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拿什麼保護和平臺「沒關係」的外賣員?
澎湃首席評論員 西坡
2021-01-08 14:13 來源:澎湃新聞
每次看到行色匆匆、衣著或黃或藍的外賣員,都會覺得他們謀生不易。所以外賣員猝死這樣的新聞發生時,總會激起巨大的同情聲浪。
騎手韓某偉在配送當日第34單外賣的途中,不幸倒在了配送途中。
據報導,山西人韓某偉是一名餓了麼騎手,2020年12月21日,他在送單途中猝死。韓某偉平時通過蜂鳥眾包接單。事後,餓了麼工作人員對家屬表示,韓某偉和平臺沒有勞動關係,只能給予2000元「人道主義補償」。
可想而知,輿論對這種一推六二五的說辭不買帳。一個家庭頂梁柱的鮮活生命和2000元賠償金之間的反差,更是讓許多人憤怒。
但是從法律意義上講,工作人員的話沒有錯,雙方確實沒有建立勞動法認可的勞動關係。蜂鳥眾包用戶協議中寫著:「您與蜂鳥眾包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勞動/僱傭關係。」韓某偉的家屬專門諮詢過律師,也被告知此類案件以前也有多起,騎手方多為敗訴。
平臺選擇以眾包的方式與騎手合作,是現行法律所允許的。但是在這種合作方式下,騎手的權益缺乏保障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我們總不能說公眾的同情心是錯的,總不能說騎手當前的處境無法改變。
零工經濟帶來的勞動者保護難題,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共同現象。網約車、外賣等新興平臺是以創新的名義出現的,它們許諾了通往未來科技世界的路途,喜歡講無人機、自動駕駛、人工智慧這些概念。但是與平臺經濟同步興起的零工經濟就沒那麼光鮮了。零工是自古以來的現象,但平臺經濟重新定義了零工。
平臺不與騎手、司機建立傳統的勞動合同,而是通過派單、接單這種方式進行合作。每個勞動者就像是一個個獨立的承包商,但是他們所擁有的僅僅是自己的身體和時間。
如此一來,企業實現了靈活用工,求職者看似也能靈活就業。有些打工人受不了工廠流水線的嚴苛管理,去跑外賣、跑網約車,就是覺得「自由」。但是時間一長他們就會發現,這份「自由」是有代價的,平臺能夠通過算法設立獎懲規則對勞動力資源進行高效調度,而這些打零工的人卻無法通過集體的力量與平臺博弈。雙方的權力與權利是不對等的。
在具體個案上,輿論的力量或許可以倒逼平臺「良心發現」,多給一些補償,或者臨時出臺一些更溫情的政策。就像前段時間那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大火之後,外賣平臺就做了一些姿態。但更重要的是,法律要儘快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將零工經濟的參與者納入勞動者保護的範疇。
平臺方給出的邏輯常常是「你選擇這個職業的時候,就要接受相應的約定與風險」,言外之意,我們明碼標價,你不幹有別人來幹。但是勞動力不是普通的商品,可以只受市場供求規律的影響,勞動者不管以什麼方式出賣勞動力,他們首先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家庭的支柱、社會的細胞。法律的改進正要體現這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報料:4009-20-4009
Content [contId='10707001', name='馬上評|拿什麼保護和平臺「沒關係」的外賣員?', status='0', createTime='Fri Jan 08 14:04:06 CST 2021', updateTime='Fri Jan 08 14:13:16 CST 2021', publishTime='Fri Jan 08 14:13:15 CST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