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民眾偉大,政府混蛋

2021-02-18 U臺說

新北投七星公園自柯文哲上任臺北市長至今從未停工過。 圖/臺北市公園處提供

 

臺灣民眾如何偉大?先看兩例。

 

第一,此次防疫,至目前十分成功,時中部長領導有方固是因素之一,但全民齊心配合,返臺有疫狀者,大多先自我防護,一入境就主動申報,是臺灣防疫成為世界典範的重要原因。

 

第二,疫情嚴重,全民經濟受困,但吃人一鬥,還人半口,呂若瑟神父為故鄉義大利募款,才二、三天,就超過原訂目標一千一百萬,達二千萬,呂神父一再呼籲勿再捐款,最終仍達一點六億,捐助者三萬人以上,可見臺灣民眾多麼偉大。

 

政府如何混蛋?先說個小咖的。

 

柯P一當上市長,就設立廉政委員會,臺灣本來就有一套防治貪腐的制度(只是績效太差),廉政委員又無調查權,更無約詢權,根本是作秀。本人在臺大醫學院或醫院,至少是他前輩不說,就算基於一般禮貌,也應該找個人打個電話招呼一聲。但柯市府問都沒問,直接發文「任命」本人為委員,「賜」我一個官位。

 

本人又不是沒當過公務員,馬上去電市府政風處拒絕。該委員會至今未辦過任何像樣的案子,狀似無疾而終,然維基百科仍顯示本人為廉政委員,所以現在就以「未就任」廉政委員名義,指控柯市長浪費民脂民膏,他領導的是混蛋政府。

 

先從小的說起。臺北市不知有多少公裡的路旁排水溝,溝蓋絕大多數平整,不論行人或停車均無任何不便,但每隔一段時間,市政府就將其挖走,改成連續性的水泥蓋,今天這裡一段,明天那裡一段,製造大量廢棄物。最經典的是將喜來登飯店門前到監察院旁人行道及水溝蓋全部鑿除。原來人行道十分平整,從未有不便之處,根本是沒工程找工程。

 

最混蛋的是,新北投捷運站旁的七星公園,自柯P上任至今從未停工過,先將美麗草坪及良土挖掉,換上夾雜建築廢物的爛土,鋪上東缺一塊西缺一塊的草坪,再將原先良好的步道全部挖掉,重鋪。鋪完後又挖掉一塊改種草坪,草坪再挖掉鋪石板,目前又新豎了看板,預計花六千六百萬。市政府只在七星公園,亂花的錢就以億計。

 

本人曾向兩位議員提及此事,一點用也沒有。我每天騎UBike經過北投大業路五一七巷,七點前就有一群腰都打不直的老人家,等回收場開門交廢紙(每公斤一元)、寶特瓶(每公斤四元)。收入多時百來元,少時幾十元。看到市政府如此亂花錢,你說要不要開幹?恭請柯P去撿拾一公斤寶特瓶試試看,不要老是騎車去做爛秀。

 

上面說的是小咖,大咖呢?為了紓困每人發一萬元,但臺灣每個人早就交了二萬去蓋「核四紀念碑」,花了八十億去建故宮南院蚊子館。

 

臺灣蚊子館花費之多是以兆計,政府混不混蛋?每年還要編預算去活化蚊子館,更是混蛋加三級!

 

蘇貞昌用棍子指著看板,說如何如何紓困,那副嘴臉好像在施捨全民,但哪一塊錢不是百姓現在及未來交的納稅錢?政治人物每次說政府出錢興建什麼,嘉惠民眾什麼,其實不都是全民的錢?政府的責任就是把老百姓的錢用在刀口上,讓社會達到最多的幸福,結果呢?要繳稅了,各位官老爺可知,至少有千萬人,一面繳稅,一面在咒罵。政府少點混蛋,就是全民的幸福。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

 

相關焦點

  • 觀察│政府失靈 官員失職 民眾失望
    面對民眾質疑或立委質詢時,蘇內閣最近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有政府,會做事」,但對照蔡政府官員的政策措施和言行舉止,卻令民眾感覺政府不知做「對」的事
  • 觀察│政府薪資統計不應誤導民眾
    主計總處公布的數據更受質疑的地方,就是民眾看到平均數根本無感,因為平均數會受極端數值影響,少數薪資特高的勞工就足以把平均數拉高;平均數不但不代表「一半」,反而是反映「少數」勞工的薪資水準。主計長朱澤民曾以「左手放在冰箱,右手放在烤箱,得到的平均數叫做很舒服」,揶揄「平均數會嚴重誤導民眾」的問題;但主計總處不能再每次都講平均數就當了事,更應當附註說明薪資「低於平均」的勞工比率為何,才能貼近民意。 其次,名目薪資沒多大意義,民眾在乎的是扣掉物價上漲後的實質薪資,真相則是今年前八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4萬773元,只比2002年多3元。
  • ​話題│笨蛋,問題不在錢
    記者簡慧珍/攝影 政府發放疫情紓困金,結果又一次「德政變成民怨」—從一例一休以來,這已經是常態。有名嘴評論,「這些人要搞清楚,政府不是一定要給你們錢捏!」他真是沒搞清楚,問題不在錢。 當年九二一大地震,李登輝搭直升機抵達南投勘災,大小官員都到現場迎接,他步下直升機,對操場上的災區民眾說:「不要怕,我們很有錢。」
  • ​話題│佛系防疫下的生命價值
    多年前,捷克政府規畫提高菸捐以降低國人抽菸的比率,現在被認為理所當然也具有成效的策略,當年曾經出現一段爭議。某菸商幫捷克政府算好帳,發現提高菸捐會減少整體菸品消費,政府雖收到菸捐但其他關稅與營業稅會減收,而捷克國民因為戒菸,在未來將因為延長的生命增加健保支出以及長照支出,對於捷克政府的損益而言,最佳的宏觀策略應該是讓民眾抽菸。
  • 話題│上帝又帶走一個巨星
    外號「上帝之手」的阿根廷足球傳奇馬拉度納因心臟病發過世,享壽60歲,20世紀足壇最偉大球星之一殞落。
  • 今日評論│朱立倫如何觸動民眾的心弦?
    以馬英九為例,競選時曾提出「六三三」、「馬上好」、「打造黃金十年」的口號,儘管有些承諾跳票,至少當時給了民眾一個似可觸及的想望。反觀洪秀柱陣營,選戰主軸「臺灣挺柱、真好」看似正面,但主帥在專注理念宣揚之際,似乎失卻了選戰以「求勝為先」的目標;在情勢生變時,支持者的情緒性言論立刻傾巢而出,甚至連敵友都不分。
  • 話題│讀簡體書、追陸劇、玩抖音!大陸元素日益融入臺灣民眾日常生活
    中新社在臺灣,很多人已習慣逛書店買簡體書,熬夜追大陸熱門電視劇,分享抖音短視頻……近年來,越來越多大陸文化產品成為臺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文化體驗加深了兩岸同胞的相互理解,增進了彼此認同和心靈契合。 在臺北,談到書店,很多人會提到「重南書街」。
  • ​話題│振興券大可以狂勝消費券
    行政院的振興方案即將啟動,規畫民眾消費1000元,換取3000元振興券。
  • 話題​│左右手揭穿謊言 陳時中的話只有4天保鮮期
    記者胡經周/攝影 逾五萬人上凱道的秋鬥落幕,針對秋鬥的反萊豬等訴求,蔡政府說要謙卑傾聽,但隨即被衛福部打臉,針對在野黨一再要求的海外查廠,次長石崇良昨天備詢時公然否決部長陳時中說過的話,改口說海外查廠不是必要條件,正如上月另一位次長薛瑞元打臉已下臺的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稱地方食安自治條例若不檢討,明年將直接無效;民眾不禁要問,連左右手都會凸搥,陳時中有何能耐做好食安把關
  • 話題│峽江楚韻 秭歸屈原故裡文化園
    這些交流基地,讓兩岸民眾共同飽覽秀美山川文物的同時,更自然連接了雙方的文化情感和心靈契合。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包粽子,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位於湖北宜昌秭歸縣的屈原誕生地,一千多年前,當地人就修建了屈原祠祭拜;幾經遷建,始終屹立於長江之畔。2010年,長江南岸秭歸新縣城鳳凰山重建以屈原祠為「主角」的屈原故裡文化園。
  • 話題│硬塞進公廣集團的華視 為何強迫人民埋單?
    然而,一個虧損多年、收視率居無線新聞之末的電視臺,為何只因當年被塞入公廣集團,就可以公共之名強迫民眾接受? 綜觀全球,成立公共媒體,原意是希望擺脫商業與政黨左右,讓民眾享有較清新中立的媒體品質。臺灣的公視,在許多層面一定程度上達到此前提,也已獲得相當民眾信任,但華視呢? 華視早年由教育部等投資成立,會被塞入公廣集團,固然有其歷史因素。
  • ​觀察│口罩經濟學
    若考量延後開學,以及民眾調整行為減少外出、宅在家裡,而有效減少部分需求的貢獻,即可知實際上口罩是「嚴重短缺」。因為從個人角度來看,每人每七天才用兩個,等於一個口罩要用三、四天,或等於必須周休五日才夠用。
  • ​話題│職業運動,救贖還是獎賞?
    對於已經因肺炎疫情失去十幾萬條生命的美國民眾來說,職棒開幕彷彿有從灰燼重生的意味—正如舊金山大地震過後,兩支灣區球隊重拾球棒在世界大賽對決,是傷痛復原起點;或是世貿大樓恐怖攻擊過後,大都會捕手皮亞薩為紐約擊出全壘打,讓市民重燃希望。
  • 話題│買菜買衣服順便買書 臺灣書店吹混搭風
    楊宏榮說,擇定與全聯合作,是因全聯是民眾日常消費重要所在,地點又在商業、社區便利處,與金石堂設定「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書籍屬性契合。而因這類店面較小,金石堂只挑1、2萬冊書擺放,擇定近3個月新書及長銷的暢銷書,正對全聯顧客胃口,「買菜順便買書」,對企業雙方形象、績效都加分。
  • 話題│臺灣公廁 讓我們看到城市文明的樣子
    新北市政府近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清潔周」活動,隆重表彰了50家獲得「金質公廁獎」的單位和大專院校。
  • 話題│洗刷民選獨裁 別再為難基層員警查水錶
    圖/取自李貴敏臉書國民黨推動反萊豬、公投綁大選公投案第二階段連署起跑,繼新竹傳出警方在連署點設巡邏箱疑似「 查水錶」事件後,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在臺北市湖光市場附近設連署攤位,也有員警在攤位旁站崗,警方不約而同回應是「加強年前巡守」,只是,警方明知這種勤務會給民眾查水錶的感覺仍執意而為
  • 觀察​│振興三倍券的是與非
    振興三倍券上路了,儘管紛擾爭議不少,至少目前在臺灣社會成功塑造了一個生活話題與節慶氣氛,讓大半年來的抑鬱煩悶氛圍稍得紓解,較之仍深受疫情所困的諸多國家
  • 觀察│三倍券既無效率也沒效益
    在民眾千呼萬喚之下,政府終於提出「振興三倍券」施行細則,但因發放方式過於複雜,連政府自已都說還有一些技術問題要考量,必須要等到7月中旬才能發放。
  • 觀察​│強化三倍券效益 做好二件事
    從表面上看,因為民眾得先拿出1,000元來消費,政府才額外加碼2,000元,合併創造出3,000元的總消費,所以政府似乎就不必擔心所花的錢會被儲蓄起來或被拿來替代原有消費。 然而,民眾消費行為複雜多變,並不是簡單的加減算術習題而已。三倍券的發行數量,決定於民眾的購買能力與購買意願。如果民眾只需出500元換1,500元,三倍券是否會賣得更好?
  • ​話題│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當然,投資價值也與日本整體經濟、貨幣穩定度有關,投資日本這個國家招牌,且信任日本政府還款能力。 分析日本政府財政支出,一百兆的歲出中,國債還款、醫療與長照的福利支出、地方政府補助、公務員人事費用已經佔絕大多數,是一本非常難做調整的帳,任誰擔任首相都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