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先做小事,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2021-01-11 喬這一說

年底了,劉小郎又開始準備新一年打算。寫了滿滿一張紙,過來讓我看。

讓我看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想讓我做個見證,如果完不成就要如何如何自我懲罰。

這種自我激勵的幹法咱以前也常幹,比如咱以前就曾為了辦成一件事和小城的L總打賭,要弄成他請我大吃三天,我弄不成要繞公園裸奔一圈。

後來為了激勵自己堅持寫喬這一說,我又和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當眾立誓,如果不能堅持輸出,就去吃一口狗屎。

想想當年不敢喊出用嚴厲措施懲罰自己的人,大多沒堅持下來。

比如當年不少同行的人說我要減不掉10公斤肉,要請全體參與者吃大餐云云。由於自我約束的標準太低了,這些人都沒能堅持下來,最後都以請大家吃一頓大餐了事。

咱多少也算是個體面人,發的誓言又比那些減肥的人狠的多,最起碼不能去裸奔或者吃狗屎吧,所以咱用這種對自己狠的激勵方法,促使自己不敢懈怠。

這種當眾吹牛,本質上屬於正向激勵。

不少人靠這種激勵,把事幹成了。這就是當眾吹牛的價值。

至少我就靠當眾吹牛兌現了當初承諾。

今天劉小郎來,想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但我覺得劉小郎做這事欠點火候。

欠火候的原因有三。

1、自我懲罰不夠狠,警示力度不夠。

2、計劃中的事大而無當,沒有抓手。

3、自我設計的時間概念太模糊。

告訴劉小郎一個平常人看起來很奇怪,但細想一下,卻包含著深刻道理的幾句話。

月收入過百萬的人,他只關心自己那點小事。月收入十萬的人,他關注的是房產。月收入一萬的人,他關注的是名車名宅。而月收入一千二千的人,卻心繫國際大事。

劉小郎2021年想完成的大事,弄得太多不說,羅列出的一堆事有的根本就不是咱普通人能上得了手的。比如劉小郎說要跟蹤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情況,從其中找到戰略性的發展機會。

瞧瞧,全是些大詞兒。其實,一毛錢都不值。

世界新冠肺炎疫情走向,能是我等小人物掌控的了的?沒事操這麼大的心幹嘛?

咱們普通人真想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講衛生就夠了。越是大事,越不需要表達個性,聽話照做就夠了。

劉小郎反問,大事不讓想,難道盡讓我們做些小事?

小事做好了做多了,也是大事啊。

必須記住,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大道至簡首先就是要做好小事,先做眼前清楚的,莫管大而無譜的。

在做的過程中,還必須有時間概念。千萬不要和窮人思維一樣,有意無意總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為啥窮人總在浪費時間?核心問題就在於他們的時間不值錢,所以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別人和他們一樣,時間也不值錢。

要知道,在相同的時空裡,不同時間觀念的人價值密度是完全不同的。

窮人真的不會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而富人往往把時間看成效率和金錢。

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差異。

想要知道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錢,看他是否會考慮時間成本就知道了。考慮時間成本的人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從以上這三點入手規劃,我覺得事才會靠譜,任務也容易完成,人也能依此獲得正向激勵。

劉小郎說,你的意思要我推倒重弄?

重弄一下又何妨?

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列計劃、作打算的時候,必須注意一下可操作性,如果弄一堆大而無當的目標,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生命,如此下去人生就不值得了。

意義都是自找的,人生無非如此。2021,祝願每個人都心想事成。

相關焦點

  • 做小事也能成就大事?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細節決定成敗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63章。意思就是說:解決難事要從還容易解決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要多調研、多研究,勤學習,結合實際謀劃遠景規劃;「勤於思,敏於行」結合實踐學,保證做實。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利用好黨政刊物等載體,做好解讀和學習,將理論知識貫穿在日常工作中。「走在前列,幹在實處」,落實方針政策。實幹是實幹家的通行證,空談是空談者的墓志銘。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小事做不好,何以話天下?
    人世間的「大事」與「小事」,相比較而存在。我們不能否認,事情確實有「大」與「小」之分,關鍵是你用什麼態度去對待。唯物辯證法的一個重要原理就是講求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大系統(「大事」)是由無數個子系統(「小事」)組成。
  • 2022國考申論模擬題:以民生「小事」成國家「大事」_北京中公教育
    群眾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一件件民生「小事」,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卻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一頭連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大局,是構成國家「大事」的「骨架」。如果這些民生「小事」解決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就無法保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無從談起。凡是事涉民生福祉,就是「實實在在的大事」。
  • 《易經》智慧—「成大事」
    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喜歡做小事,尤其是年輕一點的人,總想著幹一番大事業。但是我們發現,想幹大事的人,通常一事無成。以為所有的大事,都是無數個小事堆成的。《老子》中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永遠不要看不起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情,那是磨練心性跟糾正自我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做好了,你就能應對更大的挑戰,如果這個過程你不想走,不認真走,當打的挑戰來臨時,你往往會被打敗,不堪一擊。
  • 成大事,就差這一點
    成大事,難就難在這一點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一個具有很現實的方法論意義的智慧 老子說,天下難亊,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所有的看上去了不起的大事業,必然是從小的地方著手的,一步步自小而大積累而成的。看上去十分難的事情,必然是從簡單的地方開始做,將困難一點點的解決掉,最終完成的。一個人,一旦明白了這一條天規,人生便飛黃騰達,一輩子大富大貴。
  • 大事造句和解釋_大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自以為對革命有功,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國家大事。]大力從事。[大事宣揚。](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5、草船借箭)大事參考例句:1、發展農業生產是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2、土地改革是一件關於國計民生的大事。3、不作大官作大事,芳名千古永不朽。
  • 小人物,大事也!
    網絡配圖小事成就著大事,卻偏偏忽律了這樣的小事,在你努力%99,一步之遙時%1才是老大,一座建築根基不牢,搖搖欲墜將前功盡棄,偷工減料的外表再美也遮不住毀在不起眼的小事上,為了成就,但也輸在所為的小事,小事即大事,往往很簡單的事卻要弄的那麼複雜。
  •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大事,因為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也便成了大事。而是在一些雞零狗碎的小事上,一次次挑戰你的耐心。瑣碎的事情是一盆溫水,你就是溫水裡的一隻青蛙,等到發現一切都不再溫柔時,卻「熟」的再也跳不出來。如果你能靜下心來,往往會發現,那些影響你的小事,才是做不成大事的真正原因。只有心平氣和的面對每一次雞零狗碎,才可以避免最後的雞飛蛋打。
  • 對待「小事」的態度,決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人生高度,不僅憑藉你的雄才大略,還需要身體力行做好一件件小事,並能堅持不懈。正如《道德經》有言:「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 師說|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彭卡達
    通過視頻教學進行提問,答題,補充等各種形式充分了解西方戲劇;2、通過線上教學,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外國經典戲劇片段和劇本供學生查閱和學習,教師可在線上要求和記錄等;3、選定劇本片段和角色後,教師可通過線上視頻對學生選定的劇本作分析,此分析可大致為作者的創作背景分析、時代背景分析、人物關係分析、事實事件分析、臺詞與潛臺詞分析、行動線、任務分析,分析角色的生活環境、人物性格、人物心理和內外部行動等等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在小事小節中永葆黨員本色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中深刻指出:「於細微處見精神,於細微處也見品德。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細節小事是檢驗幹部的「標尺」,從「小事」著眼,以「小節」正身,才能永葆黨員本色。  古語有云:「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 王慶同新作:上善若水作於細
    我的一位年過五十的學生看到我在微信上說修拉鏈,她留言說:我上大學的時候校園裡就有這個小店,幾十年做一件事不容易啊。是的,老字號小店在小區(校園)裡換了地方門面不倒,它的大大小小的生意環節定有好的做派,如技術好,活兒細,收費公道,看似小事情,實有大學問。
  • 唐朝宰相裴休的教育方針:小事做不來,大事難成就
    官至吏部尚書,贈太尉。善書法,以歐、柳為宗。全國不少寺剎多請其題額。裴休擅長書法,以歐陽詢、柳公權為宗。《舊唐書》記載:"裴休長於書翰,自成筆法。家世奉佛,休尤深於釋典。"後來他做了官,遇見了黃檗、圭峰兩位禪門大德,志心於佛道,對於世上的功名利祿都看得很淡,並時時想要脫離塵緣俗網。那年,裴休宰相親自送子入溈山密印寺,靈祐大師聞訊大喜:"宰相之子願代皇子出家,真是功德無量,出家敝寺,也為山門大壯顏色。"遂賜法號"法海"。
  • 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你的言行決定了你的格局
    「小事見格局,細節看人品。」這句話出自於司馬遷,指的是小事以及細節,在於你的言行,決定你的人生格局。 就像朱自清說的那般,細節是言行的細微之處,如同砂礫、碎石那樣細不可察,你的言行對你的人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