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湖南|十八洞村的「十八洞」何時才能看到呀?

2020-12-14 湖南24小時

十八洞村位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是精準扶貧的時代典範。以她為原型講扶貧故事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11月上旬赴京演出。

看過新聞後,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11月初到十八洞村時,正好撞上十八洞村的8位村民準備與3位駐村扶貧隊長一道進京,去參加那場演出活動。所以那一天的村寨,才有了難得的清靜:平日裡一派繁忙景象的幸福人家餐館竟然歇業,現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一身都像是寫滿了「著急」兩字。

選擇第三次來十八洞村,是因為前兩次的到來,讓我對這裡起了關注心。就像是翻開了一本永遠都在寫的奇書,總想看它「又寫了些什麼」。

從宣傳部副部長到雙龍鎮鎮長,扶貧隊長的更迭可有「深意」?

那一天,因為麻隊長的忙,我們選擇旁觀他和「湘西十八洞嬌嬌」的直播拍攝,一邊看她與某個電商平臺「網紅主播」「喊話」互動,一邊斷斷續續地聽麻隊長講十八洞村的新情況。

從2014年到現在,十八洞村,這個僻遠苗家山村,一直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十八洞村的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1669元增至2019年的14668元。十八洞村裡那些變化最大的村民們也就成了「明星」,外鄉人通過大眾傳媒與自媒體,旁觀了十八洞村的這些人和事:從前娶不起親的苗家漢子的脫單,從前羞澀的姑娘嫂子們辦起了農家樂餐飲與民宿,大學生回鄉創業成「網紅」……

不巧的是,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兩位老朋友,卻先後因為重要公務離開,把我託付給新一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

駐村扶貧工作隊,是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核心力量。

2014年,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龍秀林出任十八洞村首位扶貧工作隊隊長,他把集合人心、激發內生力作為首要目標。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他帶領村民修好了通村公路,敞開了十八洞村的大門,也開啟了十八洞村民堅定地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念。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告脫貧。

一個月後,如今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那時的縣財政局幹部石登高出任十八洞村第一支書兼扶貧工作隊隊長,他曾對媒體記者說「我的使命就是要為村民打牢長富久富的基礎」。於是,山泉水廠建起來了,旅遊公司成立了,苗繡、黃桃、油茶、蜂蜜、臘肉等成了十八洞村的口碑產品。

2019年10月,隊長的接力棒傳到了十八洞村所在的雙龍鎮鎮長麻輝煌的手中。此時的工作隊,已經改變從前「大包大攬」的方式,想要通過「農戶+合作社」讓十八洞村「更專業化、更市場化」。

三位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故事,串起來聽就像是「扶上馬再送上一程」的步驟呀,十八洞村的未來靠的是十八洞村人!

年輕人的「離鄉」「回鄉」,都是向著希望之光奔去

2019年畢業於浙江音樂學院的施林嬌,2020年初回到十八洞村,與另外兩個返鄉的大學生施康、施志春共同創業,想通過直播帶貨來自我實現。他們就是人們口中的「十八洞三施」。

施林嬌,微信名為「湘西十八洞嬌嬌」。

這一次從湘西回到長沙後,總是回想那一天的情形:直播前,她一遍又一遍地背誦直播時的用語,練習策劃好的各種肢體動作,琢磨要唱哪首苗歌;麻隊長說「嬌嬌」直播帶貨導致臘肉總是斷檔,說她願意參加各種與十八洞村相關的活動「主要是做公益」。

離開的第二天,我用微信發了幾個簡單的問題給她。

當晚,看到了她深夜發來的「抱歉,才回到酒店」;隔天又聽到她的語音回覆說:「我就是一個普通村民,沒有什麼特別的身份。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就是十八洞村的旅遊形象大使啦!」「現在主要成立了一個電商公司,賣一些我們這裡的特產,臘肉、山貨,吃的呀,用的呀。想做出自己的品牌,這是一個構想,目前主要在賣臘肉。」「回來是因為我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家裡面爺爺奶奶年紀也大了。」

照顧家人的同時,還可能成就自己的事業。所以,她回來了,她熱誠地推介著家鄉,也倚靠著家鄉。

沈從文先生1986年寫的《自我評述》說:「一九二二年五四運動餘波到達湘西,我受到新書報影響,苦苦思索了四天,決心要自己掌握命運,毅然離開家鄉,隻身來到完全陌生的北京。」「我人來到城市五六十年了,始終還是個鄉下人,不習慣城市生活,苦苦懷念我家鄉那條沅水和水邊的人們,我感情同他們不可分。」「但對我自己的作品,我比較喜愛的還是那些描寫我家鄉水邊人的哀樂故事。」

他還在《沅水之畔》的題記中說,寫這些「我的目的只是減少旅行者不必要的憂慮」,「並希望這本小書的讀者,在掩卷之時,能對這邊鄙之地給予少許值得給予的同情。」

從文先生和「十八洞三施」,在故鄉與遠方的來與往,為理想,為生活,也為愛。

十八個溶洞在哪裡?

聽說十八洞村「因十八個洞而名」。

但當地人說「我們這裡洞太多了,何止十八個」。他們說「十八洞」名自傳說中的「夜郎十八洞」,是個能容納萬人的大溶洞,其中有大小十八個溶洞、洞洞相連。

因為尚未開發,路不好走,總是沒人肯帶我去看個究竟。

我去過十八洞村山泉水廠的水源地。那是個有「鬼洞」之稱的地方:洞前高三十多米的天生石橋下,石壁彎彎曲曲,像波浪又像巨大的皺紋,據說來自構造運動的恐怖之力。

今年9月,湘西世界地質公園舉辦了隆重的開園活動,十八洞村是公園的一部分,是湘西巖溶臺地中溶洞美景較為集中之地。被譽為「大地之書的一枚書籤」的排碧金釘子,就在十八洞村的對面。

這一次來,之所以提前知會兩位老朋友,是想纏磨他們帶我去看溶洞。

據媒體消息,脫貧了的十八洞村,由梨子、竹子、飛蟲、當戎四寨組成。梨子和竹子兩寨已成旅遊區,目前正開發主要分布在飛蟲寨的十八洞村溶洞群。打算逐步將四個寨子根據景觀資源與產業資源的不同特色進行個性化打造,讓遊客們可以在這裡聽扶貧故事,看美景,也可以住下來了解民俗民情,感受富足的田園生活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定與悠然。

麻輝煌說,下一步確實是要把十八洞村美景的文章做實做足。但他還是不肯帶我們去看傳說中的溶洞,說「今天天氣不好,可能天黑得早、時間不夠」,「路還在修」。

十八洞村的洞呀!你這樣「吊胃口」,是因為有足夠的自信,相信我有一天真的看到時只會驚喜,而不會失望嗎?

【來源:新華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求是》雜誌|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摘要:「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
  • 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從施進蘭這裡,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
  • 【紅星品讀】十八洞村的故事(五):秋來十八洞
    曾經何時,十八洞不是這般模樣。十八洞坐落在湘西深深的大山裡。鑽進去,你看到的,除了山還是山。一座座大山小山,連綿起伏而又偉岸陡峭地挺立在那裡,銅牆鐵壁般地組成了一個山的世界和王國。山是湘西的筋骨,沒有山,湘西就沒有依託和依靠。山也是湘西的枷鎖,有了山,多少人祖祖輩輩沒有走出過這些大山。所以,整個湘西都是山做的,山做的湘西,山一樣的博大和雄渾,山一樣的沉重和艱辛。
  • 如何打造「十八洞」旅遊集群品牌?如何留住遊客?
    紅網時刻記者 陳雪驊 花垣縣報導 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這些年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在過去一年中,共接待遊客60萬人次。 這個數據,比花垣縣境內其他幾個景區——邊城(茶峒)、古苗河、紫霞湖、黃瓜寨、大小龍洞瀑布等加在一起的遊客數量還要多。
  • 深度貧困村變小康示範村寨 從「湘西十八洞村」看湖南金融扶貧...
    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見習記者 王金瑞)「十八洞村已成為旅遊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地。」近期,在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召開的人民銀行「湖南金融支持精準脫貧」新聞發布會上,十八洞村委會代表龍吉隆如是說道。
  •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
    現在的十八洞村,簡直是天然的調色盤!不信你試試,成功的留言好嗎不過沒關係今天我們送給大家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太養眼了~「十八洞VLOG之色彩篇」,來咯今天,和你們說說石順蓮的故事在石順蓮還小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龍金玉獨自撐起了整個家把四個小孩拉扯大她的記憶中那時十八洞村的生活是灰色的唯有背包布是藍色的【來源:湖南衛視
  • 詩歌丨歐陽斌:親近十八洞
    就會聽到鄉親們交口稱讚一位客人一位2013年11月3日來過十八洞村的客人說他如何身軀高大,滿面春風說他如何深入農舍,訪貧問苦說他如何握住石爬專老人的手叫石爬專為大姐>說他如何在寨裡那塊小小的曬穀坪與鄉親們交談提出「精準扶貧」的思想說他離別時那牽掛於心,依依不捨的神情鄉親們說那位客人是十八洞人的親人和恩人鄉親們說的那位客人住在北京天天都為十八洞操心
  • 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 大篷車開進湖南十八洞村
    9月8日,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大篷車開進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這裡位於武陵山深處,曾是個典型的貧困村,2013年,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僅有1668元。也就是在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小山村,首次提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
  • 十八洞:幸福的炊煙嫋嫋 氤氳著無數貧困村不遠的未來
    不辜負總書記的重託,多次深入十八洞村考察的省委書記杜家毫,擘畫了十八洞精準扶貧的精彩新路。有道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十八洞村面貌的改觀,是從對支部班子這個「火車頭」進行改換、加強開始的。為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2014 年1月,花垣縣委抽調5名黨員組成十八洞精準扶貧工作隊,同時選派第一支書駐村,工作隊長和第一支書的黨組織關係下轉到村黨支部,全力支持兩委班子開展工作。2017年,十八洞村支「兩委」圓滿完成了換屆選舉,此前在阿聯杜拜打「洋工」的龍書伍當選村支書,龍吉隆當選為村主任。
  • 十八洞村的他現在年收入竟然超六位數?
    今天的「十八洞VLOG之表情篇」咱們先一睹為快!今年33歲的龍先蘭是十八洞村年入五十萬元的「養蜂達人」是老婆吳滿金眼裡越來越懂事的未來「懂事長」可是在七年前龍先蘭卻是一個扶不起的「酒罐子」和有著一堆壞毛病的「刺頭」十八洞第一任扶貧隊長龍秀林來到村裡後給龍先蘭介紹工作、教他賣魚但都沒有成功為了打開龍先蘭的心結龍秀林帶著龍先蘭回家過年
  • 伊宅購集團做客湖南電臺NEWS938 分享房旅新生活
    2020年12月9日上午十一點半,伊宅購集團融媒體綜合發展事業部總經理、香港網視「環球旅遊」頻道執行臺長王擢賢應邀做客湖南電臺NEWS938瀟湘之聲,在《現在就出發》節目直播間與主持人精彩互動,暢談房車自由行,同時推介伊宅購集團「中國房車紅色文旅行」之「十八洞村房車公益之旅」。
  • 《世界看湖南》2020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由湖南國際頻道湖湘文化帶紀實性外宣窗口欄目《世界看湖南》選送的《十八洞的大變化》榮獲2020第二屆「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擺脫貧困,幸福小康》單元優秀作品,也是湖南省唯一一部入選作品!
  • 湖南株洲:唐人神土家十八洞臘肉,舌尖上的湘西味
    說到湘西臘肉,很多人都會想起「十八洞」。在這裡,走出了一味讓湖湘人魂牽夢縈的家鄉味道——唐人神土家十八洞臘肉。為響應國家「產業扶貧、科技扶貧和精準扶貧」的號召,2017年6月,唐人神集團在花垣縣投資5.1億元建設年出欄40萬頭生豬的綠色養殖基地——湘西美神正式動工,湘西美神基地距離「十八洞村」僅十公裡。項目投產後,可年出欄30萬頭綠色高檔生豬和10萬頭湘西黑豬,可實現年銷售收入9.6億元,可幫助2400戶約9600人以上脫貧致富。
  • 十八洞村徹底變了!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超過1.2萬元
    記者分赴各地脫貧攻堅戰場,蹲點「精準扶貧」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去往打響脫貧摘帽「第一槍」的江西井岡山,深入被聯合國稱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之一」的寧夏西海固,走進人稱「一天半斤土」的新疆和田,爬上曾經與世隔絕的四川涼山懸崖村,探訪「苦瘠甲於天下」的甘肅定西……用一個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故事,向讀者講述中國的脫貧傳奇及其帶來的深刻啟示。  十八洞村一直很出名。
  • 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網紅」背後的故事
    中新網客戶端長沙6月17日電 題:湘西十八洞「三小施」:苗寨「網紅」背後的故事  記者 嶽川  「蜂蜜現在還沒有上架,過幾天我直播採蜂蜜給你們看,到時候可以下單!」  直播中的苗家姑娘,名叫施林嬌。現在的她,已是湘西有名的帶貨達人。
  • 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官網正式上線
    記者丨尹靖 實習記者丨曠佳12月21日,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www.fm905.net,正式上線。央廣交通傳媒(湖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華表示,官網的正式上線是公司向智慧化、數據型傳媒機構進階的一個重要見證。
  • 央媒省媒「組團」來了
    1月11日、12日,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人民網、中新社、中國環境報、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瀟湘晨報、三湘都市報等14家央媒省媒組成的大型採訪團深入株洲,記錄株洲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聚焦株洲生態環境保護的成績與典型經驗做法。兩天時間裡,採訪團成員一邊走、一邊看,或駐足拍照記錄,或採訪詢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我市在大氣汙染治理、水汙染治理、土壤修復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舉措。
  • 他們到十八洞村看什麼?
    這部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的大型歌舞劇的原型——湘西十八洞村,也迅速走紅網絡。去十八洞村走走看看,如今成了一種時尚。紛至沓來的人群,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扶貧幹部和媒體記者,還有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每天都有許多遊客來十八洞村參觀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