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的生與死,很大程度上要看雌獅怎麼表態

2020-12-16 獅虎豹三兄弟

雖然有獅群的庇護,但小獅子的成活率依舊很低,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雄獅的捕殺。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現實中,大多數貓科動物的成年雄獸,都有咬死無血緣關係幼獸的習慣,不限於大型貓科。

比如猞猁、漁貓、獰貓等中小型貓科動物,同樣也被觀察到有此類現象。雖然幼崽因各種原因而夭折的現象不可避免,但是概率是能夠被左右,就像在獅群裡面,小獅子的生與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雌獅的態度。

可能很多人剛接觸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會不認同,覺得應該是看雄獅的態度才對,畢竟下手的往往是雄獅。可是雄獅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在對待無血緣關係幼崽的時候,往往都是擊殺。

而對於雌獅來說,無論是哪只雄獅的後代,對於自己來說都是親骨肉,且獅群裡面最多的就是雌獅,所以它們的態度很關鍵,決定著小獅子的命運。團結起來對抗雄獅,則生;放任雄獅捕殺,則死

獅群的生存智慧

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獅群是非洲草原上最強悍的團隊。一個獅群基本上由幾隻雄獅,多數雌獅及部分幼崽組成,成員之間大多數都有著血緣關係。

群居動物,有一個問題是一定要考慮的,就是近親繁殖現象。事實上自然界裡面的動物,絕大多數都被觀察到有近親繁殖現象發生,群居動物比獨居動物更為明顯。

而獅群在防止回交,從而最大限度避免近親繁殖問題上,顯然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智慧。

獅群裡面的小雄獅,在即將達到性成熟的階段,會遠離原生獅群,進入流浪階段,且在流浪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直至強大到能夠建立起自己的統治王朝。

由於小雄獅的離開,使得獅群裡面的近親繁殖現象大大減少。

獅群裡面的小雌獅,雖然多數情況下還會待在原生獅群裡面,但由於雄獅的統治時間很短,基本上都只有2-3年時間左右

而小獅子從出生到性成熟的時間,剛好也是這麼久,所以當新的雄獅團隊入主獅群,留下雌性幼崽之後,等到「女兒們」成年時,父親已經被其他更年輕更強壯的雄獅團隊打敗趕跑或者咬死了。

雄獅的統治

在雄獅入主獅群之後,往往會幹一件事情,那就是殺死獅群裡面的所有幼崽。基本上大部分雄獅都會這麼幹,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是雄獅在清除未來的競爭對手,但主要的原因並非如此。

在雌獅的繁殖策略裡面,如果處於哺乳期,它是不會發情的,直到將幼崽養大離開之後,它才會進入新的發情階段。而如果幼崽在這個過程夭折了,那麼雌獅就會快速進入發情期

對於雄獅來說,它統治一個獅群的時間很短,基本上不會等雌獅們養大一批孩子之後才與之交配,所以它便採取了咬死幼崽,刺激雌獅快速進入發情期的策略,以便更快留下屬於自己的後代。

雄獅咬死幼崽

當然,在新的雄獅團隊入主獅群之後,獅群裡面的新生代小獅子也不一定會被殺死,比如一些亞成年獅子,雖然沒有自保的能力,但已經具備了逃跑的本事,所以在雄獅趕盡殺絕之前,它們往往會主動逃走,這也是部分小雄獅進入流浪階段的緣由。

另外還有一些情況就是雖然新的雄獅入主了,但它的整體實力不足,需要補充新勢力,這個時候原獅群裡面的小雄獅就是最好的後備成員,這種情況下,小雄獅不僅不會被殺死,而且還獲得了留下來的資格。

雌獅的重要性

從表面上看,人們很容易就覺得獅群裡面的主導者是雄獅,畢竟它統治著獅群,擔任起守衛領地的職責。但實際上獅群裡面的主導者是雌獅,雌獅不僅佔獅群成員數量的99%左右,而且決定著很多事情。

獅群是母系社會,幾乎所有雌獅都是沾親帶故的關係,正所謂「鐵打的獅群,流水的雄獅」,不管雄獅團隊換了多少屆,基本上不會影響雌獅姐妹們之間的感情。

雌獅也起到了界定和擴張獅群領地的作用。雄獅是沒有領地的,只有當它入主了獅群之後,它才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領地,而這個領地,是有雌獅們早就界定好了的。

當獅群不斷壯大,雌獅們就會在周邊開疆闢土,而當獅群壯大到某一個棲息地裡面不能承載的數量之後,雌獅們就會將打下的部分領地分給「女兒」們掌管,並讓它們發展屬於自己的獅群,這也是獅子這一物種迴避近親繁殖的策略之一。

雌獅主導獅群的一面,還體現在它們挑選「當家雄獅」這件事情上。在大多數時候,雄獅能否入主獅群,基本上取決於決鬥的勝負,即兩方雄獅勢力對抗,贏的留下。

但在某些時候,雌獅有了自己「心儀」的對象,則會干擾結果,畢竟整個獅群裡的雌獅傾巢而出,即便是雄獅團隊也要避讓三分。

在雌獅的眼中,有著漂亮濃密深色鬃毛的雄獅,被認為是健康強壯的,基因也更優秀。這類雄獅就會獲得雌獅更多的青睞,雌獅們也更希望它能夠留在獅群中,那麼在遇到有挑戰者的時候,雌獅們就會出手。

有著漂亮鬃毛的雄獅

雌獅的態度

在了解了獅群的生活方式之後,我們再回到獅子幼崽生與死的問題上,拋去自然夭折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外,小獅子的命運基本上就牢牢把握在雌獅的手上,雌獅的態度與否,則決定著小獅子的生存與否。

受雄獅影響,獅群裡面的雌獅基本上都趨於在同一時間段發情,將來也會在同一時間段生產

雌獅在臨產的最後幾天時間裡面,會獨自離開獅群,然後找一個較為安全的地方,將幼崽產下,然後獨自照顧。

在前6個星期內,雌獅會將幼崽藏得很好,不讓任何生物靠近,並精心照料。

6周內的小獅子,是最弱小的,它們完全依賴母親,且極容易受外界因素幹擾,比如雄獅、花豹、鬣狗,甚至是一些小體型的捕食者,都會對它們形成威脅,所以在這個階段,雌獅會竭儘自己全部力氣去保護幼崽,讓小獅子們熬過生存的第一關

6周以後,小獅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戶外活動能力,這個時候雌獅就會將它們帶回獅群,由於其他雌獅也幾乎在同一階段生產,所以這個時候獅群會格外熱鬧。整個獅群裡的雌獅相互照顧彼此的幼崽,進一步增加小獅子的生存機率

新的雄獅入主獅群之後,大概率會殺死這些原獅王留下的幼崽,這個時候雌獅的態度也很關鍵。

很多人固有的觀念裡面,會認為雌獅對此事會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但現實中往往相反。

如果獅群裡面的小獅子數量比較多,那麼雌獅們就會奮起抵抗,這時雄獅們多數會敗逃,而被趕走的原獅王,也會瞅準機會重新回歸。如果獅群裡面的小獅子很少,那麼雌獅們基本上不會抵抗。

但此時雌獅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保全小獅子的性命,那就是帶著自己的幼崽離開獅群,進入流浪階段。

流浪並不是雄獅的專利,雌獅在帶著幼崽流浪的階段內,是不會被其他獅群所接受的,但它會接受有著同樣境遇的獅子,進而形成新的獅群,隨著小獅子的長大,獅群逐漸壯大成為新的一支力量。

總的來看,在小獅子每一次遇到命運轉折點的時候,雌獅的態度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關注我,了解野生動物。)

相關焦點

  • 雄獅爭奪王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地主雄獅對環境熟悉,心理上佔優勢,如果打不過外來入侵的雄獅,說明真的已經衰老了,應該被自然選擇淘汰。食肉動物的領域性都很強,但只針對同性別其他個體。如果有異性前來,給它們帶來更多交配機會,它們求之不得,又怎麼會驅趕呢?
  • 當小獅子長大,就會被驅趕出獅群,為何母獅要這麼做?
    經過動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當小獅子長到2歲的時候就會被母獅驅趕出獅群,且它們會加入到其它獅群中,但也有一些不太幸運的小獅子最終會成為孤獨流浪的獅子。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而且幼獅從一出生就會在母獅的身邊寸步不離地養育2年的時間。
  • 小獅子就有,且存在有斑點的成年獅
    在隨著幼崽長大的過程中,這些斑點會逐漸淡化,最終至肉眼看不見的樣子。不過其實我們仔細看看,還是能在一些獅子腿上,美洲獅的身上,看到模糊的斑點印記,所以說並不能用獅子身上無斑點一句話就概括了所有。對於成年獅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狩獵成功率,而草原上,環境比較單一,景觀變化不大,基本上也沒有多少陰影、斑駁的地方,在這種環境下,似乎條紋、斑點等的效果都沒有單一顏色好,那麼獅子就保留了這一性狀。那麼雄獅身上的黑色鬃毛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又是另外一套進化法則了。
  • 雌獅:負擔太重
    作為地球上唯一的群居性貓科動物,獅子的行為習慣總能引起動物學家們的關注。動物學家們孜孜不倦地觀察獅子、研究獅群,總結出很多獅子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屬性,比如雌獅負責打獵、哺育後代;雄獅負責保衛領地和妻妾子女;捕到獵物後,雄獅先吃,再是雌獅,最後小獅子;雄獅在一個獅群中的時間不過兩三年,很少能超過5年等等。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獅群中雄獅的數量很少能夠超過5頭,一般也就1~4頭,這是為什麼呢?1.
  • 小獅子獨苗真可愛,叼著媽媽的乳頭睡著了,攝像機拍下這一幕
    山梁獅群捕獵成功,大一些的幼獅都在吃肉,但小獅子獨苗遠遠地呆在一邊。這種情況下它很容易受傷,用餐時間和媽媽在一起比較安全。科普知識。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雄獅有鬃毛,而雌獅沒有。獅子擁有貓科動物中最大的頭骨和肩高,雄獸普遍的要大於雌獸。雄獸的頭體長一般在35-38釐米, 雌獸一般在28-32釐米。南非、埃及的標本比較大,頭體長一般都超過37釐米,38釐米和39釐米的標本也不少。最大的可達40.2釐米。東非的一般在35-37.5釐米之間。一向被認為是體型非凡的北非獅,頭骨並不大,最大的也僅有36釐米,頭體長的範圍基本上與東非獅相當。
  • 老恩傳奇:帶領5雄獅徵戰荒野,大象見了也要繞道走
    西街雄獅不知道因為什麼,可能是運氣不好,自從西街雄獅聯盟接管了斯巴達獅群之後,整個獅群裡面的可謂是「人丁凋零」,雌獅所生下的後代幾乎都夭折了,直到2000年的時候,才有一雌一雄兩隻小獅子成活遭遇襲擊,獅群被迫分裂表面上看起來,老恩像是「獅生贏家」一樣,獨享王位,但風光的背後卻埋下了許多隱患,我們都知道,雄獅打天下基本都靠兄弟,守天下還是靠兄弟,可整個斯巴達獅群裡面,多數雄獅還在幼年階段,無法幫到老恩,這樣的局面下,必然是十分危險的。
  • 雄獅大戰奪皇位的時候雌獅為什麼不幫忙?
    這不是幫不幫忙的問題,根本就幫不上忙,在這種狀況下,雌獅根本就是有心無力等等,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此我有以下幾個觀點:觀點一:雌獅實力相比雄獅差太多眾所周知獅子作為貓科動物,與其他的貓科動物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雌雄異態的,像老虎,豹子等貓科動物,無論從長相上還是體格
  • 亞洲獅的一妻多夫制生活:雌獅給老公戴綠帽子,只為保護孩子
    事實上,各地獅子的習性有很大不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一下亞洲獅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東非獅和亞洲獅的對比,對動物社會性和兩性博弈的發展做一些思考。每一任當家雄獅最終都會被年富力強的雄獅趕走,新上任的地主會殺死前任所有幼仔,以促使雌獅儘快發情。殺幼是獅子兩性博弈中最重要的一環。雌獅是在繁殖中付出更多的一方,它很珍惜每一隻活下來的幼仔,而沒有雄獅會甘心把時間浪費在當繼父上。
  • 母獅的一生要經歷多少次「喪子之痛」和「獅王」更替?
    但是,實際上獅群的結構遠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首先,在獅群中,母獅數量最多,它們負責整個獅群的食物供給,而且在捕獵完成後,它們是先享用美餐的,之後才會帶回領地給雄獅和小獅子。從人類社會的母系社會的狀態看,母獅的進食是有優先級的,而且它們的活動是為了滿足族群的集體利益。
  • 為什麼非洲草原上的獅子,要比老虎兇猛得多?
    雄獅很小就知道磨練自己的戰鬥技能,由於一個獅群裡面的所有小獅子,基本上都趨於同一時段出生,所以它們一直不缺少對練的玩伴。當然,這一模式也成為了日後形成「超級雄獅聯盟」埋下伏筆,基本上4獅以上的雄獅聯盟,其成員都來自於同一獅群。在動物世界裡,繁衍是一項大事,它們基本上一生都為這個目的而活著。
  • 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
    導讀: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說起獅子和鬣狗,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猛獸,它們一個是「非洲一哥」,一個是「非洲二哥」,當然這只是網民們給它們取得外號,實際上如果論單挑能力的話,鬣狗是排不上號的,但是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和令草原上動物聞風喪膽的戰鬥技巧,所以鬣狗才成為繼獅群之後的另一大猛獸群體。我們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經常發現,一群鬣狗在欺負落單的雌獅,而從沒見它們欺負過落單的雄獅,這是為何?
  • 小獅子8次從球門撿球,對面德國隊的傢伙們笑翻了
    本場比賽的一大看點就是德國國家隊一號門將諾伊爾與二號門將特爾施特根之間的正面交鋒。賽前很多人表示,這是一場有決賽分量的比賽,而兩名德國門將相遇,再次提升了這場比賽的精彩程度。
  • 小獅子8次從球門撿球,對面德國隊的傢伙們笑翻了
    小獅子以後還有何面目在國家隊混?賽前很多人表示,這是一場有決賽分量的比賽,而兩名德國門將相遇,再次提升了這場比賽的精彩程度。勒夫對此並沒有表態。8次從球門撈球,你讓小獅子以後怎麼去爭德國隊一門,怎麼面對那麼雕毛隊友。
  • 母獅生下2隻小獅子卻不餵奶,德牧只好幫它當媽媽,相處得很融洽
    近日,在俄羅斯一家動物園裡就發生了一件不那麼美好的事——一隻母獅生下2隻小獅子後,竟然不肯當媽媽,毫不在意自己的孩子餓得哇哇叫。母獅是遭虐待了嗎?看著它和飼養員親密地互動,就知道它在動物園裡過得還不錯。那為啥母獅就不願照顧2隻小獅子呢?這個問題連飼養員都難以想通,要不是他那天晚上發現得及時,恐怕小獅子們都活不過24小時。
  • 花豹在水坑漫步,雌獅匍匐前進,幸虧跑得快
    花豹和獅子都是非洲大草原上貓科動物中的佼佼者,花豹的身體協調性非常好,無論是速度還是力量都比較均衡,特別是爬樹技能更讓人感覺像個「貓」。獅子是非洲大草原陸地食肉動物中的王者,在非洲大草原上,除了極少數的巨獸之外,大部分的動物都在獅子的食譜裡面,其中也包括花豹。
  • 獅子攻城略地靠兄弟,老虎搶地盤則看硬實力
    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造就了許多方面的差異,比如在「搶地盤」這件事情上面,二者的做法就大相庭徑,總的來說就是雄獅攻城略地靠兄弟,老虎搶地盤則看硬實力。如何理解呢?很簡單,比如在非洲的稀樹草原上,鮮有單個的雄獅去與獅王爭地盤,除非對方獅群裡面也只有一隻雄獅王,多數情況下都是二獅聯盟以上,四、五獅聯盟很常見。
  • 為何雌獅更喜歡鬃毛旺盛的雄獅?雄獅的鬃毛是性選擇的產物嗎?
    所謂雌雄兩態,是指一種動物的雌性與雄性個體在外表上有著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一眼辨別出它們的性別。對於獅子而言,通常雄獅都長著長長的鬃毛,而雌獅則沒有鬃毛。縱觀整個歷史,長有鬃毛的雄獅一直讓人類十分敬畏,那麼,雄獅為何長有鬃毛?鬃毛起著什麼作用?它和什麼因素有關?它的性狀會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嗎?……本文為你一一解答。
  • 攝影師為錢,打斷小獅子四肢任由遊客合影,最後被丟棄荒野等死
    俄羅斯驚傳虐獅事件,一名攝影師打斷年幼小獅子的四肢,防止它逃跑,只為了讓它待在沙灘上和遊客合影,歷經每天不斷毒打虐待,小獅子脊椎重傷命危,最後被扔到野外澆冷水等死,救援隊員發現時,它全身是傷,已經快餓死。總統普京得知後震怒下令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