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轉私問題一直是企業們非常關注的問題,都想把公司的錢拿出來,但是稍不妥當就會被系統預警,就很煩了呀,不少財務們也甚是煩惱。不只是公轉私,業務中的公司與公司間付款、個人與公司付款等情況經常可見,這些情況都該怎麼降低風險呢。
一、公對公
業務發生後公對公轉帳是非常合理的,但是不少企業為了少交稅不願意開票,那麼問題來了,公司結餘日漸增多,但是沒有繳納稅費,這長期以往,利潤很高稅費很重,稅負率與同地區同行業的相差甚大,很容易引起稅負注意。建議公對公轉帳開票,且支出也要及時拿回成本票,做好會計帳簿。或者直接不公對公轉帳,私下現金交易。
二、私對公
個人轉公司的明細寫清楚(借款?融資?),不可隨意寫,因為後期若是需要變更或者融資發展的時候,這些資金說不清楚也是需要納稅的。還有就是儘量不要當日轉進當日轉出,存在洗錢嫌疑;
三、公轉私
不少人認為,公司是我的,那將公司的錢從公戶提取至自己的私人卡上完全合理!其實這是錯誤的——無論是個人也好,企業也罷,賺錢都是要繳稅的。有限公司公轉私,需繳納20%的分紅稅。公司正規業務需要公轉私,應儘量取得發票;老闆股東分紅,繳納20%的分紅稅;備用金提錢金額不宜過大且需提供各項支出發票;正常走帳、開票的同時,借用稅務籌劃合理少交或者不繳企業所得稅和個稅。
公司間的轉帳如此敏感,如何藉助稅收籌劃達到降低風險及減輕稅負的辦法呢?
各種企業組織形式中,個人獨資企業是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按照5%-35%的五級累進位計算繳納個人經營所得稅,且繳納完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後,將利潤分配給投資者不再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人獨資企業「公轉私」至投資人私卡,無需上交20%的分紅稅,0稅金轉帳!這就是籌劃的關鍵點--合法公轉私!
其次,不少園區對於入駐的小規模納稅人個獨企業在確定其符合核定徵收標準後,可允以核定徵收個人經營所得稅。一般情況下服務行業核定行業利潤率10%。
假設企業該月開票額100萬,核定開票額的10%即100萬*10%=10萬作為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再按照經營所得5%-35%的五級累進位計算得出個稅10萬*20%-1.05萬=0.95萬。
這樣算下來,個人獨資企業不僅稅率低,且公轉私還合理,對於一些企業所得稅高又想分紅的公司來說,個獨無疑是個可以嘗試的籌劃方法。通過分流部分業務到園區的個獨企業,納稅享受核定徵收,還能獲得個獨企業開具的成本票,公轉私時還沒有稅金,一舉三得。但是有個前提:業務真實,三流合一。稅收優惠政策公Z《涵稅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