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其實,不能說張愛玲是嚴格意義的文藝女青年。她在小說裡,基本上就沒有告訴你:愛有多麼美好,愛有多麼珍貴。她簡直就差點沒有赤果果告訴你:撤了吧,人間不值得。這與張愛玲的個人經歷有關,這也是我對胡蘭成無感的最大理由。遇到這不出世的才女,你能不能好好寵愛著?這都惟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你為什麼就給不了她?這並非是客觀使然,更多的還是這個男人不願意。
02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裡不提也罷。一個渴望得到愛情的人,結果卻被愛的那個人狠狠拋棄。你想想,這該是多大的諷刺。《半生緣》並非張愛玲的早期作品,她在這部作品中傳遞出更加清晰的愛情觀:我要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會永遠等著你。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你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會有這樣一個人。我給你這個人,但在不合適的時候、不合適的地方還要不合適的出現。
03
氣不氣死個人啊?長的是磨難,短的是人生。你是明白,所有的愛恨情仇不過如此。但你的生命裡,無法抗拒它的存在。並且,還要每時每刻折磨著你的五臟六腑。也不是簡單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能夠解釋,你就接受吧。這就是命運的安排,並且冥冥之中還自有定數。笑了,就像顧曼楨的笑,她做錯了什麼?難道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難道是在這樣的地方工作?總之,她就是個笑話。
04
《半生緣》中的每個人,看似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叔惠,結婚又離婚——因為,對石翠芝念念不忘。石翠芝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也不愛自己的沈世鈞,但她最起碼還是個闊太太。衣食無憂,就這樣也能熬完這輩子。沈世鈞,有兒有女一個幸福的爸爸;妻子持家有道,這是個幸福的丈夫。至於顧曼楨,她有自己的孩子。總之,她再也不愛誰、誰也不愛她。大家都回不去了,那就大步走。
05
《半生緣》中,有這麼一段話:
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誰都是年輕過來的,誰也曾想著:這樣就是一生一世。哈哈,可日子還得一天天過。快樂的時候,可以不知不覺。痛苦的時候,那簡直就是度日如年。磨難,磨的不只是你的身體、你的皺紋、你的健康。磨的,還有你的勇氣、你的執著、你的信仰。
06
顧曼楨是說,我們回不去了。張愛玲,也對胡蘭成徹底死心。並且,還要親自見證這個歷史時刻。「他到底是不肯」的胡蘭成,沒有實現他的「花好桃好」。張愛玲對前半生的荒唐,做出了最後總結: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亦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
07
是的,愛不算什麼。(文/飄雨桐)驀然回首時:歲月長,衣裳薄。
原以為,這是兩個人的天長地久。實際上,這是一個人的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