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七講,蒙卦四:精誠所至求真理,三顧茅廬問天下,孺子可教

2020-12-23 活著就要遠行

前面用了六個篇幅,講了乾卦天,坤卦地,屯卦雲雷,本篇第七篇,講《周易》第四卦,蒙卦山水,蒙卦全文85字。

只看蒙字,忽略全文,蒙有未開化、無知、萬物懵懂之意。

結合上一篇屯卦萬物出生,蒙卦應該是萬物出生後,還處於一種懵懂無知的狀態,就像是小孩子剛剛出生,看什麼都好奇,又什麼都不懂的本真。

艮為山,坎為水,山水為蒙。

乾坤:乃天地之開混沌;屯:萬物出生,屯雷雲雨;蒙:山水蒙蒙的自然景象。

一個完全處於本真、無知、未開化、懵懂這些最原始的意識形態,迷迷糊糊,蒙蒙颯颯的來到了世界。

不恥下問,彬彬有禮

開篇: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大意是:蒙,諸事亨通。不是我要去教化啟發兒童的蒙昧,而是不知不懂的兒童要向我求得學問。第一次告訴你了,如果再三沒有禮貌的亂問,就不會再告訴他了。利于堅守貞德。

本篇的理解:處於蒙蔽、蒙昧、不知的兒童或成人啊,你要主動去求知、學習,而不是等著別人來主動去教導你、告訴你。不恥下問,簡單的事問一次就行了,不要在同樣的問題上,反覆沒有禮貌的褻瀆;你褻瀆了知識或者學問,知識、學問便會離你而去。

其實簡單的理解,人生在世,不管你是未開化的小兒還是已經長大成人,不論你是求學、求知、問道、還是求得事業或姻緣等等,都要本著謙虛的態度,彬彬有禮,切不可擺出一副傲嬌的樣子,求當真誠,更不要不懂裝懂。教化的師長、長者、學者、大人,對於那些沒有教養的人,也要堅守貞德,不予理會。

老話講:孺子可教也,孺子不可教也。

劉備三顧茅廬,程門立雪,孫悟空求得七十二般變化。其實這些典型的歷史和神話故事,都是告誡世人,不管帝王求賢、學生求知、俗家問道,都需要保持誠心、誠意,做到彬彬有禮,尊重有佳。

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處於蒙蔽的人,小孩也好,成人也罷,一國、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團隊。在工作、生活、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難免會遇到「蒙」的狀態。

處於「蒙」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場景,一個人都可以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

牛頓因為一個蘋果,從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富蘭克林用拴在風箏上的鑰匙發明了避雷針。

人在遇到失敗和困難的時候,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又常常會走入死胡同。這便是「蒙卦」的本來面貌,前途和未來就如同山之險惡,水之不見底。

但是不去試試,怎麼知道行不行;不登高山,就不知山之高;不涉水,就不知水之深淺;不去求知,又怎麼能得到真知呢?

勝不驕,敗不餒,不試怎麼知道行不行?

1306年冬天蘇格蘭國王羅伯特.普魯士六次兵敗英格蘭,流落到一個小島上,在一個小木屋裡,飢餓和失望交織。當他要選擇放棄的時候,看到一隻蜘蛛一次次的織網,一次次被大風吹毀,但是又一次次重新開始,在第七次的時候終於織成了網。國王受到蜘蛛織網的鼓舞,帶領弱小的蘇格蘭,雖然後來也歷經多次失敗,但 終於趕走了英格蘭的入侵。這一篇是小學課本上的一篇「勝不驕,敗不餒」。

每一個成功背後都有太多失敗的積累,但更多的人未等到,就放棄了。

蒙頓自醒,難能可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戒菸難、控煙難,就像一種慣性思維傳遞著太多的不可能。

我常常在不同的場合倡導戒菸,更是把控煙的舉措,應用於團隊管理中,作為提升團隊戰鬥力和塑造團隊作風的手段之一,加以延展。而疏導則是控煙的基本措施,一次教化,二次處理,絕不姑息。

在我的記憶力父親是戒菸成功的典型,已經記不起,父親是因為哪一件小事,把煙戒了;還有一位是之前的客戶、也是並肩的友人,他是因為堅持反覆閱讀一本書,在40歲初頭戒了煙。

其實吸菸的習慣,大可不必戒掉每個人都要戒掉;有人說,過了四十五六歲戒菸,反而有時候不利於身體健康。畢竟菸草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經濟價值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吸菸場合的選擇,也顯示了個人的自律性。這一點,在以往接觸的比較成功的人、涵養較好的人群,多是這樣自律的代表。

戒菸也好,注重場合也好,那都是高度的自律和克制。一個男人在生活中的自律性強不強,就看他平時飲酒、吸菸、打牌的諸多習慣;一支團隊的作風和戰鬥力強不強,也要看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生活和工作中,酒自不是隨處都可以拿起來喝的,但是吸菸卻是隨時隨地伸手即來。

不管是通過疏導管控手段,達到控制,還是通過自我約束控制。對於處在蒙頓中,而覺醒,已是難能可貴的高格了。

畢竟,之於菸民而言,主動戒菸也好,在特定的場合自我克制也好,對於長期吸菸的人而言,都是非常艱難的過程。

這種艱難就像蒙的初始形態一樣,工作、生活、學習種種,都會遇到這種蒙的過程。堅持下來,往往是最困難的,但是不堅持,就無從談起。

正如《為學》中彭端淑講: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已;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從一根煙開始,以一根煙結束。世事只需一袋煙功夫,但凡相信精誠所至,便會金石為開。

下一篇,講蒙卦中,初六、九二等爻辭。

《易經》第六講:屯卦三,你方唱罷我登場,原來是空歡一場

易經:第五講,屯卦,門當戶對,求之不得,錢錢錢,到頭空歡一場

易經:第四講屯卦,事有十分,七分想,三分做,固本強基你別飄

殺趙昌,吹號角,治官第一,雍正的四兩撥千斤(人事應該這樣管)

母愛的高度只有一道門檻,可是我們很多人都無法跨過

相關焦點

  • 再講三顧茅廬裡面的故事,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再講三顧茅廬其中的故事。課本上的三顧茅廬,美名流傳,歷史的真相真的如三國演義寫的那樣嘛,那麼,什麼是可能的真相?據史料記載,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自己曾經見過劉備。建安十二年,我們的老曹已經平定了北方。
  • 《周易》的成書時代與其內涵,「繫辭」下篇第四講|醉讀周易
    這一講結束「繫辭」,上下兩篇,共二十四個段落,分了八講,前後也講了兩個多月了。只要是解讀易經的文章,閱讀量都低得驚人。不過沒關係,本刀會堅持下去的……今天講的這三個段落,也沒什麼乾貨,只要記住一個概念就好。
  • 《周易》給我們的4條人生啟示,雖平凡但都是真理
    《四庫全書》有個《總目提要》,是這樣介紹《周易》的:「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周易》的哲學思想滲透到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它是一個大筐,把什麼往裡裝都能裝得下。
  • 三國演義:三顧茅廬諸葛亮就出山了?你看他試探了劉備多少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三顧茅廬」一直是一段流傳至今的佳話,劉備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放下身段去求得人才,這樣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動不已!
  • 成語故事天天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造句: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 劉備【三顧茅廬】背後的故事
    劉表是一個徒有虛名而缺乏實際才幹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機會襲取許都,又不能收用荊州土著及僑居的許多人才。所以當劉備來到荊州後,「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劉備本人深切認識到自己所以屢遭挫敗,主要是由於沒有優秀的參謀人員,所以對訪求人才,十分注意。當時襄陽有一個名士司馬徽,擅長識別人才,人稱「水鏡」。備找他訪問天下大計。司馬徽自稱「儒生俗士,不識時務」。
  • 《周易·繫辭傳》釋義
    【譯文】《易經》所講的道與天地的道相等,所以能夠普遍包括天地的道。仰而觀察天文,俯而考察地理,所以知曉地下幽隱、天上光明的緣故。考察萬物的開始故知它的所以生,返求萬物所以終結,故知它的所以死。靈氣成為靈物,是神,遊魂成為人的變化,是鬼,聖人所以知曉鬼神的情況。因為聖人與天地相似,所以不違背天地的道。智慧遍及萬物,而道能使天下得濟,所以不會過頭。
  •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 三顧茅廬中的博弈學
    首先第1個問題 : 諸葛亮是因劉備三顧茅廬感 召而出山,還是早有此意!其二 ————東漢末年,天下動亂,文人士大夫皆關心國事,諸葛亮與荊州士紳文士等名流多有往來,從而可以了解天下時事的最新動態,為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出仕做準備。
  • 周易預測網站排名(周易網址大全)
    學生菜鳥甲讀過《周易預測網站排名》後,進行提問。學生菜鳥甲問,畢丙寅老師答。問:老師常自稱搬磚工,您的職業真是一名搬磚工嗎?答:是,我搬智慧之磚,造周易文化之樓。問:本文不收錄專門宣傳個人的網站,為啥?
  • 關於《周易》孔子選擇繼續絮叨,「繫辭」下篇第一講 - 醉讀周易
    對於「周易」孔老夫子可能建了一個誇誇群,不遺餘力的吹彩虹屁。翻來覆去的講如何如之何,怎樣的好,也不如「周易」來得好。孔老夫子不遺餘力、費勁巴拉的在竹簡上記錄下自己研究易學的心得,這樣大規模的文字產出,在其他著作上是不多見的。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02《易經》與《易傳》的區別與聯繫現在我們講《易經》,一般都是講《周易》。一個《易經》,一個《易傳》,合起來,統稱《周易》。《周易》為什麼既有「經」又有「傳」?這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經」什麼是「傳」。「經」就是永恆真理。劉勰的《文心雕龍》稱之為「恆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意思就是「一個字都動不得的偉大教導」。
  • 孺子可教也│219
    博浪沙刺秦之後,秦始皇大索天下,但是並沒有抓到主謀張良。張良逃離後,隱居在下邳城中。一天,張良在下邳城外的圯(yí)水橋上散步,遇見了一個老頭。那個老頭走到張良身邊的時候,故意的一抬腳,將一隻腳上的鞋子甩到了橋下,然後直眉瞪眼的看著張良:「小傢夥,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
  • 「孺子可教」的出處
    「孺子可教」這個成語,出自秦漢之際的「三傑」之一的張良。另外兩個人是蕭何、韓信。至於張良到底有多牛,我們可以參考後人的一句評論:三國裡司馬水鏡談到孔明時曾經說:他堪比「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另外,俗語中常說的「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說的就是這位漢留侯張良。「運籌帷幄」這個成語,同樣是在說他。據說,張良刺殺秦王未遂而潛逃。
  • 「我的扶貧故事」「三顧茅廬」打開話匣子丨惠水縣好花紅鎮三聯村...
    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中,有一戶情況比較特別,他叫楊興明,是特困供養戶,由此我們之間就有了「三顧茅廬」的扶貧經歷。2018年初次去走訪楊興明時,站在他不到30平方、透風漏雨的老舊房前,我出乎意料地吃了閉門羹。任我怎麼敲門,喊破嗓子,房裡的楊興明無動於衷。
  • 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殊不知曹操此前已有三顧之舉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故事是三國歷史的一個經典篇章,諸葛亮在草廬為劉備定下了三分天下而後一統的戰略,並切切實實的幫助劉備得到了三分天下。三顧茅廬的故事也成為了經典的求賢之舉。然而世人只知劉備三顧茅廬,卻不知有另一人,早在劉備之前就有了三顧之舉。此人就是三國裡的一代梟雄曹操。
  • 《周易》:八卦的真正涵義
    最早解釋《易經》的著作《易大傳》中講八卦的緣起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 《易經》的64個智慧:周文王創作《周易》,是為了復仇?
    周武王之所以能夠克殷興周,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他的父親、84歲的西伯侯姬昌被紂王關押在羑(yǒu)裡,推演出64卦,創作了《周易》時,就已經為其制定好了復仇和治國方略了。《周易》六十四卦並非隨意排列,而是深藏玄機。文王把對畢生的反思總結的智慧、感悟的使命、伐紂建周的方略、教育世子的法則、治國安民的道法都融在了卦象圖裡。所以後世贊曰:半部論語治天下,文王八卦定乾坤!
  • 國學經典——《周易》第十六講,滿招損,謙受益
    今天我們講的這一卦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卦,《周易》六十四卦中基本上每一卦都有好有壞。我們熟悉的乾卦其中有最好的預示著九五之尊之象的九五爻,但再往上走,乾卦的第六爻上九爻便是「亢龍有悔」了,盛極了,過頭了,便開始衰敗了,也開始後悔當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