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曾說:未來快遞只會剩下兩家,一家是順豐,另一家是京東。隨著阿里的介入,通達系的集體站隊,中國快遞市場又變成了三足鼎立。不得不說,中國快遞行業已經進入到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洗牌階段,二三線快遞品牌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通達系」加順豐,快遞六強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8成,中通和韻達的年業務量都超過了100億筆。而國通、全一、如風達等快遞品牌紛紛倒下,即使還活著的也是艱難為生,留給它們的機會不多了。
儘管進入洗牌階段,但是快遞行業卻仍然蓬勃發展。2020年因為疫情,各行業都受到了影響,業績出現了下滑,但快遞行業卻不一樣。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快遞業務量完成338.8億件,增長22.05%,超過2016年全年(312.8億件);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823.8億元,增長12.57%。
快遞行業之所以能夠逆勢增長,主要是疫情減少了出門,讓網購變得更火了。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的火爆,帶動了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也直接帶動了快遞行業。另外,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持續不斷的百億補貼,也拉動了用戶的消費熱情。只要電商繼續向前發展,快遞行業也必然跟著發展。
不過,儘管快遞行業競爭已經白熱化,但仍然有一些在通達系和順豐的夾擊中成長起來的巨頭。就比如跨越速運,曾入選《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估值200億人民幣。通達系裡面百世市值也才117億人民幣,申通為252.74億元人民幣。所以,跨越速運無疑是快遞行業的又一匹黑馬。
據公開資料顯示,跨越速運成立於2007年,不同於通達系以電商B2C業務為主,跨越速運切入的是B端企業級客戶市場,和順豐一樣,以時效為承諾,率先推出當天達、次日達和隔日達等限時產品。發展至今日,已擁有12架全貨運包機,5萬餘員工,1.7萬臺運輸車輛,成長為一家綜合物流企業。
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是一個比王衛還低調的快遞行業企業家,在網上都很難找到一張比較清晰的照片。加上跨越速運也是主打時效,所以,被稱為「小順豐」。
跨越速運能夠有今日的成績,離不開幾個方面。首先是率先主打「時效」,早在2007年,整個快遞行業都在搶單,野蠻成長,並不怎麼注重時效。而跨越速運從成立就主打這個特色,並且籌建了華南、華東、華北三大機場操作中心。發展到今日,跨越速運已經和東方航空、南方航空等航空公司保持密切合作,擁有穩定的包機資源,確保了時效的穩定。
其次,非常注重技術。在大家的印象中,快遞行業是一個低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似乎沒什麼含金量。實際上,將技術運用好的企業發展都非常不錯,比如順豐,還有這幾年發展兇猛的韻達,都是如此。韻達創始人聶騰雲一個痴迷於技術的人,而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也是如此,他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IT男。早在2009年,跨越速運就上線了信息系統,之後更是投入了10億打造了全新ERP系統,據了解,跨越速運每年都會投入其營收資金的4.1%用於科技研發上。通過技術的投入,跨越速運運作流程不斷優化,效率大幅提升,而成本卻在下降。效率提升自然就能帶來更好的服務,獲得更多客戶的信賴。
最後是品牌化的建設。在快遞行業中,最先搞品牌建設的是順豐,通過獨有的黑色VI系統,建設起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形象,形成了差異化的識別優勢。在順豐的帶領下,通達系也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獨有的品牌形象,中通為藍色,韻達為黃色等等。除了它們,整個行業第一個啟用明星代言的那就是跨越速運了,2015年籤約了影視明星吳京,代言了差不多5年,紫色的品牌形象,加上吳京的代言,讓跨越速運的知名度大幅提升。
雖然成立時間晚,但是跨越速運卻另闢蹊徑,通過差異化的競爭取得了今日的成績,並且在行業站穩了腳跟。不過,有媒體報導,跨越速運可能要易主了。8月14日,京東宣布,京東物流將以30億的價格收購跨越速運的控股權,並將在第三季度完成。這對京東物流無疑是巨大的補充。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京東物流估值900億人民幣。京東自營配送已經覆蓋99%的人口,如今有了跨越速運,業務將更加完善。再加上去年京東還進入了電商特惠件業務,京東物流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未來前景非常看好。而跨越速運有了京東物流的賦能,也必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