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開啟蒸籠模式?厄爾尼諾或要回歸,氣候將維持高溫節奏

2020-12-14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2020年自1月起,地球平均氣溫就收穫了有史以來一月最高氣溫的記錄。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預測,未來兩個月內(3-5月份),出現厄爾尼諾事件的可能性較高,這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又獲得了一注強心劑,今年夏秋兩季的氣溫很有可能再破新高。而即使不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科學家預計未來幾個月全球大多數地區的氣溫也將高於平均水平,開啟「蒸籠」模式。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太平洋地區水-氣調節的氣候變化模式,對全球氣候具有巨大的影響。WMO最新消息表明,2020年3月至5月間,ENSO處於中立狀態的概率為60%,而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或拉尼娜的概率則分別為35%和5%。6月至8月處於中立狀態的概率為55%,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概率則為20-25%。

厄爾尼諾對全球天氣和氣候模式有重大影響,並常與暴雨、洪水和乾旱等極端天氣相聯繫。在厄爾尼諾現象形成的年份往往伴隨著全球溫度變暖,而拉尼娜現象則恰恰相反。不過,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並不是推動全球氣候變化的唯一自然引擎。對此,WMO引入了全新的「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GSCU),該模型將印度洋偶極(IOD)等其他氣候驅動因素也納入預測範圍。

新模型顯示,無論是熱帶還是非熱帶地區,2020年海面溫度都可能高於平均水平。因此,預計3月至5月期間全球地表溫度將高於正常水平,熱帶地區更為嚴重。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大氣和海面溫度以及海洋熱量增加,即使在ENSO中性月份也比過去更炎熱。考慮到90%以上的溫室氣體被海洋捕獲,海洋溫度將繼續創紀錄。這也將進一步推動全球變暖的發展趨勢。

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和人為導致的全球變暖相結合,2019年成為有史以來第二熱的年份。科學家警告稱,儘管ENSO自2019年7月以來一直處於中立狀態,但印度洋偶極(IOD)處於強勢期,這同樣導致了澳大利亞森林大火以及非洲東部蝗災(降雨和洪澇高於平均水平)。

根據WMO的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未來幾個月內南美洲北部、中美洲、非洲南部的降雨量可能異常減少。而高溫和乾旱仍將在全球範圍內肆虐,甚至可能2020一整年366天的地球都被蒸籠籠罩。WMO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是基於WMO全球長期預報中心的全球氣候模式進行預測的。

責編/朱張航宇

信息源:WMO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形成!高溫?颱風?未來福州天氣將……
    昨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稱,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未來,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近期演變特徵以及國內外多家氣候動力和統計模式綜合預測結果,春季之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回到中性狀態。未來需密切監測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關注其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造成的可能影響。想必你們看到此條消息的第一反應跟小福氣一樣,就是:天吶!最近這些「不正常」天氣,終於有了能「背鍋」的傢伙!
  • 厄爾尼諾持續升級!日本破127年高溫紀錄,全球氣候大變形成?
    作者:文/虞子期2019年以來,全球氣候變化非常的明顯,要說熱不熱呢,其實很多朋友都已經明顯感覺到了,熱得「不要不要」的了,並且一出現晴天的時候,溫度迅速上升,動不動都是破紀錄的狀態,2019年在厄爾尼諾的推動之下,確實對全球氣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當然這不能完全怪厄爾尼諾,因為厄爾尼諾也是循環的自然現象
  • 厄爾尼諾重現概率加大,2020年氣候或又要複雜化了
    根據俄羅斯新科學報告指出,在全球變暖的趨勢之下,我們2020年可能又會出現一個氣候「巨變」的模式,這將會帶來更多的損失,特別是在亞洲地區,這種情況將會更加的嚴峻。氣象專家佩列韋堅採夫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開始重現,所以說這可能會加劇氣候的一個變化。
  • 2020年氣候或大變!厄爾尼諾有概率再現,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作者:文/虞子期可以確定地說,2020年國家氣候中心年初認定的「弱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如今海洋區域表現為「中性」狀態,但是厄爾尼諾現象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後面就一定不會出現了。根據現有的數據來看,在厄爾尼諾現象監測指數下滑之後,最低是跌到了-0.6度的刻度線,這個時候不少人都說「拉尼娜現象」可能要出現了,但是很明顯從監測圖像來看,這個情況沒有一直保持之中,所以又出現了緩慢的上升,如今的趨勢就是緩慢上升比較明顯,已經達到了0度以上,但是這是表現了比較穩定的模式,所以不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
  • 2020厄爾尼諾事件形成 厄爾尼諾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今天,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稱,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    預計受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影響,預計2020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
  • 2020年不是厄爾尼諾,是要出拉尼娜?專家: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
    自從3月世界氣象組織公布關於厄爾尼諾現象在2020年出現概率低之後,就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是不是拉尼娜現象又要出現了呢?
  • 2020年真的是厄爾尼諾年嗎?看完後明白了!
    按照研究人員的說法,受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2020年多個國家地區夏天可能會比往年更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2019年3月19日發布預測結果稱,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2月以後赤道西太平洋有較強西風爆發並東傳,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海溫異常有所增強,次表層大部為暖水控制,且強度有所增強,上層海洋熱含量近期快速增長,近期大氣環流與海溫呈現出典型厄爾尼諾的海氣耦合形態。
  • 地球氣候或「大變」!2021年厄爾尼諾現象還會來嗎?有這個可能性
    但是隨著氣候的改變,厄爾尼諾的現象出現規律也在發生改變,所以如今這個「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的規律性已經不具有過高的參考價值了,也就是說氣候的演變正在改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規律,已經是「正常變得不正常」,這意味著什麼?氣候真的不正常了?而在2019年的時候,全球就出現了一次「厄爾尼諾現象」,而在2020年也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現象」,這什麼情況?
  • 【地理素養】全球氣候變化真正的原因真的是地球自轉麼?厄爾尼諾與...
    目前的氣候變化,全球科學家的共識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類自己的責任,人類今日所作的決定和選擇,會影響氣候變化的走向。今日,地球比過去兩千年都要熱。正是有了溫室效應,才使地球溫度維持在15攝氏度。  為什麼地球會變暖?很簡單,收支不平衡。好比存錢,地球銀行獲得的收入(熱量)大於花費(輻射出去的能量),自然溫度就升高了。
  • 美媒:氣候變化將加劇厄爾尼諾現象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美媒稱,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氣候變化將導致厄爾尼諾現象更加強烈。據《今日美國報》10月22日報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是赤道地區太平洋海水自然變暖,從而加劇美國及全世界的極端天氣。
  • 超級厄爾尼諾現象來臨,太平洋氣候被打亂,中國未來可能冬暖夏澇
    文/仗劍走天涯超級厄爾尼諾現象來臨,太平洋氣候被打亂,中國未來可能冬暖夏澇想必最近大家對於災難這個詞都非常的有感觸了,中國國內的新型冠狀病毒,讓呈現新年喜氣洋洋之相的中國陷入了抗美國流感依然還在盛行,而非洲的蝗蟲災難也即將要漫步全球。很多人都懷疑是否是人類做出了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才使得地球頻繁發生災難呢?超級厄爾尼諾現象來臨,太平洋氣候模式被打亂,中國未來可能冬暖夏澇。提到厄爾尼諾現象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的熟悉,在地理書的一個專題上有專門提到過這種現象,也對他進行了具體的一些解釋。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南方「雨一直下」的原因
    厄爾尼諾現象   按照氣象局的說法,如今南方的連日陰雨天氣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現象主要是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 亞洲氣候格局被打破?古厄爾尼諾或甦醒,也將影響到中國!
    地球環境在這些年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系列的極端氣候也都集中發生在了2020年,這也意味著2020年是不平凡的,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很多大事,都預示了地球環境正在不斷惡化。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如果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那麼就會認定是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根據科學家的氣候模型分析圖可知,全球變暖存在逆轉印度洋西風和東風的風險,在未來地球的氣候將會更加複雜,甚至會打破亞洲的氣候格局,那麼必然也會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
  • 2020年氣候或大變!拉尼娜警報來了,澳洲氣象局:概率提升到70%
    這個說明比日本氣象廳和NOAA說出現的概率還要高,所以這可能帶來氣候的巨變。這不僅會對澳大利亞的氣候產生巨大影響,對全球的影響都是存在的,包括我國在內,所以需要警惕今年拉尼娜的發生。一旦拉尼娜現象形成,2020年也將是形成一次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同現」的模式。
  • 壽光開啟蒸籠模式!更可怕的是...
    7月24日13時48分壽光氣象局也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壽光市氣象局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壽光市氣象局2019年07月24日13時48分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預計今天下午壽光市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為此,壽光市氣象局於7月24日13時48分將高溫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 弱厄爾尼諾事件正式形成 預計我國夏季降水呈南北多、中間少分布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持續維持厄爾尼諾狀態,連續5個月Nino3.4指數的滑動平均值分別為0.6℃、0.5℃、0.5℃、0.5℃和0.5℃。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 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今年會是1998年以來又一個厄爾尼諾年嗎?
    2014年4月15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發布了一則新聞公告:今年2月以來,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上升,已經達到厄爾尼諾先兆的程度,預測今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並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厄爾尼諾年。
  • 「厄爾尼諾」現象:人們最熟知的極端性天氣,常帶來反向氣候變化
    全球變暖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全球平均氣溫升高那麼簡單,還會帶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的改變、加劇了自然災害、出現極端性的天氣和氣候事件。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極端性天氣,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一詞來源於南美洲的秘魯,該現象最初是當地漁民發現的一種氣候異常現象。
  • 國家氣候中心答每經問:拉尼娜現象改不了整個氣候變暖趨勢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回應稱,2020年下半年特別是12月以來,受拉尼娜狀態影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低,但整體來看,全球平均氣溫及中國平均氣溫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體現了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同時,受拉尼娜影響,2021年1月全國氣溫仍將持續偏低。巢清塵介紹,綜合近期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實況、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及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狀態將繼續維持,並將在2020年12月形成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且將貫穿整個冬季。受此次拉尼娜事件影響,南海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1月仍將維持異常氣旋性環流,不利於熱帶暖溼氣流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