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鬼谷子這位偉大的先賢,應該說無人不知,在那個戰火紛爭的年代,他調教出無數的高徒。其中最著名的四個弟子:蘇秦、張儀、龐涓、孫臏,更是名流千古。
而鬼谷子將他的思想核心和價值,全部濃縮在《鬼谷子》這本書裡。鬼谷子對於言談辯論的技巧把握,以及與人溝通的方式掌握,對於今天的我們,依舊具有著巨大的學習價值。
古往今來,《鬼谷子》這本書就一直備受推崇,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說:「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
唐代詩人陳子昂則毫不掩飾自己對鬼谷子的喜愛,詩中寫道:「吾愛鬼谷子,青溪無垢氛」。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更是向自家員工強烈推薦閱讀這本書,稱「汲取其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精華」。
深刻領悟鬼谷子的思想精髓,其實,最終得到的還是格局的提升!
在當下的時代,無論職場,無論商戰,無論社交關係,只要你擁有超出界內的戰略眼光,終究會完勝對手!這也是太極功守道的思維作用時代經濟的初衷。
所以,鬼谷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擁有非常實用的價值。那麼對於今天的我們,又可以在這本書裡獲得怎樣的啟示呢?
1、離合有守,先從其志。——《鬼谷子》
「從其志」,講的就是要相互了解對方的志向。不管是與人相處做事,還是交朋友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知道對方的志向和想法。如果兩個人的志向、價值觀相差太多,那麼往往合作是難以維持的。最終也會導致各種原因分道揚鑣。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假如你跟人一起經營一家公司,開一家店,假如你和他經營理念不同,那麼工作也就很難進行下去了。
2、口者,心之門戶也。——《鬼谷子》
人常說,「謹言慎行」,這裡的「謹言」其實講的就是道理。一個人說什麼話,就說明他心裡想什麼問題。但一個人心裡想什麼問題,不一定會把話說出來,這就是智者。先輩總結出的經典詞語「禍從口出」,就很好地印證了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交流、溝通的時候,要懂得掌握自己的言語。慎言!這樣我們必將會少犯一些錯誤,從而更容易成功。
3、審得其情,乃立三儀。——《鬼谷子》
做事,想方案,多想想上中下策略,當然也不一定死摳這3種,就是多想想有沒有更好的,遇到壞的情況,有沒有更差的解決方案,不要出了問題,說沒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所有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多想想方案,做事就會穩重很多。
4、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鬼谷子》
先看清自己,才能看清別人。人們對別人的缺點是拿著放大鏡看,對自己的缺點拿著顯微鏡看。認識別人不難,認識自己很難。
趙括紙上談兵,認為自己兵法韜略無人能比,最後兵敗身死,這就是不自知的後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日檢省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看懂別人。孔聖人也說,吾日三省吾身,也是這個道理。
5、佞言者,諂而於忠。——《鬼谷子》
嘴巴越甜,越不靠譜。常言道:「巧言令色,鮮矣仁」。如果一個人不分場合、不分事件,對你的言行無條件奉承。那麼這個人你就要注意了。
朋友相交,講的是直言相告。該誇的誇,該勸的勸,該損的損,這才是朋友該有的樣子。沒有立場,嘴巴跟抹了蜜一樣的人,一定另有企圖,切不可交,也不可用。
總結
《鬼谷子》這本書流傳至今的讀本,雖然是屬於殘卷,慶幸的是,大部分思想核心卻保存了下來,流傳至今,讓我們領略古人的智慧和才能。對於幾千年之後的我們來說,這是很幸運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痴迷這本書的原因。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真正痴迷的,是書中的智慧,以及透過這一本跨越千年的書,與智者的交流。
在我看來,《鬼谷子》更像是一部工具書,講的是人與人相處之間的技巧,這些技巧掌握了可以更容易達成目的,探知想要的信息。通讀全文,你會發現,鬼谷子都在不斷告訴你與人交流的技巧的重要性,並通過有理有據的論證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