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活下來」各顯奇招,聯手外賣半小時送達,你會買單嗎?

2020-12-16 騰訊網

書店的命運已經註定,溫和的改革於事無補。永夜已至,理想主義者們等待的,只是一個不會到來的春天。

「疫情對於哪個行業的衝擊最重?」

這是過去的兩個月裡媒體普遍熱議的話題,遺憾的是,在餐飲、娛樂、地產等諸多觀點的爭執不休下,最終的答案,卻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昔日遍布街頭巷尾的書店,先於上述行業,成為了疫情和時代雙重背景下,最先「躺倒」的產業。

2月5日,「書店行」公眾號對1000餘家實體書店進行問卷調查分析,91.97%的書店在疫情期間幾乎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應該說,這個調查的說法還是相對委婉的,更直白一點,「在疫情期間」這個定語似乎也可以抹去。

據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人均閱讀量只有7.99本,其中紙質書4.67本。拋去噹噹之類網上電商一年15億冊的銷量,剩下的一半,分配給各地的7萬餘家書店,盈虧平衡都很艱難。

這或許也是近年來,書店變革趨勢愈發明顯的背後因素。

稍稍關注書店相關新聞,不難發現,眾籌、秒殺、直播……這些包含著濃濃網際網路烙印色彩的詞彙,正在逐漸成為掛鈎新時代書店命運的常態。

儘管做客淘寶直播間賣盲盒的許知遠依然試圖保留著知識分子最後的戒備,面對著對面妝容精緻,有著「電商第一主播」之稱的薇婭,他脫口而出:「你是我很陌生的物種」。

但95分鐘,近70萬元的籌款記錄,依然讓這位馬東口中的「古代人」感到了震驚。

而在線下,越來越多謀求改變的書店,開始向轟轟烈烈的外賣大軍伸出了橄欖枝,近日,首批北京72家實體書店已經陸續上線美團,而在另一邊的瀋陽,餓了麼也受到了來自多家書店的進駐需求。

不知不覺間,穿梭於大街小巷的黃藍風景線正在收穫更多的「食糧品類」,而對於艱難求生的線下圖書產業來說,這一轉變究竟能否成為救命的關鍵稻草,卻並沒有人能夠給出定論。

01 線上是一個「偽命題」

拋開對未來的不確定預測,書店和外賣平臺的這一次聯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更像是一場「噱頭」大於「風口」的演出。

首先,不同於餐飲的剛性需求,絕大部分書籍背後的「靈魂飢餓」並不需要半小時送達的時效性滿足,絕大多數電商平臺的「隔日達」就已經完全夠用。

不同於彩妝的衝動性消費,圖書行業整體仍然是一個趨於理性的市場,儘管存在著閱讀過程中的聯動,許多人常常從另一本書中的注釋、推薦、亦或是對作者本人的仰慕中得到閱讀池的擴展,例如《1Q84》和《1984》之間的致敬關係。

但深入考察這種具備高度偶然性的需求,不難發現,這一所謂的消費需求並不完全具備時間上的急迫性。

另一邊,線下的倉儲能力也在制約著這一需求的實現,對於絕大多數線下書店來說,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店內的書籍庫存品類往往較少,並不具備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的能力,換而言之,即便圖書配送產業完全開放,線上可選的圖書品類也相當有限。

這一點和餐飲行業又有所不同,對比圖書產業,餐飲產品具備著高區分度和高重複消費率的特徵,換而言之,一家餐館只要憑著幾道招牌好菜就可以開門營業,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頓頓吃同一家店甚至同一道菜的也大有人在。

反觀書店,工業化流程下的圖書產品並不具備任何的「門店特色」,同樣一本書,在不同門店選購幾乎沒有任何區別,而某一本書一旦為消費者所選購,基本上也就不存在任何「再買一遍」的空間。

這種單向度、一次性的消費,無論是對於線下書店孱弱的倉儲能力,還是對於線上有限的展示空間來說,無疑都是一種挑戰。

其次,對於各類外賣配送平臺來說,新增的圖書品類也並未帶來任何模式上的改變,對於本地生活行業來說,圖書配送這一「新瓶裝舊酒」的業態,反而是對自身行業生態的一次倒退。

回到餐飲外賣,談及該模式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革新,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便捷」。然而事實上,外賣行業的配送服務,只是其生態邏輯中的最底層,相較於這一點,不斷得以開拓的選擇空間,才是這一行業真正備受青睞的關鍵。

藉助於外賣這一渠道,消費者日常飲食的選擇範圍從「小區樓下」擴展到了全區乃至全市,可供選擇的品類也由以往「附近的店」變成了「全部美食」,從這個角度來說,外賣正在幫助餐飲業不斷的「創造需求」。

相形之下,圖書外賣這一純粹的物流配送過程,背後的商業邏輯自然等而下之。

02 不再新鮮的「一小時送達」

拋開商業上的不可行,圖書行業的「一小時」送達,其實也早有先例。

就在京東剛剛殺入圖書市場的2010年,針對噹噹、亞馬遜配送速度的「軟肋」,快書包試圖通過「一小時配送」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燒光1000多萬融資依然無法填上「無底洞」之後,聲稱要做「中國線上711」的快書包最終還是不得不尋求打包出售。

創始人徐智明也在微博上坦承,自己一共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是錯誤估計了圖書的時效性需求,「相較於陰雨天的雨傘、晚餐前的茅臺等急需品,圖書支撐整個網站快速增長,確實很困難。」

第二個則是不應該執著於自採貨物、自建倉儲、自建物流的模式。

很顯然,圖書這樣低客單價品類無法支撐起高成本的自建物流。與之相反的是,3C電商平臺靠著大宗商品養起來的物流團隊倒是可以抽空送送圖書。

2019年的《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報告》也顯示,除了一騎絕塵的噹噹,線上圖書售賣的二三兩名,分別由「無心插柳」的淘寶和京東獲得。

今時不同往日,兩大電商平臺當初之所以開闢圖書品類,更多是出於「低價獲客」的需要,而對於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來說,這些戰略價值並不具備,圖書對於它們來說,僅僅是輿論造勢和公關貼金的一點需要。

另一邊,伴隨著Instacart、閃送、達達等品牌的興起,「一小時送達」早已不再是外賣平臺的專屬,從這個角度來說,線下書店和外賣平臺聯合下的核心競爭力,也已經可有可無。

數據同樣也證實了這一點,此前的一個月,美團外賣曾聯合42家書店開啟首個「居家讀書日」,推出限時減免配送費、滿100減50等不同程度優惠,然而3天時間成交量未破千單,平均每家店每天不到8單。

對此,一位書店從業者也曾坦承,自己上外賣,基本上也只打算賣賣教輔圖書等剛需且急需的東西。「外賣書店成交最多的也是兒童繪本、詞典等學習工具,本質上搶的是學校門口的文具書店的生意。」

03「沒有出路」的書店之殤

對於這些,線下書店也並非完全一無所知。

截止目前,對於圖書外賣這一「新興事物」,絕大多數門店的態度也依然是觀望。

面對所謂的「風口」,書店老闆們似乎也都明白,決定著未來的,依然是疫情過後的線下數據。

這也正是書店產業「無可救藥」的原因之一。

因為相較於疫情帶來的短暫衝擊,整體閱讀環境和習慣的變化,才是書店沒落的根源所在。

根據2019年人民網發布的第十六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超過半數成年人傾向於數位化閱讀方式,傾向於紙質閱讀的讀者比例下降。而利潤微薄、房租高昂、網上低價折扣衝擊等又時時刻刻威脅著實體書店。

與此同時,想像中的「報復性消費」也遲遲沒有出現,4月10日,出版行業大數據平臺中金易雲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圖書市場數據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圖書市場總量為36.5億元,同比下降29.16%;線下零售同比下降53.7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過去的2019年,實體書店銷售比2018年整體增長5.85%。

因為感情因素,人們想盡辦法試圖拯救書店產業,但無論是聯動各領域場景端的「體驗經濟」轉型,還是線上線下協同的零售重構,但最終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些真正活下來並發展壯大的書店,營收列表中的數字明明白白標註出了「咖啡」、「奶茶」、甚至「擼貓」的貢獻。

書店的命運已經註定,溫和的改革於事無補。永夜已至,理想主義者們等待的,只是一個不會到來的春天。

相關焦點

  • 部分實體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線 買書幾十分鐘內可送達
    部分實體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線,買書如點餐,幾十分鐘內可送達——當外賣平臺賣起「精神食糧」打開手機裡的外賣平臺App,搜索想找的書店,把想買的書加進「購物車」結算,幾十分鐘後,外賣小哥就會把書送到顧客手裡。
  • 書店開始送外賣,為何第一炮就沒打響?-虎嗅網
    3月20—22日,美團外賣聯合42家書店開啟首個「居家讀書日」,推出限時減免配送費、滿100減50等不同程度優惠,然而3天時間成交量未破千單,平均每家店每天不到8單。為什麼書店外賣的第一炮並沒有打響?首先,雖然餓了麼、美團都積極擁抱實體書店,但這兩個平臺都並未開闢圖書入口,除非關注相關新聞,否則普通用戶並不知道可以「外賣點書」了。其次,「精神食糧」並不需要半小時送達來拯救靈魂的飢餓。外賣書店的競爭對手是已實現「次日達」的圖書電商,從圖書品類、價格、配送範圍、興趣推薦等方面被全方位吊打。
  • 實體書店送外賣:價格和網店相比無優勢 出路在哪兒
    「因為我們書店所在的融科大廈到現在還處於封閉狀態,所以我們周末不上班,美團平臺上的門店不營業。」  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在3月15日下午3時致電美團客服熱線,一名男性接線員介紹:為保證騎手在1小時內送達,美團一般服務的都是短距離客戶。超出10公裡的運送範圍,入駐平臺的商戶就需要和平臺方具體協商了。「你覺得海澱區的書店離你遠,那麼你搜索朝陽區離你最近的書店就是了。」這位接線員說道。
  • 外賣超時了30分鐘,還點擊提前送達,我該投訴嗎?
    可能是平臺發福利了,畢竟這種日子還點外賣的日肯定挺孤單的。小明搶到了一張25元的優惠價。於是,點開了平日一直想吃又不捨得買的那家店鋪。選好菜品後,使用了優惠券,付款5塊錢,下單成功,等待外賣小哥送達。小明興高採烈地玩起了小視頻,可都是一波又一波的狗糧。看著送達時間快到了,點開外賣平臺,發現外賣小哥竟然還在店內取貨。再看了看,發現商家竟然贈送了準時達業務。
  • 天河警方出「奇招」,將防詐提醒親自送到你「碗裡」!
    為了提高小夥伴們的反詐意識我們機智的天河警方想出一個「奇招」:將防詐提醒親自送到你「碗裡」!今天起你的外賣中將有一份反詐提醒記得仔細閱讀喲!7月16日,廣州天河警方反詐宣傳活動暨「餓了麼-反詐志願服務宣傳隊」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正佳廣場舉行。
  • 外賣遲到了會怎樣?是不是點外賣的人在管理外賣騎手?
    外賣遲到了會怎樣?昨天叫了個外賣,預計送達時間19:31。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的時候點開美團想看看外賣到哪了,看到預計還有5分鐘送到。如果萬一遲到10分鐘,這1塊錢是美團給我的還是外賣小哥給我的?19:37,電話打來了,我接起電話就直接問:「你到啦?」電話那頭氣喘籲籲的聲音:「您好,我已經到樓下了,我能現在就點送達嗎?
  • 叮咚,你有一份迪卡儂外賣到了
    作者:章蔚瑋 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當迪卡儂遇到餓了麼,是一道商業偽命題嗎?這兩天,迪卡儂在北京等地的部分線下門店正式上線餓了麼。首批上線超過200款產品,其中包含戶外登山、徒步、瑜伽、健身、足籃球、遊泳、潛水、衝浪等多種暢銷商品。而目前,多地消費者已經可以像點外賣一樣「線上逛」迪卡儂,3公裡內可以實現30分鐘內送達。
  • 訂單超時未送達,退單後卻被外賣員懟:你連我們送外賣的都不如
    大家應該都有點外賣的經歷,一般來說外賣員送餐都比較準時,但也有時候由於商家出餐慢,或者是天氣狀況比較惡劣等原因,送餐時間會延遲。但超時十幾分鐘我們都能等待,但如果超時太久很多人就會選擇退單,再重新點一份外賣。可是因為一個退訂單,卻被外賣員發語音回懟,大家有遇到過嗎?
  • 點外賣送鍋又送煲,你會為非一次性餐具買單嗎?
    他認為,外賣經過幾年的發展,消費者從青睞低價格的外賣,慢慢轉變為願意為高品質外賣買單,所以,他的目標放在了這一類的消費者群體上。而為了讓菜品保持剛出爐的高品質,劉竟發4年來一直堅持「整煲配送」。劉竟發說,這一個沙煲,可以儘可能保持出品的品質。當菜品準備好之後,廚師會加熱沙煲,再把食材碼進沙煲。
  • 線上外賣價格貴過實體店,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而外賣平臺上在打包費和配送費額外單算後,售價是14.8元?」在愛建區域上班的李先生最近發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家外賣價格,明顯比實體店貴不少。為了驗證李先生的說法,記者隨機抽樣了20餘個店鋪,對兩家知名外賣平臺上商戶外賣售價進行線上與線下比對。結果發現,除少量商家線上和實體店食品單價相同外,絕大多數商家外賣標價確實比實體店標價高。
  • 點書如點餐,中信書店入駐外賣平臺
    >中信書店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該計劃得以實施,得益於北京市及時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做好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的緊急通知》,其中特別提出,要「推動網上網下合作。協調電商平臺對書店免收或降低入駐費用,並給予特殊費率優惠和流量補貼。推動實體書店與電商平臺合作,引導實體書店找準網上網下渠道結合點,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圖書銷售推廣業務。」中信書店相關負責人告訴小亦:「目前還在籌備對接過程中,預計本周內會上線。
  • 華為P40首發28分鐘送達:美團App拯救年輕人的「等不及」
    4月8日晚22:08分,華為P40系列在國美渠道正式開售,國美全國各地分公司提供了1小時送達的頂級配送服務。北京的常女士成為最早開箱P40的用戶之一。據常女士介紹,4月8日一早她就了解到華為P40發售的消息,當了解到美團成為華為P40線上發售渠道後,經過查找,在21:30分時,她在美團上的「易聯訊達華為授權體驗店·雙井家樂福店」看到了售賣信息,並第一時間下單。
  • 迪卡儂正式上線餓了麼 3公裡內30分鐘內送達
    而目前,多地消費者已經可以像點外賣一樣「線上逛」迪卡儂,3公裡內可以實現30分鐘內送達。 當迪卡儂遇到餓了麼,是一道商業偽命題嗎? 這兩天,迪卡儂在北京等地的部分線下門店正式上線餓了麼。
  • 漢中交警聯合外賣企業開展「安全送達『盔』得有你」主題座談會
    中國法制西部網訊(李思科 張榮 通訊員 楊優悠)在全國交通安全日來臨之際,為深入推進秋冬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會戰,進一步深化「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增強從業人員文明交通意識,發揮外賣行業示範引領作用,交警一大隊牢牢抓住11月「外賣騎手配戴頭盔提升月」契機,積極邀請美團、餓了麼外賣公司區域負責同志
  • 如果可以用點外賣的形式購買AJ和Adidas,你會嘗試嗎?
    在這個無論是飯菜佳餚還是蔬菜水果、藥品日用品都能隨時下單隨時送達的時代,我們什麼時候能夠看到「球鞋宅急便」這項服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呢?如今的球鞋銷售模式已經趨向於電商化,只要你有一臺手機,並且為它連結上網絡,你就能夠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選購你喜歡的球鞋。
  • 美團外賣騎手提前點擊已送達,被辭退後報警抗議,這次我支持平臺
    經了解,該男子在美團外賣平臺做配送員十幾天,期間被美團外賣平臺後臺監測到,有兩次提前點送達,所以要對他做辭退處理。外賣員不服氣,認為公司制度不合理。在本次糾紛中,美團方面負責人表示,在平時培訓中,已經對外賣員們講過,超時不會扣該外賣小哥的錢。但是不要在還沒有送到用戶手中時,提前點已送達。但是該外賣騎手依舊提前點了兩次。所以公司無奈辭退了這個入職十幾天的外賣騎手。
  • 高溫天上海外賣騎手調查 每一張訂單都仿佛"用生命送達"
    原標題:每一張訂單都仿佛「用生命送達」  暴曬鞠躬搶時間  據《勞動報》報導:滾燙的空氣炙烤著大地,在這個「最熱夏天」,勞動報記者應聘到了美團外賣位於市中心的一個站點,成為一名騎手。沒想到,走到半路又接到電話,是顧客恢復了訂單,要求儘快送達。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新的焦慮又來了:如果遲到,極有可能會收到差評甚至投訴,而一次投訴,騎手要被罰款100-500元。記者只能以百米衝刺速度奔向電瓶車,一口氣連闖2個紅燈,終於在折騰1個半小時後完成了任務。
  • 【新聞調查】除去配送費,線上外賣仍比實體店貴!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一碗 10 塊錢麻辣麵,外賣比實體店貴了 40%「同樣一碗麻辣麵,為啥去店裡吃是 10 塊錢?而外賣平臺上在打包費和配送費額外結算後,售價是 14.8 元?」在愛建區域上班的李先生最近發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家外賣價格,明顯比實體店貴不少。
  • 疫情之下,實體書店如何從「冰點」回歸信心的「起點」
    疫情當前,在各大實體書店紛紛「自救」與「轉型」之際,大隱書局卻選擇在「世界讀書日」的前一天開出了上海首家海派文化主題的書店——海派書房,成為疫情期間滬上第一家開業的新書店。在疫情期間開新的實體書店,對提振文化行業信心有重要意義。」大隱書局創始人劉軍告訴周到君,隨著春天的到來,人們不僅對疫情的緩解更有信心,對回歸正常生活秩序也更有信心。
  • 迪卡儂喊話耐克,再不做外賣就晚了
    而目前,多地消費者已經可以像點外賣一樣「線上逛」迪卡儂,3公裡內可以實現30分鐘內送達。一個外賣平臺,一家線下體育用品大賣場,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業態,是否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行我素」的迪卡儂來自法國的迪卡儂,在體育零售界,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不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