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史的迷霧來看義和團——讀戴玄之先生《義和團研究》

2020-12-16 紙鶴仙人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義和團是一個爭議極大的組織。

毫不誇張的講,義和團是當下網絡風評極端「兩極化」最具代表性的組織之一。

大部分人提起義和團這個組織的時候,要麼將其斥之為「愚民反智」的盜匪組織,要麼將其吹捧為「愛國志士」。

持有這兩種觀念的網友,時常在網絡上各種場合爭辯不休,甚至互相攻擊謾罵,線下約架。

然而大家吵的雖然兇,罵的雖然狠,但關於義和團這個組織的起源和變質的過程,大多數人都知之甚少。

如:義和團為什麼自稱「義和拳」?

這個最簡單的問題,只怕網絡上無論是挺義和團的網友,還是貶義和團的網友,都很少有人能夠答的上來。

評價義和團的人,絕大多數都只有激烈的觀點,卻缺乏詳實論點。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網上關於義和團的論述大多片面而偏激,只能「碎片化」的描述義和團的某一次事件或某一個階段的表現。

而且國外關於義和團的研究論述,因為宗教信仰和歷史的原因,大多本身就難免會對義和團存有偏見。再加上他們對中國本土秘密會社並不熟悉,故而很難客觀全面的對義和團這個組織,作出客觀全面的論述。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研究中國秘密會社多年的戴玄之先生,所著的《義和團研究》,就顯得格外彌足珍貴了。

戴玄之先生年輕時的帥照

在《義和團研究》中,戴玄之先生對當地官員們奏摺,以及清政府所發的「上諭」,以及地方縣誌等可靠資料,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對比。

排除了宗教和歷史的偏見,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儘量客觀的還原了義和團形成的原因,以及崛起和變質的過程。

戴玄之先生在《義和團研究》中,精準的把義和團的源頭,定位到了直魯交界處的山東冠縣,而起因則是屢次結案又屢次翻案,僵持不下近十年的,山東冠縣的「梨園屯教案」。

這裡所謂的「教案」,可不是指老師們為了方便教學寫的授課方案文書。

而是指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發生的暴力衝突案件。

在清末時期,「教案」是一個極為常見的詞。

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強行轟開大清的國門以後,因外國傳教士的數量和地位也急劇上升。

可是在當時的群眾心目中,對金髮碧眼,奇服怪狀的洋人本能的並無好感。

民間關于洋教士挖人心肝熬油點蠟燭探寶,取嬰兒眼珠子點銀子等傳說盛行於世。

再加上傳教士們為了吸引教徒,多有以金錢利益來誘惑收買人入教的。

因此早期傳教士們的身邊,多以地方地痞無賴等流氓無產者,為金錢利益假裝入教者居多。

而傳教士作為外來人員,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大多並不熟悉,一旦為地方無賴所蒙蔽,就再難分辨是非,只會一意維護自己的教眾。

官府在處理「教案」的時候,通常都是「寧可把咱們百姓虧一虧,以了此事,而全大局」。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當時各種無賴分子和投機者,甚至犯罪嫌疑人,為了託庇于洋教士,大量的混入教會之中。

這些無賴分子得到洋教士的庇護之後,在地方上更加膽大妄為,橫行不法。

既然官府已經靠不住,人們只好自己想辦法。

於是鹹豐年間曾經下令督辦的,以「保衛身家,防禦盜賊,守望相助」的地方鄉團勢力,開始成為對抗不法教民的主力。

而他們之所以自稱「義和拳」,則是因為「義勇須稟三氣,一正氣,二義氣,三和氣」。

義和團的起因並不是出於「扶清」,也不是想「滅洋」,他們只是一群因為不肯改變自己的信仰,而被不法教民欺負的無法可施的良民百姓而已。

戴玄之先生在《義和團研究》中,最大限度的還原了義和團成型時期的真實情況,以不偏不倚的態度,揭示了洋教士們權力過大,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國被不法分子利用的現象。

洋教士們大多既不像很多義和團的擁躉者們說的那麼卑劣不堪,也不像義和團的反對者們所說的那麼神聖偉大。

他們本不該有那麼大的特權,清政府的官員們更不該對他們那麼放縱。

義和團「排洋」的主因,也不是為了「國家大義」,本身就是出於對自己宗教信仰的維護。

因為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十分穩定的國家,儒釋道三教互相之間爭端極少,而且它們都不與祖宗崇拜相衝突。

而天主教最讓國人無法接受的,就是與祖宗崇拜相衝突。

因為天主教是「一神教」,在「除我以外別無他神」的教義之下,傳教的同時,也必定會打擊到本土宗教。

「梨園屯教案」中,就是因為教民們要拆毀本地的玉皇廟改建教堂,引發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雙方一方要拆,一方要保,互相爭執不下,互相仇視攻擊竟而長達近十年。

地方官員屢次判決,屢次翻案,最後竟而被逼無奈到自掏腰包,另買土地建玉皇廟來解決「教案」。

但結果雙方仍是不滿,矛盾依然激化成了一場流血衝突。

義和團對于洋人的仇視,起點是宗教信仰問題。

他們仇視的只有洋人和教民,並沒有侵犯滋擾良民的記載。

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由於地方官員懼怕洋人,他們在與教民對抗中大多處於劣勢,也沒有餘力滋擾良民。

義和團的發展壯大乃至變質,則跟當時的政治背景相關。

1898年9月,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殘殺「維新派」人士,清庭朝政中樞被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控制。

然而各國列強卻絕大多數偏袒支持光緒帝,維新黨成員更是受到外國的庇護。

慈禧太后與洋人的矛盾激化,起心藉助民間勢力對抗洋人,遂於1898年11月5日諭令近畿直隸、山東、山西、奉天四省興辦團練,義和團自此成為官方承認的合法團體,聲勢急劇壯大。

但也正是從1898年開始,義和團被白蓮教,八卦教等邪教滲透,更糟糕的是義和團組織結構極為鬆散,沒有統一的領導,任何人只要頭包紅布或黃布就可以自稱為「團民」。

此時的義和團成分複雜至極,直是五花八門,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而且義和團的目的也從最初的「保衛身家,防禦盜賊,守望相助」升級為「保清滅洋」。

由於人員成分複雜化,義和團的行為也升級為虐殺洋人和教民,並放火燒人房屋。

甚至列出如洋人為「大毛子」,教民為「二毛子」,間接與洋人有關者為「三毛子」,其餘還有「四毛子」「五毛子」一直到「十毛子」。

凡冠以「毛子」之名者,皆必殺無赦。

平民百姓被誣為「毛子」而被殺者不計其數,而且當時的義和團殺人手段之殘忍刻毒令人髮指;包括活埋,活烹,肢解,燒磨等。

對女性「毛子」手段更是殘忍變態,不堪入目!

慈禧太后因想藉助義和團對抗洋人,對義和團在地方上的不法情事基本持縱容態度。

以至於義和團運動中殺的洋人極少,罹難者竟然絕大多數為中國百姓。

而慈禧太后仇恨洋人的原因,實是慈禧欲廢光緒帝,立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帝,而列強出於自身利益,除俄國外皆不同意。

端王載漪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溥儁能夠登基為帝,更是不惜偽造洋人照會,稱洋人慾施加壓力強逼慈禧還政於光緒帝,不許慈禧再幹涉朝政。

慈禧為保自己的權力,置國家存亡,百姓生死於不顧,向十一國下宣戰詔書,喪心病狂至此,可嘆今日網絡上竟有人為慈禧張目,稱慈禧宣戰十一國是「有血性」!

此種言論連「觀點」都不能算,只是以自己的無知冒犯大眾的三觀!

義和團運動從最初的「保衛身家,防禦盜賊,守望相助」,淳樸到連外出活動時的口糧花費都由自己準備。

然而發展壯大以後,竟然成為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殘殺同胞,敲詐勒索,無惡不作的殘忍暴徒。

這種令人瞠目的轉變,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縱容和引導脫不開關係。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被權力和欲望所蒙蔽,利慾薰心之下不但自己喪心病狂,他們的私心還直接導致了義和團運動的不健康發展,以至於義和團在盲目排外的極端情緒中,逐步釀成大禍。

戴玄之先生在《義和團研究》一書中說道:無論為官團、私團,慈禧等都視如神明,寵若驕子。與其說義和團是時代的產嬰,不如說是中國數千年神權傳統思想的麟兒。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便是宗教信仰的爭端,而慈禧太后和頑固派之所以藉助他們的力量對抗洋人,絕非如影視劇中所言的拿他們當「炮灰」。而是對他們的「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真的存有希望,最少是持半信半疑的狀態!

因為慈禧太后本人長期獨自深居,對世界的了解全靠外人轉達消息,她對世界的發展了解其實十分有限。

而且慈禧太后本人也並未受過系統性的傳統教育,她的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連正常的書寫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更何況慈禧太后本就極為迷信神佛,喜聽人稱其為「老佛爺」,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然而慈禧太后更加醜陋無恥的是,宣戰十一國之後,「八國聯軍」剛到北京城下時,她就急不可耐地逃竄出京了,而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後,因與列強的和約未訂,她竟然嚇的數次延緩回京日期,貪生怕死和對列強的恐懼可見一斑!

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與其說是民眾的愚昧無知,倒不如說是當時清庭朝政中樞集體喪心病狂和愚蠢自大。

正視歷史才能吸取歷史的教訓,即使不能獲得智慧,也能使自己免於無知。

總之,義和團的起源和發展極為複雜,絕非「偉大」或「愚昧」就能簡單概括的,其精神固有可嘉之處,但卻也有值得警惕和批判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柯文著,杜繼東譯《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典藏...
    書中以義和團為例向人們解說了認識歷史的三條不同途徑,即歷史的三調:事件、經歷和神話。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講述義和團的歷史,而在於探討與歷史撰述有關的一系列問題,「義和團只是這項工作的『配角』。」 因此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學理論著作,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歷史的方法。
  • 義和團雷聲大雨點小,坑慘了慈禧
    前言1898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歷史學家最初認為義和團是一次像太平天國運動一樣的農民起義運動,對它進行了高度的正面評價,後來隨著歷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家逐漸發現了義和團的歷史意義其實並沒有太大,甚至有時候起到了倒退的作用。
  • 歷史上呼和浩特的義和團風暴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呼和浩特是西方教會進行傳教活動的重要地區。早在1830年(清道光十年),法國天主教會就派人來到內蒙古,設立「蒙古教區」。到1900年前夕,全國各地尤其是山東、河北地區的教會和百姓之間,以及教民與非教民之間的衝突糾紛日益增多,教案不斷發生,終於引發了大規模的義和團風暴,並很快波及到土默川地區。 1900年春,在山東、河北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下,歸綏城鄉到處「神壇」林立,並有專門的武術師傅教授「神拳」,舊城的小召前、新城的關帝廟和財神廟、託縣的龍王廟,都成了義和團拳民的聚會地點。
  • 歷史回眸:義和團與張家口的前世今生
    呂海峰話說,想當年,當慈禧太后西逃的時候,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即:張家口懷來縣令想去迎接慈禧,但在路上卻遇到了守城的義和團不給他開門。那麼,義和團為什麼還敢不聽從縣太爺的命令呢?當時的張家口為什麼也會有義和團呢?
  • 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難道真的比八國聯軍還可恨嗎
    中外歷史學者,幾十年來不斷發布關於義和團研究的成果,而在他們的研究中,「文化衝突」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的「重點」。 而網絡上,卻往往拋開洋教的教民與義和團的拳民之爭的文化背景,抓住一些拳民極端的舉動,進行攻擊,於是,關於義和團「拳民」的盲目排外,圍攻使館,拆毀鐵路,燒殺搶掠外國人,就成了八國聯軍入侵的藉口和鐵證,仿佛義和團才是罪魁禍首、罪惡之源!
  • 晚清的知識分子如何評價義和團
    這場興起於山東等地的民間排外運動,最後愈演愈烈,規模越來越大,直隸一帶烽煙四起,清政府也昏招頻出,利用義和團排外,最後招致外辱。當然,帝國主義對於中國向來虎視眈眈,不能因為義和團而否認其侵略行為。正是基於義和團運動的複雜性質,古今中外,對於義和團運動的評價向來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在中國學界,一般在反帝愛國和封建迷信之間徘徊,所以中庸的角度講要一分為二地看。
  • 義和團「扶清滅洋」,被剿滅前殺了多少洋人?被歷史高估了嗎
    在這種的情況之下,義和團出現了。它是專門為了消滅洋人由民間組織成立的一個反對外敵入侵的群體。義和團到底在被圍剿之前到底消滅了多少洋人呢?在歷史上義和團消滅的洋人到底是被歷史所高估,還是真實就是這樣。關於義和團的成立眾說紛紜,更是出現了無數和義和團出現的原因。但是在這些的說法之下,更是偏向於義和團是白蓮教的後身。
  • 美國驚現「義和團」,為何公知不批判?!
    然而歷史教材上的定位,卻在90年代後被輿論逐漸的顛覆,尤其是有了網絡以來,對於義和團的批判就一浪高過一浪,最後這個」義和團「成了很多群體貶低他人得心應手的帽子,這些群體包括,裝雅人士、公知叫獸、記者作家、最可笑的是,我還碰到過信教的用義和團來貶低他人的,當時我甚至連反駁都顧不上了,因為已經給我笑岔氣了。
  • 請不要用義和團和農民來罵人
    請不要用義和團和農民來罵人 【祖龍漢】 前言:語言和精神上的歧視和打擊是世上最深的暴力傷害,往往比肢體上的衝突更讓人際間不可調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義和團和農民,成了一些所謂的優雅的知識分子口中的罵人代名詞。
  • 「義和團若是野蠻,他們連猴子也趕不上」,究竟誰在貶低義和團?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義和團運動起來了……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47期:「義和團若是野蠻,他們連猴子也趕不上」,究竟誰在貶低義和團?看過香港殭屍片的都知道,對付殭屍也罷,對付妖怪也罷,有三樣寶物,分別是黑狗血、黑驢蹄和糯米。在當時的大清子民看來,洋人個個都是金髮碧眼紅鬍子,這不就是妖魔鬼怪嘛。要對付妖魔鬼怪非神不可,於是何種神仙附體就誕生了,相較於洪秀全的外國神仙附體,義和團這裡要貼地氣一點。
  • 清朝義和團成員十分複雜: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運動又稱「庚子事變」,是19世紀末在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主要針對西方侵略者及其在華附庸,是具有強烈的樸素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完全由民間自發的暴力運動。
  • 義和拳——「拳匪」還是民族英雄
    帝國主義列強遇到的是誓死反抗外來侵略、堅決維護民族尊嚴和爭取民族生存的中國人民。義和團冒死誓與聯軍浴血奮戰,正是這種民族精神的體現,它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及其敢於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上面是摘自一本研究清末民初武術文化發展的學術著作中的一段話。說真心話,我看到這段文字略有點心理不適。原因很簡單,我覺得有失公允。
  •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義和團,沒有那麼剛正,暗面你知道嗎?
    在這種情況之下,義和團突然站了出來。 義和團其實在明朝末年就已經誕生,最初是一群喜愛練習梅花拳的農民創辦,而他們的目的就是在亂世中求得自保,免受強權的欺壓。 但隨著清朝的建立,國家越來越安定和諧,特別是紅薯得到了清朝的推廣之後,人們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口數量也是突飛猛進,到了清末,人口一度達到了4億。
  • 論語丨王毅: 義和團運動蒙昧性的文化根源及其對"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為了說明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應該先來讀一下「文革」這篇重要文獻中對義和團運動的竭力頌揚。在這篇文章中,戚本禹專門寫有《怎樣對待義和團的革命群眾運動》一節,其中說:    毛主席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對於義和團的革命群眾大造帝國主義的反、大造封建主義的反的革命運動,究竟採取什麼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是歌頌還是仇視?
  • 教科書沒告訴你的,歷史上真實的義和團,還有暗黑的一面
    義和團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是近代民族主義意識的一次大覺醒,由於外國列強的入侵,傳教士在國內到處傳教,建立教堂,而各地教案頻發,民眾與教徒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嚴重。義和團的總壇位於天津,運動的範圍主要集中在華北一帶,但是影響卻是遍及全國的。東北地區的義和團與入侵的沙俄進行了不懈的鬥爭;西南地區雲貴等地也豎起了「順清滅洋」的旗號發動了起義,在義和團運動失敗之後,部分義和團成員轉移到了四川等地,繼續開展鬥爭。
  • 義和團運動,是進步還是落後?
    舉個例子,當年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美國人抗稅鬧事,殺英國稅務官,燒英國貨船,算不算義和團?美國人的做法也不文明吧?也算粗暴排外吧?但是怎麼樣?可是並沒有人說美國人是「義和團」。所以,評價任何歷史事件,都不能雙重標準,一個時代,就只能講一個時代的精神,義和團那個時代,中國人民氣衰弱,對外屈辱,從政府到民眾,對外來侵略和殖民擴張都是一退再退,傳教士、冒險家們在中國的國土上橫行無忌,而官府一味媚外,偏袒洋人,百姓有怨不能申,有氣無處吐,怎麼辦?就只能「武器的批判」了。
  • 聽有人說義和團民眾擁護滿清統治者?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
    如果真的想弄懂這個問題,那就必須首先得清楚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其實很多通俗讀物以及教科書,對這些都有論述,但是很明顯太過於簡略,沒給我們今天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有人就形成了這個錯誤印象「義和團民眾支持滿清統治者」,當然,這個錯誤印象和那句「義和團是反帝愛國運動」是分不開的。
  • 義和團–打著愛國旗號的流氓組織
    在學校時歷史課本介紹有關義和團,義和團的歷史信息很少,導致我們一直以為這是一場對外反抗的愛國主義運動,但事實上歷史事件的發生,每件都不可能憑空發生,歷史事件都是環環相扣,有時間邏輯。燒教堂,砸店鋪,這些就是義和團的真相。更有甚者直接燒死教堂收養的中國孤兒,只因為他們碰過洋人,這些種種手段之殘忍與侵華日軍何異?而真正被義和團殺死的洋人,據統計僅僅231人,因為拿著農用器具作為武器的義和團在外國正規軍看來就是烏合之眾,根本不足為懼。
  • 能元神出竅的義和團聖母:失敗後遭受裸刑,屍體被製成標本展覽
    於是,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了。這一場運動是由愛國的百姓們自主發動的運動,由於這些愛國百姓的行為太讓人感動,所以一些愛國官員也主動為他們"開綠燈",這使得義和團運動發展的很迅速。可惜,義和團運動涉及到列強國家的利益,因此被列強國家打壓。
  • 義和團百萬拳師號稱「殺盡洋人」,他們折騰2年,最後戰績如何?
    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義和團成了貶義詞,段子手們諷刺義和團的團眾們愚昧、無知、盲目排外。但是不得不承認,義和團的失敗確實存在一定問題,然而不僅僅是他們,就連陳勝、吳廣、張角、黃巢等人也都是一樣的,歷史書上稱之為「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