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成才,要成大才,是不容易的,人總有不足,人總有弱點,人必須要克服自己的不足和弱點,才能走向真正優秀。
人戰勝自己是困難的。要戰勝自己的貪慾,懶惰,弱點,又談何容易?人總習慣安逸的狀態,走習慣的老路,不想改變,改變其實很痛苦。比如一個內向害羞的人,要變得外向大方,其實很艱難,一個木訥的人,要變得談笑風生其實很困難。
人其實沒有完美的人,總有一些比如知識上的局限,性格上的局限,眼界上的局限,可人又不得不向自己的弱點進攻,因為人要變得優秀,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過多的不足肯定會阻礙一個人的發展。
一個人,要成才,有許多影響因素,比如學識,性格,修養,眼光,機遇等等,一個人總是慢慢成長的,經歷了許多挫折,吸取了很多教訓,才能更加有為成熟。
一個人夠慶幸的話,會遇到一個好老師,會少走很多彎路,少浪費很多時間,別人還在黑夜裡摸爬滾打,痛苦摸索的時候,你卻可以穩步前進,你當然會走得快一點,少吃一點苦頭。可是,現實是,很多人不會遇到那麼好的老師,不會有那麼好的機遇,很多人可能是被現實傷得體無完膚才會明白一二。所以,好老師可遇而不可求,我們應該儘量向優秀的人學習才對。這也是改變自己的一個方法。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一個有知識有修養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不一樣,各方面表現要出色一點,內涵也好,見識也好,都有可能更佔優勢,假如一個家庭並沒有對孩子的成長有大的正面影響,那麼一定會留下許多負面影響,比如經常打罵孩子,否定孩子,讓孩子膽小怕事,那麼孩子成才就會遭遇很大的阻力,雖然這不是絕對,只是有影響,但也不可小看負面效應,一個人要真正優秀,就要擺脫這些陰暗的心理習慣,變得開朗大方,陽剛活潑,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為人處事。
還有就是教育,教育不僅僅是教人讀書寫字就夠了,而是要教人成為一個心理素質較好人格完整的人,可現實是,教育不一定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因為應試為主的教育方式,不太可能重視其他素質,比如身體素質,實踐動手能力,文藝審美能力。教育初衷是全面發展,但實際效果會產生偏差,也就是說學校教育並不完美,有不足,不至於讓你馬上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所以進入社會以後,要學習的東西還是蠻多,學生最缺少社會經驗,這不是一句空話,社會有社會的運行規則,有社會上的人情世故,不是學校的那麼簡單的人際關係。進了社會,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特別是專業知識,因為學校的教育不會讓你掌握所有,要成才,還得繼續努力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不能讓人變得呆板,木訥,迂腐,而是要讓人變得更有創新力,更有審美力,更有快樂力,這樣,人才更容易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