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是指客體的屬性和功能可滿足主體需要的效益關係。顯而易見,茶以其含有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等物質屬性與保健功能而得以體現其價值。同時茶又以其具有的品飲與鑑賞等文化精神屬性,至善至美、怡神悅性的功能得以體現其價值。這也是茶雖歸於食品類,但又有別於一般食品的特殊屬性。所以,「陳年老茶」是否具備品飲價值,既要從營養成分上論之,又要從藥效成分上論之,還要從文化精神層面上論之,這樣才是其價值的全部內涵。
陳年老茶的品鑑價值
自神農氏發現「茶之為飲」之始至今,人類對茶的利用有藥用、食用、飲用(包含品鑑)等方式。既有物質屬性的需求,又有精神屬性的追求。觀今之茶飲普及於萬民,飲茶之風盛行,普天之下百姓人家,無不以飲茶為樂事。或品鑑,或為飲,或為禮,各得其所。有以茶養生,注重茶內在的營養成分與藥效成分的飲茶群體;有追求色香味形,滿足感官上完美和體驗的群體;有逐珍求稀,只為獵奇一品而得滿足的群體;有簡單地只為待客或解渴甚至只是裝點情趣的群體。不同群體對茶的價值理解顯然不同,因為他們需求不同。應該說,物質需求與精神追求各有側重。
陳年老茶的醇和柔滑,給品鑑者另一番感官上的體驗及精神上的滿足。這些在新茶中可能找不到如此強的「共鳴」!而且老茶因貯存困難,存量少,時間成本高等因素,真正意義上的老茶,少之又少,很難做到,增加消費者獵奇的渴望和提升陳年老茶的價值和品鑑性。
陳年老茶的藥用價值
陳年老茶在歲月陳化過程中,部分營養物質如茶多酚等的氧化減少屬自然轉化。但轉化成什麼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安全嗎?有藥用價值嗎?等等,這些問題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深入研究的。只是目前這方面的基礎研究太少,尚無肯定結論。但根據流傳的民間土方劑中,或日常生活中常有用到「老茶」入藥,或作」藥引」等。表明老茶陳化後確有某些具有藥效作用的成分存在。
陳年老茶經過合理貯存與轉化,10年以上,甚至20年或更長時間,茶中的內含物質因在一定條件下陳化而產生變化,其營養成分逐漸減少,但其轉化的產物(如白茶老茶中的黃酮類物質,烏龍茶中沒食子酸等有機酸類物質,茶色素類、多糖類物質等)逐漸增加,其對人體的保健功效也是值得期待的。陳年老茶性溫,具暖胃、補氣、降脂、降壓和安神等作用,似乎也逐漸得到認同。
「陳年老茶」的歷史價值
「陳年老茶」還具備特殊的價值----歷史見證的價值,這點茶界應該是達成統一的認識。陳年老茶留存至今,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標準樣罐、產品樣罐、企業各種產品包裝等形式,均代表那個年代茶葉生產的現狀和要求,留存下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比如採摘標準、工藝特點、規格要求及品質特徵等,供我們研究、借鑑和啟發。特別是應用在「陳年老茶」的甄別年份、工藝造詣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實證和參考作用。
甚至有些茶品雖已屬「劣變」茶,不適飲用,但因其具有某些或歷史、或名人、或重大事件等等相關聯,仍具見證價值而應妥善保存。有如類似考古的文物古董,有其特殊的意義。
總之,凡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新茶有迷人的香氣,老茶有後熟的醇和。業界大力提倡喝新茶,也要給老茶留下空間。因為人們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其實喝新茶、品老茶並不是二選一,不同人群,各取所需,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