是個很大的挑戰。
  • 穿越1972奧運籃球決賽夜《絕殺慕尼黑》哈爾濱點映3日舉行
    一場激烈的籃球賽,充滿各種身體對抗,從領先到落後再到最後的壓哨絕殺,緊張曲折的劇情將人們帶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的賽場。6月3日,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點映在哈爾濱萬達影城開啟,該片將於6 月 13 日上映與中國的觀眾朋友們見面。
  • 《絕殺慕尼黑》:再現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傳奇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百度圖片本報電(廖嘉俊)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正在我國公映的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原蘇聯隊教練加蘭任相信「沒有永遠屹立不倒的王者」,帶領隊員們經過艱苦訓練打敗當時從未有敗績的美國隊的故事。
  • 《絕殺慕尼黑》再現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傳奇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百度圖片本報電 (廖嘉俊)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正在我國公映的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原蘇聯隊教練加蘭任相信「沒有永遠屹立不倒的王者」,帶領隊員們經過艱苦訓練打敗當時從未有敗績的美國隊的故事。這場比賽不僅是兩支籃球隊的比拼,更成為兩個國家的較量,一段歷史被改寫。影片此前在俄羅斯上映時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 《絕殺慕尼黑》最後3秒的懸案,至今仍充滿爭議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成為俄羅斯電影票房黑馬,引進中國也收穫了極佳的口碑。46年過去了,前蘇聯男籃在1972年奧運會男籃決賽上最後3秒「絕殺」當時的籃壇霸主美國隊,至今都充滿爭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蘇聯籃球隊隊員合照。
  • 《絕殺慕尼黑》影片簡介
    中文名:絕殺慕尼黑外文名: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編劇:尼古拉·庫利科夫、安德烈·庫烈奇克主演: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類型:劇情、
  • 上遊觀影|《絕殺慕尼黑》讓不懂籃球的觀眾集體鼓掌,重慶男籃現場...
    《絕殺慕尼黑》海報體育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最適合拍成電影。6月1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也與上遊新聞的幸運影迷,在華熙國際影城一起觀看了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傳奇改編的俄羅斯票房口碑力作《絕殺慕尼黑》,熱血的故事讓不懂籃球的觀眾在影片高潮時集體鼓掌。
  • 高中常考作文素材:理想與信念(信念、信仰、堅持等)
    如果你有著信念,那麼春天一定會遙遠;如果你正在付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擁有花開滿圓。  2、選擇自信,就是選擇豁達坦然,就是選擇在名利面前巋然不動,就是選擇在勢力面前昂首挺胸,撐開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擊的風採。
  • 美蘇爭霸,絕殺慕尼黑
    1972慕尼黑一直是體壇上一個非常大的爭議點。但今天只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在1972年慕尼黑決戰時,美國已經連續7屆奪得奧運桂冠。當時的蘇聯人達成的共識就是美國隊不可能會輸。而新來的領隊加蘭任剛上任不久後就對著媒體強勢的說:「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記者當場就唏噓不已。在他們眼裡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整場電影下來,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蘇聯人仿佛達成共識,美國不可戰勝。像一座大山,阻擋了前進的道路。
  • 《絕殺慕尼黑》:我們要在慕尼黑贏下美國隊!
    1971年,前蘇聯男子籃球隊新任教練上任,帶隊備戰一年後的慕尼黑奧運會。彼時的籃球,是一項徹頭徹尾地屬於美國人的運動:36年,63場比賽,美國男籃未嘗敗績。而另一邊的前蘇聯籃球隊,隊員來自蘇聯的不同加盟共和國,彼此之間互相瞧不起,能力最強的球員腿部長期有傷,其他首發隊員近視的近視、患病的患病,甚至有球員打算逃往其他國家。
  • 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是什麼 謝爾蓋和別洛夫的原型介紹
    國家體育總局已經下發通知,要求總局下屬各單位組織所屬國家隊的教練員、運動員集體收看電影《絕殺慕尼黑》。《絕殺慕尼黑》是根據體育歷史改編的電影,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籃球隊擊敗美國隊的故事。
  • 青年影評|《絕殺慕尼黑》的情感力量
    只恆文有評論員、音樂人向我推薦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我看了「海報」上的一句話,就打動我了:「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多麼豪邁的氣概。有很多體育影片,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這部電影周末就要下線了,不看真的會後悔的。」
  • 電影推薦《絕殺慕尼黑》「三秒絕殺,永不言棄」
    下面讓我們跟著《絕殺慕尼黑》,一起感受奧運體育的魅力吧!tt-darkmode-color: 6F5331; --tt-darkmode-color: 6F5331; --tt-darkmode-color: 6F5331; --tt-darkmode-color: FFA41E; --tt-darkmode-color: 故事介紹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
  • 《絕殺慕尼黑》:人性超越體制的奇蹟
    美國隊領先一分奪冠後,世界男籃秘書長以記錄臺時鐘不準確為由,三次改判。最後一次,蘇聯隊在三秒鐘內靠一記縱貫全場的長傳,奇蹟般地反敗為勝。 這一逆轉震驚了世界,美國隊卻無法接受,至今拒絕領取銀牌。 當年真相到底如何,已成為了歷史懸案。不過,這並不是這部影片要探討的主題——儘管它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長,精細地還原了當初比賽的種種細節。
  • 《絕殺慕尼黑》為何超越不了《摔跤吧爸爸》
    體育大生意第1846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黃詩旋體育大生意記者《絕殺慕尼黑》算不上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關鍵的三秒鐘必須要肯定的是,《絕殺慕尼黑》自帶「叫好又賣座」的基因。影片最為關鍵的「三秒鐘」,不僅極具戲劇張力,還集聚著強烈的矛盾、衝突和爭議。影片預告片這是一場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決賽。彼時美國隊「不可一世」,他們隊內12人中有10人之後都進入了NBA,還在長達36年的時間裡未嘗敗績。
  • 《絕殺慕尼黑》:戰鬥民族無法戰勝的意志和精神
    真實還原歷史真實事件的電影《絕殺慕尼黑》,在俄國一上映,便創造了票房神話,累計觀影人次達到1200萬。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的最後三秒鐘,蘇聯籃球國家隊進了決定勝利的一球,以51:50戰勝了盤踞冠軍寶座36年之久的美國隊,雖然這一球極具爭議性,美國隊從未承認過比賽結果,但他們起碼必須承認這是一場他們沒有取得勝利的比賽。2019年6月,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雖是較為小眾的電影,很多觀眾和籃球愛好者還是深深被深深的打動和震撼了。
  • 真實歷史裡的「絕殺慕尼黑」
    這部電影,《絕殺慕尼黑》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絕殺,蘇聯51:50擊敗在奧運會上從來沒有敗過的美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沒有中、英文字幕,全程俄文,不過由於對這個體育歷史事件太了解所以並不影響看懂整部影片。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這部電影裡,主教練(1972年奧運會蘇聯隊真實的主教練名字叫康德拉辛)兒子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