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個社會性物種,同理心---- 對他人的感同身受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精神變態、自戀和權術(心理特徵的「黑暗三性格」)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缺乏同理心。 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以同情別人,但他們只是選擇不去同情。
在《個性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278名國際參與者完成一項匿名的在線調查,以測量他們的黑暗三合一水平和認知能力。 他們的同情心是通過兩種方式來評估的。
與者完成了人際反應指數(IRI) ,用來衡量人們是如何產生同理心的。 測試列出了諸如「在批評某人之前,我試著想像如果我處在他們的位置上,我會有什麼感覺」之類的陳述,並要求參與者評估他們的認同程度。 第二部分是多面性同理心測驗(MET)。 在這個測試中,參與者被展示了20張積極情緒的圖片和20張消極情緒的圖片,他們必須說出他們認為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 這是用來衡量他們是否能夠認識到其他人的感受。
研究小組發現,在黑暗三合一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完全有能力根據大都會測試來識別別人的情緒---- 他們只是似乎沒有興趣考慮這些情緒而已。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本研究旨在從黑暗人格的能力和性格方面來研究移情。」。 「研究的問題是,在黑暗特質(權術、精神變態和自戀)上得分較高的人是否大多缺乏同理心能力(通過面部表情來感知客觀情緒)或大多缺乏同理心能力。」
正如任何研究一樣,有一些重要的局限性需要考慮。 首先,這並不是關於那些真正被診斷為精神病或自戀的人,因為這項研究使用的是自我評估問卷。 使用只在線的方法也有潛在的問題,因為研究人員無法評估參與者的英語水平。 更重要的是,樣本並不代表整個人口。 該團隊招募了 LinkedIn 用戶,大多數參與者受過大學教育,對人力資源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