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明銳是斯柯達的支柱,那麼伊蘭特絕對是現代的頭牌,它在世界各地創造過不同的銷量紀錄和耐久性紀錄,但是國內多代同堂的策略讓伊蘭特的「神車」光環被衝淡了許多,如今它帶著新平臺和更加激進的外觀而來,還能重新銷量神話嗎?
個性的外觀和寬裕的空間無疑是人們選擇伊蘭特的核心原因,它的外觀設計算不上漂亮,但是卻足以令人過目不忘,無論是異形的格柵與頭燈組成的兇悍前臉,還是造型立體且動感的車尾,抑或是溜背的車身,都是外觀的亮點。
當然,如此天馬行空的造型自然降低了受眾,年輕人喜歡它的激進,但是大多數中年人都會認為它太醜了,這或多或少會對它的銷量造型不利影響。
它的內飾設計也比較年輕化,完全以駕駛員為中心的風格可以讓人享受駕駛過程,方向盤的造型也跟大哥索納塔如出一轍,但是車內的用料就太一般了,除了皮革座椅以外,其他區域大面積的硬塑料拉低了整體的質感,這一點確實不如很多自主品牌厚道。
好在它的空間表現不錯,畢竟車身長度和軸距在同級別中很有優勢,在實際乘坐中,身高180cm的人在後排腿部空間還有2拳多餘量,後排地板中央雖然有凸起,但不算太高,坐3個人也不會覺得擁擠。座椅的軟硬度和支撐性都不錯,長時間乘坐不會覺得累,但是礙於溜背車頂,頭部空間稍顯侷促,個子再高一點就會面臨「蹭頭皮」的尷尬。由於沒有全景天窗,雖然空間很充足,但是給人的主觀感受並不算敞亮。
它的儲物空間也不錯,中央扶手箱比較深,手套箱容積不小,門板扣手也很大,換擋區前方有獨立的手機位,副駕駛左腿側還設計了儲物格,細節處理得很到位,手機、錢包、鑰匙等隨身物品能輕鬆找到合適的位置,美中不足之處是缺失了眼鏡盒,主駕駛側頭頂拉手的位置空著還真有點可惜。
此外,474升的後備箱容積對於伊蘭特這款緊湊型車來說也不算小,自駕遊時能裝下不少行李,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頂配車型才能摺疊後排座椅,在空間擴展和便利性上稍顯不足,這種成本不高卻能夠大幅提升實用性的功能也要省,讓人覺得有些不夠厚道。
在實際駕駛中,1.5L發動機配CVT變速箱的感受是很平順的,起步不肉,但是也沒有什麼爆發力,在40km/h-90km/h區間加速有一定的輕快感,但是時速100km/h以後超車就需要一點耐心才能完成,如果是滿載的話,超車體驗就不太好了,但實測百公裡6-7升的油耗還是能夠令人滿意的。
真正追求動力,還得看1.4T發動機,起步時略有遲滯就能很快爆發,中段加速明顯比1.5L輕快許多,時速100km/h後雖然不再強勁,但依然能夠提供有力的感覺,高速超車沒有壓力,不過,7速雙離合變速箱在擁堵路段一二擋頻繁切換會有一定頓挫感。
它的底盤懸架整體性和支撐性表現良好,以較快的速度過彎不會讓人缺乏信心,減震雖然偏硬,但是在對路面顛簸的化解不錯,並不會表現出很強的彈跳感,在顛簸路段能夠確保一定的舒適性,在底盤懸架方面,這一代的韓系車進步是很明顯的。
然而,隔音依然令人失望,雖然它的發動機噪音控制很不錯,但是高速時風噪和胎噪卻明顯偏高,給人的感覺有點吵,尤其是後排乘客的感知更加明顯,只能適當調高音樂的音量來掩蓋,實際上對乘坐的舒適感還是有影響的,而且長時間駕駛也更容易讓駕駛者疲勞。
編輯點評:
從綜合產品力來看,新款伊蘭特是有能力與任何同級別對手一決高下的,尤其是底盤懸架的進步非常大,雖然隔音仍是短板,但在這個價位裡,還真沒幾個能把隔音做得特別好的。它具備熱銷的潛力,但究竟能否重現昔日的銷量神話,這裡需要畫一個問號,因為現代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日趨下滑,能否提振品牌影響力,直接決定了伊蘭特乃至現代旗下所有車型的銷量。
車型選擇方面,如果對動力沒有特別追求的話,1.5L TOP旗艦版就已經足夠了,它在配置和價格上比較均衡,性價比不錯,而且還支持選裝黑色套件,看起來真的很「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