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孩子怎麼培養同理心?家長別盲目,一個方法簡單引導

2020-12-22 小璐媽媽育兒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332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希望孩子全面發展,更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情商高、有同理心、愛分享的好孩子。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品質,那麼孩子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以及接人待物上面就會出現問題。

比如說,一個情商低的孩子很可能在無意識中因為言語不當傷害其他小朋友;一個沒有同理心的孩子很可能因為無法感同身受不能理解家長的辛苦付出;一個不愛分享的孩子很可能因為自私自利失去很多朋友。

我的朋友小麗(化名)最近也陷在如何培養好孩子的同理心煩惱當中,小麗的孩子還處於學前齡時期,對什麼事情都十分好奇。但也正是因為孩子年紀小,所以孩子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感受,不會換位思考。有一天,鄰居帶著自家孩子來小麗家串門,小麗就讓兩個孩子一起玩。當時鄰居孩子很喜歡小麗孩子的一個玩具,小麗便讓孩子拿出來給鄰居孩子玩。然而不湊巧的是這個玩具正是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所以孩子怎麼也不肯拿出來,小麗好說歹說也沒有讓孩子改變心意

最後還是小麗拿另外的玩具給鄰居孩子玩才解決這個事情,所以小麗就很煩惱自家孩子一點也不懂得分享,自己喜歡的吃的、玩得都不喜歡分給其他人,這樣下去勢必會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

還有很多家長根本不在意孩子的同理心培養,認為孩子只需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忽略了孩子情商方面的發展,造成孩子情商不足、同理心不足,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培養同理心呢?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同理心培養呢?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們就這些問題詳細分析一下。

一、哪些因素影響了孩子的同理心?

1、家庭因素

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沒有同理心,很有可能和家庭因素有關。如果家長一直都很寵溺孩子、一直都慣著孩子,孩子任何的不合理要求都無條件答應,那麼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只會出現沒有同理心的孩子。

如果孩子一直處在一個溺愛的環境中,那麼孩子自然最在意是自己的想法,自然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這樣孩子又怎麼會對其他人感同身受呢?

2、教育因素

有很多家長根本不在意自家孩子的情商教育,也不在意孩子的同理心教育,但是孩子的同理心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後天培養才能具有

如果孩子從小就缺失了這方面的教育,那麼孩子在和其他人相處的時候只會按照自己本身的想法來做,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凌駕在他人上面,導致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時很容易被排斥。

3、年齡因素

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同理心還有可能是因為年紀太小,孩子在小時候都是處於不懂事的階段,他們對於周圍世界還很迷茫、很模糊,所以孩子在年齡太小的時候很難表現出同理心。

除了以上三種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同理心,周圍的環境、其他小朋友的態度、學校教育也會影響孩子的同理心,那麼應該怎麼培養學前齡孩子的同理心呢?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們再來詳細研究一下。

二、學齡前的孩子如何培養同理心?

1、培養同理心的基礎是分享教育

同理心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對其他人的情感和情緒能夠感同身受,能夠把自己帶入其他人的視角,從其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能夠理解他人、進入其他人的心靈世界。

而培養同理心可以遵循分享教育的原理,因為孩子學會了分享,才能懂得換位思考,也才能獲得同理心。

2、家長要以身作則

一般情況下,一個有同理心、愛分享的家長才可以培養出具有同理心的孩子。也只有這樣的家長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培養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分享東西給周圍小朋友;可以引導孩子安慰不開心的小朋友;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些有關同理心、有關分享的活動。

3、家長還可以怎麼做

家長可以在以身作則的同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和家長,和老師,和朋友互換角色,讓孩子在這種小遊戲中逐漸知道分享的意義,更讓孩子知道同理心的重要性。

只有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培養好他的同理心,才能讓孩子在長大之後能夠理解他人的難處,才能培養好孩子的情商,才能讓孩子正確處理周圍的人際關係,那麼家長還應該注意哪些培養孩子同理心的細節呢?我們就此問題再來探究一下。

三、在培養孩子同理心時,家長還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1、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的教育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地影響,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需要家長能夠陪著孩子一起完成。

同理心教育是一個很繁瑣很複雜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孩子突然不想學了,孩子覺得有同理心是個負擔、孩子不認同家長的教育方式等等,這些問題只能靠家長的耐心化解。

2、寓教於樂

如果只是口頭上對孩子教育或者只是強行讓孩子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僅不會讓孩子獲得同理心,還可能會讓孩子反感這種教育,甚至發生叛逆行為,比如更加不願意和其他人共情。

而寓教於樂的方法才能讓孩子在快樂遊戲的同時接受同理心教育,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家長的付出,讓孩子能夠從心底接納這種教育。

3、站在孩子的角度

只有能夠理解他人的感受,才能說明孩子擁有了同理心。如果家長對於孩子沒有同理心、沒有理解孩子的感受,那麼孩子只會認為家長的同理心教育是不公平的,孩子只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孩子平等相處,和孩子多理解溝通,才能讓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同理心的重要性,才能知道同理心教育的好處。

孔子曾經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孩子只有擁有同理心,才會在和其他人相處時將心比心,才能獲得更加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優秀的心理分析能力,也才能擁有一個更加完美、更加快樂的人生。對於「孩子的同理心」這一教育話題,家長們還有其他的好方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都知道培養高情商要「同理心」,為何沒效果?是你同理方法沒用對
    有很多家長都曾私信諮詢自家孩子在外界交往中遇到的問題,而很多情況下都是缺乏同理心導致的,對於同理心的培養我們一直都是在強調,但是仍有很多家長們發現並沒有產生理想中的效果。聽完兒子小亮的敘述,看著孩子委屈的表情,家長也有些百口莫辯的無措感。明明是想通過培養孩子同理心能力,讓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怎麼卻出現了這樣的後果?其實就是同理方法沒用對,今天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這一問題。
  • 避免養出「熊孩子」,同理心的培養很重要,幾招教你培養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麼當代人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同理心"(Empathy)。簡單來說,同理心是指一個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 給學齡前兒童講解古詩,家長快別自作聰明了,古詩啟蒙不是這樣學
    常在地鐵、公交、廣場、公園裡看到年輕的家長教孩子背古詩,可能還是蹣跚學步的嬰兒,還是嚶嚶學語的狀態,就跟著家長念古詩了。家長們對語文學習的焦慮真的很現實,學齡前兒童的語文啟蒙,從古詩到國學,拼音到寫字,甚至是幼小銜接階段就要把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都學完。生怕自己一個懶惰,孩子就落後在起跑線上了。可是古詩啟蒙學習該怎麼學?是不是只要背誦就可以?
  • 怎麼培養高智商的孩子?學齡前,家長要抓住機會,從這5方面入手
    其實,如果想讓寶寶更加聰明,就得注意訓練方法,如果方法不對,起到的效果並不大。家長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寶寶的智力發育就領先他人。很多媽媽抱怨,孩子怎麼都不願意上床睡覺。但家長需要注意,良好的睡眠習慣沒有約束是不會自動養成的,必須依靠成人制定相應的時間表來進行規劃。
  • 你知道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嗎?
    她從電視裡知道,患癌症的一些小朋友因為化療而掉光了頭髮,於是,6歲半的她拿起剪刀把自己一頭漂亮的棕色長髮剪了,剪出來的頭髮被她放在了一個小布袋裡,拿到了醫院……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重要?一個孩子如果有更多的同理心,他也會更善於社交。
  • 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測試兒童共情能力的6種簡單方法
    作為家長的你一定想要養育一個「好」孩子,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親社會和利他行為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幸運的是,這裡有一些可行的方法用以測試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然後你可以根據測試的結果來調整教養方式。
  • 孩子情商低怎麼辦?家長可以運用「同理心」,輕鬆教出高情商的娃
    這樣一個溝通效率高、真心實意欣賞他人的高情商孩子,自然能更受到身邊人的歡迎。所以家長們都希望將自家孩子培養成高情商寶寶,而不是低情商受大家排斥的負能量者。想培養孩子成為高情商寶寶,可以利用同理心。什麼是「同理心」?
  • 學齡前兒童 學齡前兒童是什麼意思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周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學齡前兒童教育1、培養性格人的一生總會碰到挫折和失敗。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堅韌的性格。正確引導孩子對待挫折與失敗,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適當地給孩子鼓勵與讚揚,讓孩子的心裡充滿陽光。2、培養興趣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注意孩子的愛好。
  • 如何讓孩子變得高情商呢?家長只要利用好「同理心」,就事半功倍
    那麼,在孩童時期,適當地培養孩子的情商顯得非常重要。但大多數父母表示」孩子情商太低怎麼辦「,不要著急,父母只要學會利用好」同理心「,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那麼,情商的重要性有哪些呢?首先,情商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參與社交。孩子們同大人一樣,也需要去社交,通過社交結識其他好朋友。而在社交的過程中,情商便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責任心,教育孩子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的好處和方法
    學齡前和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關鍵時期,若此時引導教育不到位,很容易助長和滋生不良習氣,養成事不關己、不負責任的性格缺陷,阻礙未來個人成長。下面分別從「責任感的好處」、「清除責任感建立的絆腳石」、「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方法」三個維度就「責任心」的培養分享相關經驗和方法。
  • 「扭曲」的共情心理,往往讓孩子失去理性的判斷,家長該如何引導
    當然,除「情感同理心」以外還有「認知同理心」,主要指的是理解他人的觀點或者精神狀態的能力。  與「共情能力」相關的還有兩個概念,分別是「替代性創傷」和「同理疲勞」,都是描述「共情能力」弊端的心理學名詞,但卻經常被人們忽視。
  • 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該怎樣培養同理心?【父母課堂】
    請問,如何讓孩子有同理心,懂得安慰別人,能體會別人的感受? 金寶貝父母課堂、金寶貝育兒天團專家 Eleven老師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同理心」,Eleven老師這樣分析 打開抖音app, 或者進入「微信-發現-視頻號」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學齡前,比教孩子學識字、算算術更重要的3件事,你做到了嗎?
    她擔心孩子跟不上學校節奏,美名其曰:笨鳥先飛。相信一些媽媽有過類似的想法,希望孩子人生第一次上學在自有基礎上,有一個美好的體驗。但是有一個同學,在外地開辦的幼兒園,他告我:學齡前的孩子,比教他們知識還有更重要的3件事,是家長努力的方向。下面和大家分享這3件事是什麼。
  • 擁有「高智商習慣」的孩子,在5歲前就有所顯現,家長別盲目打斷
    其實孩子從出生那刻起,「天賦」就隨之誕生,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沒能識別出這些「高智商習慣」,卻因盲目打斷,而將孩子的天賦「扼殺」在搖籃裡。 對於擁有「高智商習慣」的孩子來說,他們在5歲之前就會有所顯現,父母要能準確辨別,才能守護寶寶的智商。
  • 開學孩子注意力的培養,6個方法輕鬆搞定,讓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注意力培養,注意力的分散源於不喜歡,讓孩子主動學習,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直讓家長比較頭疼的一件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不必擔心,注意力集中是可以培養的,下面有幾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供參考。第一關注孩子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家長的關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這裡說的用心的陪伴。 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親子互動方法來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過在互動中家長應儘量避免大聲,如果你一邊做事情一邊大聲和孩子說話,孩子和他同伴相處的時候也會採用同樣的溝通方式,而不會把注意力集中放到對話身上,要避免讓這些行為成為孩子的習慣。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而且書桌周圍也是收拾的乾乾淨淨,可以說是不讓一切可能讓孩子分心的東西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了!可到底是治標不治本,畢竟,總不能讓孩子圍著一圈雞蛋上課吧!那麼,到底怎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日本腦神經專家、美國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終身教授林成之經過多年的研究,在他的書《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中提出: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孩子叛逆期怎麼辦?別硬碰硬,家長要懂正確引導方式
    ……家長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孩子們的種種表現,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心裡非常著急,親子關係劍拔弩張,家長們感到束手無策。02 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善於在言語中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找到交流的切入點再去引導。如果孩子與你衝突時,等雙方冷靜下來,先用柔和的方式緩解情緒,待心情平復後,再傾聽孩子要說什麼。謹記一個道理,情在前,理在後。#尊重理解,換位思考了解初二現象的共同特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就會多一分理解。孩子到了初二,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需要家長和老師及時正確引導。
  • 孩子表現好獎勵金錢好嗎?學齡前和學齡後做法不同,值得父母看看
    但是針對不同的家長性格以及心理,獎勵的內容也有多不同,有的家長喜歡口頭的表揚,有的家長喜歡行動上的鼓勵比如帶孩子出去玩、帶孩子出去吃孩子喜愛的食物等,有的家長則偏向於實物獎勵,會給孩子買一些玩具、書之類的,而有的家長則更加直接,直接獎勵孩子現金,這些獎勵方法目的都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從而促使他們以後更好的進步。
  • 還記得《葉問4》那個雨林精靈嗎 | 孩子健康成長少不了同理心
    其實這並不衝突,反而一個孩子在同理心上的培養能更好的促進大腦的發育,進而更好的促進學習成績提升。根據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王亞鵬等人的研究,同理心依賴於廣泛的神經環路,特別是杏仁核、鏡像神經元、額葉和前額葉系統在同理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