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與文化沙龍的朋友們,下午好。我們今天一起來認識一位非常著名的先生,就是霍金先生。科學開始進入中國,假如要找一個時間點的話,我會回到1898年, 一位儒生,我們的老前輩張之洞先生寫出的《勸學篇》。在面對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西學,為了教化和穩定清末百姓還有官員們,他集大成一個概念,叫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以學習西方的東西來用,但是中國的學問才是根本。到了民國五四時期,就有一個特別出名的提法叫「西方給我們帶來了德先生和賽先生」,賽先生就代表科學。這個時候科技還屬於西學範疇。到了1978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國門重新打開,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個時候對老百姓或者普通人實行教化最有力的東西,是電視,跟張之洞、民國的時候就明顯不同了。那兩個時代談「科技」基本上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從這個時候開始,西方電視的普及,中國人已經開始普遍接受科技的發展了。改革開放之後,1979年引進的第一部國外電視連續劇,是南斯拉夫的《深入敵後》;差不多同一個時期,美國的科幻電視連續劇《來自大西洋底的人》和《加裡森敢死隊》,但是這些西方電視劇在教化方面總是差那麼點意思,對吧?直到後來1983年香港拍攝的一部片子出現了,是《大俠霍元甲》。因著黑白電視機在全國上下的普及,所以這部片子進來之後,風靡大江南北,幾乎萬人空巷。我相信今天下午聽講座的各位朋友應該都看過。霍大俠在民國時代列強凌辱中國的時候,就為我們中國人正名。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這部影片中所傳達的信息。與此同時,1979年我們中國傑出的科技代表工作者吳良超先生到了劍橋大橋去學習。可以說他是改革開放之後最早走出國門,到西方學習頂尖科學的人。負責接待他的老師,就是霍金。我把這二人的身份做一個說明,一位是不相信上帝的科技工作者,在遠離故土的西方,遇到了一位不相信上帝的頂尖教授,西方科學堡壘之一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負責人--霍金。吳老師就是《時間簡史》的譯者。他的整個翻譯裡面,沒有什麼特別深奧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大家能夠接受的一些信息。但實際上對普通人觸動最大的,就是他把名字翻譯成了「霍金霍大俠」。這個名字讓「霍金」這個英國人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在文化教育,尤其是科學領域的科普教育方面,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椅。其實讓霍金坐上這個座位的並不是他的第一個光環,他所寫的科學方面的著作,《時間簡史》也罷,《果殼裡的宇宙》也罷,到底有多少人去讀,而且能真正讀懂?誠實說來,我就不是特別的明白。霍金的第二個光環,身殘志堅。就是通過電視、現代傳媒,使他成為科學界的一位中國明星,真的是打遍大江南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今天我們邀請來的,也是一位科學家,他會介紹霍金科學研究的成果《霍金創造論》。霍金提出的理論對我們人類,對我們中國人認識這個宇宙,認識這個世界,貢獻多少,我們且聽葛教授的講座。我覺得葛博士是我們中國非常優秀的一位科學工作研究者,他是復旦大學物理學的學士,而後在劍橋大學的耶穌學院,做過基督教神學和宗教哲學方面的研究,後來他在維真學院擔任神學博士後研究員,現在是加拿大西三一大學神學研究院中文部的主任,兼助理教授。
好的,謝謝楊弟兄的介紹,也非常歡迎各位朋友匯聚沙龍,我也很榮幸跟大家再次見面。上一個月我們談到了《道德經和創造論的比較》。我今天的題目跟上回不一樣,主要是從科學領域談和基督教創造論之間的關係。我們討論對話的對方,就是剛才楊弟兄介紹的非常著名的英國科學家霍金先生。這次講座題目是《與霍金對話創造論》。剛才楊先生介紹到我以前是學物理的,本科就讀的是復旦大學物理系,後來去美國攻讀博士。在物理方面,當時我非常崇拜霍金,特別是在復旦讀書的時候,學習到宇宙大爆炸,所有人都承認這個霍金的確是我們的英雄。然而後來的人生經歷也是非常奇妙,我開始轉讀神學。有機會去劍橋,讀的不是科學,而是神學。我在劍橋讀書期間沒有見過霍金,但是霍金在劍橋還是比較有名氣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跟霍金也是有一定的緣分。因為當時不只是在科學界對他非常崇拜,在劍橋求學的時候,差不多和他成為校友。所以今天我真的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跟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霍金作為一個科學家,他對宇宙起源有一些論述,特別是他的最後一本書和基督教的創造論有一些關係。我希望就這個話題能夠展開一些對話。剛才楊弟兄做了非常精彩的介紹,因為霍金的確是一個偶像式的人物 ,他身殘志堅,在科學領域也是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
他的生平後來被拍成電影,叫《萬有理論》。但很可惜的是,他在2018去世。
去世的時候有很多人參加他的葬禮,來和他們的英雄告別。
「霍大俠」科學作品裡對宗教的態度轉變
剛才楊弟兄也談到他在早年的時候寫了一本非常重要的科普作品叫《時間簡史》,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很多中國讀者,如果沒有讀的話肯定也是聽說過這本書。所以說,這本書真的是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這本書。
在這本書裡面霍金雖然沒有談到上帝,但是它裡面對於宗教方面還是持比較開放的態度,他也不排除有上帝存在的可能性。
2010年,他和他的合作者又寫了一本書,書名中文翻譯成《大設計》。我不知道這本書有沒有被翻譯成中文,應該還是沒有的。
在這本書裡面,他對宗教的看法有一些比較大的轉變。在這書裡面,他對宗教或者是對神學發出了一些非常有挑戰性的質疑,包括對哲學都是很大的挑戰。
他和他的合作者認為,科學已經解決了一切人類的問題,即終極問題,那麼所有神學包括哲學都已經死亡,都已經過時了。所以,這本書出版之後,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這本書裡面不只是涉及了很多具有爭議性的問題,非常重要的是,這本書裡面非常明顯,甚至是很武斷地提倡一種堅定的無神論。認為科學已經解決一些問題,所有最終極的問題都已經被科學解決。
特別是對於「上帝的存在」,尤其是「創造」這個概念,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再談了。因為自然科學已完全解出來這個問題,所以他在書裡面提出來幾個重要的觀點,本次講座,我也會先和大家分享。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