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uhaoshu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種現象:
有些人性格相近、能力相似,各自的命運卻天差地別。
是什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性格、能力決定一個人的下限,格局卻影響一個人的上限。
胸襟有多開闊,眼界有多長遠,膽識有多非凡,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
所以,你什麼格局,就什麼命。
演講中,他說有位學生跟他抱怨,自己正在遭遇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簡直沒法活了。但白巖松認為,一個人過得不好,通常是因為格局太小。在他看來,格局小的人,都有著明顯的共同點:習慣性放大一切,以消極悲觀的心態看待一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擊垮一個人的卻往往不是事件本身。一位同學工作多年,依舊停留在基層崗位,老闆承諾的福利也遲遲沒有兌現。劉墉得知後,故意跟他說:「這麼壞的老闆,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不僅每天留下來加班,還積極提升英文水平,學習商業文書的寫法。他笑著回答:「不跳槽了,老闆現在對我刮目相看,給我升職又加薪。」格局小的人習慣於放大困難,在無盡的抱怨中作繭自縛。格局大的人則擅長看淡危機,在積極的嘗試中逢兇化吉。「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屑上沉陷。」
遇事多往高處站、遠處看,那些跨不過去的坎,都會變成向上延伸的路。多年前,他創辦的企業剛剛起步,就接到了一筆巨額訂單。只要完成這個訂單,企業就可以從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但郭臺銘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決定,邀請了幾家經營困難的同行企業共同完成。員工們表示不理解,他卻說:「競爭固然是好事,但競爭中也要有合作,互利共贏才能營造一個更好的經營環境。」果然,幾年後,他的公司遭遇危機,合作過的企業紛紛伸出援手。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決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看得比較長遠,空間就比較寬廣,就不會對得失看得太重。凡事斤斤計較,贏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丟的是今後的似錦前程。每次有人麻煩他拿下快遞或點個外賣,他都不情願地拒絕。每次領導要求他加班做一點事,他就生怕拿不到加班費。一起吃飯時,他總是衝過去佔最好的座位,打車回家時也要搶著坐在後排。哪怕他主動去爭取,也會被領導以經驗不足為由而拒絕。明明出身、能力都夠格,卻敗在了自己機關算盡的精明。馬東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格局小的人身處隧道,看到的只有眼前的利益,往往會因小失大。格局大的人立於山巔,心中有他人,眼裡有天地,才能贏到最後。張藝謀第一次拍攝的諜照大片《懸崖之上》上映,觀眾好評如潮。有人說,張藝謀不愧為「大師」,隨便拍拍都能吊打一眾後輩。但沒有誰生來就是大師,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他贏在從不給自己設限。三十多年前,他懷著導演夢從電影學院畢業,只當上了一名為劇組掌鏡的攝影師。在《老井》劇組工作時,他意外被導演吳天明看中,邀請他出演男主角。毫無表演經驗的他沒有退縮,特意跑到農村體驗生活,危險動作也親自上陣。最終,他完美塑造角色,並深受導演賞識,得到了執導電影的機會。他之後拍攝的《活著》、《紅高粱》等作品,接連獲國內外大獎,成為受人景仰的大導演。功成名就後,他沒有局限於電影導演的身份,而是接下執導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重任。經過整整兩年的策劃、創作,他完成了一場美輪美奐的盛會,被人尊崇為「大師」。如今,71歲的他仍活躍在臺前,挑戰諜戰、警匪、文藝等不同類型的影片,還嘗試拍攝了電視劇。如此旺盛的創作力令人嘆服,作家許知遠評價:「四十多年來,沒人像他一樣,即使在高度受限的環境下,仍做出如此廣泛的嘗試。」從不固步自封,不斷探索全新的可能性,讓他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巔峰。生命有多精彩,取決於涉獵的廣度、目標的高度和格局的遠大。就像作家何權峰所說:
「一個人想到的是當下『我能做什麼』,這樣的人只能做範圍之內的事。有的人想到的則是未來『我要做什麼』,他們往往可以突破當下的局限。」滿足於當下,停留在舒適區,到頭來除了蹉跎歲月,一無所獲。放眼於未來,拓寬自身邊界,遲早會實現高屋建瓴,見識不凡。人生好比是一個池子,而你的格局決定了這個池子有多深有多大。倘若你的池子只是方寸大小,那麼不管你往裡面倒多少水,池子很快就滿了。為人處事的態度,看待問題的角度和人生規劃的寬度,都會影響你的命運。作者:許朝暮,匍匐前進,步履不停,十點讀書籤約作者。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一星期一本書經授權發布。
主播:林靜,中文系畢業的電臺主持人。願多年後,故事不再傷人,陽光依舊溫暖,你如此迷人。讓我的聲音和別人的故事陪你每一個不眠的夜晚。微信公眾號:晚聽經典、靜聽林靜。喜馬拉雅FM:主播林靜。新浪微博@DJ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