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總是在為適應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做著努力。因此,有人把生活描述成一個戰場,勇者勝而懦者敗。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中,遭遇的許多人、事、物都是戰鬥的對象。
其實,自己的內心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揮,那才是最頑強的敵人。只有狠下心,努力克服內心的障礙,才能說是戰勝了自己,只有戰勝了自己的人,才配得到上天的獎賞。
一個叫阿齊姆的男人沮喪地走進一家心理醫生的診所,告訴心理醫生他一生的不幸。他說:「我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早年讀書時,我沒有一次考試可以順利過關;到了社會之後,我做過很多生意,但最終都以負債纍纍收場,從來沒有賺過錢;後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又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不久便又被老闆辭退了;現在,連我老婆都無法再忍受我,要和我解除婚姻……」
心理醫生問他:「那麼,你現在想要什麼?」阿齊姆沮喪地答道:「我什麼都不想。現在,我只想一死了之。」心理醫生說:「你有孩子嗎?」阿齊姆說:「有呀,那又怎樣?」
聽了阿齊姆的話,心理醫生笑了笑說:「還記得你是怎麼教你的孩子開始走路的嗎?從他第一次雙手離開地面,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是不是所有的家人都會為他的勇敢而鼓掌呢?」
阿齊姆似乎有些理解地回答:「嗯,是的……」心理醫生接著說:「然後,孩子很快又摔倒了。這時,你會輕輕地把他扶起來告訴他,『沒關係,再試一次,你會比上次走得更好的』。」
聽了這裡,阿齊姆的語氣變得更堅定了:「是的,我會幫助他的。」心理醫生說:「當孩子們開始走路時,他們會跌跌撞撞,經過無數次的練習,還會走得不太穩。你會不會因此而失去耐心,告訴他,最後在給你三次機會,如果再學不會走路的話,以後都不準再走路,乾脆買個電動輪椅得了。」
阿齊姆說:「不會,我會再次幫助和鼓勵他,因為我一直相信孩子能學會走路!」心理醫生說:「沒錯,你才跌倒了幾次,為什麼要坐輪椅呢?」
阿齊姆抗議道:「但作為一個小孩子,有人會幫助他、提攜他,而我呢?」心理醫生說:「當你遇到困難時,誰能真正幫助你並鼓勵你呢?難道此刻你還不知道嗎?」阿齊姆想了想,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走出了診所。
看了這個短小的故事,你從中想到了些什麼呢?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日常生活之中的各種痛苦和煩惱,你會發現,這些痛苦的根源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你無法戰勝自己,也就是說,你無法把握自己的心態。
當我們需要勇氣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內心的軟弱;當我們需要灑脫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內心的執迷;當我們需要勤奮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自己的懶惰;當我們需要寬宏大量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自己的淺狹。當我們需要正直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戰勝自己的貪婪。
這些自相矛盾的術語——勇氣、軟弱、灑脫、執迷、勤奮、懶惰、寬大、膚淺、正直、貪婪,幾乎總是同時佔據著我們的生活。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理想之人,當然也沒有絕對的無可救藥之人,在每個人的心裡,或多或少都會有上述矛盾。
當它們出現時,也就是我們開始彷徨困惑、痛苦不堪的時候。你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完全取決於這兩種衝突力量的哪一方最終獲勝。
戰勝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想想看,你自己戰勝自己的次數多嗎?還是自己經常放縱自己?讓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自拔,還是讓自己充滿希望地積極生活,其實這一切都取決於自己能否戰勝自己。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願給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