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說「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究竟是啥意思?

2020-12-16 小可可娛記

雖然我們古代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卻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都總結成俗語,蘊含著前人的智慧。俗語雖短,卻精悍有理,所以一直被人流傳至今。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說的就是村裡蓋房所需要注意的事。

我們都知道,農村蓋房子是非常講究的一件事,畢竟是我們人住的地方。如果不注重不僅住得不舒暢,甚至還會影響家庭和睦。

一、門朝南,子不寒

我們蓋房子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房子需要「坐北朝南」。就是說大門需要朝向南方,基地坐落於北,朝向南。因為坐北朝南的房子採光好、保暖性強。寒冷的冬天從西北吹來的風,也只能吹到房子的後牆部分,所以不用擔心太過於寒冷。

「子不寒」的意思也非常好理解,就是這樣的房子不管多久,子孫後代都是可以居住地,並且不會受寒。言外之意就是說這樣的房子居住的時長非常久,非常耐住。

二、樹通軒,人丁散

這句「樹通軒,人丁散」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房子種植的樹木把房子都掩蓋了,這樣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農村的房子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庭院,而且都喜歡種植一些瓜果蔬菜,或者種一棵大樹供人乘涼。然而如果種植過多的樹木,就會遮擋住陽光,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導致冬天太過於寒冷。

「樹通軒」的意思就是種植樹木從門口一直到走廊,而這樣密密麻麻的布局,陽光是透不進來的,導致採光不足。久而久之房子就會變得潮溼、黴變,這樣的房子太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了。

因為樹木過於茂密,就會導致「人丁散」這個結局。過於多種植樹木會影響家族的人丁興旺。因此我們在庭院種樹的時候要講究適度原則,不要太過於密集和高大,否則會影響採光,不宜居住,也影響了子孫的發展。

從古至今,俗語一直都穿梭於市井之間,而這些俗語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都是古人的智慧經驗之談,所以會通過俗語來給予經驗之談,也能從俗語中學習到很多的禮尚往來之禮和為人處世之道。

俗語大多數都是以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之談,不是空穴來風,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明代鬼才馮夢龍將市井間的俗語都記錄在《智囊全集》中,單獨做了注釋和他的觀點,供大家學習。每個俗語都有一個小故事,看完之後能學習到很多處世經驗,讀完之後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古人的經驗都是蘊含著大智慧的,學習起來並不難,只要你肯認真閱讀,書中的智慧可供你的人生道路少走彎路。

曾國藩在官場中如魚得水,官升至從一品的原因就離不開他的聰慧以及處世之道非常圓滑。他曾表示:之所以獲如此大成功,得益於馮夢龍的《智囊全集》啟發。

「鐵齒銅牙」的紀曉嵐更是對《智囊全集》的狂熱愛好者,書中內容他都能夠倒背如流,銘記於心,書中的智慧他也都能夠很好地學習進去。

馮夢龍評價這本書「天下無餘智」,就是天下所有的智慧都囊括在此書中。

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這麼多名人雅士都愛不釋手?

《智囊全集》是一本記錄了古人運用智慧來解難題,出奇制勝,克敵制勝的策略書。也被稱之為「千古謀略第一書」,教大家如何應對難題,如何解決。

故事包含了上至先秦到明代的所有智慧小故事,包括正史、野史、以及一些記載中所記錄的故事。內容更是包含了上至政治、軍事、外交,小到百姓生活的奇巧智慧技巧。

裡面的故事都有歷史依據,絕非杜撰,也被稱為「小資治通鑑」。

雖然裡面故事記載很多,但是每篇都很短煉,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不會枯燥乏味,讓你在輕鬆愉快的講述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

我們可以選擇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學習古人的生活經驗,白話文通俗易懂,更有趣味性,不像文言文那般生澀難懂。

並且是中華文化大講堂翻譯和註解,相較於其他版本這一套更加有權威性,翻讀起來也更加容易。

今天給大家精選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都記載了進去,有權威可靠的白話文翻譯。加上馮夢龍的精彩點評都收納在裡面,注釋詳盡,學習起來更加簡單。

這套書一共有6本,僅需99元。平均算下來一本才十幾塊,一杯奶茶的錢就能收穫讓你受益一生的智慧,這筆帳怎麼算都不虧。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
    文/小玖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自古以來,人們蓋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且廣為流傳著一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蘊含的智慧可是無窮無盡的,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道理呢?
  • 老人常說:「男要常趕集,女要常坐席」,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人常說:「男要常趕集,女要常坐席」,啥意思?當我們聽取到不同種類的俗語後,就能夠發現,在如此多的老話俗語當中,對於日常生活的描述是最多的,畢竟那時候的農村,一點都不發達,不管是什麼事情,都總喜歡總結出不同說法的俗語。
  • 古人常說「十年難富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究竟啥意思?
    但是,大部分俗語因朗朗上口,充滿古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依舊具備參考價值,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今天介紹的「十年難富種田翁,一朝能發江湖客」,就是古人常說的一句話,究竟啥意思呢? 一、十年難富種田翁 所謂種田翁,指的是古代以種地為生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地主豪紳。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啥意思
    導讀:農村蓋房講究「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有道理嗎?為什麼?俗語說「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這句話從字面上很難理解,甚至說的生硬晦澀,但是結果說的還是很嚴重的,不然怎麼說到家財財散走了。其實,這句話最重要的是理解「口」字。「口」誰都知道,最常用的就是說的嘴巴的意思,據古籍「口,人所言食也」,說的是人說話吃飯的地方。
  • 俗語說:「門留三、房留四,棺要七尺三」啥意思?生活處處是學問
    俗語說:「門留三,房留四,棺要七尺三」啥意思?生活處處是學問俗語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俗語是屬於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的車馬滾滾向前,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遺產」消散,有很多新的遺產出現。
  • 民間常說:「好食不留種,美女累其夫」,究竟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唐詩宋詞是陽春白雪,那麼民間俗語、諺語就是下裡巴人,前者屬於高雅的文化,後者屬於通俗易懂的文化,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受眾人群不同。民間俗語包羅萬象,有些是講民風民俗,有些是講為人處世,有些是講求學經商。雖然時代不同,思想觀念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但很多俗語仍然沒有過時,所蘊藏的道理值得認真領悟。今天我們介紹這樣一句俗語:「好食不留種,美女累其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建房火熱,農村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啥意思?
    而在農村關於建房,老人們常說「牆上牆,樹通軒,家中無人煙」,這是什麼意思?在以前人們在農村建設房子的時候都是經過艱難困苦才把它建設好。而隨著往後生活的逐漸富足,一些人就會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上再加一層或者兩層甚至三四層的房子。而這樣中途加建的情況就是人們所說的「牆上牆」,對老一輩看來,這樣的建房方式是不好的。
  • 民間常說:「掌心紅聚寶盆,耳朵厚能高壽」,啥意思?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五千年長河中孕育出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諸如詩詞、歌賦、藥典、風水、相術等特色文化,雖然詩詞、藥典深入人心,但是算命看相之術同樣影響甚廣,而這種古老的識人術,是根據人體面貌氣色、五官勻稱、手掌紋路等特徵推測一個人的吉兇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面之術法,可以說是一門十分深奧的學問
  • 「宅處兩樹中, 家敗損人丁」此句鄉下老話是啥意思? 有道理嗎
    54:59 來源: 可愛的碩鶴 舉報   文/玉濁清  「宅處兩樹中,家敗損人丁
  • 民間俗語:「無仇不成父子,無怨不成夫妻」,究竟啥意思?
    除了一些家喻戶曉的著作,婦孺皆知的千古名言和詩詞,老祖宗總結的民間俗語,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顧名思義,所謂俗語是普通百姓根據生活經驗、常識創造的,形式相對簡單形象,而且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方便流傳開來。比如常說的「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即使沒讀過書的人,也能明白此話比喻太貪心,辦事不夠踏實,不值得給人信任感。
  • 2021年是辛丑年,農諺「太歲辛丑年,疾病稍散散」是啥意思?
    為了預防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智慧的勞動人民便根據農業生產情況、自然災害發生規律等,總結出來很多關於年份和自然災害的農業諺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農業諺語「太歲辛丑年,疾病稍散散」,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
  • 老祖宗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那麼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則關於居住類的禁忌俗語,老祖宗說:「門咬門走口人,門衝道必傷人」啥意思?說的在理嗎?在農村蓋房有多如牛毛的講究,動土時的說法,房子的朝向,高低等等,特別是房子的布局更是講究,村裡的老人每每看到誰家蓋房,都會喃喃自語「房子的好壞不在於外觀的裝飾,布局上一定要合理,門和門千萬不要對咬,不然的話對家裡面的人不好」。那麼何為「門咬門」呢?
  •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說的是啥意思?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中的俗語文化更是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教育還沒有普及,所以民間俗語很容易得到推廣。"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這句俗語就是古人們流傳下來的,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想要傳達什麼意思呢?我們的祖先非常重視陰陽調和的學說,他們認為認為世間的萬物都存在兩面性,而人也不例外。男人和女人就分別代表了陽和陰。男女之間的差異並不單單存在於外貌之中,雙方性格上也有很大的分別,而這句俗語就是針對男女性格來說的。
  •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啥意思?究竟有啥道理?
    如果僅僅以字面意思來看,感覺有點不科學,也不合理。但是,既然這句俗語能夠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僅僅以「風水學說」讓大眾廣泛接受,有點不可能。畢竟,很多人需要更據說服力的「公理」,才能被認可接受,也就是這句話隱喻的另一層意思,能夠讓人們廣泛性認同,加上風水學說的「加持」,使得這句俗話能夠被人們廣泛認可,才能廣為流傳至今。
  • 大門風水:「大門過於堂,家敗人丁亡」說的究竟是什麼?有道理嗎
    一所房子,大廳為主要,象徵著長者;門為第二,象徵著下一代。因此,古人十分注重廳堂門的布局。年輕一代不能凌駕於年長一代,這樣會導致家庭不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知道一拜的是天地,二拜的父母,也就是說這裡的「高堂」隨之引申的是「父母」之意。而古代的「高堂」也就是現在的廳堂,所以俗語裡說的「堂」就是父母的象徵,在特定的時候專指「母親」,比如「令堂」。
  • 民間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
    俗語,又被稱為俚語、方言土語、街談巷語等,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澱而留存於世,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即使耕田的老農,也能隨口說出幾句看似簡單,卻包含哲理的俗語。形容一個人貪心,會說他「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意見不統一時,俗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以概括。今天咱們介紹的幾個俗語,或許你沒聽過,但都具有深刻意義,值得認真品讀。
  • 【民俗風情】吃豬腸子和死人頭朝南/吳德珠 主播/藍天
    為什麼要吃豬腸子,因為腸子是盛屎的,吃腸子等於屎搨(擦,塗的意思)嘴。過年,辦喪事是不作興瞎說的,好話不靈驗壞話靈驗,屎搨嘴之後,說壞話就不靈驗了。       過年的時候,特別怕小孩子瞎說。         還有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家在大年三十死了人,去請為首的人找幾個負重的(抬棺材、壘墳的人),為首的說:什麼時候了,誰肯做這事?主家說:你和他們說,每人100個銅板。為首的聽了就去請了七個人,連他8個。可是死人下葬後,主家只給每人50個銅板,負重的不答應,說你怎麼說話不算數,不依不饒。主家就是不給。
  • 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時間:2020-05-26 18:5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啥也不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話了解一下 東北話:意思就是一天天的別老想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你連個屁都算不上。
  • 老人說:「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到底是啥意思
    老人說:「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到底是啥意思「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農村田園生活總是令人嚮往!忙於農活,年長者在聽各種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些精彩的諺語,這些諺語是農民們千百年來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諺語通過生動的語言形式,告訴人們應該如何工作,指出事件的真相做了,現在也不得不佩服這些農村的古語,例如,這句諺語的「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