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自己造了座小紫禁城,極盡奢華珍玩無數,可他卻一天沒住過

2020-12-15 Shirley雪梨醬

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它擁有前朝後廷的格局,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軸線,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以及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是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之所,也就是俗稱的「三宮六院」。但是,你知道故宮哪個區域又被稱為小紫禁城嗎?

這座小紫禁城就是位於東路的寧壽宮區。寧壽宮是微縮仿照中軸線的模式打造的太上皇宮殿,其中皇極殿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築的精華,是太和殿的縮小版。如果看過《上新了故宮》,應該會知道寧壽宮區域是其中高頻出現的一個區域,尤其是故宮花重金修繕的倦勤齋,就在寧壽宮區域的最後面。

寧壽宮區域是進入故宮後需要再買小門票進入的區域,除了內部的珍寶館,本身整個建築群也很有看頭,強烈推薦入內一看,可別從珍寶館出來就匆匆離開了。

寧壽宮由來

據《故宮志》載:寧壽宮位於紫禁城東北部,是一處高牆圍禁的獨立區域。明代是噦鸞宮、喈鳳宮等舊址,曾為成化周皇后、崇禎懿安皇后等養老處所。清初這些建築全部被毀,僅在衍祺門一帶留有少量的內宮用房。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將這裡改建為寧壽宮,做為順治皇帝孝惠章皇后頤養天年之所。

乾隆改造後的寧壽宮建築群,才是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格局。它同樣也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是以皇極殿、寧壽宮為主體的前朝;後部又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東路有暢音閣、閱是樓等,西路就是俗稱「乾隆花園」。

乾隆為了建造這座花園,前後共花了10年時間,每個細節都親自指示工匠精雕細琢,力圖集中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宮殿建構,殿閣樓臺亭齋軒館無不具備。這裡與紫禁城其他建築風格不同,它小巧私密,是乾隆所鍾愛和欣賞的所有藝術結晶。它是歷史上在皇宮裡邊裝修用材最為珍貴、設計最精美的宮殿群。加上尚未開放參觀區域,處處都是意趣和迷思。

雖然寧壽宮並不算大,可裡面卻整整容納了27座建築。這些建築分布結構緊湊,曲直相間,頗有乾隆鍾愛的蘇杭園林風格。

皇極殿

從寧壽門走進寧壽宮區域,遇見的第一座建築,就是皇極殿。如果你是上午開館時便得以入內,恭喜你可以包場皇極殿了!她的名氣雖不如太和殿、乾清宮,但來頭卻足夠大。

皇極殿是紫禁城外東宮中軸線的最重要的建築,在紫禁城中品級僅次於太和殿,作為乾隆皇帝歸政後臨朝受賀之所。大殿坐北朝南,面闊9間,進深5間,取帝尊九五之制,建於青白石須彌座上。嘉慶年間,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曾在這裡辦過千叟宴;另外,慈禧在這裡辦過60歲大壽。

目前皇極殿重新對外開放,遊客可以站在圍欄外欣賞裡面的原狀陳列,靠近皇極殿可以聞到一股很明顯的木頭散發出的香味,不知算不算歷史的味道?內部有數個匾額,多為慈禧御筆。作為地位崇高、有九隻脊獸的皇極殿,殿內設有地平床、寶座屏風,盡顯皇家氣派。

養性殿

養性殿仿養心殿,為寧壽宮後寢主體建築。養性殿的主要功能是作為日後乾隆歸政的寢宮。但後來乾隆也沒有在這裡住過,倒是慈禧太后晚年在此居住了十幾年。

養性殿目前是關閉修繕的狀態,將會在不久後開放。而殿前的日晷,記錄著這裡的一切。有多少悲喜,有多少往事,日晷都一寸寸地看在眼裡。時光,是最好的見證。

暢音閣

養性殿的東側是故宮最知名的戲臺——暢音閣。暢音閣是故宮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戲臺。戲臺三層,藏著精巧的機關,演員可以通過機關實現「上天入地」。看戲逛花園是古代的皇后妃子唯一可以排遣寂寞的方式了。眾所周知慈禧太后尤其愛看戲,以至於多看看出了門道,演員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她都可以指點一二,並且賞罰分明。

而且戲曲演出在故宮已經做到了規範系統化,什麼節日演什麼戲,都有官方的「排片表」 。只是如今戲臺只是一座供遊人觀賞的建築,曾經皇家看戲的排場我們無法得見了。

養性殿西側是寧壽宮花園,也是乾隆花園,裡面藏著乾隆深厚的江南情結。我2015年去的時候是對外開放的,如今也是關閉狀態。

樂壽堂

樂壽堂在養性殿後,頤和軒前;原來是乾隆皇帝準備作為他歸政後讀書憩息之所。這裡是寧壽宮可以入內參觀的兩處建築之一,內部十分驚豔,絕對不容錯過!殿內裝修隔成二層閣樓,即仙樓。乾隆晚年沒有精力再下江南,便將江南的仙樓搬到了寧壽宮內。大殿內的頂部,是排列整齊方正的、 雲龍紋木雕天花板,繁複而細膩。大量的紫檀帶玉石和琺瑯鑲嵌修飾的隔斷,也只有乾隆的手筆才出此佳作。

這裡以前是珍寶館展廳,後來陳列的玉器都集中到了皇極殿周圍的東西廡房中,最大限度地恢復寧樂壽堂原有的面目。兩件大玉作——一件玉山和一件玉甕被移到了東西暖閣,唯一不變的就是「大禹治水玉山子」一直在後殿。

頤和軒

相比樂壽堂,頤和軒內陳設相對簡單,加上軒內採用深色隔斷裝飾,那種傳統文人古典雅致的風韻躍然而出。明間東西間的牆壁上,有乾隆御筆抄寫的佛經。下各只有一條案,上面均設仿古三件擺設。

穿廊北接景祺閣,穿過遊廊,月亮門後有《上新了故宮》中提到數次的線法通景畫。不知是否為複製品,但是在故宮對外開放區域中非常罕見。對了頤和軒也是宮貓經常出現的地方,喜歡喵星人的可以來此碰碰運氣。

頤和軒還是決定珍妃最後命運的地方,正是在這裡慈禧太后在西逃前直接宣布珍妃必須死。因此珍妃井就在頤和軒不遠處,也不奇怪了。如今遊客見到的珍妃井,井口被改小過。

倦勤齋

頤和軒後,是倦勤齋、符望閣、竹香館等未開放區域,《上新了故宮》去內部拍過多次,無不讓人驚嘆。尤其倦勤齋奢華而神秘,匯聚了當時江南各種最高超的各種工藝——竹絲鑲嵌、竹簧雕刻、妝花緞織錦、雙面繡等這些精湛技藝充斥著這裡。乾隆深愛著江南風物,工匠用楠木做出竹林的模樣,畫匠在倦勤齋頂部畫滿了3D效果的通景畫;在這裡抬頭就是一串串紫藤,倚靠著一排排竹林,仿佛置身於江南庭院。

因此倦勤齋雖然只有200多平方米,但修復工作用了七年。修繕工程無比費時費力,故宮一次次赴江南尋找各種工藝的傳承人。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紀錄片《皇帝的秘密花園》,專講倦勤齋修繕的。也正因如此,讓人無比期待這處宮殿日後對外開放。

寧壽宮「隱居」只是空想

乾隆為自己創造了這個完美的、富麗堂皇、充滿藝術氣息的修身養性之所,嚮往著遠離權利和壓力,但隱居似乎只是空想,乾隆從未在這個精心設計的宮殿裡住過一晚。

乾隆帝退位後,仍然住在養心殿,而並沒有按照清朝的禮制,在禪位後搬走。朝廷的一切大權,依舊獨攬在他手中。他給自己攬權的行為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訓政。而這座被他空置的宮殿也很好地詮釋了一句話:權利是會上癮的,放手談何容易?

直到乾隆生命的最後一天,才被抬出養心殿。一個以寧壽宮為代表皇家扶持的藝術輝煌時代,也走向了終結。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故宮博物院內

到達方式:進入午門後,穿過右側的協和門,一路走到箭亭,就是寧壽宮的入口處了

門票:10元,可在網上購買,也可到了門口售票處購買

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8:30-17:00,停止入館16:10;淡季(11月-次年3月)8:30-16:30,停止入館15:40

#乾隆#

相關焦點

  • 乾隆為自己修了座小紫禁城,極盡奢華珍玩無數,可他卻一天沒住過
    導讀:乾隆為自己修了座小紫禁城,極盡奢華珍玩無數,可他卻一天沒住過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我們國家的故宮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建築是,我們國家乃至於全球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建築群,全球五大宮之首,這裡是典型的前朝後庭的格局,前朝的部分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軸線,內廷的部分是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為中心。
  • 沒去過的朋友可以看看:紫禁城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
    前陣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定下 9月10日至11月15日期間,故宮將用一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大展,來迎接自己600歲生日,憑故宮門票可免費參觀
  • 莊嚴法相:清康熙和乾隆朝宮廷造佛像
    但清朝從康熙年起也效仿明朝的做法,在北京紫禁城內的造辦處監製了許多金銅佛像,加之乾隆皇帝本人也信奉藏傳佛教,親自過問佛像的樣式,故而該朝佛像製作精美、細膩,體現了宮廷的審美趣味,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但另一方面,由於乾隆年間鑄造的金銅佛像數量太大,乾隆帝為了做佛事或為母親祝壽,一次即動輒鑄造成千上萬尊,致使佛像製作工藝漸趨簡率,千篇一律。
  • 溥儀逃出宮時,將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為「國寶中的國寶」
    田黃三聯璽是乾隆皇帝的私人印章,位居太上皇后,乾隆皇帝極盡奢華地為自己創製了田黃三聯璽。 於是,乾隆親自下旨,從內務府造辦處金玉作調集能工巧匠,在大塊的田黃中巧妙設計,經過抽條、掐條、取鏈、活環等十幾道工序,製作成以鏈環相扣、完整合一的三聯章。三聯璽上所有的石環全部是閉合的,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倦勤齋:乾隆皇帝的視覺幻象
    閱盡春秋的乾隆,在紫禁城起起落落的宮殿一角,建立了自己的退隱之所。為退位之後能夠安享晚年,乾隆帝特別修建寧壽宮。  寧壽宮中最有特色的是花園,寧壽宮花園,後稱乾隆花園,建於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共用6年時間才完成。花園中的主要建築物有古華軒、旭輝亭、抑齋、遂初堂、竹香館、萃賞樓、延趣樓、三友軒、聳秀亭、碧螺亭、符望閣、玉粹軒、倦勤齋等。
  • 西班牙版「故宮」,建築精美極盡奢華,不提前預約根本參觀不了
    這座宮殿名為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 Palace),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小城格拉納達(Granada),知道這裡的人可謂少之又少,去過的中國遊客更是屈指可數,很多人甚至連宮殿的這個拗口名字都記不住,但這並不遮掩這座宮殿身上的光環。
  • 扎什倫布寺造像在清乾隆朝宮廷的特殊地位——以「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展出的兩組造像為例
    根據《六世班禪傳》記載,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六世班禪大師接到乾隆皇帝旨意,內稱因為自己在新建宮殿,故請求班禪大師在扎什倫布寺製作佛像五十六尊,以供佛堂供奉。佛像樣式及其所需金、銅、寶石等原材料,均由皇帝提供。這條文獻記錄立刻引起了筆者的關注。一般成組佛像數量多為三、九倍數,五十六件一組極為罕見,這恰與現存文物相符。
  • 河北版「布達拉宮」,耗巨資打造奢華寺廟,規模極大還有乾隆題字
    其實也不盡然,就比如說在河北就這麼一個翻版的布達拉宮,雖然說和布達拉宮還是略有區別,但是不管是從規模還是從建築風格上來說,這座寺廟和布達拉宮絕對有的一拼,可相提並論。這座景區就是河北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廟。寺廟所處的位置也是非常特殊的,是在乾隆皇帝所建造的一座避暑山莊當中,這座寺廟位於避暑山莊北部,整體佔地的面積高達22萬平方米。
  • 回到乾隆18年——親歷紫禁城端午節
    皇帝皇后、皇太后及諸嬪妃膳桌上粽子堆成一座座小山,有的用三號銀碟裝,每盤十八個,有的用二號銀盤裝,每盤裝二十二個,還有的粽子二百個算作一「方」,每個膳桌上擺兩方。據乾隆十八年端午節膳單上記載,乾隆帝膳桌上擺粽子一千二百七十六個,皇后膳桌上擺四百個。皇太后、皇太貴妃各一位,皇貴妃兩位,妃三位,嬪五位,貴人兩位,常在四位、阿哥七位、公主一位、福晉兩位,共擺粽子六百五十個。
  • 一睜眼能看到紫禁城的奢華酒店
    首先大家可以來看下視頻,看看他在璞瑄的這段時光都遇到了什麼價值連城的寶物和獨到的服務。 別具一格的「東道藝術」 相較於其他奢華系酒店,璞瑄酒店最吸引我的其實是它所屬的URC集團創立的全新服務理念——「東道藝術」。
  • 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而隨著故宮從帝王之家變成平民百姓皆可憑票進入一遊的世界遺產故宮那籠罩在世人眼前的一層薄紗也被漸漸抹去「乾隆花園裡有一株楸樹,也開花,這株楸樹在乾隆建花園和亭子的時候就已經是古樹了。為了給它讓出空間,乾隆還讓人把要修建的亭子往後挪了一下。楸樹開的花也特別高,我拍的時候連亭子的頂都襯不到,很難拍,所以到現在還沒有成功地拍到過楸花和亭子互相結合的好照片。」
  • 600歲紫禁城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
  • 「紫禁城騎馬」
    他很興奮,不光是有機會接受皇帝和太后的召見和誇獎,更是獲得了一項殊榮。他把這項殊榮寫進了自己的日記裡:「是日賞紫禁城騎馬,賞克食。」連續三天,他每天都被太后召見,但這項殊榮一直沒敢用。他都是步行進出。問題來了。
  • 南京最奢華的三家酒店,你住過幾家?
    1、南京涵碧樓酒店,2018年開業,每晚1596元起,被國內眾多「酒店控」奉為「一生必住一次」的酒店。 整個酒店剛好處於南京的黃金中軸線上,酒店的建築靈感來自於北京紫禁城,為呼應六朝古都而策劃出好院牆的圍合設計,讓人驚嘆。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為何這麼火?
    「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後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
  • 愛新覺羅後代放言要住回紫禁城,乾隆的7世孫還敢穿龍袍祭祖
    但清朝還有皇室之人活了下來,其中不乏一些喜歡玩「復古」、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血統高貴的,比如自稱多爾袞十世孫的愛新覺羅·州迪。州迪如今還留著清朝的辮子頭生活,把自己當成王爺,把家中建成「王府」的模樣。他說自己是滿清皇室的後人,末代皇帝溥儀是他的堂弟。很多滿清皇室的後裔都居住在東北那邊,但州迪卻是出生於廣東廣州。
  • 世界三大皇帝劍:拿破崙寶劍布滿43顆寶石,乾隆御用劍更是奢華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雖然皇帝不是戰場上的指揮官,但他也得有自己的御用佩劍
  • 【連載小知識】紫禁城各路建築簡介及地圖(一)
    為太和殿的兩廂,體仁閣在東,弘義閣在西。建築形式完全相同。重樓9間,高25米。左翼門、右翼門:分別位於體仁閣、弘義閣北側。建築形式相同,門座五間。崇樓:位於紫禁城三大殿四周廊廡的四角,清朝時為內務府的庫房。共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