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類資產價格輪動:股票,商品到債券

2020-12-22 騰訊網

· 這是第3685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2k+ ·

· 吳照銀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除了中國,全球主要經濟體幾乎都是年度負增長,但是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卻是豐收的一年,尤其是權益投資者收益頗豐。

中國大陸主要股票指數都實現正增長,創業板指漲幅超過50%,食品飲料、新能源、國防軍工等行業指數漲幅超過50%,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漲幅中位數大概在30%;

大宗商品一季度受疫情衝擊出現了暴跌,原油期貨結算價甚至出現了負值,但是隨後商品價格快速反彈,無論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都非常強勢,鐵礦石、動力煤等價格創了歷史新高,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也有很大漲幅;

債券一季度暴漲以後就開啟了漫漫熊途,收益率易上難下。

2021年無論宏觀經濟還是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這也會導致各類資產價格出現新的走勢。歲末年初,需要展望2021年各類資產價格趨勢,為新一年的投資布好局。

2021年A股走勢:前高后低

2021年一季度經濟強勁增速,而通貨膨脹率又是多年的低位,這種宏觀基本面非常有利於股市的運行。

因此,一季度股市會延續2020年二季度以後的上升勢頭,仍有良好的投資機會,無論是周期股,還是消費、成長股都有不錯的表現。

但是從資金端考慮,這輪行情以公募基金驅動特徵非常明顯,而這種投資邏輯在一輪行情沒有終結前都很難改變,或者說,在行情尚未出現拐點前,基金經理不大可能拋售自己的重倉股。

因此2021年一季度市場風格大概率仍會維持2020年的科技+消費的配置策略,而低估值的藍籌股的超額收益可能並不明顯。

2021年二季度經濟走勢面臨較大的拐點,一季度經濟增速見頂後快速下降,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也會見頂回落,同時通貨膨脹會繼續上升,這又會壓制上市公司的估值。

更關鍵的是,在經濟增速10%以上且有通貨膨脹預期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將會收得更緊。從外圍市場來看,美股二季度也會面臨下行壓力,拜登的財政擴張政策促使利率上升,而利率向上帶動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進而全球風險偏好將比2020年顯著回落。這些都構成股市運行的負面因素,股指也將會由升轉降。

二季度以後的股指降幅取決於一季度上升的幅度,如果上升幅度不大則降幅也不會太大。但是由於中小創為代表的科技股以及一些消費股經過了兩年的累積上升,其估值已經很高,趨勢反轉一旦形成,其下跌的幅度也會較大。

相對而言,在整體行情較弱的背景下,低估值藍籌股有很好的防禦性,甚至分紅收益率較高、業績仍有成長的公司即使在大盤走弱的情況下仍能緩慢上漲。

雖然從經濟基本面拐點判斷2021年股市的拐點大致在二季度,全年走勢與2020年呈現鏡面對稱。但具體的拐點要結合資金端來判斷,特別是要觀察公募基金的申贖情況,一旦發現公募基金的新發規模大幅下降,而基民的贖回額度快速上升,那麼股市的拐點將會很快出現。當然如果公募基金的申購持續不斷地增加,那麼即使經濟出現拐點,股市的下跌也不會太明顯甚至沒有下跌。

商品正迎來牛市,但要謹防2021年下半年的下跌

商品上漲的邏輯是非常確定的,並且農產品和礦產品都還會有明顯的漲幅。

首先,每一輪全球性的貨幣寬鬆之後都會帶來一輪商品價格上漲,無論是教科書邏輯還是經驗數據都有這樣的結論。

2008年次貸危機後全球貨幣放水,導致了隨後的商品牛市;2014-2015年中國貨幣寬鬆,導致了2016-2017年的黑色產品的牛市。這一輪也是因為全球貨幣寬鬆,寬鬆的貨幣自然會流入到商品上去,帶來商品價格的整體上漲。

其次,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導致農礦產品供給下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已經持續了三個季度仍未出現明顯好轉,這對農礦產品的生產、運輸都會造成較大衝擊,而供給的下降必然帶來價格的上升,尤其是農產品的需求是剛性的,其價格上漲的幅度會更大。

第三,全球經濟復甦會從需求端推動商品價格上漲。隨著疫苗預期向好以及新冠死亡率的下降,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尤其是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展望的樂觀,原材料補庫存明顯上升,這都帶來了商品的需求快速增長,進而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

這種基本面驅動的價格上漲正好與投資時鐘顯示的按照風險偏好上升邏輯帶來的商品牛市一致,當股市上行到一定位置就會輪動到商品上漲。如果前文判斷二季度股市可能出現拐點,則商品市場的拐點要相應延後,可能會在三季度。

具體出現拐點的時間要依據全球貨幣政策變化來判斷,當2021年上半年經濟上行速度過快,通脹上行幅度過大,必然會帶來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快速收縮,從而導致商品價格下半年出現下跌。

2021年年中布局債券

儘管現在的債券收益率已經處於較高水平,但是2021年上半年的經濟基本面仍然不利於債券市場。經濟強勁增長、通脹上行、貨幣政策收緊都不利於債券收益率下行,並且有可能會推動債券收益率進一步走高。

這種宏觀背景下,債券投資策略仍要保持較低的槓桿,將債券組合的久期控制在較低水平。

但是如果是貨幣類產品,則從二季度開始,由於其配置的利率債的收益率水平很高,貨幣產品的收益水平也將處於很高的水平,從而會吸引更多的資金追捧。大概在二季度和三季度,貨幣類產品將受到市場的追捧。

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量資金配置貨幣類產品也表明在這階段股票、商品等資產的風險較大,只有貨幣類金融產品非常安全。

三季度以後,經濟增速明顯下行,連續幾個季度的貨幣政策收縮也會降低通脹預期,海外補庫存階段也已經結束,債券投資的春天就會來臨,拉長久期、放大槓桿比例是較好的投資策略。

從全年來看,先後經歷股票、商品、貨幣、債券四類資產輪動,猶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強勢

作為觀察中國外需以及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指標,人民幣匯率越來越受到關注。

2020年人民幣匯率先跌後漲,全年累計升幅達6%,從年內兌美元最高點7.17算起到年底升值達9%。展望2021年,人民幣仍然會保持升值趨勢,主要有如下幾個邏輯支撐。

一、美元貶值推動人民幣升值。由於美國財政赤字的大幅上升導致美元持續性貶值,這必然會帶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比如2020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值6%,而美元指數下跌約5.9%,可以說人民幣兌美元升幅主要由美元下跌貢獻的。美元基本面仍在趨弱,人民幣兌美元會繼續升值。

二、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是人民幣強勢的內因。儘管國際貿易爭端不斷,但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中國的出口增速始終快於全球貿易增速,中國的貿易順差呈現擴大趨勢。2020年月度順差持續上升,11月份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達754億美元。大量的外匯流入構成了人民幣強勢的內在基礎。

三、中美利差維持在高位也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邏輯。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參照基準,中美之間的利差過去長期維持在大約80~150BP的範圍,但是目前中美利差超過200BP,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利差仍會維持在歷史高位,因而從利率平價角度看人民幣兌美元也有升值趨勢。

當然,人民幣升值過度顯然不利於中國出口貿易,進而影響到中國的經濟增長。那麼當人民幣在一段時間內升值到一定份上就會面臨諸多壓力,一般而言,一年內升值5%左右出口企業雖有壓力但還是能通過各種方式化解。

因此,2021年人民幣升值趨勢還會繼續,但不會升值太多。

作者:中航信託策略總監。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開白名單:duanyu_H

相關焦點

  • 2020年四季度宏觀形勢與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歸來 股票商品佔優
    受流動性邊際收緊、市場對盈利持續性存疑影響,三季度國內主要大類資產價格漸次走弱,9月份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進一步出現同跌。如國內債券、股票、黃金、商品價格分別於5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8月末相繼見頂回落, 9月份上證綜指和南華綜合指數跌幅均超5%,黃金跌幅達到3.6%。
  • 一圖看清2020年全球大類資產表現
    來源:Wind資訊2020年即將結束,今年以來各類資產類別的表現孰優孰劣?Wind對2020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商品、債券和匯市等大類資產做了一個盤點(不包含比特幣等另類資產)。數據顯示,2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商品及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反彈,其中白銀期貨年化收益率超過30%,領漲各大類資產。(圖片來自海洛)// 2020年全球大類資產表現 //全球股市方面,2020年全球主要市場先抑後揚。
  • 後疫情時代如何配置資產?中信:商品>股票>債券_騰訊新聞
    核心觀點 下半年決定大類資產表現的或為三大因素: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流動性外溢尋找出口和中美摩擦。根據債務-通脹雙周期模型,下半年經濟周期或將逐步從復甦階段轉為繁榮階段,預計大類資產表現排序:商品>股票>債券。
  •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市場可能出現調整分化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展望來源 上海證券報 近日,《交銀中國財富景氣指數報告》第62期發布會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唐建偉、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德裕世家家族辦公室執行總經理菊雷、戊戌資產創始人陳戰偉等專家圍繞「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這一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圓桌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助理李志琴主持。
  • 招商宏觀2021年大類資產配置展望:周期品與周期股票即將王者歸來
    根據我們的觀察,全球加槓桿的動力可能正在國際間轉移,2020年我國宏觀負債率有明顯上升,但3季度起美國房價的大幅上升顯示美國居民部門也開始加槓桿。如果2020年下半年A股周期板塊以及商品價格的逐步走強是國內加槓桿的市場反映,那麼2021年美國宏觀負債率的提升也應該反映在股票和商品資產的表現上。
  • 大宗商品價格上行 專家:順周期類資產值得關注
    針對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上漲,專家認為,2021年是全球經濟發展關鍵年,大宗商品供求格局可能趨緊,通脹上行風險值得討論,但大宗商品漲價幅度預計可控。同時,在大宗商品價格上行情況下,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並配置順周期資產,包括海運、造船以及大宗商品的礦山、能源等資產。
  • 東方紅資產管理侯振新:多元視角下的大類資產配置與債券投資
    歷史上看,東方紅資產管理的固收產品的尾部風險一直很小。侯振新管理的「固收+」產品線涵蓋範圍較廣,包括不同股債配比的產品,這意味著他需要同時管理債券和股票倉位,既要有自上而下的宏觀研究、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又要研究利率債、信用債、可轉債,還要對股票做基本面研究。
  • 宏觀策略:大類資產2020年表現回顧及未來展望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餘華莘大類資產配置方面,繼續看好風險資產,尤其是全球復甦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因此,大類資產的排序為商品>股票>債券>貨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的看法是:如果2020年是「危」,那麼2021年就是「機」。全球股市方面,2020年全球主要市場先抑後揚。
  • 管濤:明年權益類資產機會大一些 大宗商品排第二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閆利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於2020年12月20日在深圳舉辦。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對明年的權益市場、大宗商品、債券市場等做了預判。 他表示,在疫情能夠得到基本控制的前提下、基準的情況下,權益類資產機會大一點,隨著疫情控制之後全球經濟同步復甦,很多周期性股票有機會。當然,中國還有通過自主創新、擴大內需一些消費類的、科技類的這些核心資產仍然會有所表現。
  •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2020年股票資產的配置價值相對其他大類資產而言...
    展望2020年,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臨複雜的世界格局和內部環境,投資者應該如何調整大類資產配置策略? 對於這一問題,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 2021年投資「穩」字當頭,大類資產配置的關鍵點你get了嗎?
    2021 年將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開端,全年預計以「宏觀槓桿率維持穩定」為綜合定量目標。專家們預計2021 年 GDP 同比增長 9%左右,呈先高后低的形態,而CPI有望在 2021 年一季度衝高回落,但是抵禦通脹將成為常態。不少家庭對此還是缺少辦法的。
  • 中信證券:建議2020年資產配置遵循先債後股、先結構後總量的思路
    中信證券指出,展望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有望觸底企穩,債務周期繼續處於平臺期,CPI和PPI由背離重新走向收斂;而國際方面美國大選和中美關係走向則會構成關鍵的擾動項,這些因素都會深刻影響未來一年大類資產價格走勢。
  • 中金陳健恆2021年資產全展望:疫情、通脹如何變動?債券、商品有...
    會議上,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陳健恆分享《全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及大類資產走勢》,以下為核心觀點及紀要內容。核心觀點11月份公布了疫苗測試結果之後,全球的風險資產相應跟漲,但疫苗到真正大規模應用可能至少要等到明年二季度之後,所以至少當下這個冬季,我們覺得可能指望疫苗還是不太現實。
  • 大類資產輪動契機隱現 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
    分析人士指出,前期股債性價比悄然變化,為資金再配置積累動力;1月融資增速企穩回升,隱含的經濟探底信號,可能充當資產輪動的契機。如今A股寒意漸退,債牛前景未卜,年初以來股債這兩頭「牛」或將一決高下。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早在2018年第三季度,就有一些市場人士開始討論股債相對性價比的問題。
  • 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3日電 題:《肖立晟等:股票資產配置,2021年類似2017年》作者 肖立晟(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 尤眾元(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根據我們在《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模型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下文簡稱《周期模型》)一文中建立的經濟周期模型,最新的一輪經濟周期於2016年5月進入復甦期。
  • 8大機構展望大類資產配置
    股票方面 中信明明研報分析,維持「大類資產配置更加偏向股票,適當降低債券和商品配置」的觀點不變 報告分析,當前,國內國外股票、債券、貴金屬、原油等主要大類資產進入相對平衡時期,而海外疫情升級、全球經濟復甦節奏和美國資本市場波動、中美摩擦等各種擾動因素並未消除。在此情景下,未來幾個月,戰術上的靈活機變或更有可為。
  • 全球再循環的資產價格含義
    根據這一協定,中國需要在2020和2021兩年累計增加對美進口2000億美元(相比2017年的進口量)。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幾乎沒怎麼增長,因而將進口增加的壓力推後到了2021年。2020年前11月,中國每月平均從美國進口108億美元的商品。而為了達成增加2000億美元進口的目標,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中國每月平均需要從美國進口272億美元的商品。
  •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預測:2021年金融市場十大趨勢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據奧地利《趨勢》雜誌網站12月10日報導,從通貨膨脹到美元走勢、重點國家、贏家換人、股票估值再到投資風格,管理著全球2.2萬億美元(約合14.4萬億元人民幣)資產的美國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從各方面對2021年進行了預測。
  • 將優先配置股票資產!明年險企權益類投資預計增加3000億元
    優先配置股票資產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擴大險資投資範圍和比例均出臺了相關文件,明年險資投資將會是從政策落地「嘗試期」到「明朗期」。對於明年險資投資的重點和機會,光大永明資產相關人士認為,明年一季度之前,很難看到利率水平的顯著變化。展望明年一季度,險資在大類資產選擇上的排序是:股票、商品、債券。
  • 經濟周期及對應資產的表現
    前兩天有小夥伴問我經濟周期和資產表現,今天就寫個文章稍微講一下。在經濟理論研究中常見的有四個周期理論,從短到長依次為:基欽庫存周期(3~5年)、朱格拉投資周期(7~11年)、庫茲涅茨建築周期(15~25年)和康波周期。前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就是以研究康波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