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科技點亮美好生活——安徽科技創新集聚小康...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9月17日電 題:科技點亮美好生活——安徽科技創新集聚小康「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代群、朱青、蔣彤、杭澤波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近年來,安徽省堅持把推進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培育發展新動能。

請隨記者一同走進長三角新成員安徽省,一起來感受科技改變生活的魅力,一起來聆聽安徽邁向小康的「科技創新腳步聲」。

科技「立地」 點亮小康「新」魅力

為鄉村醫生配上機器人「醫助」、讓人工智慧去「聽音查漏」、送孩子讀所「智慧學校」、給自己喜歡的圖書「定個位」、在智能菜場買把可即時檢測農殘的蔬菜……在創新之潮湧動的安徽,一個個科技感十足的生活「新姿勢」觸手可及。

「這幫我減輕了80%的工作壓力。」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袁玲醫生這樣點讚人工智慧「智醫助理」新技術。2017年8月,由科大訊飛、清華大學共同研發的輔診機器人「智醫助理」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如今,這位「醫生」已經走進安徽大山深處,每天自動監測貧困戶的健康。

以前,袁玲需要走山路對30多戶貧困戶進行慢性病隨訪;現在,這位人工智慧「醫生」定期自動撥打電話、發送簡訊、記錄貧困戶慢性病數據並為袁醫生提出預警。「村民石尚衛的高血壓危象就是這位新『醫生』發出預警的。」袁玲說。

到今年8月,輔診機器人在花石鄉「上崗」僅一年,就參與了1.5萬條病例的診斷,病例規範率達97.8%。

「最近的體能有進步!」10歲的韓金博抱著心愛的籃球,驕傲地舉起了佩戴著智能手環的右手。在安徽省合肥市郎溪路小學,體育老師就是通過這枚小小的手環來掌握學生們的體徵數據,動態調整體育教學方案。

智能手環綜合管理系統、機器人「創客」教室、數字閱讀器、電子書法課堂……2018年以來,這所投入2000萬元建設、多數學生是隨遷子女的「智慧學校」,讓孩子們每天都在感受「智慧教育」的科技魅力。

與此同時,62歲的合肥市民王江榮在感受「智慧選書」的快樂。她點開一款名為「智慧生活圈」的微信小程序,輸入書名,全市擁有此書的閱讀場所顯示出來,且按照距離遠近自動排列。

當枯燥的海量數據被新科技整合和利用,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從未有過的便捷和舒適。依託大數據技術,合肥市大數據平臺已接入各類數據100多億條,共享數據服務民生。「智慧選書」便是其中一個小功能。

萬家燈火,車流漸停。即便是城市已熟睡,科技改變生活的腳步也沒有停歇。「滴……滴……」凌晨,在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監控室裡,電腦仍在發出規律的蜂鳴聲。

這個研究院研發的「城市生命線工程」系統應用在合肥市的51座橋梁、2000多公裡地下管線上,8萬多套傳感設備每天實時採集500多億條數據進行分析。系統自2016年1月運行以來,實現月均有效報警90多起,成功預警突發險情6000多起。

科技「立企」 築基小康「新」推力

經濟發展了,邁向小康的步伐才會穩健堅實。

「在受疫情影響經濟總體低迷的情況下,華米今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6%。」華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章小軍說。「今年1到7月,聯寶科技營收達成496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逆勢上揚。」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負責人錢莉說。疫情期間,安徽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接連交出不一樣的「成績單」。

科技創新會怎樣讓百姓錢包鼓起來,科技企業基層員工的感受非常實在。「6年前,公司在創業初期,我和家人的生活只能說是保證溫飽。隨著公司業績增長,我的收入也在增長。現在又多了一個孩子,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老都不成問題。我們還計劃每年家庭出遊一到兩次,這在6年前是不敢想像的。」華米老員工顧志強說。

過去10年,合肥成為我國發展較快的省會城市。其經濟總量從2009年的全國城市第41位、省會城市第15位躍升至2019年的全國城市第21位、省會城市第9位。

合肥靠什麼「逆襲」?「十三五」以來,合肥平均每天誕生1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位居省會城市第8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對規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89%;合肥和北京、上海、深圳一起,位列全國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悟空探秘、墨子傳信、熱核聚變、鐵基超導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合肥一批科技產業集群表現亮眼,部分產業出現「領跑」苗頭。今年上半年,德國大眾21億歐元入資位於合肥的江淮汽車和國軒高科兩家企業,加上之前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集聚業內關注;在新型顯示領域,京東方研製成功全球最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顯示屏產品;在人工智慧領域,華米科技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第二代人工智慧晶片「黃山2號」發布……

目前,合肥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建重點項目超400個,總投資超5000億元,涉及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方面的一批百億級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2016年到2019年,合肥市的民生「大錢袋子」增加250多億元,其民生支出從706億元增加到961億元。

科技「立意」 積蓄小康「新」潛力

「在科技創新公司工作,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有科技含量。父親心臟不好,我就給他戴了健康手環實時監測。」顧志強說。當科技創新的意識開始深入人心,這個地方的發展潛力也在悄然集聚。

窗簾在晨光中自動拉開,冰箱自動配送新鮮果蔬,洗衣機和智能衣架聯動自動洗衣曬衣,廚藝機器人做好精緻早餐,主人出門後房屋自動進入安防模式,智能洗碗機、掃地機器人開始工作……

這不是想像中的未來清晨生活。安徽是全國重要的家電製造基地,把各家企業展示的最新智能家電「組合」,現在就可以享受科技智居生活。這些目前還稍顯「小眾」的智能家電,最終將進入更多尋常百姓家,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安徽科技創新未來可期。在量子、核聚變等源頭端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的同時,尖端產業創新成果也在加速落地——自主研發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晶片實現量產,世界最薄電子觸控玻璃成功下線,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誕生,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世界第一……

「希望以後能用上更多智能產品,學到更多感興趣的知識,籃球打得更好!」這是10歲的城郊孩子韓金博對未來的期待。

袁玲說,她相信未來走入大山的新科技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捷,山裡的老百姓會更加健康。

「我認為生活生產越來越『科技』是未來唯一的方向,現在連汽車都可以無人駕駛了!」聯寶科技職工宛俊龍堅信未來科技的力量。

在安徽創新館,一幅衛星圖像顯示,安徽省合肥、滁州、馬鞍山等地的光亮面積正逐漸增大,邊緣向外擴展,漸漸與長三角融成一片。「創新改變生活,科技點亮小康。未來,安徽的民生幸福指數會更高。」望著這幅圖,館長陳林充滿希望地說。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酒香中釀出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酒香中釀出幸福生活 2020-10-07 11: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3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抖in小康遼寧」主題活動舉行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田理 楊詩野)2020年12月16日,由中共遼寧省委網信辦指導,巨量引擎渠道銷售管理中心主辦,遼寧迪潤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大力支持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抖in小康遼寧」主題活動在瀋陽盛京大劇院盛大舉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現在政策好,交通、物流各方面設施都很完善,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富起來,是我們這些在外的確山人一直惦記的事。」如今,王金堂的琴廠全部招收當地農民,已培養出50位手藝人,學成的人又去帶新人,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  提琴產業的發展,讓世界聽到中國的好聲音,也讓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富足。
  • 美好生活靠雙手來創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15))
    人間萬事出艱辛,惟有艱苦奮鬥,才是獲得成功的必由之路「小康生活不會從天降的,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在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村採訪,多次聽到類似的話。賈家莊地處呂梁山腳下,當年全村4000畝耕地中就有2800畝溼澤鹼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李自順家甩掉了「窮帽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李自順家甩掉了「窮帽子」 2020-08-1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東北滘:探索小康農村黨建路徑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胡妍  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推廣「黃龍模式」創新基層治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開創新局面,推進村居人居環境治理,以一張藍圖決勝村改,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高品質的生活。
  •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沈懿:青春之花綻放高原丨援藏心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7-20 1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本文轉自【求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黑土地上的好日子本刊記者 楊紹華 鄂 璠 58歲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村民劉淑梅笑得陽光燦爛,看一看她現在的舒心日子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這在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的四平市梨樹縣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得到了印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操作工成了扶貧帶頭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操作工成了扶貧帶頭人 2020-07-06 11:2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 清遠連樟村貧困人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承載初心,小康點亮生活。在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羊城晚報派出多路記者,進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聚焦南粵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關注普通群眾身邊的巨大變化。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講述您身邊的小康故事。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
    「這條胡同需要我們這些老街坊,要不即使恢復得再完美,也沒有生命力。」王秀仁感嘆道。  東城區草廠地區因「南北走向胡同群」而聞名,也是老北京南城極具代表性的胡同片區。但隨著入住居民增多,私搭亂建行為屢禁不止,加之管理滯後,居住環境日趨惡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走進隆基股份
    6月11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寧夏行活動在銀川啟動。在活動首站,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十餘家中央媒體的30多名記者走進隆基股份在寧生產基地,深入了解隆基股份聚焦高質量轉型,以自身成長幫助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車輪飛轉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車輪飛轉奔小康 2020-09-19 07:10: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