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傅泓寶、趙晉玲、王紅記者汪險峰報導:9月的中國玉都——岫巖,群山碧透,碩果飄香。繼成功舉辦了前十屆全國玉石雕刻「玉星獎」評選活動暨中國·岫巖玉文化藝術節之後,9月15日,第十一屆玉文化藝術節再次在這裡隆重舉行。本屆藝術節的舉辦旨在進一步弘揚岫巖玉文化和玉雕工匠精神,全力打造岫巖玉「玉根國脈」品牌,提升「中國玉都—岫巖」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屆玉文化藝術節上,由岫巖縣雨桐玉文化公司提供,玉石大師洪保增設計、製作的參賽作品《壽者遠觀》以奇妙的構思,圓潤、細膩的雕刻手法加之使用了享譽海內外的析木玉石原料,毫無疑義地被評選為金獎作品,其估價也高達1200萬人民幣。據了解,在此次全國玉石雕刻「玉星獎」評選活動中,岫巖縣再次創造了參評作品最多、入圍作品最多、獲獎作品最多「三個之最」,再次以不爭的事實證明了岫巖玉「中國第一候選國石」、「四大名玉之一」、「天下之美玉為先,中華美玉出岫巖」等稱號堅如磐石,「中國玉都」花落岫巖名副其實。
岫巖玉文化 源遠流長
岫巖山,山山出玉。無論從混沌初開到三皇治世,無論從滄海桑田到朝代變遷,岫巖玉都在歷史文化長河中流光溢彩,開創歷史,傳播文明。據考證,被稱為「華夏第一玉」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和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出土的玉玦和玉匕,就是用岫巖玉雕琢而成,它見證了8000年岫巖玉文化的悠久與燦爛;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中華第一玉龍」等40多件玉器,同樣是岫巖玉精雕而成,再次充分證明了岫巖玉是中華玉文化的開路先鋒和第一塊奠基石,也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核心物質載體,岫巖玉的開採和利用,將中華文明的歷史提前了1000多年。
原始社會結束後,在夏商至戰國階段,岫巖玉已被推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長達4000多年的時間裡,岫巖玉一直被歷代所重,是歷史宮廷和王室用玉的主要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兩件屬夏家店文化的出土玉器,一件為碧玉佩,一件為青玉鳥獸紋柄形器,經鑑定,均為岫玉所制。作品造型典雅,做工精細,有力地證明了岫巖玉在夏商周時期已有較大規模的開發和利用。《逸周書》中說紂王以4000件玉器殉葬,又說武王伐紂虜獲商王的舊玉價值連成,有大量岫巖玉製品。這說明岫巖玉在周代還是王室貴族選用玉料的重要來源。
時光流轉,歲月不息。幾千年來,岫巖玉以其一枝獨秀、卓然不群的綽約風姿,不斷書寫著自己的傳奇。1968年,河北滿城出土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王后竇綰的兩套金縷玉衣,經鑑定金縷玉衣的玉片是由岫巖透閃石老玉所制,證明了岫巖玉的開發利用在漢代已有相當規模。到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岫巖玉繼續被王室大量使用,如東晉的龍頭龜玉印、南北朝的獸形玉鎮等,都以岫巖玉為原料雕琢而成。
明代晚期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中關於玉的產地曾明確指出:"朝鮮亞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岫巖玉),與蔥嶺玉(指和田玉)美者無殊異"。著名考古學家夏鼎先生認為此玉產地就是現在岫巖產玉的地點。這說明明代岫巖玉不僅被開發利用,其上等羊脂玉還被玉石行業看好。我國著名古玉收藏家、鑑賞家杜心所收藏的出土和傳世的161件歷代古玉中,經鑑定,其中就有47件是岫巖玉。包括唐宋的獸首玉杯、元代的玉耳蓋瓶、明代的龍頭玉環等等。
歷史進入清代,中國的玉器發展到鼎盛時期,清鹹豐七年 ( 1857)所修的《岫巖志略》載:"岫巖石"(岫巖玉)"石具五色,堅似玉,......邑北瓦溝諸山多有之······」其中邑北瓦溝指現在的哈達碑瓦溝、偏嶺細玉溝;同時,《滿洲地方志草稿》中記載:"宣統年間岫巖城西北的瓦溝玉石場,挖掘面積為二萬三千七百五十丈,可見已具有相當規模。在與瓦溝相鄰的偏嶺細玉溝,人們則沿著溝內一條長約五公裡的河床採撈河磨玉。由於岫巖玉被大量開採,關內一些玉雕匠人,紛紛到岫巖落腳,以琢玉為生,先後在瓦溝一帶開設玉器作坊。後又發展到岫巖城內西大街,西大街因其遍布玉器作坊,故一度稱為"玉石街"。上述情況說明,在清代岫巖玉或至少在清代以前,就形成了具有規模的礦山開採,並同時掌握了斜井開採技術。
當代中國科學界領軍人物、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將岫巖玉譽為「玉根國脈」,意為中華玉文化的根和國家的脈。另外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王時麒、中國考古研究員劉國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宋世義等大批海內外專家學者經過研究和探索,都一致認為中國玉文化的根在岫巖。
中國玉都——岫巖 實至名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岫巖玉不但歷史文化悠久,還在中華所有名玉中,享有多個第一的頭銜:岫巖玉是中國國石第一候選石,岫巖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重達260.76噸的「玉石王」比緬甸玉王重8倍;重約6萬噸的「玉皇」,堪稱稀世珍寶,重約12.6萬噸的巨大玉料,玉質極佳,被稱為「井中玉王」。重約10噸的巨大河磨玉,實為國寶,被成為「河磨玉王」。在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等重大活動中,岫巖玉精品《九九月圓圖》等作為國禮贈送,特別是,在上一屆全國玉石雕刻「玉星獎」評選活動中,岫巖縣遼寧雨桐玉文化博物館製作完成的代表國內最高藝術水準、最高雕刻水平的巨型玉雕《萬裡長城》喜獲金獎、集體創造特殊貢獻獎兩項大獎,並成為岫巖縣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獻上的最好的禮物。
為了讓岫巖玉這塊人間瑰寶生輝不息,讓岫巖玉品牌走向世界,岫巖縣委、縣政府毅然決定參加2000年2月由中國寶玉石協會舉辦的"2000年北京第18屆全國珠寶首飾展銷會暨中國國石侯選石精品展覽會"國石評選活動。
岫巖玉參展團本著"重在參與、貴在推動、意在提高"的宗旨,終於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精美絕倫的展品,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2000年2月22日,岫巖玉在專家評委投票中以29票高居榜首,2月23日岫巖玉在觀眾投票評選中獲得6162票名列前茅。同時,岫巖玉在這次評比中,又以展品獲獎數量最多,獲獎級別最高而力拔頭籌,從而以三項展評結果都是第一的佳績,當之無愧地榮登"中國國石第一候選石"的寶座。
2001年9月,作為評選國石重要步驟的2001年北京第19屆全國珠寶首飾暨中國國石候選石精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行。經過三個多月精選的600多件岫巖玉雕精品閃亮登場時,其它候選石驚嘆不已。岫巖玉第一候選國石之尊再次顯現,在強大的宣傳攻勢和玉雕精品的烘託下, 9月5日,大會組織的候選石精品評選揭曉,岫巖玉獲得珍品獎1個、金獎6個、銀獎28個,創造了獲獎總數、金獎總數、銀獎總數三個第一。評委們認為這些作品構思新穎,構圖優美,雕工精細,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在岫巖玉名列第一候選國石之後,本次評選,岫巖玉向國石衝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岫巖縣委、縣政府最後一次攜岫巖玉赴京評選"國石"中,岫巖玉再次奪取參展作品數量第一、入圍精品數量第一、獲獎作品數量第一,共獲金獎3個、銀獎6個、銅獎10個、最佳創意獎17個、最佳工藝獎16個、優秀獎34個,再次以絕對優勢,壓倒其它候選石,穩居中國國石候選石榜首。因為岫巖玉3次被評為「第一候選國石」,2006年,岫巖正式被中國礦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玉都」。
岫巖玉產業 前景廣闊
玉點江山,靈運天地。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眾多玉雕匠人的精心培育下,目前全縣共有8家玉石礦山開採企業,坐落在哈達碑鎮瓦溝的岫巖縣玉石礦是全國最大的玉石礦山。全縣有玉雕加工廠點50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人,岫巖玉銷量已佔到全國玉器銷量的80%以上。雕作品發展到7大系列上千個品種,遠銷亞、歐、美3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時代、新思路、新作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堅持以市委「四產融合」發展戰略為引領,積極弘揚和宣傳推介岫巖玉文化品牌,推動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世界級玉文化交流中心、玉製品加工中心、珠寶玉器交易中心、玉雕人才培養基地和玉石原料集散地,制定了《關於推進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了8大方面、33項重點工作任務,由縣級領導牽頭,逐項落實推進,努力打造「中國玉都、玉美岫巖」的城市形象。
在玉文化交流中心建設方面,岫巖成功舉辦了第十屆玉文化藝術節、推進岫巖玉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第一屆岫巖玉雕「新秀獎」評選等系列活動;完成「國石之旅」特色旅遊線路設計工作,正在推廣中;制定了《岫巖玉+旅遊方案》,雨桐玉文化博物館、唐帥藝術館成功獲評3A景區;正式發布岫巖全域旅遊形象口號表述語「中國玉都玉美岫巖」。開展「岫玉情」主題原創歌詞評選,正與瀋陽音樂學院對接譜曲工作;完成《岫巖玉文化》教材編撰相關工作,積極推進《大師說玉》專題視頻拍攝和編撰《岫巖珠寶玉石圖鑑》工作。
在玉製品加工中心建設方面,岫巖確定並發布岫巖玉雕《岫巖工》標準;謀劃建設中國玉雕大師孵化基地,吸引全國著名玉雕大師來岫創作;進一步規範玉器加工聚集區,謀劃完善以大洋河臨港產業經濟區為主的中國玉雕大師創意產業園,以茂洋玉文化產業園為主的加工區、以哈達碑雙塊石村為主的加工區、以興隆街道洋河沿村為主的加工區。
在珠寶玉器交易中心建設方面,岫巖進一步規範岫巖玉交易,推進明碼標價、統一銷售、統計結算、統一信用。成立了「岫巖玉雕誠信經營者協會」,設置「珠寶質量鑑定證書查詢系統」,實現珠寶質量證書「一件一證」信息共享,做到隨時查詢;籤約落地玉都古城項目,一期建設工程正在開工建設,玉石交易市場已完成選址;規範電商銷售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入駐岫巖,成立跨境電商岫巖服務中心,組建岫巖玉快手直播基地,穩步推進與京東、抖音合作;出臺關於促進電商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財政每年列支500萬,作為專項獎勵資金。
在玉雕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方面,岫巖制定出臺了《玉雕技術人員培訓培養制度》,岫巖玉雕學校與遼寧地質學院洽談成功,實現岫巖玉雕學院大專班自主招生;確定在玉文化產業園建立中青年玉雕人才創業孵化基地,制定《岫巖縣中青年玉雕人才孵化基地工作規程(試行)》,正在徵求意見;設立岫巖玉產業發展專項基金1000萬元,支持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人才培訓、品牌創建、宣傳推廣等。
在玉石原料集散地建設方面,岫巖啟動了岫巖玉資源準確保有儲量勘察工作,編制完成《岫巖玉石成礦潛力評價》;推進玉石礦山普查,編制完成《岫巖縣玉石礦普查實施方案》;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將泓譯礦業有限公司、志朋礦業有限公司兩家採礦權整合為一個探礦權,已籤署整合協議;
化解歷史遺留問題,調整處置方案,對天岫礦業改制前庫存玉礦石進行二次處置,調整公益林200畝,已報上級林業部門待批覆;啟動《岫巖玉資源保護條例》和《岫巖玉資源保護條例實施辦法》修訂工作,第一階段立項工作已經完成。
在推進玉雕精品展方面,岫巖除了精心籌備本次玉文化節玉雕精品展外,還積極參與市裡舉辦的赴北京、南京的玉雕精品展活動,屆時,由縣玉雕協會擇優選擇20戶玉器經營企業約500件玉雕產品參加活動。目前,已在南京初步確定江蘇省人民銀行寶慶銀樓(提供五個櫃檯)、江蘇省金箔集團(提供500平方米展廳)兩個集中銷售地點,近期將在派遣相關人員到現場實地考察後,擇優確定。同時,在精品展上,岫巖將充分利用網絡和電商平臺營造線上氛圍,在展會現場邀請網紅進行直播宣傳造勢。組織玉文化博物館及玉雕大師拍攝專題視頻,在展會現場進行滾動播放,營造氛圍。根據編著的《岫巖珠寶玉石圖鑑》,分類介紹岫巖玉文化有關內容,作為展會宣傳資料,進一步提升岫巖玉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玉星閃耀照滿鄉,玉根國脈出岫巖。在本次全國玉石雕刻「玉星獎」評選活動暨中國·岫巖玉文化藝術節上,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岫巖玉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是中國玉文化的第一塊奠基石。進一步了解到岫巖玉的前世今生,始終堅守著玉根國脈的尊貴地位,始終閃耀著玉根國脈的神奇光芒,始終述說著玉根國脈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