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館搬進書店,小讀者近距離接觸遠古生物化石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快看,快看,原來劍齒虎就長這樣啊!」幾個好奇的小讀者正跟從資深的昆蟲學者王浩,通過一件件化石、琥珀、昆蟲標本細數著從寒武紀、奧陶紀到侏羅紀、白堊紀,跨越古生代、中生代直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生物進化的歷程。

如今,這些蘊藏著各時期生物的「生命密碼」長卷被一個名叫「石探記」的科學家團隊收藏進了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四層的「石探記」博物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博物館由來自中國科學院等頂尖科研單位的科學家們共同創辦。

走進170平方米的「石探記」博物館,不論愛好科學的成年人,還是充滿好奇心的青少年,即刻化身為地球壯闊生命史詩的見證者,在半小時內穿越地球的生命歷史,一覽地球五億多年的生命變遷歷程。

館內展出的展品是專家們多年來在東南亞、非洲、亞馬孫雨林和中國各地的科學考察中親手採集和收藏的昆蟲標本、無脊椎動物標本、珍稀化石和琥珀,數千種奇異豔麗的甲蟲、蝴蝶和竹節蟲標本,上百件從寒武紀到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生代,橫跨地球整個生命史的遠古生物化石,無聲地述說著大自然生命更迭的故事。

因為當下疫情,原本的幾十種活潑可愛的活體蜥蜴、蛙類和昆蟲被團隊轉移搬至了新家。即便如此,館藏的稀世珍品依然吸引著慕名而來的自然科學迷們。他們沿著博物館的「時空隧道」前行,「跟隨」距今4.75億年的角石化石,2018年中國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的一枚恐龍羽毛琥珀,2016年中國科學家發現來自一億年前包裹著「獨角蟻」的琥珀,尚在研究中的世界上已發現最大的蜥蜴琥珀和最大水生螺類琥珀,甚至還有中國科學家從馬達加斯加帶回珍貴的恐龍糞便化石,一探地球生物進化的奧秘。

在這個特殊時期,博物館不僅為前來參觀的讀者們提供了安心的參觀環境,還特備了「神奇的動物朋友」科普直播、「生物學家一刻鐘」線上公益課等服務,並在室外開設了「曬曬我的寶貝們」標本交換市集,通過線上線下使讀者和各年齡段的自然科學愛好者們暢遊奇妙的自然世界。

「我們不想將這些科研標本和成果束之高閣,而是希望公眾與這些科學珍寶儘可能地『零距離』接觸。」石探記科學家團隊的成員們說出了他們的初衷,希望專業「硬核」的科學走進市民的生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方非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展示古老的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五千載中華文明史,五億年澄江化石地。作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魅力的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再現。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雲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揭示生物起源演化奧秘,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 「中生代的龐貝城」現身北京自然博物館,重現火山灰下的遠古生物
    熱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東亞地區古老的生物群落,生活在距今約1.31億年至1.2億年。在我國,冀北——遼西——內蒙古中東部等為其主要生活地區。這一時期環境溫暖潮溼,伴有旺盛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出的有毒氣體導致大量生物死亡,火山灰很快將生物遺骸覆蓋,讓化石得以極為理想地保存下來。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原標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這裡解讀生命密碼   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5億年很遠,澄江化石地很近,或許只隔著侯先光教授36年前的那一錘。從昆明魚到人,從撫仙湖蟲到現生昆蟲,每一個生命演化故事的背後,都隱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朽理念。   澄江化石地不僅是一組不朽的生命密碼、一本神秘莫測的無字天書,更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的壯麗史詩。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自然科學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
    遠在雲南玉溪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今年剛剛建成開放,國慶期間吸引了6萬遊客前往參觀遊覽。此外,北京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等雖然沒有公開披露客流量,但是從各大旅遊網站的評價來看,也收穫了較為可觀的客流量。
  • 自然博物館399件生物標本展現"生命之美"
    小巧靈動的昆蟲,翱翔雲端的飛鳥,健步奔馳的走獸,遨遊水下的水生動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態的生物共用著一片家園,也共同展示著自然界的美麗。「生命之美」展覽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館開展,展覽以突破常規的陳列方式,展現該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就。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敲開「洪荒印記」 擁抱萬物之美
    新華網發(供圖)  以「全景式」科普展示啟發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建築面積為4.2萬平方米,收藏著古生物化石和現生動物標本6萬餘件。  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該館以「講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為基本陳列主題,而「全景式」展陳設計則是其突出特點之一。
  • 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地球生物多樣性2020年12月05日 星期...
    本報訊(記者 李悅春) 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    活靈活現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昆明魚」化石標本……這些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各個地質時期的6萬餘件珍稀化石和現生動植物標本,集中收藏在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裡,採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現代聲光電和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技術,鮮活地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起源及演化,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價值。
  • ...性保護宣傳周之二 講述地球生命多樣性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4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寶庫的豐富與獨特。採訪活動現場 記者 李悅春 攝據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館長陳泰敏介紹,澄江化石地是中國首個、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遺產,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實證,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  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世界最豐富的鏟齒象、世界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走進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猶如打開了通往遠古的一扇窗口,這裡展示了在和政及周邊地區埋藏的時間跨度從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的3綱8目150多個屬種古動物化石。
  • 來自遠古的特殊石頭《化石》,這節英國小學地理課太有趣!
    ;是地球T型臺上變化的『模特』,展示地球上曾經出現的各種生命形態……」哪裡有小朋友對「化石」不好奇,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在發現世界探索自然的成長旅途中,化石是一個非常有趣又神秘的話題。小朋友非常興奮的說:「我在自然博物館裡看到過!wow!」  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聯繫起來,孩子學習更有興趣!
  • 【前世今生】從遠古走來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訴說著什麼
    北京聯合大學「鄖縣人」課題研究組馮小波教授在著述中如此發問,很多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的觀眾,看到這兩具完整的頭骨化石,也會心生好奇,這兩位從遠古走來的人類的老祖宗,想向我們訴說些什麼。12月2日,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評選十大「鎮館之寶」活動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翻閱當年參與發掘、修理工作的專家的回憶性文章,試圖揭秘兩具距今100萬年左右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前世今生。
  • 考古過程中的未解謎團:人類在遠古時期曾接觸過巨人族?
    許多古文明都有關於遠古時期存在過巨人的傳說,在瑞士的博物館裡收藏著一個高大6.5米的巨人遺骸,這是上世紀初考古學家在南美洲厄瓜多一處山洞中發現的,由於保存十分完整一直受到人們的質疑,由於現代科學認為人類的身高是受到了地球引力的限制很難突破兩米,不過在南美洲發現的一些遠古建築可能證實了史前巨人曾經存在過
  • 朝陽-化石博物館
    朝陽有著「世界化石寶庫」之美譽。境內古生物化石分布廣,種類多,出量大,各種動植物化石層出不窮。
  • 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丨科技早新聞
    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貴州發現80多種遠古海洋生物化石丨科技早新聞 2020-08-18 0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景山東|世界最大的恐龍博物館——天宇自然博物館(上)史前
    前期《美景山東》推介了山東平邑境內的著名景觀——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曾經的登臨處——巍巍東山(龜蒙山),今天推出的是平邑縣的另一處聞名遐邇的景觀——天宇自然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魚龍化石和它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證書(上圖)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平邑縣城,於2004年投資4億多元建成開放。展館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餘件,並設有科研館等。
  •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一周參觀者超61000人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開館一周參觀者超61000人 2020-08-19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