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09:17:45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中信證券研究」。
近期美國股市反彈但銀行差於大市,反映投資者對美國銀行業經營前景仍不樂觀。一季度雖金融市場波動但美國銀行業營收表現好於預期,大幅計提減值準備拉低利潤。我們認為,市場波動對利潤表投資收益科目和資產負債表淨資產的影響逐漸減弱。下階段美國銀行將面臨:1)經濟走弱帶來的信用風險和減值準備計提;2)零利率帶來的淨息差下行,預計2020年後續季度盈利增長仍不樂觀。不過,銀行業流動性、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防禦性指標數據良好,預計銀行體系不會出現流動性等系統性風險壓力。
美股銀行年初至今顯著跑輸大盤,KBW銀行指數和道指累計跌41.93%和16.73%,銀行股平均估值降至0.81xPB(2020年),反映對銀行盈利和淨資產的悲觀預期(Q1主要銀行收入/淨利潤平均同比-2%/-58%)。
個股方面,業績分化導致股價分化,如第一共和銀行淨利潤同比持平、道富公司同比+24.8%,跌幅均在30%以內,而富國、公民金融等利潤下滑90%以上,累計跌50%左右。
一季度盈利大幅下滑,主要因撥備計提拖累。
以四大行為例,一季度營收/淨利潤同比-3%/-64%,具體來看:
1)收入端表現尚可,除富國外其餘銀行均小幅下滑或仍保持正增長(富國因股票配置比例較高、受股市下跌拖累),尤其是花旗同比增速達27%(與靈活的投資交易有關,推測在3月市場下跌後大幅加倉);
2)支出端撥備增計拖累業績,四大行平均信用成本達2.6%(2019全年0.56%),撥備前/撥備後利潤平均同比增速分別為-7%/-65%。
市場波動對銀行報表的影響路徑如何?
利潤表路徑:1)交易性資產和可供出售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計入非息收入,2008年危機期市場波動該類收入拖累營收(佔當年營收約-17%);2)貸款減值損失,銀行在經濟預期走弱時加大撥備計提,2008-10年美國四大行信用成本高達2~6%,貸款減值損失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20-40% 。
資產負債表路徑:交易性資產和可供出售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在2008年極端情形下,部分銀行公允價值損失佔淨資產的比重高達9%。
當前銀行是否有足夠能力應對壓力?
1)銀行體系流動性指標樂觀,自2019年3季度美聯儲重啟寬鬆以來,銀行業超儲率持續回升至13%左右,今年2月後連續的流動性投放亦充實銀行流動性,四大銀行的LCR基本在110-120%的水平;
2)信用風險覆蓋指標良好,一季度高信用成本後,JP摩根(JPM.US)、美銀(BAC.US)和花旗(C.US)撥備覆蓋率均達到300%以上,富國較低在183%;
3)資本指標穩定,四大行普通股以及資本充足率普遍在11%上下,超過監管要求9%。
後續美股銀行經營趨勢如何?盈利壓力加大,淨資產受衝擊有限。
盈利壓力主要來自高信用成本和息差下行:
1)減值準備計提:在經濟前景不明確背景下,美股銀行全年或將延續1季度的計提策略,預計全年信用成本2.5-3%高位;
2)息差開始回落:3月美聯儲連續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150BPs至0~0.25%,按照重定價邏輯預計未來1-2年息差下行壓力增加。投資業務的公允價值雖受市場影響,但伴隨市場逐步企穩,預計對利潤表和淨資產衝擊有限。
風險因素:
美聯儲進一步降息;宏觀經濟超預期惡化。
(編輯:宇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