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師在網上發帖抱怨稱自己一個月只有4000元的工資,每周20節課,身體累心更累。下面的一個網友回復到:一個月4000元工資,每周20節課,一個月共80節課,每節課50元,待遇已經很不錯啦!一線教師的工資現狀如何?每月工資4000元,80節課,算是待遇不錯嗎?
一線教師的工資現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數據,教育行業2019年全國平均工資為97681元,2018年為92383元,2019年同比增幅為5.7%。教師工資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排名全國第7。
2019年,教育行業的年平均工資為97681元,也就是說,每個月的平均工資是8140元,一線教師能達到這個平均數嗎?
我們絕對相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但是很多一線教師卻感覺自己的工資遠遠沒有達到平均數,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之間和不同種類教師之間的工資差距太大所造成的。例如:珠三角地區的教師工資遠遠高於中西部地區,大學教師工資遠遠高於中小學教師工資,民辦學校教師工資高於公辦學校教師。
對大多數一線中小學教師來說,每個月的打卡工資普遍在3000-6000元之間,農村地區的絕大多數中小學教師每個月拿到的工資在4000元左右,這就是一線教師工資的真實情況。
每月工資4000元,80節課,待遇算高嗎?
一線教師每個月工資4000元,80節課,每節課45分鐘50塊錢工資,如果這樣計算的話,那麼一個農村初中的副校長,一周只有6節課,一個月24節課,工資同樣是每月4000元,一節課45分鐘就是167元,還有很多中小學校長沒有任課,他們的工資算是白撿的嗎?
按老師們的上課節數計算工資表面上看沒有任何問題,其實這樣計算絕對是錯誤的。假如一位老師安排學生考試,只用到教室說兩個字「考試」,把試卷分發後,坐教室看著,一節課結束,工資就到手了,那是不是等於老師「一字千金」,說兩個字一節課的工資就到手了呢?大家沒有看到這一節考試背後,還需要試題整理、印刷、批改、糾錯、講評、分析……等任務。
一線教師除了上課之外,還有其它的常規性教學任務和非常規教學任務。
除了一周的20節課,還有這些常規性教學任務:備課、批改作業、聽課、評課、學生管理、安全值班、宿舍查寢、兩操組織……等等這些與教學管理相關的任務。
非常規性教學任務包括:扶貧、家訪、各種迎檢、臨時性會議、各種網絡平臺學習任務的布置檢查、各種App打卡學習、學校微信工作群應對、家長微信群溝通……等等,很多時候,這些非常規性教學任務在老師的工作量中佔比更大。
一個老師每月80節課,在這80節課的背後,承載著更多看不見,卻摸得著的任務。在很多寄宿制學校,老師吃住在校,早上5:30開始早讀,晚上9:30學生晚自習放學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如果按這樣計算,一個月4000元工資,每個小時的工資不足10元,遠遠低於國家要求的標準。
一線老師不容易,其它任何行業也不容易,大家相互理解,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