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個地方以「中國地方」命名,就連日本人也誤以為和中國有關

2021-01-16 騰訊網

一直以來,提到「中國」二字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我們的祖國。但是在海的另一邊,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一個地方以「中國」命名,但此中國非彼中國,與我們國家沒有絲毫的關聯。這就是怎麼一回事呢?恐怕只有歷史能說清楚。

一、 何為中國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是我們國家早年的革命進步者從「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等多個國號中探討演變而來的鏗將有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但是在這個簡稱沒出來前,這兩個字是代表了什麼意思呢。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將文化篆刻進了每一個國人的血脈中,文化的傳承從未間斷,我國古代也是出現過「中國」這一名詞並不斷演化。

在人們口口相傳的《詩經》中有這麼一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在這裡「中國」就是「京師」。漢末有學者說「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那時「中國」意為帝王之都。

《史記》三十世家,其中在《楚世家》中有記載楚王熊渠對周王室重振國勢一種帶有求和態度所說的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這裡「中國」就是指古代華夏民族聚居的黃河聚居區域。

我們發現的最早以文字形式記載的「中國」出土於陝西寶雞的何姓貴族的祭器—何尊。銘文上刻有「餘其宅茲中或」,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要住在這天下中央地區」。這個「或」,從口從戈就是「國」的最初形象。手持戈矛的人護佑著口型的家園就是「國」在創字之初的意思。

由這些歷史文獻和遺蹟考證, 「中國」從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演變發展為用於指代華夏人居住的區域和建立的國家,在漢朝之後,「中國」二字有常常被中原政權和史家代替中原政權和正統的朝代。

歷史車輪滾滾碾來,到了清朝「中國」正式作為現代國家概念的名稱使用,它被使用在了1689年清政府與俄國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

但有此種種考證下來,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在創字最初意思就是「國之中央」,或者「中央之國」。

二、 中國地方

那麼日本的「中國地方」又是如何而來呢?它到底與中國是否有關係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中國地方」身處何方。從地圖上看,它位於本州島的西部,由由島根縣、岡山縣、鳥取縣、廣島縣、山口縣這五個縣組成是日本地域中的一個大區域概念。可以說這個「中國地方」與我們國家沒有任何關係。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但如今的日本版圖是由後兩代幕府對蝦夷人的不斷徵戰才擴張至北海道南部,又經幾番演變才有了如今的模樣。所以如今我們從地圖上看那個「中國地方」才會覺得奇怪。

早在鎌倉以前的日本版圖是不包括本州島東部和北海道的,當時那片區域大致位於日本中心,所以稱為「中國地方」。意思就是『一國之中央』。

這個名字也隨著日本版圖的不斷演變改過名字,在徵夷大將軍的開拓,「中國地方」逐漸移向日本的西部,此時中國地區被改稱為「西國」。與當時關東平原-箱根關所以東所命名的東國相對應,但這所謂「西國」也只是官方的叫法,一般還是習慣性的稱該地區為中國。

故而「中國地方」是日本本土的歷史遺留問題,與咱們這個「中國」沒有關係。

可不要小看這個名字,它可是形成於我國李杜詩篇萬口傳的唐朝時期,可追溯到公元10世紀,可以說有悠長的歷史痕跡可考。雖然這個「中國地方」與咱們國家沒有關係,但它的命名卻與中國牽連不小。

在那個時候,日本向我國學習,模仿我們唐代的管理方法。正如我國除了省市縣的行政劃分,還有華北地區這類的區域劃分。

那時日本被劃分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國,並按人口數量的多少劃分為大國、上國、中國和下國,又以當時的首都京都為中心,根據距離遠近將國土命名為近國、中國、遠國。而本州島西部地區由於距離首都距離不近也不遠,所以被稱作中國。

三、 如何區別

在如今這個歷史普遍被年輕人遺忘在課本上的時代,「中國地區」的名字形成已被忘卻,甚至一些日本民眾會將「中國地方」理解為中國人多的地方。如此一來我們就更要仔細探究一下這兩個「中國」的區別了。

日本江戶川大學社會學部知名教授鬥鬼正一的解釋比較明了。他解釋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即為「中心的國」,日本的「中國地方」則是「中間的國」。一個是以世界來做標準,另一個是以國家為標準。

由於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常活躍與世界舞臺上,那麼與這麼一個類似於我們國家中原地區大小的地方重名多半有些彆扭。所以對於「中國地方」這個名字一直都有些爭議

近年來為了避免和我國混淆,日本又對這個地方的命名做了調整, 5個縣中的岡山、廣島和山口被稱為「山陽」,而島根和鳥則被稱為「山陰」,合起來就是「山陰山陽地區」,以此代替「中國地區」。

而且日本人也對「中國地區」的「中國」在叫法上加了些許區分,往往都是特地加上「地方」以示區分。所以哪怕是在日本本土「中國」二字都是特指的我們國家。

在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們國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痛,有些行為在歷史上永遠不會被原諒,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大。並且且看歷史大潮流,我們要反對的應該是日本軍國主義,我們的敵人應該是侵略者。

就目前社會大環境來看兩國大部分人都願意彼此進行友好邦交,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各國逐漸變成一個共同體。每一個人都無法在這個時代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脫離這個時代。

相關焦點

  • 日本有個地方叫「中國地方」,和我國有關嗎?日本人是這樣區分的
    日本「中國地方」,是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兩個地區的合稱,包含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等5個縣。日本的縣其實是一級行政單位,和我們的省屬於同一級別。這個地方總面積31,917.37平方公裡、人口約771.8萬人。然而此「中國」卻非彼「中國」,在日語裡這是「國之中央」的意思。
  • 中國最無奈的3個姓氏,常被誤以為是日本姓,其實出自中國古代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一直與我們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古代起,日本的許多傳統文化和語言文字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學習借鑑了我國文化的特點。「鑑真東渡」便是一個將中國佛學文化遠渡日本,搭起中日友好交流橋梁的典型例子。然而在中日文化交流融合過程中,也總是會產生一些讓人誤會的地方。
  • 日本有地方叫:中國、關東、東北、松江、銀座!和中國什麼關係?
    且看以下中國和日本兩個地區分布比較圖: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這個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地方於日本歷史的中古時期,因戰亂較少,而成為當時日本除了京都之外,文化及藝術風氣發展最盛的地區。將山陽道和山陰道等地方合稱為「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應該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太平記》。
  • 繼蘇州之後,中國又一個地方快被日本人承包了,就在上海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但也正因為如此,日本國內很多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而且日本國內的物價也非常高,有很多日本年輕人在自己國家都很難生存了。於是很多日本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國,這些年來中國找工作尋求發展機會的日本人越來越多了。
  • 深圳很多地方的地名為什麼和日本很相似呢?錯在日本
    作為中國一線城市之一的深圳,經常將深圳和日本的發展程度比較。因此,很多人發現日本很多地方與深圳非常相似。這是什麼原因呢?通過比較日本地區和深圳地區,可以發現深圳松崗、新安、龍華等地與日本的西鄉隆盛、神戶、福岡有很高的相似性。
  •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再例如中華牙膏,很多人以為是國貨,但並不是,它是外國產品。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你們可知道這種飲料是哪種?對於這種飲料其實是沒有喝過,也絕對見過或者是見過。這種飲料是一種乳酸菌飲品,而提到這類飲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
  • 在日本有一個叫「中國」的地方,只有700萬人口,他們卻不想改名
    據說日本有個地方叫中國,普通人在那裡看《中國新聞》,坐「中國」公交車,拿錢去「中國」銀行,用「中國」電力公司的電,連政府都是某個部門的「中國」分公司。其實該地位於日本,一個地方叫中國。據了解,這個中國位於日本本州島的西部,北海道位於其北部。它的陸地面積為3.2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北京和五個上海。
  • 這3個明明是「中國姓氏」,出自中國古代,人們卻誤以為出自日本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姓氏變遷和演化,多半正是和黃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有關。而關於姬姓這個姓氏的演變擴張,目前根據可以查到的資料顯示,應該跟周朝建立之後的分封制有關。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黃帝後裔一個姬姓的貴族被分封到「樊」這個地方。然後經過多年發展,這個地方的姬姓後人就會以樊為姓氏,但對於姬姓主脈的人來說,樊氏一脈就是姬姓的分支族人。
  • 日本有個地方叫「中國」,有個「我孫子市」,還有姓氏「我孫子」
    平安時代,日本模仿我國唐朝的律令制度,以當時的首都京都為中心,根據距離遠近將國土命名為「近國」、「中國」、「遠國」3個地區。這個「中國」其實就是「中部地區」的意思,並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日本將全國劃分為八大地方: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九州地方。
  • 日本也有個地區叫「中國」,死活不願意改名
    不過在日本也有一個叫做中國的地方,群眾看的是《中國新聞》,坐的是「中國」公交車,就連銀行也是「中國」的,那個中國地方的所有事物都是用的「中國」。 小夥伴們以為這是日本對中國文化的崇拜所以才建立的第二個中國?
  • 中國最尷尬的三個姓氏,不少人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別再搞錯了!
    中國最尷尬的三個姓氏,不少人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別再搞錯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歷史長遠的發展下,出現了數量很多的姓氏。平時我們身邊遇到的人們也都是比較常見普通的姓氏,一般都是單姓,偶爾也會碰到一些複姓,比如我們經常在小說電視中看到的歐陽、長孫一類的。
  • 李白寫下白帝城一詩,日本人命名一個城市,十分吸引中國遊客
    比如說日本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叫做白帝城,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白帝城在中國的古時候比較出名,是中國古文化的一個印記,為什麼卻成為了日本的一個城市呢?其實日本這個白帝城並不算是山寨版本,因為這個城市同樣是跟中國有關的,日本白帝城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犬山城,不過中國遊客還是比較習慣白帝城這個名字。
  • 這三個姓氏常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實際上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姓氏
    這三個姓氏常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實際上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姓氏!提起中國的姓氏,這也是一門學問,我國對于姓氏的研究也有專門的課題。因為漢字的特殊性,中國的姓氏數量也很多,甚至衍生出一本叫《百家姓》的書來普及姓氏。
  • 日本有個地方叫「中國」三:重生的廣島和下關的河豚
    日本中國地區,這詞聽起來很繞,但實際上,日本的確有個地方叫「中國」。
  • 成都開通不久的有軌電車,讓人誤以為在日本?
    沒想到有軌電車不僅能夠看到沿途的風景,站臺也是個超級適合拍照的地方。而且整個有軌電車很像日本的電車,給人一種誤以為在日本的感覺。有軌電車蓉2號線的線路是從成都西站開到郫縣西站,中間站點設的也比較多,票價2元,可以說是非常便宜了。即便是假日坐上有軌電車去遊玩,也是很方便便宜的一種方式。
  •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自主品牌拔地而起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選擇進入國內市場撈金。這其中,就不乏一些國外的老字號品牌,他們因為入華市場時間太長,因而總會被國人誤以為是地道的國產貨,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日本飲料巨頭就是如此,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益力多,到底哪個是正品?益力多和養樂多,其實他們並不是競爭對手,相反的,這兩個爆款飲料都是日本Yakult品牌旗下的同一款活性乳酸菌飲品。
  • 90%的人住日本酒店,都忽視了這個地方
    但是你知道嗎,只要條件允許,在日本大多數的酒店裡都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至今已有千年歷史;設計師們為它傾注全心,卻總容易被來去匆匆的住客遺忘,它就是「日本庭院」。
  • 日本還有個名叫「中國地方」的區域?這是怎麼回事
    今天照常打開BIGMAP軟體查看衛星地圖的時候,看到一個令人小吃驚的區域名稱:我們定位到亞洲地區,可以看到我國附近的日本,稍微放大那邊,居然發現日本還有個「中國地方」的區域。這是為什麼呢?和我國有什麼聯繫?一起來看下吧!
  • 中國東北有個地方,為日本人立紀念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
    中國東北有個地方,為日本人立紀念碑,曾經被叫做"漢奸縣"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我們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任由列強來瓜分,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但幸好有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經過多年的艱苦奮戰才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 日本服裝品牌名古屋店被「擠爆」,日網民:以為是中國,結果是日本
    【文/觀察者網 鞠峰】周五(13日),日本某知名快消服裝品牌的一個聯名系列於全球同步發售新衣,日本名古屋某家門店被「擠爆」:店內水洩不通,沒有人遵循社交距離,滿地碎玻璃,連模特身上的衣服也被「扒個精光」。 以前大肆報導中國人搶購該品牌衣服的日本主流媒體,卻在這個時候選擇「噤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