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其實都知道,這是一部依據現實事件改編的一部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十分不錯的電影,在細節的處理之上,值得一刷在刷。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有趣也值得深思的細節,故事發生在72年的奧運會上,但是在71年,兩個大國冷戰的時候,蘇聯籃球隊臨危受命,教練在記者大會上表示:明年我們要打敗美國隊!所以很多人覺得《絕殺慕尼黑》這部影片中的政治色彩很濃,在當時的環境下其實打敗美國隊,幾乎就是天方夜譚,但是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細節,呼應後面最後三秒贏得的勝利,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燃爆。
當時的蘇聯隊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呢?狀況百出,親情友情愛情,這部影片中其實都不缺,所以《絕殺慕尼黑》其實並不是單純的體育電影,在體育的主線之下,其實有很多的暗線,最厲害的球星,膝蓋有傷,其他隊員,有的患絕症,有的高度近視,有的要參加妹妹的婚禮美無法進行訓練,狀況百出的一支隊伍,但是最後卻能夠團結一心。
最後有一個細節,其實已經不僅僅是有趣了,更是讓人深思,在最後的兒比賽出,兩支球隊出場的時候,蘇聯隊是所有人圍繞著角戀,暗示著教練是球隊的中心,是團魂,而美國隊,是教練走在前面,每個人各自散開,美國隊中每個人都是大神,但是卻沒有蘇聯隊的那麼團結,其實就算是現在也是一樣,很多團隊賽中一般要打配合的時候,就像雙人跳水,基本美國隊就不會勝出,每個人實力都很強,但是卻配合不好。
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最後三秒鐘發球的時候,鏡頭的特寫給到了發球隊的腳部一個特寫,沒有踩線的,因為後面有爭議說這球發的時候的踩線違規,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比賽,最後的三秒中比賽了三次,現如今美國隊依舊拒絕領取銀牌,這部電影在17年在俄羅斯上映的時候引起了劇烈的關注,創造了俄羅斯電影界的最高票房。
其實很多細節也暗示了美國隊可能失敗的事實,美國隊的單人都很強,都是實力派,但是隊員的關係並不是那麼融洽,黑人給球迷籤名的時候,白人諷刺說你居然會寫字,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各種人種混雜的國家,但是就是在這樣的國家中,對於黑人的歧視在當時也最強烈,在這樣一支存在內部矛盾的球隊中,失敗可能只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沒有蘇聯隊在之後也會有其他隊。
還有一個有深意並且有趣的鏡頭就是,最後的最後,教練的兒子可以把獎盃放到櫃頂上,暗示兒子的痊癒。除此之外,有趣的情景其實並不少,比賽開始之前,領隊抱怨是美國隊那群人都是吃什麼長大的,扎爾摘掉隱形眼鏡,閉著眼依舊能夠投中,各個隊員初到美國的時候,特意進行了打扮。
電影的第一幕是教練站在很遠的地方把球投進了,而之後是最後三秒逆轉劇面,很多人都以為是教練急了把球投進去了。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僅僅是籃球細節就訓練了一年,其實不乏有趣又值得深思的劇情,是一部值得一刷再刷的電影,是六月中最好看的一部,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