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堅定信念去做一件事真的很酷

2020-12-10 十分文學範從心

我也曾熱愛籃球,但很快就被別的什麼替代了,從來沒有堅持做過一件事。看完這部電影《絕殺慕尼黑》讓我感受到堅定信念去做一件事,有多酷!

當年打敗美國隊的蘇聯隊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背景是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蘇聯隊對陣美國隊,此前的奧運賽場上,美國隊憑藉著國內強大的籃球底蘊,只是派出他們的大學生聯隊就取得36年不敗的佳績。

蘇聯隊呢?二戰結束後他們才剛剛組建男籃隊伍;

訓練方法、戰術指揮全憑「自摸」,

雖在歐洲成績斐然,但碰上美國仍無還手之力。

可就是蘇聯這個「平民玩家」,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毅力,靠韌勁兒抵抗內外兼施的壓力,用短暫的3秒、微小的1分,打碎了對手永遠不敗的「美國夢」。

這是世界男籃史最具爭議的一場比賽,也是最不可思議的一次奇蹟。

電影開始,原蘇聯隊的總教練因政治原因被迫下課,領隊謝爾蓋·巴什金找來了教練加蘭任。

加蘭任剛上任不久後就對著媒體發表了一番很狂的言論:

「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

應了那句略顯老掉牙「雞湯語錄」,被嘲笑的夢想才越有實現的價值

場下一片譁然,好友驚詫不已,領導火冒三丈,但也有人感受到了這位教練的野心,球隊主力隊員謝爾蓋·別洛夫。

為了讓隊員摒棄「美國不可戰勝」的慣性思維,加蘭任帶著他們來到美國,迎戰大學生球隊。

遺憾的是,蘇聯小夥們一到美國就吃了閉門羹。

面對這些美國大學生球隊,隊伍連續慘敗,信心嚴重受挫。

更糟糕的是,球隊的主力中鋒薩沙突然病倒,已時日不多

其他隊員同樣狀況頻出,整個隊伍已經瀕臨瓦解。

為了延續球員、球隊的生命,加蘭任做出了很多犧牲,他甚至拿給兒子做手術的錢治療薩沙。而這一切,球員們毫不知情。

他召集所有球員,希望他們能用一場勝利安慰心臟有病也要打球的兄弟。此刻的蘇聯隊,開始逐漸擰成一股繩。

接下來對決美國大學生的比賽,蘇聯隊上下一心,終於品嘗到了勝利的滋味。

《絕殺慕尼黑》的高潮,就是最後的奧運賽場。但在比賽前,蘇聯隊又是狀況連連。先是奧運村遭遇了恐怖襲擊,有兩名蘇聯隊球員被困;

然後又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球員,因為在美國打球時走私賺錢的事敗露,想要趁亂直接叛逃。

蘇聯官方更是毫無自信,乾脆就想借著恐怖襲擊的機會,直接宣布退賽,以免打不贏美國隊丟人。這一切的變故,讓蘇聯隊想要打破神話的壯舉,即將前功盡棄。

關鍵時刻,被恐怖分子困住的球員出現在混亂的人群裡,他們逃出來了。而因為得知了教練拿出所有積蓄為心臟病球員治療,準備叛逃的球員也慚愧的歸隊了。

至於退賽,整個蘇聯隊都不同意。

決賽場上,蘇聯隊和美國隊相遇了。電影幾乎是一比一的還原了這場曠世對決。

美國隊當年的打法,你可以稱之為「個人英雄主義打法」,每位球員都技術高超,但團隊凝聚力不強。加蘭任為蘇聯隊做出的戰略,就是一開場便以快攻打亂美國隊的節奏。

這一辦法很是管用,蘇聯隊大比分領先。

作為反擊,美國隊又將個人英雄主義打法,換成了更野蠻的「橄欖球式打法」,直接用身體對抗的方式強襲蘇聯隊。

一直都秉承著規則意識的蘇聯隊,頓時丟了先機。

可加蘭任不是老頑固,戰鬥民族的名號不是白叫的,你們有橄欖球式打法,我們也有棕熊式衝撞。

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隊和美國隊的比分一直很膠著。

在比賽還有最後幾秒時,因為蘇聯隊的一次犯規,美國隊因罰球領先了一分。

在比賽的最後3秒,蘇聯隊叫了一個暫停。可是裁判組卻沒有看到,爭執中,裁判吹響了全場比賽結束的哨聲。

美國隊為了又一次勝利歡慶起來,一旁的蘇聯隊一臉懵:我們不是叫了暫停嗎?

在蘇聯隊的據理力爭下,裁判組決定再比賽3秒。

可因為計時器的失誤,3秒被濃縮成了1秒,蘇聯隊剛發球,比賽又結束了。

這下不僅蘇聯隊不幹,美國隊也發出了抗議。可體育比賽,規則第一。

在國際籃聯高官的首肯下,裁判組將最後3秒還給了蘇聯隊。

這得之不易的3秒,蘇聯隊一個長傳,球員一個翻身上籃……比分定格在51:50,蘇聯隊絕殺美國隊,屠龍成功。

正所謂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不可戰勝,只是缺乏勇士。蘇聯隊用堅韌和不拔,把美國隊踢出了奧運會的冠軍臺。

在現實裡,慕尼黑奧運會的這場比賽還有後續。

在比賽結束後,美國隊覺得裁判組偏袒蘇聯,拒絕領取銀牌,也不讓自己的後代代領,現在這枚銀牌,還在在瑞士的奧林匹克博物館裡。

沒想到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不可一世的美國隊,再次被蘇聯隊打敗。

如果你懂籃球,你絕不能錯過這場激情四射的比賽復盤;

如果你不懂籃球,那你太幸運了!因為你能感受更多體育之外的震撼與感動!

這就是《絕殺慕尼黑》——超出體育的故事,超越體育的精神。

相關焦點

  • 絕殺慕尼黑:把信念當作信仰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這部電影在2017年上映於俄羅斯的《絕殺慕尼黑》,2019年6月13日引入內地,豆瓣評分8.3。在這部電影中,我不僅看到了頑強的體育精神、熱血的運動健將:更看到了愛國精神。
  • 王俊凱做一件「很酷的事」,有時嚴格得讓人心疼!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王俊凱完成了一件「很酷的事」。在去年的一個採訪中,王俊凱有談的說大眾對他的認知可能都還停留在他們剛出道十三四歲,他不太明白要怎麼向外界傳達出他已經長大了的訊息。而且他覺得如果直接去和別人說,我長大了,我怎麼怎樣,還不如就是讓別人看到他的一個表演或者作品,讓他人覺得「哦,原來王俊凱已經長大了。」而今年的王俊凱做到了,讓更多人發現了他的變化,看到了他的成長,知道他已經是一個有些不一樣的王俊凱了。他曾說「證明自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他完成了這件「很酷的事」。王俊凱最新的時尚雜誌大片一出,很多人驚呼這還是王俊凱嗎?
  •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籃球決戰 俄羅斯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定檔6.14 電影《絕殺慕尼黑》宣布定檔6月14日,正式加入2019年夏季電影市場的熾熱戰火,提前以熱血昂揚的情緒打響暑期檔影市鏖戰。海報中,蘇聯籃球隊神情嚴肅,目光堅定地走向賽場,一股強烈地對峙感與緊張氣氛幾欲衝出屏幕。
  • 堅定你的信念還有夢想
    如果一個人非常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內心就會非常孤獨,周圍的人就不會理解自己的行為,父母的不信任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無動於衷,不會去在意。面臨周圍所有的流言蜚語,怎樣才能做到讓自己的心堅定地向前走。每當有人問起,我總是想起從前看到過的一句話:「這個社會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由那些願意冒風險、排除萬難、負起責任的英雄們去完成的。」每次當我不能堅持下去時,我總是用這句話激勵自己。
  • 把握成功的核心要素——保持信心,堅定信念
    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空有信心是不對的,想要什麼事都準備好之後再充滿信心地去做,殊不知這個時候可能已經晚了。只要我們有強烈的信心,能夠堅定信念,在心裡可以一直告訴自己我一定能成功,那麼你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去做。然後投入到不斷的嘗試,努力之中。
  • 希望,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
    希望終究是自己給自己的東西,如果沒有信念、目標、堅定,希望這個東西就變得脆弱無比。在《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麼一段話,「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可能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變得沒有盼頭了吧,生活變得像棵枯樹,麻木地體會不到快樂和悲傷。
  • 新的一年請緩慢而堅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
    圖:jaunini我啊,膽怯,弱小,三分鐘熱度,沒有特別喜好的事,也沒有特別擅長事情,但又什麼都想去嘗試,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我學習吉他的時候,當我健身的時候,當我學日語的時候.無論當我開始做什麼,我總想要能夠做到很好,按照日程安排,一件一件完成。但是總是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哪怕現在當我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依舊因為沒有按計劃取得一些成果而對自己感到失望和自責。
  • 堅定理想信念,做新時代青年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有媒體總結今年的11道高考作文題,命題雖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要求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而這些要求中最為重要的是堅定理想信念。
  • 易經智慧,屯卦:信念創造奇蹟,堅定鑄就輝煌
    在普通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在意識去認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以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人信念的強度,而從潛意識中流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面看來不可能的事,也可以完成。現實生活中,不管有多少困難,努力拼搏,最後成功的例子很多。
  • 電影《絕殺慕尼黑》國內將映 本土票房超《復聯3》
    人民網北京3月19日電 (記者李巖)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的《絕殺慕尼黑》近期即將在國內上映。該片是根據世界體育史上爭議極大的一場比賽改編而來。 電影《絕殺慕尼黑》是以俄羅斯傳奇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的回憶錄為基礎改編,真實地還原了世界體育史上爭議極大的一場比賽。業內評價,《絕殺慕尼黑》堪稱是俄羅斯近年來的現象級話題電影之一,上映之後便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奇蹟,並將紀錄保持至今。累計號召觀影人次達1200多萬,相當於每十個俄羅斯人裡就有一人看過此片。
  • 《絕殺慕尼黑》:三秒成就的勝利,燃到爆炸的經典
    看新聞時,我不僅想到了以前看過的一部影片,相信愛看電影或者籃球的朋友們大部分都看過,那就是《絕殺慕尼黑》。《絕殺慕尼黑》在豆瓣擁有8.3的高評分,在我看來,這實至名歸。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在惡劣的訓練環境以及國際環境中克服千辛萬苦,最終在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比賽中打敗美國隊的故事,在此之前,美國隊是保持了36年的全勝紀錄。
  • 吳京點讚《絕殺慕尼黑》,專業評分9.7分直逼《戰狼2》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隨著上映時間而連續出現口碑三級跳的一部俄羅斯電影,之前由於電影比較冷門,大多數影院都沒有什麼排片,而隨著《絕殺慕尼黑》在貓眼專業版上的評分被頂到9.7分的高分之後,越來越多的網友們想要去影院一探究竟,並且吳京竟然也在微博中給《絕殺慕尼黑》的電影海報點讚了,等於給這部電影做了一次隱形的二次宣傳
  • 《絕殺慕尼黑》:我們要在慕尼黑贏下美國隊!
    1971年,前蘇聯男子籃球隊新任教練上任,帶隊備戰一年後的慕尼黑奧運會。彼時的籃球,是一項徹頭徹尾地屬於美國人的運動:36年,63場比賽,美國男籃未嘗敗績。而另一邊的前蘇聯籃球隊,隊員來自蘇聯的不同加盟共和國,彼此之間互相瞧不起,能力最強的球員腿部長期有傷,其他首發隊員近視的近視、患病的患病,甚至有球員打算逃往其他國家。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絕殺慕尼黑》海報《絕殺慕尼黑》以俄羅斯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的回憶錄為基礎改編。《絕殺慕尼黑》劇照那麼評價如此之高的《絕殺慕尼黑》究竟有多好看呢?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裡,如何在觀眾早就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聽你把故事講完,是個很大的挑戰。
  • 如何堅定信念
    一、提高政治理論修養,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信念是一個人的靈魂,有著怎樣的信念,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色彩。共產主義的信念,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畢生追求。確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那是黨對每一個學生黨員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就更應不停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只有理論上保持正確性政治上才能慢慢成熟,信仰上才會更堅定,理想目標上才會更加執著,行動上才會更加不可動搖。
  • 光影·夜話|當兵是一件很「北大」的事
    對剛剛從象牙塔裡出來的大學生新兵來說,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接受服從、集體、等級、紀律這些對於軍隊來說非常重要的概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北大,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都可以質疑、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對吧?你要有這種敢去批判、敢於質疑的獨立精神,這可能是大學提倡的一個東西。
  • 榜樣人物 | 吾拉爾:堅定信念,隨心而動
    當心情不太好的時候,就去踢球,一場比賽下來,縱然汗如雨下,身體十分疲憊,但卻覺得十分放鬆,做起別的事情也更有幹勁。其實每個人都有壓力很大的時候,或許現在沒有遇到,但是難以保證未來不會有,這種時候,有最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是很重要的。Q:「足球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A:「我覺得一個人,至少還是要有一個愛好、一個信念,這個信念能夠讓自己更積極向上。
  • 《絕殺慕尼黑》:場景熱血沸騰,展現競技體育的魅力
    《絕殺慕尼黑》這樣塑造人物的:男主教練一出場,遠距離投籃,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兒,坐在觀眾席規劃球員展現業務能力等等,都是常規操作,在職務交接那裡,前教練和隊友告別,男主讓已經過界、站在比賽場地裡的領隊退到白線外,這是來自骨子裡的尊重。
  • 上遊觀影|《絕殺慕尼黑》讓不懂籃球的觀眾集體鼓掌,重慶男籃現場...
    《絕殺慕尼黑》海報體育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最適合拍成電影。6月13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也與上遊新聞的幸運影迷,在華熙國際影城一起觀看了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傳奇改編的俄羅斯票房口碑力作《絕殺慕尼黑》,熱血的故事讓不懂籃球的觀眾在影片高潮時集體鼓掌。
  • 穿越1972奧運籃球決賽夜《絕殺慕尼黑》哈爾濱點映3日舉行
    一場激烈的籃球賽,充滿各種身體對抗,從領先到落後再到最後的壓哨絕殺,緊張曲折的劇情將人們帶回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的賽場。6月3日,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點映在哈爾濱萬達影城開啟,該片將於6 月 13 日上映與中國的觀眾朋友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