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2020-12-22 劉鳳嵐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同理心,這真的是一個越來越高頻出現的詞彙,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方面競爭壓力的增大,交際所產生的影響作用真的是越來越明顯。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諮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致的,對於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並沒有產生理想中的效果。

像有一個家長向我反映的問題,有一次她聽兒子小亮說考試成績下來了,他的同桌這次考試退步了,心情很低落,這位家長就告訴小亮記得去安慰同桌,並且給予幫助,要學會互幫互助懂得助人為樂。

可是沒有想到第二天放學,小亮卻很沮喪的回到家,說自己好像把同學惹哭了,還抱怨說都是都是因為媽媽的的方法錯了,這位家長很疑惑,就向孩子問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第二天去到學校,小亮就按照家長的教誨對同桌表示安慰,不過方法不太妥當,本來同桌因為成績退步就很難過,結果小亮卻當著很多人的面對自己說:"不要再難過啦,雖然這次你數學沒有及格,但我相信只要你繼續努力,下次一定會進步的,有的什麼不懂得也可以來問我哦。"

童言無忌,小亮的想法真的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想要安慰同桌不要一直沉浸在難過的情緒中,及時的打起精神繼續努力學習,然而卻不知道,同桌其實很好強,這次的成績退步本就讓她很難過了,同時也很在意她人的看法,但是考試不及格這樣在她看來很糗的事情,卻被小亮這樣大大咧咧的昭之於眾,讓她更加的羞恥。

聽完兒子小亮的敘述,看著孩子委屈的表情,家長也有些百口莫辯的無措感。

明明是想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能力,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怎麼卻出現了這樣的後果?

其實就是同理方法沒用對,今天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這一問題。

一:理解同理心的真正含義

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樣的體現?它和同情心又有什麼差別?

很多人容易把同理心和同情心相混淆,在這裡再次點明,這兩個能力並不可相提並論,同理心並不是簡單地對他人的遭遇表示安慰,而是一種更為深層次的理解。

可以說,同情心只是一種憐憫情緒的表達,是對他人的遭遇表示一種語言上的安慰,但是在心理層面並沒有進行一個互通理解。

但是同理心不一樣,同理心中的"理",可以看做理解也可以看做心理,這就是要求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遭遇到某種事情表現出某種情緒的時候,我們通過了解其遭遇或者交流溝通,可以進行一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進行情景再現,體會在過程中當事人所遭遇到的打擊或者情緒上的波動,或者是我們也曾有過相似的經歷,所以更能理解對方的感受。

同理心重點講述的是心與心之間的相通,這也正是如此,才要求我們要更加懂得察言觀色,避免踩到對方的"雷區",同時也能在理解的情況下幫助對方進行心理和情緒疏導,並且給予建議。

二:同理心培養中常出現的問題

在理解了同理心的真正涵義後,家長們應該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如何去進行相關方面的培養,不過我們還是要在這裡說一些,在培養同理心方面,家長們都可能會踩到哪些誤區或者忽略哪些重要的內容:

1.沒有重視對方的感受

作家長的我們往往都會採取言傳身教的方法來進行能力的培養,但是如果我們在看到孩子委屈的時候,尤其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孩子出現負面情緒,雖然我們會及時的向孩子表示歉意和安慰,但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到錯誤所在,不能和孩子通過交流從根源解決問題,孩子還是不能懂的同理心的真正涵義。

如果在對他人表示同情時,卻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就極有可能出現像開頭小亮那樣的失敗。

2.忽略了教育和引導

同理心不僅僅表示理解和安慰,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給予建議,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是對對方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的一個關鍵做法。

我們在安慰孩子的時候,僅僅是表示同情,卻不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怎麼做,那麼孩子在這次的遭遇中就得不到有意義的收穫。同樣的,當孩子安慰他人的時候,也就達不到同理的深度,也不過是簡單的表示同情罷了。

3.過於在意他人的感受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大家容易出現錯誤,就是在家長的引導下,孩子變得過於重視他人的感受。

我們雖然告訴孩子要做一個"有眼色"的人,但是如果孩子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也就可能變得過於被動。

我見過這樣的孩子,確實很善良,但是這份善良卻被人利用,成為了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教導孩子學會察言觀色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對方的感受,是為了防止造成更深重的傷害,但絕對不是看他人的眼色行事從而壓抑自己的需求。

三: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同理心?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他們往往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準確地把握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對方的難題。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成為高情商之人,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孩子更好解決交際中出現的問題,並且能夠維繫各種感情。

在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同理心這個問題上,向各位家長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們要想孩子能夠做到設身處地的替他們著想,達到更好的理解目的,就要幫助孩子認識一些行為背後的苦衷。

比如老師對孩子提出批評,我們在安慰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老師這樣的做法都是為了你好,如果老師對你放棄,根本就不會費口舌的對你進行監督,她會管教你,是因為她對你有信心你會進步。

當孩子通過這些經歷了解到某些行為背後的用以後,自然也就會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學會換位思考。

2.理解察言觀色的正確含義

察言觀色並不是一味的遵從他人的想法去做事情,這不是要求對自我進行壓抑,而是告訴孩子在觀察力上更加的仔細,要學會審視周身所處的環境,通過關聯進行分析,從而了解對方否認情緒如何,避免對他人造成二次傷害,同時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解決在交往突然遭遇到的變故,能夠做到臨危不亂。

3. 家長營造良好的成長教育環境

父母創造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不評判孩子的每個發現、不過度主導孩子的學習、並且總是接納、讚美他的每個創意,讓他能安全探索這個世界、安全地表達自己,他就會對周遭的人始終保持好奇,並自然地去關懷與覺察他人的情緒,進而發展出對人的關懷與同理心。

同理心的培養其實並不難,只要注意避開雷區,多讓孩子感受到相互理解所帶來的感受,自然就會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幫助他人。

我是劉鳳嵐,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同情、同理心和同理圈
    還有在與業務部門合作時,必須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什麼才是業務部門最需要的,HR部門如何幫助業務部門達成績效等等。所以說,同理心在HR領域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有不少人會提出,心思細膩、有同理心是天生的吧,後天能訓練嗎?我認為,同理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後天形成,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意願要去改變常規的思維模式?如果能從意識上認為同理心是重要的,那麼行為上也會隨之改變的。
  • 如何讓孩子變得高情商呢?家長只要利用好「同理心」,就事半功倍
    作者\木木編輯\Cici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孩童時期的樣子決定了他成年後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孩童時期對於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在孩童時期,適當地培養孩子的情商顯得非常重要。但大多數父母表示」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不要著急,父母只要學會利用好」同理心「,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那麼,情商的重要性有哪些呢?首先,情商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參與社交。孩子們同大人一樣,也需要去社交,通過社交結識其他好朋友。而在社交的過程中,情商便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 避免養出「熊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很重要,幾招教你培養同理心
    哈佛大學教育學家查德維斯布爾也強調了培養孩子同理心的重要性。她表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有助於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有助於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成為更知心的朋友,更體貼的伴侶,和更出色的父母.....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1. 思考和理解經常讓孩子思考並且將心比心地理解他人感受,而不是僅僅做一個旁觀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你知道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嗎?
    英國一位名叫麗莎的小女孩,某天要跟隨老師同學到醫院看望一些不幸患癌症的小朋友。她從電視裡知道,患癌症的一些小朋友因為化療而掉光了頭髮,於是,6歲半的她拿起剪刀把自己一頭漂亮的棕色長髮剪了,剪出來的頭髮被她放在了一個小布袋裡,拿到了醫院……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
  • 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培養同理心?家長別盲目,一個方法簡單引導
    一、哪些因素影響了孩子的同理心?1、家庭因素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沒有同理心,很有可能和家庭因素有關。如果家長一直都很寵溺孩子、一直都慣著孩子,孩子任何的不合理要求都無條件答應,那麼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只會出現沒有同理心的孩子。
  • 【真實案例】見證同理心的力量——護患關係領域的同理心實踐
    】學員《同理心的力量》認證講師同理心教練醫務工作者非暴力溝通踐行者、傳播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曾說:「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訴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啊!
  • 同理心能力探究?
    為什麼會想到這個話題,源於自己再次看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觸動,在回顧自己成長的痕跡中,很多時候的言行或許就是因為缺乏同理心而帶來的選擇,這使得我非常想深入思考下為何自己沒有形成這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是否存在某種培養模型。
  • 「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6句話」所有高情商,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此話一出,引發眾多網友不滿,要知道陶晶瑩和剛帶兒子吉米上完節目的林志穎,還是多年好友,這樣的言論真的好嗎? 不僅打臉林志穎,作為周杰倫好友的她,更是在社交平臺上,曝光周杰倫兒子的正面照。
  • 家長可以運用「同理心」,輕鬆教出高情商的娃
    在學校好幾次把身邊的小女生都給惹哭了,使得自己幾次都被班主任叫上門要求教好孩子。可見情商不僅是孩子在外的素質體現,也關係著家庭教育的水平如何。情商的重要性:首先,高情商的孩子走到哪都更受歡迎。這樣一個溝通效率高、真心實意欣賞他人的高情商孩子,自然能更受到身邊人的歡迎。所以家長們都希望將自家孩子培養成高情商寶寶,而不是低情商受大家排斥的負能量者。想培養孩子成為高情商寶寶,可以利用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
  • 我們不只要有同理心,更要講道理
    人往往依偏好選擇同理對象、用暴力發洩同理情緒,你以為同理心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事實也許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對各種社會事件的反應深受同理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感受他人的感受的能力。多數人都認為同理心是善行和道德的驅動力。我們往往覺得,同理心的唯一問題,就是同理心不夠。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金剛有多少氣力,當然大家全不知道。結果這一切答案完全不對,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一粒種子可以顯現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人的頭蓋骨,結合得非常緻密與堅固,生理學家和解剖學者用盡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開來,都沒有這種力氣。
  • 缺乏同理心,逼哭吳昕,為難鄭希怡,藍盈瑩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我們很多家長不就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這樣的人嗎:努力、聰明、上進、自律、愈挫愈勇。那為什麼我們對藍盈瑩卻喜歡不起來?其實她自己也知道原因: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共情、同理心。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孩子未來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在節目裡,藍盈瑩同理心的缺乏還表現在:1.排練《得不到的愛情》時,藍盈瑩給同組的姐妹們送沙袋,並要求訓練時都要戴上。
  • 還記得《葉問4》那個雨林精靈嗎 | 孩子健康成長少不了同理心
    從自然教育看同理心培養    同理心(Empathy)主要是個體對他人的情緒狀態感知想像基礎上,體驗他人在特定情境中有什麼感受的心理過程。換句話說,我們平時需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雖然很多時候同理心主要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但我這裡把各種自然界有生命的動植物都納入進來。
  • 培養他的「共情思維」,高情商不是夢
    高情商提升孩子的自我認知一般來說,孩子對於自我的認知都是首要來源社會環境,如果孩子的情商很高,那麼他所獲得的評價就會比較正面。當他們遇到生活的磨難時,高情商的孩子更容易抽身出來,更為客觀地處理問題,讓自己更好地向前走。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高情商孩子能夠走更少的彎路。正是因為情商的重要性,所以父母應該要培養好孩子的共情思維,讓孩子具有高情商。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缺乏「同理心」1心理學家指出,人與人的關係沒有公式可言,只能以關心為出發點,為雙方都留下空間,設想他們所想要、所需求的東西,他們能做的事,及他們自己的生活。一個人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從他人的角度考慮,這樣,會使你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受到歡迎的。「同理心」是個心理學概念,它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想真正了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
  • 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該怎樣培養同理心?【父母課堂】
    ,他依然不能體諒大人,要爸爸一直馱著他逛商場;有次外婆受傷了,我們都很擔心,他卻在一邊站著沒反應,我們說你幫外婆貼一下創可貼,安慰一下外婆吧,他也不要。 請問,如何讓孩子有同理心,懂得安慰別人,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金寶貝父母課堂、金寶貝育兒天團專家 Eleven老師
  • 同理心不僅能體現個人素質,也能有助良好人際關係的形成
    同理心溝通應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感同身受;二是用對方習慣的模式來表達,以讓其順利接收,做到同理須同步。同理須同步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心理情緒同步。心理情緒同步就是溝通時和對方保持同樣的心理情緒,對方快樂你也要高興,對方悲傷你也要難過,這樣才能更好地獲得他的認同和好感,更加容易溝通。二是語言文字同步。語言文字同步就是雙方有共同語言和說話特點。相信每一個人都喜歡同與自己有相同觀點的人交朋友、聊天、溝通、工作等。誰都不喜歡和沒有共同語言的人一起工作、相處或溝通。
  • 共情能力測試,共情商數測評:你的同理心有多強?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和他人愉快地相處,但是我們常常猜不透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對方像擺在我們面前的黑匣子,這使我們總滿足不到對方的需求和興趣點,最後只能陷入雞同鴨講的尬聊。心理學家們提出這是共情能力的問題。
  • 具有精神病特徵的人並不缺乏同理心,他們只是不在乎
    人類是一個社會性物種,同理心---- 對他人的感同身受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精神變態、自戀和權術(心理特徵的「黑暗三性格」)測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缺乏同理心。 新的研究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他們可以同情別人,但他們只是選擇不去同情。
  • 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重構微軟
    納德拉帶領微軟公司擁抱同理心、培養無所不學的求知慾和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斷試錯迭代、尋求成功轉型方略,實現微軟自我轉型與文化重塑,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不斷變革戰略和核心產品,由一家傳統軟體公司進化成平臺型企業,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轉型重生,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經典戰例。微軟公布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