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市政府新聞辦正式推出「小康中國·溫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陸續邀請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各地小康社會建設的相關情況。
龍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深厚
擁有宋朝的千佛塔、明朝的永昌堡等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及建於唐朝的國安寺等一大批文物古蹟
出過南宋宰相陳宜中
明嘉靖內閣首輔張璁「張閣老」
明弘治禮部尚書王瓚
一代詞宗夏承燾等名人
永昌堡 楊曉明 攝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
建區36年以來
特別是「十三五」以來
龍灣大地上
發生的生動小康故事
龍灣
有一個改革開放富起來的「春天故事」
鄭永生 攝
龍灣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
這裡誕生了
溫州最早的股份制企業
全國首家民營外貿公司
點燃了溫州股份制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
「星星之火」
1985年的春天,一群來自龍灣區原海濱鄉蟾鍾村的農民,憑著一股子幹勁與膽識,辦起了溫州最早的股份制企業——甌海縣登山鞋廠,這也是全國首家民營外貿公司。
這裡相繼獲得了8張「國」字號金名片
形成了一批產銷量位居全國前列的支柱行業
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溫商和企業家
本土成長的青山控股集團
成為溫州唯一躋身「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
青山控股集團 項劍雯 攝
2016-2019年
龍灣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8.2%
比全國、全省平均增幅高1.6和0.9個百分點
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別達61248元、37642元
人均GDP走在全省前列
項紹雄 攝
龍灣
有一個鳳凰涅槃強起來的「創新故事」
龍灣是工業大區
傳統產業一直以來佔主導地位
龍灣果斷實施轉型
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
「兩手抓」
管新民 攝
金剛等人 攝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舊立新
通過淘汰落後產能倒逼高新化改造提升
做大做強
傳統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
空港新區瑞浦能源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 劉偉 攝
以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溫州國家高新區
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浙南科技城建設為契機
大力發展生命健康、智能裝備製造
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
環大羅山科創走廊規劃圖
高能級平臺相繼落地
國科大溫州研究院新大樓 圖自溫州浙南科技城
科思研究院正式落戶溫州
北鬥信息產業基地 周智靜 攝
旗艦型項目拔地而起
中國眼谷 龍灣區衛健局供圖
浙南·雲谷 項紹雄 攝
連續兩年
圓滿完成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承辦任務
形成了
「一區一廊一城一會一室」的核心格局
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浙南科技城分會場(浙南科技城雙創新天地) 劉偉 攝
目前,區內集聚
院士專家工作站11家
博士後工作站9家
海內外領軍人才75名
居全市首位
青科城高標謀劃(青科城效果圖)
浙南科技城快速建設(浙南科技城效果圖)
甌江實驗室全面啟動(甌江實驗室二期效果圖)
龍灣
龍灣有一個華麗轉身美起來的「新城故事」
龍灣以不破不立的決心
全力推進「大拆大整」
全面推進「大建大美」「精建精美」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城市形態重塑
持續掀起城市高質量開發建設熱潮
現如今
浙南科技城、城市中心區
空港新區、狀蒲片等
「四大板塊」功能日益凸顯
溫州吾悅廣場、龍灣萬達廣場
溫州奧體中心、溫醫大附二院龍灣院區等
重大設施全面布局
吾悅廣場 徐文強 攝
龍灣萬達廣場 楊曉明 攝
奧體萬達商圈 項紹雄 攝
2020年10月31日,溫醫大附二院龍灣院區正式啟用。楊冰傑 攝
展望未來
龍灣將全力推進「未來城區」的建設
以軌道交通為媒介
串聯富春、東外灘、雲創、南洋、東部新城等
十大未來社區
並將未來社區理念導入全區「精建精美」
最終建成「未來城區」
龍灣中心區 項紹雄 攝
富春未來社區效果圖
龍灣
有一個萬家燈火亮起來的「幸福故事」
這些年,龍灣大力實施
「五水共治」「六城聯創」等系列舉措
連續三年奪得了「大禹鼎」
今年1-9月份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1%
龍灣中心區 項紹雄 攝
天河水庫、瑤溪、大羅山 朱永春 項紹雄 攝
持續保持80%的財政收入用於民生
實現了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
居家養老中心、村文化禮堂等
民生服務全覆蓋
村集體年收入全部超71萬元
村均收入達到490萬元
成功奪得省「平安大區」銀鼎
2020年9月,龍灣區南洋公園門口的五星級愛心驛站正式啟用。劉偉 攝
大力改善營商環境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一件事」審批、「一窗」受理
「一網」通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市民點讚最多跑一次 葉春生 攝
龍灣
有一個擁抱世界聯起來的「開放故事」
龍灣是溫州唯一
集空港、海港、陸港於一體的城區
歷來是溫州城市交通的重要節點
近年來,龍灣堅定承接溫州建設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戰略部署
堅持「大幹交通、幹大交通」
實施綜合交通建設「3311」工程
即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300億元以上,精心組織實施對外交通快捷、對內交通暢通、公共運輸優先三大工程,加快融入省、市一小時交通圈,構建區內一刻鐘交通圈。
目前,S1線已建成通車
溫州東站已選址龍灣
東部綜合交通樞紐已啟動前期工作
還有溫福高鐵、杭溫高鐵、S2線、M2線
以及金麗溫高速東延的加快推進
一座「溫州版的上海虹橋」正呼之欲出
溫州東站效果圖
溫州東部綜合交通中心效果圖
S2施工現場
龍灣積極融入
長三角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戰略
與上海菊園、吉林龍潭、四川壤塘
以及溫州蒼南、龍港等地
構建起合作或協作關係
青山控股集團、旺康等企業
走向世界各地新辦企業
龍灣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溫州高新區龍港分園項目一期效果圖(僅供參考)
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 圖自商務部網站
夢想不停步,風雨更兼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龍灣正讓大家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讓「新中心、大未來」的夢想早日照進現實
發布會現場,
發布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作了解答。
龍灣今年作出了《關於加快建設未來城區 爭當「重要窗口」排頭兵的決定》,提到「未來城區」這個概念,能否具體介紹下未來城區?
龍灣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賈黎春:
之所以作出這一決定,龍灣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概況起來就是龍灣有基礎、有優勢、有信心。說「有基礎」,是因為龍灣擁有富春社區、南洋社區等兩個省級未來社區試點,是全市省級未來社區試點創建最多的縣(市、區)。說「有優勢」,是因為龍灣既是溫州向東面海發展的「主陣地」、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主戰場」,又是自創區核心區、國家級高新區、浙南科技城所在地,區位、交通、科創等各方麵條件都非常優越。說「有信心」,是因為近幾年龍灣大力推進「大建大美」「精建精美」,城市空間不斷拓展,品質形象明顯提升,這些都堅定了龍灣打造未來城區的信心。
那麼,龍灣將怎麼打造「未來城區」呢?在面上,將高質量編制全域建設未來城區規劃和設計,打造「10+X」體系,就是以市域鐵路S1線、S2線,軌道交通M2線位為媒介,串聯富春、雲創、南洋、高鐵新城等10個未來社區及若干個未來街區、未來園區,實現區域6個街道全覆蓋,打造彈性適應、智慧互聯、活力創新、安全韌性、人文魅力為內涵特徵的未來之城。在點上,當前重點要抓好富春、南洋等兩大未來社區建設,目前富春社區已經全面啟動建設,南洋社區建設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拿富春未來社區來舉例:富春未來社區實施面積22.8公頃,總建築面積88.13萬平方米,以「未來健康、未來服務、未來創業」三大場景為主要特色,打造一個「智慧共享、生態共生、全齡共樂、產城共榮」的浙南特色未來社區。考慮到富春社區緊鄰正在建設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吾悅廣場,且擁有文昌創客小鎮等大批現代文創園,時尚氣息濃鬱,因此在項目設計上採用如意雲廊等時尚元素,打造「時尚創意+科技雙創」的社區未來化樣板。總的來說,未來城區就是要全面應用大數據、萬物互聯、智能匹配等技術,高標準配置人本化、生態化、數位化的未來場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品質生活的追求,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問題二:
龍灣作為全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的核心地帶,近年來科技創新工作碩果纍纍,能否具體介紹下龍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都有哪些工作亮點?
溫州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 黃少燕: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龍灣始終堅定不移走好創新發展「華山一條路」,借全市之勢、舉全區之力推進自創區和浙南科技城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高新區綜合排名從2016年的第107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90位,並在最新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綜合評價中位列全省第5、全市第1。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亮點:
一是聚焦項目招引,產業結構持續升級。聚焦智能裝備、生命健康和數字經濟產業,優化項目招引服務機制。近年來,項目招引工作碩果纍纍,先後引進了「中國眼谷」、北鬥產業基地、天心天思數字經濟產業中心、大唐5G等重大科技項目,瑞浦能源動力鋰電池項目一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跑出了龍灣的「加速度」。目前,眼谷中央孵化園已全面投用,累計註冊落地項目53個。這些都為龍灣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二是聚焦平臺建設,創新鏈條加快成型。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校地合作,引進了國科大溫州研究院、科思技術研究院、光子集成創新研究院等重磅平臺。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雷射與光電、眼視光、數字經濟(物聯網應用)三大綜合體全部入選省級創建名單。高標準推進孵化載體建設,經過培育扶持,目前已擁有省級以上孵化器5家、眾創空間15家,並成功獲批國家高端人才引領型雙創特色載體,浙南科技城獲評浙江省雙創示範基地。
三是聚焦生態構建,雙創氛圍日益濃厚。落實科技企業「雙倍增」和新經濟企業培育計劃,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企業分別從2016年的80家、384家增至2019年的167家、936家,實現了倍增。創成省級人才平臺,落地總規模10億元的溫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集聚B、C類人才75名。投用智慧財產權大港灣、科技大市場、科技金融中心三大科技服務平臺,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和省首批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
下一步,龍灣區將繼續深入貫徹全市「一區一廊一會一室」戰略部署,自我加壓,乘勢而上,力爭溫州高新區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50%,為全市自創區和科創走廊建設貢獻核心區力量。
問題三:
近些年來,溫州東部綜合交通體系變化非常大,目前龍灣的綜合交通總體發展情況如何?
龍灣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賈黎春:
交通建設是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龍灣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綜合交通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全面升級「空中門戶」。今年是溫州龍灣國際機場通航30周年。30年間,它是龍灣走向世界的大門,也是世界看見龍灣的窗口。「十三五」期間,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加快推進機場改擴建,2018年T2航站樓及附屬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吞吐能力、設施水平、環境品質顯著改善。旅客吞吐量在2018年邁入千萬級,成為全國第36個千萬級機場。目前,溫州機場累計通航城市148個,營運航線169條,在溫營運航空公司達到51家。前天,總投資200億元的溫州龍灣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項目正式籤約,計劃新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樓,由目前的千萬級機場向三千萬級機場躍進。
二是全面構建交通網絡。「十三五」以來,龍灣積極打造「七橫七縱」骨架網絡,不斷加大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甬臺溫高速複線、330國道、228國道、南口大橋南接線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成通車,環山北路完成工程預驗收,溫州大道東延有序推進。金麗溫高速東沿線、通海大道西段、永昌路改建等工程開工建設。市域鐵路S1線投入運營,市域鐵路S2線開工建設,基本形成軌道交通橫向貫通的格局。
三是全面覆蓋公共運輸。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現在全區擁有BRT線路5條96輛,常規公交線路63條723輛,社區巴士線路8條、運營車輛90輛,全區公交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村村通巴士的目標。未來,龍灣將進一步完善公共運輸綜合網絡體系,加快公交場站建設,打造以「軌道交通為骨幹、BRT為補充、常規公交為基礎、社區巴士為微循環」的立體多元、高效銜接、智慧綠色的公交體系。
問題四:
目前龍灣區正處在大開發大建設階段,在深化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中,龍灣區有哪些實實在在的舉措?
龍灣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賈黎春:
優化投資環境是企業非常期盼的改革舉措。為此,龍灣不斷深化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通過推行容缺受理、承諾辦理、代辦服務等方式,打破部門、中介、業主三者之間的界限,縮短審批周期,加速項目落地,再造「龍灣效率」。具體有以下三項舉措:
一是變單部門審批為「一件事」審批,全面優化投資項目流程。投資項目涉及部門多、事項多、環節雜等問題,全面梳理投資項目行政審批事項,從項目立項(備案)到取得不動產證全過程,從發改等審批職能部門到水電氣公共服務單位,全面再造投資項目「一件事」流程,創新推出雙軌審批、提前介入、告知承諾等服務方式,全面落實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80天」改革。推行企業投資低風險小型項目審批「最多20個工作日」改革試點,只保留審批事項16個,其中必辦事項只有9個,全過程實行「一站受理、一表申請、一次提交、一網通辦」。今年以來,龍灣區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80天」實現率達到了100%。
二是變坐等審批為主動服務,全面推行無償代辦。每年建立代辦項目庫,將重點投資項目、招商引資項目等納入代辦項目庫,並為每個項目配置代辦員,實行派單管理,建立代辦隊伍103名。強化保姆式、聯動式、接力式代辦服務,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化需求,量身定製代辦服務手冊,將服務窗口前移到企業,由工作人員攜帶審批業務手冊等相關資料,奔赴項目現場和企業經營場所,進行現場答疑、上門核查,實現政務服務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三是變不可能為可能,全面協調破解審批難題。組建「政務服務先鋒隊」,針對企業轉型升級面臨新問題,創新廠房「按份額抵押登記」新模式,實行「一套廠房、分割抵押」,使共有產權無需產權共有人同意便可按照份額比例辦理抵押。針對建築體量大、周期長的項目,創新「分區塊驗收」機制,對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單體工程先行進行聯合驗收,提前讓企業進行設備安裝及試生產。針對產權補辦等歷史遺留各類難題,大膽探索,另闢蹊徑,有效破解審批難題,切實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問題五:
教育是老百姓非常關注的話題,能否介紹下龍灣在提升教育品質方面的相關情況?
溫州高新區(浙南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 黃少燕:
教育發展關係千家萬戶,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區委區政府一直將其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相繼創成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區、全省首批社區教育試驗區,全市首個省教育強區、全省首批2+1工程示範區,全省首批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積極探索:
一是以規劃引領發展。在2016至2019年實施並完成《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基礎上,去年底啟動了《龍灣區品質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通過連續兩輪無縫銜接的三年行動計劃,為打造「溫州東部教育高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還編制實施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2013-2020年)、義務教育設施(學校)布局專項規劃(修編)等系列配套政策。通過系列規劃的編制實施,「十三五」期間,龍灣區累計建成投用學校20所,新增校舍面積超26萬平方米。
二是以改革鞏固成果。按照「一年一進步,三年大跨越」的戰略部署,深化集團化辦學,新增、調整12個教育集團,推行校長教育質量負責制,推進課程改革、課堂變革、精準教學,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引進上海歐頓教育集團、上海世界外國語教育集團等2所優質民辦學校,和浙江師範大學共建在溫唯一附屬中小學。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龍灣區教育質量大幅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成績名列全市前茅,高考成績進入全省前列。
三是以人才夯實基礎。推出教育人才引進新政,探索彈性用編機制,制定優秀教師引進計劃,三年來累計引育名優教師351人。積極探索「公辦幼兒園教師混合制」改革、教師「區管校聘」改革、校長職級制改革,連續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設立「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推出「尊師重教」系列舉措,積極構建「331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接下來,龍灣將繼續以打造「溫州東部教育高地」為總目標,深入實施「品質教育·學在龍灣」戰略,奮力打造「未來教育」創新區,為建設「重要窗口」提供教育樣板。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