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中,哪一旗的地位最高,為何有上三旗與下五旗之分

2020-12-14 翰林編修館

1601年,努爾哈赤正式出道,創造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這就是八旗制度的前身。

隨著女真鐵騎進程的順利,四旗分別鑲邊,擴充成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八旗,形成了後來完備的八旗制度。

▲八旗旗幟

在清朝入關之前,努爾哈赤直管兩黃旗,其他六旗由努爾哈赤的子侄兄弟擔任旗主。此時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兩黃旗。

努爾哈赤在晚年時,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於是把正黃旗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統領,自己只統領鑲黃旗。

這時的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並迅速發展壯大,與其他各旗拉開差距。

▲努爾哈赤畫像

努爾哈赤還把鑲白旗的旗主調離,準備讓多爾袞接管,看架勢是想讓多爾袞繼承大統。

但是,歷史的發展沒有按照努爾哈赤的設想來,因為他還沒安排完就撒手人寰了。

多爾袞沒能奪得皇位,而是皇太極被議政王大臣們相中,登頂權力之顛,當上了一把手。

皇太極上臺後,深知多爾袞勢力的威脅之大,便對八旗進行了清洗和混編。

這也是整個大清八旗勢力變動最大的一次。

▲皇太極畫像

先是奪了鑲白旗,然後把自己控制的兩白旗升為兩黃旗,將原來的兩黃旗又降為兩白旗。畢竟清朝皇帝以黃色為尊,看他們的龍袍顏色就知道了。

然後用各種手段控制了兩藍旗之後,又將正藍旗拆分為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以便擴充自己的實力。

再把原來的鑲黃旗又變成了正藍旗,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接管。

中間的微操更是不得了,怎麼折騰怎麼來。

這一頓操作猛如虎之後,皇太極控制的兩黃旗地位最高。

控制了兩白旗,100多個牛錄的多爾袞集團緊隨其後,也是人丁興旺,兵強馬壯。兩白論戰力,可與皇太極的兩黃一戰。

不過,皇太極駕崩得也很突然,誰繼承皇位成為大問題。

皇太極兒子豪格帶領的兩黃旗,與多爾袞集團掌控的兩白旗,雙方劍拔弩張,就等任一方當上皇帝後,另一方抄起傢伙事兒開整。

▲朗朗,祖上是旗人

不過,最後得利的是福臨,即後來的順治帝。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成為大清帝國實際的老大。

此時的正白旗,隱隱有後來居上的態勢,倍兒有面子,就連皇帝直管的兩黃旗都要示個弱。

原本地位僅次於兩黃旗的正藍旗,完全被正白旗壓制,也逐漸失去了老三的位置。

多爾袞去世後,其勢力集團被順治帝清算。順治帝將正白旗收入囊中,此時的皇帝統治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他們成為了「上三旗」,其他五旗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們管理,被稱為「下五旗」。

上三旗,可以說是皇帝的親信,也負起了侍衛紫禁城的重任。

「上三旗者,經內務府挑選,有內班宿守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內宮,多用滿人。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兼用滿人、蒙人。」

▲八旗在內城的駐紮

下五旗是幾乎沒有機會成為皇帝近衛的,他們只能守在離皇帝更遠的內外城,以及全國各地。

在每年上元節,皇帝開大派對時,八旗裡只有上三旗的都統、副都統等高級武官,可以拿到嘉年華的入場券,下五旗則完全沒有機會。

順治帝後來明確了八旗的各項細則,還確定了一個排序: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直到清朝滅亡這個排序基本沒變。

▲鑲黃旗也是地名

儘管鑲黃旗不是人丁最多的一旗,但卻出了九大貴族世家: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絡羅氏和伊爾根覺羅氏。

董鄂氏和富察氏,這兩個極為重要的外戚家族,也是出自鑲黃旗。

▲慈禧

這些幾大姓氏中,出了各種朝廷重臣、後宮娘娘,可謂在皇帝工作和生活上雙管齊下,也進一步加強了鑲黃旗的老大地位。

慈禧老佛爺垂簾聽政之後,有了逆天權力,就把家人從鑲藍旗抬到了鑲黃旗,就知道鑲黃旗的地位有多高了。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高的是上三旗,地位最低的又是哪一旗?
    而貴族和平民有著地位之分,同樣的在貴族之中也有著地位之分。換句話來說,就是八旗貴族也是分層次的。自從1601年起,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直到清王朝土崩瓦解,八旗貴族便一直過著上等人的生活。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被視為清王朝統治的核心與根本。最初的時候,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了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
  • 清朝八旗子弟的八旗是怎麼形成的?哪個旗等級最高?
    看清朝宮廷劇時經常聽到八旗子弟這個名詞,那什麼是八旗子弟?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和珅在蘭州「出差」,在茶館與金大菸袋發生矛盾,一個京官,在地方底氣必然很足。出乎意料的是金大菸袋對和珅說「你是大營裡出來的吧?和珅進城了嗎?
  • 清代八旗中的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後,為強化自己的統治地位,在八旗增設管旗大臣,由大臣牽制八旗諸王,又陸續削奪阿敏、莽古爾泰兩大旗主,直接統轄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但其餘各旗仍分別由和碩親王執掌。  1644年(順治元年),世祖福臨衝齡即位,叔父多爾袞以旗主身份攝政,實際秉執國家的最高統治權。
  • 滿洲八旗之中,地位最高的是哪一旗?慈禧此舉給出答案
    當時皇太極親領的只有正黃一旗,於是皇太極將正黃旗與正藍旗重組,編成了新的正黃旗和鑲黃旗。而原先給豪格統領的鑲黃旗,也被改成了正藍旗。自此,正黃與鑲黃兩旗固定下來,直到清朝滅亡也沒有再有變動。 需要說明的是,兩黃旗編制的固定,並不代表滿洲八旗的其他各旗固定。
  • 清朝八旗是哪八個旗?地位排序如何?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100~300人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那麼,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餘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清朝入關後,隨著正白旗旗主多爾袞被順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順治皇帝納入統領,於是皇帝親領的旗就變成了3個,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它們被統稱為「上三旗」。地位最高。
  • 滿清八旗中為什麼分「上三旗」和「下五旗」
    其實,八旗本無高下之分。清朝入關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所以,如果非要從政治親疏上分出高下,那麼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鑲黃旗,而不是正黃旗。鑲黃旗內除了皇帝之外.沒有其他宗室。    入關以後,宗室王公皆分隸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撥入這五旗。再無入正黃與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
  • 滿清八旗中為什麼分「上三旗」和「下五旗」?
    有清一代,在行政組織層級上,始終貫徹以八旗制度管理旗民,以郡縣制度管理漢人。說起八旗,現在人的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誤區,以為正黃旗最地道,凡是皇族都屬於正黃旗。正黃旗亦稱「整」黃旗,就是旗幟通體都是黃的。其實,八旗本無高下之分。清朝入關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鑲黃旗只屬於皇帝一人。
  • 八旗中的上三旗和下五旗
    因此,清歷代統治者都不斷維護並完善八旗建制,使之發展成為體制嚴密、等級分明的組織形式。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條件待遇優厚,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京師各地。
  • 慈禧為何要抬旗到鑲黃旗?而不是別的旗,和八旗制度大有關係
    八旗實行的是較為嚴密的軍事化管理,每一旗都有其最高統帥,被稱之為旗主,在最初的階段,旗主的權利十分巨大,甚至可以掌握所屬旗中人員的生殺大權。 哪一旗戰鬥力最強?不是正黃旗 按照我們大多數人的思考方式,正黃、鑲黃兩旗最初是由努爾哈赤本人領導,胡潤奇士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把其中最優質的,因為戰鬥力最強,而正黃作為比鑲黃成立要早的一旗,戰鬥力應該是居八旗之首的。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是哪一旗?
    眾所周知,八旗包括了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其中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被稱為「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統領,其餘的被稱為「下五旗」,由宗室王公統領,從這樣的稱謂以及統御關係上來,「上三旗」的地位高於「下五旗」成為了一種必然,而「上三旗」中的鑲黃旗一直以來又被稱為「頭旗」。
  • 八旗為什麼又叫二十四旗,裡面哪個旗地位最高?王爺貝勒們是不是都在正黃旗?
    八旗沒有高低之分,但是有「排序」的先後。清代八旗的「領主」和「旗主」在清前期經常更變,最後在順治朝基本固定下來,其格局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三個旗內不設領主,直屬皇帝,因為這三個旗的旗主都是皇帝本人,故而這三個旗被稱為「上三旗」。而剩下的五個旗,則分給各個高等皇族作為「領主」,各旗有一個「旗主」,故而被稱為「下五旗」。
  • 清代八旗是哪八個旗?旗是什麼意思?皇帝在哪個旗?
    努爾哈赤的兒子、清太宗皇太極於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上面三種組織合稱八旗,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 清朝八旗之中,為何多爾袞的正白旗能與兩黃旗並列成為上三旗?
    八旗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是在清朝的關外時期,歷經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兩代人,八旗制度是相當完善,由剛開始的四旗擴張成為八旗,後來又增設了蒙八旗和漢八旗。到了入關以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親政以後,進一步完善八旗制度,「上三旗」明確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是為皇帝的親兵,由天子親領,主要負責紫禁城防務;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是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等掌管,分別駐守各地。
  • 清朝八旗中,哪一條高?為什麼上面有三旗,下面有五旗
    多爾根未能贏得王位,但黃太極卻受到王大臣的青睞,登上了之顛的最高權力,成為了領袖。黃太極上臺後,知道多爾根的威脅,就把八旗打掃混了。這也是清代八旗的最大變化。順治皇帝把鄭白旗放在口袋裡,此時,皇帝統治黃,鄭黃和正白三旗,他們變成了「上三旗」,其他五條橫幅由貝勒貝的王子和兒子管理,稱為「下五旗」。可以說上三旗是皇帝的知己,他也肩負著侍衛紫禁城的重任。「上三旗者,經內務府挑選,有內班宿守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內宮,多用滿人。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兼用滿人、蒙人。」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是最厲害的?
    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表示自己去世後,由阿濟格擔任鑲黃旗旗主,多鐸擔任正黃旗,另賜一旗給多爾袞。 由於經過此次分配後,鑲黃旗成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旗,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並且在此後一直被稱為八旗之首。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在眾人擁護下繼位。皇太極將鑲白旗旗主改為他的長子豪格。
  •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個旗最厲害?
    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表示自己去世後,由阿濟格擔任鑲黃旗旗主,多鐸擔任正黃旗,另賜一旗給多爾袞。由於經過此次分配後,鑲黃旗成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旗,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並且在此後一直被稱為八旗之首。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在眾人擁護下繼位。皇太極將鑲白旗旗主改為他的長子豪格。
  • 清朝八旗,誰是老大?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福臨為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對八旗的順序進行了調整。此後,由皇帝控制的鑲黃、正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貝勒統轄的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五旗,稱為下五旗,有清一代,始終未變。
  • 清朝八旗誰是老大?
    起初只有八旗滿洲,後來被徵服的蒙古人、漢人編為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共二十四旗,但其核心還是八旗滿洲。八旗制度始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完備於清太宗皇太極。清入關前,八旗本無高低之分,但只有鑲黃旗滿洲屬於皇帝本人;鑲黃旗除了皇帝一支沒有其他宗室。後來,皇權進一步加強,正黃旗與正白旗又歸皇帝統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福臨為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對八旗的順序進行了調整。
  • 清朝八旗之中, 哪個才是真正的老大?
    1650年,順治皇帝福臨對八旗進行了調整,將皇帝控制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稱為上三旗,由諸王、貝勒控制的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五旗稱之為下五旗。  努爾哈赤這個劃分就開始明確了八旗的地位高低,清朝直到滅亡這個劃分都沒有改變。上三旗也由此成為地位最高的旗,主要擔任皇宮禁衛等職務,而下五旗則駐守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