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4成淨利潤跌3成 「孤軍奮戰」的順豐搶不走四通一達的生意

2020-12-12 智觀察

文/智觀察

成立27年的順豐,在去年首次達成了營收千億的成就。疫情之下,順豐憑藉著「不打烊」以及快速的服務,成為一季度最為亮眼的快遞企業,不僅營收、市佔率節節高升,就連股價的漲幅也超過了30%。

逆勢中,順豐在傳統快遞企業中一枝獨秀,尤其是在1月底2月初那段時間,順豐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廠家,都是「救命」般的存在。只是,順豐的高光時刻終將成為過眼雲煙,伴隨著快遞企業的全面復工,順豐的市佔率在逐漸下滑。

除此之外,出盡風頭的順豐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一季度營收增4成,淨利潤卻下滑近3成。4月29日,阿里入股韻達佔股2%,自此,民營快遞行業六大公司,有五家加入了阿里系,唯獨順豐「孤軍奮戰」,電商夢也正在變得遙不可及。

單票價格下滑 營收難以持續高速增長

截至4月30日,在已經發布一季度財報的三家快遞公司中,申通和圓通毫無意外的營收和淨利均下滑。相比較下,順豐成為唯一一家仍增收的企業。財報數據顯示,順豐一季度實現營收335.41億元,同比增長39.59%。

智觀察統計了順豐近一年的營收增長情況,發現其季度增幅基本都在20%上下,今年一季度近四成的增幅則是創下了一年來的新高。不過,即便是這樣,相比較業務量的增速來說,這樣的營收成績也略微有些不合格。

一季度是快遞行業中傳統的淡季,今年一季度受到疫情的疊加影響,導致全國快遞單量的增速只有3.2%,總量達125.3億件。不過,由於春節不打烊,使得順豐的業務量在一季度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逆勢增長77.1%,遠高於行業的增速,更是將其它幾家民營快遞企業甩在後面。

業務量增幅77.1%,營收增幅39.59%,近一半的差距,讓順豐的高速營收成績顯得有些尷尬。智觀察發現,單票價格的下滑,導致順豐的財報中出現了這兩組較為懸殊的數據。

對於過去一年的單月運營成績,智觀察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我們可以發現,順豐的營收和業務量的同比變動上,在去年均呈現出緩慢增長的趨勢。今年一月份,由於是淡季,導致增長幅度減少,2月份疫情的原因,使得這兩項數據有著明顯的提升。而後到了3月,由於快遞企業的全面復工,導致順豐在這兩項數據上有所回落。

不過,相比較營收和業務量這兩項數據的正常變動,順豐的單票價格卻一直是負增長的狀態。

眾所周知,順豐快遞的時效性高,但是價格相比其它幾家快遞公司也是高出不少。不過,在去年5月份,為了擴大業務規模,順豐推出了電商特惠專配產品,後期隨著業務量的增多,順豐整體的單票價格也被拉低。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順豐的單票價格為18.58元,同比下降22%。不過,相比較其它幾家快遞企業來說,單價仍較高。

二季度,隨著疫情的緩解好轉,各家快遞企業的業務量都在回升,價格上的優勢,會讓它們再次從順豐手中搶回丟掉的客戶。單票價格下滑,業務被「搶」,順豐想要維持一季度的高速增長,基本上沒可能。

尷尬的Q1 增收不增利

單票價格的下滑,讓順豐變得更「廉價」,但業務量的增加,好歹是換來了營收的增長。尷尬的是,在手握這樣一把好牌的情況下,順豐一季度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三成。數據顯示,順豐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9.07億元,同比下降28.16%。

透過財報看順豐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智觀察發現主要有亮點。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導致順豐在一季度的各項補助非常多,比如員工防護採購、各項補貼等。數據顯示,順豐一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長42.99%至281.74億元,高於39.59%的營收增速。

另一方面,還是特惠件的原因,導致順豐的單票價格下滑,加上成本的提升,導致順豐一季度的毛利率下滑。

從順豐目前的情況來看,要逆轉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除了要提升營收之外,還要在成本上進行控制,提升運營效率。不過,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順豐的特惠件正在快速發展之中,單價的下滑要求順豐的單量增速也更快。另外,在成本上,二季度會有所好轉,但是轉型期間的順豐,該花的錢還是要花。因此,從短期來看,順豐的盈利能力依舊是不太樂觀。

時隔6年,市佔率重回10%

藉助其他快遞企業未營業的空檔,順豐2月份在業務量上實現了飛速的增長,市佔率也達到了近幾年的新高。過去兩年,順豐在國內的市佔率僅有7.6%。從今年1月份開始,順豐的市佔率開始回升,並時隔6年的時間,再次達到10%之上。其中,1月份市佔率為15.1%,2月份為17.2%,3月份為11.4%。

不過,由於3月快遞企業全面復工,我們可以看到,順豐的市佔率有所回落,而四通一達開始回升。這就還要說道之前的問題,隨著社會生產的逐漸恢復,四通一達的價格優勢將會再次搶回此前丟掉的客戶。

去年,順豐為了彌補業務量上的缺陷,推出了電商特惠業務,用低價格來換取單量。從順豐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順豐的這一舉動的確帶來了單量的回報,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的佔比更是逐漸提升。但是,此舉帶來的「副作用」也比較明顯,那就是整個順豐的單價下滑,使得其毛利率降低。

順豐,電商夢再一次破碎

快遞企業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賴電商,而這就導致各家快遞企業在競爭過程中,毛利率會下降,進而影響快遞企業的收入,對股價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除了順豐之外,包括圓通以及百世快遞等多家快遞企業也都跨界新零售以尋求突破。

據悉,順豐早在2009年便開始跨界布局零售業,推出「順豐E商圈」。之後,2012年,「順豐優選」上線;2014年5月,順豐線下門店「嘿客」在全國啟動。而在2018年六月份,順豐旗下跨境電商平臺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選店落戶重慶解放碑商圈。據了解,Wow哇噢精選店店鋪融入人臉識別、自助付款、行為分析等技術,市民可在「無人」模式下自助下單購買。

跨界轉型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和新零售最為緊密的快遞行業。從近幾年的布局表現中,可以看出,相比較傳統電商以及新零售創業公司,快遞企業總是給人慢半拍的感覺,即便是有錢有末端配送支持,也很難實現突破。

作為快遞企業中的一哥,順豐雖然一直在電商領域加緊布局,但是收效甚微。在2、3月份,順豐完全可以憑藉著自己在物流端的優勢,提升旗下電商業務的存在感。但,從當前的市場反應來看,順豐又錯失了一個好機會。

對於順豐來說,電商是自己想做的事兒,但也是猶豫不決的事情。在拓展新業務之前,還要保證快遞業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優勢,之後才能集中力量進行轉型布局。這就導致,整個轉型的執行不夠堅決,一些項目最後都不了了之。

新零售給了快遞物流企業新的方向新的想像空間,順豐作為整個行業的領頭羊也在積極得進行轉型。只是,缺乏網際網路基因的順豐在過去幾年走了很多彎路。

截至目前,阿里已經將四通一達收入麾下,順豐已經是完全意義上的孤軍奮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順豐就沒有了機會,其在機場等供應鏈基礎設施上投入,未來將會給順豐帶來更多的回報和價值。

對於順豐來說,錯失了電商的確太過可惜,但本家快遞業務保證自己的競爭優勢才是最重要的。未來,在面臨多重突破壓力的挑戰下,順豐不僅僅是要改變自己的戰略,更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文/智觀察)

相關焦點

  • 中國低調的快遞「老大哥」:員工超百萬人,順豐和四通一達沒法比
    中國低調的快遞「老大哥」,員工超百萬人,順豐和四通一達沒法比。推薦語:隨著國內網購行業的爆發式發展,也間接帶動了國內很多行業的崛起,比如我國的快遞行業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目前國內知名的快遞企業分別是順豐、京東物流、四通一達以及韻達快遞;而順豐和京東在服務上是國內做得最好的兩家,所以在此前劉強東還曾預言,未來國內只有2家快遞能夠存活,一家是順豐,另一家則是京東。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快遞包裹量已經突破600億件,人均43件,電商包裹均值137元。
  • 大增4成!順豐交出驚人的1月成績單
    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率先突破千億營收,儘管受到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順豐在2020年1月依然保持穩定增速,實現營收(含供應鏈業務)116.28億元,同比增長14.40%;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加40.45%,在全行業1月份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雙雙同比下降的情況下,順豐顯示了極大韌性。
  • 阿里再度出手,四通一達全拿下!順豐、京東再遭打擊!
    如今的物流市場做得最好的就屬順豐、京東物流、四通一達以及郵政快遞等,人們如今使用快遞郵寄物品也多是使用的這幾家快遞公司。不過很可惜的是阿里作為電商行業的老大,卻是沒有自己搭建物流平臺,而且還多是將平臺業務交給其他物流企業來經營業務,就是四通一達。
  • 「四通一達」佔據72%市場,順豐利潤王,阿里成最大贏家
    「四通一達」佔據了72%的市場「四通一達」即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匯通和韻達快遞。中通快遞仍舊高居第一,市場份額佔比達19.1%。財報顯示,去年中通營業收入為221.1億元,淨利潤52.9億元,較2018年相比增長26%。
  • 重慶順豐快遞價錢有點尷尬,四通一達10元起,順豐18元起
    據了解,重慶順豐快遞價錢有點尷尬,四通一達10元起,順豐18元起。順豐快遞,有點尷尬,比價格,4通 10元1韻達 7元起, 順豐(空運)23元,(陸運)18元起,速度比以前順豐速度要慢! 比其他快遞有時候也要慢!
  • GoPro(GPRO.US)Q4營收同比增4成,淨利潤同比增近2倍
    第四季度,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0%,GAAP淨利潤同比增近2倍。根據財報,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5.28億美元,同比增長40%。GAAP毛利率為38.2%,高於上年同期的37.7%。非GAAP毛利率為38.6%,高於上年的38.4%。GAAP淨利潤同比增191.5%至9600萬美元,合每股0.65美元。
  • 北京四通一達速度服務,比不上順豐京東,快遞員趕緊辭職吧
    據了解,北京四通一達速度服務,比不上順豐京東,快遞員趕緊辭職吧。再收購也不如像京東賽的有一個自己的物流體系,如果阿里收購四通一達的話我覺著直接更名阿里物流或者是淘寶物流OK。京東在厲害也還是參與不了三通一達的業務放心吧 京東也只能在它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轉。以前只喜歡四通一達,不喜歡郵政,覺得它慢,可是現在就只喜歡郵政,好多東西都是指定郵政,不發郵政就換下一家。無奸不商,都是有競爭滴。很多淘寶客服都是回復,退貨拒收順豐。看來現在做企業不是等著做強做大,更多的是被收購,也沒辦法,市場規律!
  • 三通一達股價崩盤,申通淨利潤暴跌99%!阿里成「背鍋俠」?
    三通一達沒落,四家公司加起來比不上一家順豐傳統的四大快遞企業「三通一達」早已經不復當年勇,不但業績下降、股價大跌,甚至四家企業加起來,都遠遠比不過頭部的順豐。業績方面,順豐控股的三季報營收突破千億,同比增長39.13%;淨利潤高達55億,同比增長29.84%,順豐一家公司的淨利潤,就已經比三通一達加起來都要高。而在股價方面,今年順豐控股更是走出了主升浪行情。
  • 順豐的「變」與「不變」
    3月23日,順豐控股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營收、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122億、42億,同比增幅分別為23.4、20.8%。盈利不理想、規模掉隊,隨著頭上光環的消散,市值跌落上千億,順豐窮則思變。
  • 韻達6億入股德邦,阿里集齊「四通一達」,順豐急了!
    "而「四通一達」在紛紛加盟阿里菜鳥之後,市場佔有率和業務量則是迅猛擴張。國家郵政局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順豐和「四通一達」佔快遞市場份額已從2018年的72%,提升至80%。其中加盟制五家快遞公司「四通一達」的佔比即達到72%。
  • 又一快遞巨頭跌落神壇!曾經年收入直追四通一達:利潤直線暴跌65%
    眾所周知,自從國內掀起了一股網際網路熱潮之後,無疑也是讓電子商務得到了空前絕後的發展,很快國內就誕生了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蘇寧等一大批電商巨頭,在電商企業的帶動之下,國內快遞公司數量以及業務規模也都是迎來了「爆炸式」增長,目前我們所熟悉的菜鳥物流系(四通一達等),無疑也是與電商行業進行了深度捆綁
  • 經歷這場疫情,順豐將把三通一達甩到後面?
    2月24日晚間,順豐控股同時發布未經審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和2020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圖片來源:順豐提供數據顯示,順豐2019年以1121.93億元突破千億營收,成為A股第一家年營收超過千億的快遞公司。
  • 順豐控股2019年營收突破千億元 淨利潤同比增長逾27%
    來源:澎湃新聞3月23日晚間,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順豐控股,002352.SZ)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財報顯示,順豐2019年營收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23.37%至1121.9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關口;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7.23%至57.9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0.79%至42.08億元;對應基本每股收益為1.32元。
  • 順豐控股2019營業收入1121億,今年1月業務量增4成
    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順豐營業收入達到1121.93億元,較2018年增長23.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58億,同比增長27.24%,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2.0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78%。
  • 順豐一騎絕塵,韻達圓通爭奪第二白熱化,申通如何實現自救?
    從財報數據來看,除了一騎絕塵的順豐,通達系快遞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被拉開。拋開市佔率超過20%的中通不說,A股上市快遞中,除了圓通營收和淨利有小幅增長外,申通、韻達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均大幅下跌,其中申通和韻達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7.83%和99.53%。圓通何時追上韻達?申通怎麼擺脫增長的困境?
  • 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突破千億營收,新產品推動高速發展
    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突破千億營收,儘管受到春節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順豐在2020年1月依然保持穩定增速,實現營收(含供應鏈業務)116.28億元,同比增長14.4%;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加40.45%。「春節月」不降反增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在疫情中「保民生」的快遞行業數據也格外引人注目。
  • ​順豐無緣「雙十一」?
    這是順豐首次使用整列復興號動車拉貨。與以往不同的是,車廂內沒有座椅,全部改裝成貨架。今年雙11期間,順豐撒下863條高鐵線路,全貨機和無人機也整裝待發。與通達系要面對大促前網點「鬧罷工」的焦頭爛額相比,順豐似乎胸有成竹。但它依然改變不了一個現實:因為不抱大腿,順豐從來不是雙11的大贏家,也很難切走電商件的大塊蛋糕。端倪在2019年就曾顯現。
  • 順豐「通吃」策略效果初顯:上半年營收超711億,快遞業務量增八成
    18月25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報,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5%;扣非後淨利潤達到34.45億元,同比增長47.82%。對比2019年同期的業績,順豐今年可謂是在疫情下提速狂奔。
  • 疫情下的快遞:2通1達業務量大跌,順豐逆勢增長
    2月26日,A股四大快遞企業順豐控股(002352.SZ)、圓通速遞(600233.SH)、韻達股份(002120.SZ)、申通快遞(002468.SZ)等相繼發布了未經審計的1月經營簡報。數據顯示,圓通、韻達、申通快遞業務量環比都大跌超過40%,業務收入環比跌幅也都在四成上下;對比來看,順豐快遞業務量和收入同比出現增長,環比降幅為3%和2%左右。
  • 順豐披露2019年年報:營收1121億,下沉、多元化業務貢獻明顯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3月24日,順豐控股披露了其2019年年度報告,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度,順豐控股實現營業總收入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3%;資產負債率自48.3%上升至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