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3年級之後,很多問題開始凸顯出來,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對學習、學校開始出現牴觸情緒。
在日常與家長接觸過程中,很多家長這樣反映:
「我家那孩子一提起要去上學,就渾身都是毛病,不是這兒不舒服,就是那兒不舒服,就是不願意去學校!」
「我家那個孩子也是,好像學校有多可怕似的。」
聽到家長這樣的話,我總是會問家長們這樣一個問題:「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你們是怎麼做的呢?」
家長們給出了這樣兩種不同的回答:
「還能怎麼辦,被孩子煩得不行,訓他、揍他,讓他老實!」
「看見孩子這個樣子,我也心疼,反正小學課也不多,一天不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讓他歇一天。」
面對這兩種不同的回答,我真是無話可說。孩子不願意去學校,家長這兩種做法對孩子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訓他,揍他,孩子就會乖乖去學校,乖乖學習了嗎?縱容他,寵著他,他就能自覺主動去學校了?
先說一說第一類家長的做法:
粗暴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小小的心靈生出這樣的想法:不上學是會挨訓、挨揍的。所以,孩子為了逃避家長的訓斥和打罵,常常會按照家長的意願去學校,但是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邁進學校的孩子,可能會好好學習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會。
再說一說第二類家長的情況:
看見孩子因為不願意上學而一臉痛苦,家長便縱容孩子,是對孩子好嗎?要我說,這就是在害孩子。一次、兩次家長為他開了綠燈,就會讓已經具備一定獨立思考的孩子生出這樣的想法:只要我哭、裝可憐,爸爸(媽媽)就會向我妥協,我就不用去上學了。抓住了家長的這個心理,孩子常常就會故伎重施,這個時候家長怎麼辦?還繼續縱容孩子嗎?那你的孩子就不是落下一天兩天課這麼簡單的事了。
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可謂是深有體會:
朋友家的孩子曉茵上3年級後,只要一聽到別人說起學校,就好像被人觸到傷疤似的,萬分不自在。後來情形愈演愈烈,她竟然一聽到朋友說讓她去上學,就會頭疼腦熱,渾身不舒服。
朋友當時也沒有多想,見孩子難受成這個樣子,心想就讓孩子歇一天吧!結果到了第二天,到了該上學的時候,孩子又開始在床上打滾,說肚子疼。朋友看孩子是真的難受,又不忍心了……就這樣孩子一拖拖了一周,就是不去學校。到最後,朋友急了,狠了一下心,將孩子送到學校,結果這孩子因為落下一周課,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更是對學習畏懼不已……
看看,家長對孩子的縱容,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後果。明白了這些,作為3年級孩子的家長就要注意,當你的孩子身上出現這些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査找原因,從源頭上幫助孩子改變現狀。
我曾教過這樣一個男孩:曉飛人很聰明,成績也非常不錯,但就是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我找到他,打算和他談一談。
「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呢?」我問。
「有什麼好學的,學習那麼沒勁!」曉飛無精打採地回答。
聽到這些話,家長們可能已經想到了什麼。不錯,說這些話的孩子,學習能力往往都很強。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他們常常能夠很快地掌握老師講過的內容,很快地完成作業和解出習題,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優秀。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習對這些孩子失去了挑戰性。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之下,這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就會滋生一種對學習的輕視心理,不屑或不願去學。
也正是從這一點上說,家長發現孩子是因為學習能力強,覺得學習沒勁而不愛學習、不喜歡去學校的時候,就要注意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改變這種學習態度。
具體來說如何做呢?
在糾正學生曉飛的學習態度時,我是這樣做的:
清楚了曉飛之所以不喜歡學習,是因為學習的難度對於他來說失去了挑戰,我決定從調動孩子的學習情緒入手,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每當課下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對曉飛總是格外「關照」,比如,一道題別人用一種解法解出來,我就要求他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解法解出來,如果沒有兩種解法,才能只用一種。
曉飛對我的這個方法果然很感興趣,每次寫作業的時候,都會列出好幾種解法。因為每一道題都需要他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索,曉飛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半個學期之後,他不僅思維開闊了很多,也不再說學習沒勁了。
小編總結:
作為3年級孩子的家長,如果小孩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但是卻不愛學習,不喜歡去學校,不妨也試試讓孩子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將孩子的能力充分挖掘出來。讓他在不斷思索的過程中,重新調動起學習的興趣,調整學習的情緒,那麼他也就能慢慢端正對學習和學校的態度了。
註: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