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比較煩,先發於公眾號閒時瑣記。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羽毛球單打的上網步法,自我感覺我這篇文章分析算是比較透徹了。
一、跳轉類斜線上網步法
殺吊後的斜線上網步法主要分為三類,本文沒有細分殺吊是直線還是斜線,而是針對對方擋或放網時落在斜線為定義,即已方斜線出球後對方擋放直線,已方直線出球後對方勾斜線之類。
1、殺吊後跳轉+並步+交叉步後上網
第一張是李宗偉的殺球上網,這種步法須注意的是,並步上前時注意兩腳同時發力,初學者習慣僅用右腳發力,左腳只是拖著跟隨,這樣速度較慢。
第二張是林丹的吊斜線後上網,因對方接吊較為貼網,最後上網時已是下手,只能挑球防禦。
第三張是林丹殺直線,李宗偉拐對角後的斜線上網,注意這裡的交叉步是後交叉,這是相對更為被動的情況。主要是殺直線後第一想法是上直線,因此並步向前后角度較偏右,但當對手拐對角後,須調整向左,這時身體向左傾的話,後交叉更為穩定。
後兩張先看看女隊員中大高個辛杜的表現,再看看小矮人奧原如何跑到網前的。
對於業餘愛好者而言,這種步法是最實用的,沒太大難度,僅對協調性有些要求。當然,實際要運用的話,還是要經過大量的多球來磨,沒有捷徑。
2、殺吊跳轉+交叉步+並步 這種步法與前一種正好順序相反,對腿部力量要求比較高,頂級運動員中感覺李宗偉運動頻率比其他人更多些,不過林丹偶爾似乎也會使用。
之所以說這個動作比第一種難,是因為前一種殺吊跳轉後馬上接一併步,實際上有一個調整重心的作用。而這一種步法立馬要跨大步出去,對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確實要求較高,一般人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了後第一步也會跨得很小,沒有實用性。
粗一看奧原這個球也是交叉步+並步上網,似乎和前面一樣,但再仔細一看,會發現她這個球回的是平高球,所以才有時間做出交叉步後,再從容並步上網,若是殺吊,一般而言女隊員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夏煊澤在網上有一個關於核心力量的教學,提到國家隊員這些年上網時將第一步由並步為跑步,但從實際比賽情況來看,跳轉後並步出現的機率仍是更多,而且並步回中也是比較自然的一步,女隊員用得尤其多,因此業餘球員學習第一種步法更為靠譜。
3、殺吊跳轉+左(右)腳出腳後墊步+右(左)腳跨步上網
這種步法相對少見一些,要求更高。網上李矛有類似教學,說是一步上網,實際上就是跳轉後交叉的第一步再多墊一步。
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出李的左腳出腳落地後,接著在空中跳了一下的感覺,實際是往前搶墊了一小步,隨後右腳再往前跨步上網。
再看林丹的,右腳跨步後往前墊了一小步,然後跨左腳上網,左手球員正好相反。
很多運動員在活動時也習慣加這麼一個墊步,我們偶爾在打球時,若感覺離球太遠,也不自覺會掙扎著搶墊一步,但這動作對腿部力量要求確實較大,比賽中不常見。
二、跳轉類直線上網步法
這類步法是殺吊後應對對方直線擋網的,簡單粗暴就行,直接一個交叉步上前,如果是殺上網則再往前跳一下就行。
因為直線距離較短,直接交叉步就可以上網了,但是對於業餘而言,因能力問題,若是殺球太近底線,前面加一個並步也未嘗不可,就和1-1是一種類型了,跑起來還是比較順的。如下圖奧原這種,直線上網時也加入了一個並步調整。
三、非跳轉類斜線上網步法
這類步法適合來無須側身的中國跳突擊類殺球,或是被動的右底線吊球,因為擊球後右腳在後,身體也未轉過來,所以對上網意識的要求更高些,殺球後馬上要轉身向前。
1、中國跳突擊+並步+蹬跨步
雖同樣是並步,但因擊球後未能跳轉轉身,故時這是左腳在前的並步,而且這個並步要求更高,伴隨著轉身,之後再接右腳一蹬跨步上網。
2、中國跳突擊+轉身跑步式上網
中國跳突擊後立馬轉身,隨即跑步上網,很多女隊員因能力有差別,跑步之前也有一個小並步或說是小碎步的調整步。
對比一下前面兩張圖片,奧原的同樣步法,她的左腳有一個離地的小碎步,而李宗傳是直接轉身啟動的。
3、被動吊球後的轉身跑步上網
被動在底線吊球擺脫,右腳在身後,迅速蹬地轉身跑步上網,感覺辛杜的力量比奧原還是更強一些,直接轉身就跑,有點類似男選手的感覺了。
小結分析:本文只是分析按徑直從底線跑到網前的這類步法,至於中途必須轉向的步法,一般也都是並步後啟動接交叉步轉向,原理其實差不多,不針對所有情況一一列舉了,如下圖就有轉向,但原理類似。
問過些童子功出身的球友,其實這些上網組合步法他們並未刻意去練,而是會多練一些基本的單一步法及全場連貫,打得多了,有時自然就跑出來了。但對於半途出家的業餘球友而言,這些套路練練卻很有好處,剛開始練幅度可相應小些,以後熟練了再加大步距慢慢會形成條件反射,不自覺地就會用上,當然,步法的基本功及踝關節小腿等力量肯定也是必須加強的,不然就是空中樓閣了,跑得正確但是速率卻跟不上,沒有實用價值。
我們打球時若想與專業人士對壘時跑出這些動作自是不太現實,但與你同級別的業餘球友打球時,你若練習到了一定階段,就會發現這些步法在不自覺中出現頻率會越來越高,這就是所謂的肌肉記憶了。當然,對於平常只打打養生球的球友,就當是看看熱鬧吧,大可不必去練習,免得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