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同華
常青一家人去河南省鄭州市烈士陵園靖宇亭,在對楊靖宇將軍的緬懷中傳承「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的家風。受訪者供圖
在趙海勇心中,一家人的相守是最簡單的幸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人之間每一個難忘的經歷、每一次攜手的努力、每一段守望的時刻,總能帶給我們熱愛生活的勇氣和人生正道前行的動力。家庭更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和諧,關乎家庭成員福祉,更關乎社會文明進步。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我們一起走近三個「最美家庭」,聆聽他們的家風故事,感受每一個平凡家庭蘊含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塊樺樹皮是「傳家寶」
常青,是全國最美家庭方秀雲家庭的成員。方秀雲,是楊靖宇將軍的兒媳,是常青的姥姥。作為英雄的後人,「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是他們家幾十年來代代相傳的家教家風。
1964年,楊靖宇將軍唯一的兒子,常青的姥爺因公犧牲,年僅37歲。姥爺臨終前叮囑姥姥方秀云:「咱是烈屬,是抗日英雄的後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種。」
方秀雲老人沒有工作,在那之後的歲月裡,剛強的她靠納鞋底、剪豬鬃、軋手套、當保姆維持著生計,家裡的生活十分清苦。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方秀雲也從沒向組織上提過要求。她的柜子裡一直珍藏著一塊樺樹皮。那是1958年她和丈夫從楊靖宇將軍犧牲的地方帶回來的。當時,將軍的老戰友告訴他們:「你們的父親當年就是吃著這個和敵人打仗。」
每到快過年時,方秀雲都會把樺樹皮拿出來,告訴兒女們,「你們是將軍的後代,不要給他抹黑。爺爺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還堅持與日軍戰鬥,你們的生活可比爺爺幸福多了。不論在生活中遇到任何挫折,希望你們能像爺爺一樣。」後來,兩個兒子先後參軍入伍。臨行前,方秀雲又一次告誡他們:「爺爺是爺爺,你們是你們。不能張揚,低調做人。」服役期間沒有人知道他們是楊靖宇的孫子。
在常青少年時代的記憶中,那塊樺樹皮和「你是楊靖宇的後人」這句話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姥姥的諄諄教誨激勵著她和兄弟姐妹們當好人、做好事。
常青的媽媽、大姨以及後來轉業的舅舅都是鐵路工人,在嚴明家風的薰陶下,他們在工作中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小舅舅馬繼民退伍後成為鄭州鐵路採購中心的一名工人。曾經有不少商家找到他,提出只要他以楊靖宇孫子的名義出山露面,就立刻可以掙到錢,還有房子、車子。馬繼民告訴他們:「正因為我是楊靖宇的孫子,所以我才不能接受這個。」
十年前,靖宇縣多次打來電話,請馬繼民協助當地發展紅色旅遊。為此,方秀雲召集全家開了一個會,她說如果是為將軍當年奮鬥、犧牲的地方群眾謀福利,作為後人應盡這份力,但不準拿工資。馬繼民臨行時,老母親只說了一句話:「孩子,到那邊要好好為人民服務。」
常青告訴我們,她家裡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信條:楊靖宇將軍是我們的驕傲,但絕不是我們可以依賴的資本!只有不慕浮華、堅定操守,才是我們作為將軍後人應盡的本分。
給妻子「打工」的苦與甜
趙海勇,遼寧省阜新市人民檢察院公訴處幹部。軍人出身的他,始終嚴格約束自己,踏踏實實幹事,乾乾淨淨執法。曾經,趙海勇在承辦一起數額特別巨大的貪汙案件時,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拿著幾十萬元的銀行卡直接找到趙海勇說:「只要你不繼續追究,定會有豐厚的回報。」被趙海勇堅決拒絕。
這樣的事不是發生過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有些律師認為趙海勇比較「鑿」,咋說都不開竅;有些當事人認為趙海勇不通情理,咋說都不「幫忙」;有些人卻認為,趙海勇的堅持讓他們看到了公平與正義,而這些人就是趙海勇堅持走維護公平正義這條路的原動力。
趙海勇說:「人民的信任比什麼都寶貴。人活著就要奮鬥,要奮鬥就要有追求。只有追求,理想的蓓蕾才能怒放枝頭。」
妻子於丹陽是下崗職工,為人爽快,幹活麻利,在細河公園租了一個冷飲亭。剛開始,每個月的租金都賺不回來。後來,腦筋活絡的於丹陽自學自製冷飲,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事業」。
有一次,公園裡的鄰居和於丹陽聊天,問她:「每天看你對象來店裡幫忙,他在哪上班啊?」於丹陽回答說:「在檢察院上班。」鄰居帶著一臉質疑的表情說:「真在檢察院上班?給誰當司機啊?」於丹陽笑笑沒說話,轉身幹活去了。
每天下班後,趙海勇就去冷飲店幹活,夜裡十點以後才能回家。趙海勇說:一來讓妻子歇歇,二來還能增加家庭收入,給媳婦「打工」自食其力賺錢雖然辛苦,但花著踏實。
趙海勇和於丹陽的相知相伴,沒有轟轟烈烈的你儂我儂,有的是辛苦付出營造出的溫馨的家,是再苦再累相視一笑攜手向前。遇到誘惑,趙海勇偶爾也曾有過遲疑的時候,於丹陽總是在耳邊提醒:「我不想要大富大貴的家,我只想擁有一個幸福溫馨的三口之家,每天看著你和兒子,是我最大的幸福!」聽著妻子的話,趙海勇的心更加堅定。
在部隊過年,和家裡一樣溫暖
在福建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工作的胡婷婷,有著良好的家風傳承。爺爺是一位老革命,曾經參加過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等,為子孫後輩留下了「愛國、正直、誠信」的家訓。
她的父親在這種精神的薰陶下,為人正直,充滿正義感,1989年因見義勇為英勇犧牲,獲評「革命烈士」「全國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父親在世時曾送給胡婷婷一本書,她珍藏至今。那是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父親在書的扉頁上寫著保爾的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給我的女兒,希望你能像保爾一樣,經歷風雨,百鍊成鋼。」父親已犧牲31年,她也從懵懂少年長大成人,在成長的路上,父親的言行時常在腦海浮現,愛國守法、盡職盡責、誠信待人等品質是父親留下的寶貴財富,她在學習、工作中始終秉承著。
她的丈夫陳天山曾是一位軍人,夫妻一度長期分居兩地,但始終相敬相愛,互相支持。結婚頭七年,胡婷婷與丈夫沒有一年春節是在家中過的,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每年克服困難,拖家帶口到部隊陪他值守過大年。胡婷婷曾為此對跟著奔波勞累的母親心懷愧疚,但母親卻開導她說:「選擇軍人,就應該無怨無悔,他保衛祖國和人民,我們就應該守好他。」耳濡目染這樣的家風,年僅四歲半的兒子早早便懂得「好東西大家分享、好吃的先讓奶奶吃、說到就要做到、小朋友友好相處」等為人的道理。
這樣的家風,也逐漸傳播到鄰裡。胡婷婷的家已成為小區孩子們玩樂的集合點,有的家長臨時有事,也會將孩子寄放她家。鄰裡互相關照,相處其樂融融。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