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文化符號:曾讓北京成一片綠海,現只有這公園大面積保留

2021-01-19 行者降帥傑

行走發現美景,文字分享生活。你知道北京城槐樹的故事嗎?

槐樹你可了解的不多,但是槐樹對於老北京人來說,可是十分有意義的。北京城太靠北了,所以很多喬木都不能適應北京的自然環境,只有槐樹,適合北京的自然環境,在老北京城的歷史中,有很著名的12棵槐樹,槐樹也成為了北京城的一種文化。這十二棵槐樹,現在有些老北京還能掰著手指頭一棵一棵說出名字。但是現在對於很多旅遊的人來說,對於北京城和槐樹,都知之甚少。前些日子,頂著凜冽的寒風,去看北京城現在面積最大的槐樹林,收穫頗多。

我之前是知道北京和槐樹的一點故事的,只不過都是道聽途說,這次去北京槐園,遇到了一位資深老北京,詳細給我介紹了槐樹和北京,尤其是說出的十二名槐名單,我很吃驚。儘管說到底地方我大多都去過,但是自己從未注意到這些名槐。這裡給出一個名單,看看你看知道幾棵?

這十二棵名槐分別是:1.國子監「羅鍋槐」、2.什剎海宋慶齡故居「鳳凰古槐」、3.北海公園畫舫斎之「唐槐」、4.景山公園「鎮山唐槐」、5.故宮的「紫禁十八槐」、6.北京故宮「角樓槐」和御花園「蟠龍槐」、7.密雲馮家峪鄉上峪村的「槐樹王」、8.香山公園東門外的「香山槐」、9.曹雪芹故居「葫蘆槐」和「歪脖槐」、10.臥佛寺「姜家槐」、11、萬壽寺「萬壽槐」、12、東嶽廟「壽槐」。

且不說那些名槐,有時間我也一定要去一棵一棵仔細觀賞。既然我去的是京城槐園,就給大家仔細來介紹一下京城槐園。京城槐園是個以槐樹為主的公園,位置在朝陽區平房鄉東五環路以東,面積不小,京城槐園的北邊緊挨著就是東壩郊野公園,之前我說過。我也是去東壩的時候,注意到了槐園。

京城槐園遊玩,除了常規的槐樹林之外,這個公園裡還有一個叫觀唐藝術區,這個藝術區裡邊和798類似,有一些藝術坊,還有一個觀唐美術館,據說很不錯,只不過我去的時候因為疫情原因,這個地方不對外開放,我也就沒有進去。

京城槐園裡邊,和正常的公園沒有多大的區別,有廣場和草坪,還有一些供人們健身的設施。公園的這些特色我不贅述,我要重點給大家說下公園裡的槐樹,雖然看著這些樹很粗糙,但是這些樹對於北京來說,卻有特殊的意義。

就樹木而言,我們知道南京以梧桐著稱,而北京的文化符號就是槐樹。有很多的文學作品,都談到了北京的槐樹。

《五月的北平》中是這樣來描述:「尤其槐樹,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種人家,到處都栽著有。在五月裡,你如登景山之巔,對北平城作個鳥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參差在綠海裡。這綠海就大部分是槐樹造成的……北平這個地方,實在適宜於綠樹的點綴,而綠樹能亭亭如蓋的,又莫過於槐樹。」足以見得槐樹在北京的地位!

除了以上我說的《五月的北平》之外,還有一本書叫《五月槐花香》說的就是發生在北京的故事,這本書的知名度更高一些。

其實老北京城和槐樹關聯,更多的是借著槐樹質樸而堅韌的性格,濃鬱而蓬勃的生機來烘託當時北京城的文化,現在的北京,每年五月的時候槐花一樣會芬芳,但是知道北京城和槐樹的文化的人越來越少了,就像是這北京槐園一樣,冷淡!

我建議大家在明年開春的時候,可以到這個槐園去看看,這裡的春色應該是很不錯的。雖然我是冬季去的京城槐園,但是我不建議大家現在去,因為現在確實破敗。等到五月份的時候,離開北京市中心,到這裡看看老北京的情懷,是很不錯的!

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你!我是行者降帥傑,關注我,了解更多有趣的旅遊攻略和文化知識。如果你也喜歡行走,可以加入我的文旅圈子,我們一起暢談文旅。

相關焦點

  • 北京這一公園比頤和園還早,還要完整的皇家園林,門票只要10塊錢
    北京的旅遊景點確實非常多,畢竟北京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除了風景區以及宮殿之外,北京的許多皇家園林,如今已經對外開放成了旅遊景點,受到遊客歡迎。
  • 北京城裡暗藏著另一座北京城!
    元大都遺址公園(新浪博客:春意盎然)元代在金朝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的基礎上開始營建京城,而金朝時中都所在之地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南城」,元大都是「北城」所以,南城並不是長安街以南的北京而這十一座城門還有個神奇的說道話說當年建北京城時,地下有孽龍水怪為了鎮龍壓怪,保京城平安劉秉忠便把元大都城設計成了哪吒的形狀而這十一座城門就是哪吒的各個部位
  • 北京內城潛力資產大揭底:是什麼賦予了天壇府無可替代的文化符號?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都,同時也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老北京有句俗話兒「內九外七皇城四」,「內九」和「外七」將北京分為了「內城」與「外城」之分。內外城雖緊密相連,但文化地位和文化風俗卻截然不同。內城文化受到800年建都史的深刻影響,是北京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歷史瑰寶。
  • 《北京城》:一座站在國人心中,立在世界之巔的城
    候仁之先生的學生,歷史地理專家朱祖希先生,也是和老師一樣,愛北京成痴的人,數十年來致力於對北京的研究和探索,著有《古都北京》、《園林北京》、《北京的中軸線及其文化淵源》等多部著作。他的《北京城——中國歷代都城的最後結晶》一書,是為了紀念候仁之而作,既傳承先師,也綜合運用考古、文物和文獻資料,內容豐富,嚴謹可靠,是了解北京歷史的一部必備典籍。
  • 1948年北京城老照片:北京古城牆還能看到,崇禎帝自縊處一片荒涼
    【說媒的男子(也有可能是太監)】這是一組反映1948年北京城的老照片,當時的北京城還稱為北平,正處於和平解放的前夕。儘管民國期間政府對北京城的建築有所改變,但此時的北京城也是最有韻味的時刻,依稀能看到明清時期北京城的影子。
  • 行走北京 閱讀北京 探索北京 記錄北京 探秘中華文化密碼
    三千年建城,千年建都,一座北京城,藏著半部中國史,也藏著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 行走於歷史現場,浸潤於文化情境,北京是我們研習歷史最好的課堂。 這是一次穿越之旅 我們將在歷史現場,與古人對話—— 多元課程價值 【線路】行走古都北京的核心文化線路,尋訪核心文化遺產,研學線路涵蓋兩大世界文化遺產,十餘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北京文化記憶——原生悠久,中正和安
    記憶,是人們對過往事物(事件)的思維再現,是把抽象無序轉變成形象有序。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對自己民族的文化記憶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甚至是夸父逐日。說到甲骨文,不得不提到北京城。1899年秋,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在一種被叫做「龍骨」的藥材上發現了一些從未見過的字跡。
  • 北京城的「五行結構」地理標誌介紹
    北京作為一座千年古城,積澱了豐厚的人文遺產,全世界人民在旅行遊歷中感受北京古城的歷史風貌、人文傳說,這些民俗文化的內容是中華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挖掘不僅有助於深化這座城市的人文內涵,也可以豐富其旅遊資源,今天我們和大家來介紹一下北京城的"五行結構"地理標誌介紹:
  • 王一博肖戰粉絲暗自較勁,星光大賞紅海綠海,人氣高低立現!
    王一博肖戰粉絲暗自較勁,星光大賞紅海綠海,人氣高低立現!昨晚,騰訊視頻的星光大賞群星匯聚,不少粉絲為了彰顯明星的人氣,都紛紛帶著燈牌,來證明自家的人氣。在演唱的現場,一個一個紅色的燈光亮起,肖戰粉絲們把對肖戰的支持匯聚成一片紅海。就連現場觀眾也紛紛高喊肖戰的名字,氣氛一時之間達到了頂點。
  • 石首的文化符號你知道多少?選出你心中的「石首十大文化符號」
    石首十大文化符號呂永昌        文化符號是指具有某種特殊內涵或者特殊意義的標示
  • 我國最矮卻最出名的山,海拔僅88米,是北京城的最高點
    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都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蹟。今天介紹的這座京城景觀,不僅佔據著京城中心位置,還曾是全城的制高點,這就是景山公園。
  • 北京建都八百餘年不同時期城址變遷地圖
    城牆用土夯築而成,外表復以葦簾。由於城市輪廓方整,街道砥直規則,使城市格局顯得格外壯觀。著名建築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天壇等均興建於明代。清北京城 明朝北京城市建築和宮殿格局,清朝幾乎完整地繼承了下來。將乾隆時期京城全圖與明北京城圖相比可以發現,北京城只是在街巷和宮闕名稱上有所調整,並且街巷的數量比明代增加了不少,主要體現在紫禁城與皇城之間的區域。
  • 北京景山公園,一個可以俯瞰故宮的地方,門票只有2元
    不知何時在網上看到了一張俯瞰北京故宮的照片,整個故宮仿佛就在眼前,藍天白雲下,一幢幢黃色屋頂的建築十分壯觀,當時很好奇這是在哪裡拍的,後來得知拍攝地點在故宮正前方的景山公園,心裡想一定要去景山公園一探究竟。
  • 國家公園與「荒野精神」——兼談國家文化公園與國家精神的構建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發掘好、利用好豐富文物和文化資源,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指示精神,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正式提出。
  • 「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萬寧橋什剎海互為依傍,猶如唇與齒
    北京有兩句老話,一是「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另一句是「先有什剎海,後有北京城」。 後一句老話,說的是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因永定河改道而形成的今天什剎海、北海、中海等一連串大小不一的湖泊。八百餘年的北京建都史,幾乎離不開什剎海這一連串如翡翠般美麗的湖泊。
  • 一條軸線,統領全城,明代北京城和中軸線是如何建成的?
    目前,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時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首都博物館等機構也舉辦了類似主題的展覽,向人們介紹了明初北京城的建城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有關都城中軸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北京城中軸線的規劃,始自元代而成於明代。在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有序推進時,有必要對北京城以及這條中軸線的建成歷史做一些回顧。
  • 距今將近600年,向西遙望正陽門,北京城中心的歷史見證
    從北京站過來到東口時看到的就是這一段城牆北京城是明清兩朝和民國初期的都城,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國古代三大都城之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拆除城牆,今僅保留北京站東街路口至崇文門一段。
  • 北京這座575米小山,曾是皇家的郊外園林,現是京城著名景點之一
    導讀:北京香山,一座郊外的皇家園林,登頂可以鳥瞰整個北京城北京這座城市蘊含了太多的文化與歷史,又見證了太多日新月異的變化。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眾多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不計其數、不勝枚舉。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座最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在過去每逢夏秋時節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北京的香山世界聞名,連課本裡都有描寫它的瑰麗景色。香山位於北京市區西北方向,由地鐵西郊線直達景區入口。
  • 北京一公園成「新寵」,是遛娃健身的好去處,不要門票就在朝陽區
    現在各大城市都重視公園建設,代表了城市的面貌,也是居民幸福指數的體現。 當然北京也不例外。 北京公園還很多,有中山公園、北海公園、天壇公園等網紅公園。北京一公園成「新寵」,是遛娃健身的好去處,不要門票就在朝陽區!
  •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風光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地處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東至安立路和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總佔地面積11.59平方千米,集中體現了「科技、綠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辦公、商業、酒店、文化、體育、會議、居住多種功能的新型城市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