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正視社區團購的正反面 市場經濟應遵循公平競爭原則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正視社區團購的正反面,市場經濟應遵循公平競爭原則

在網際網路創業風潮沉寂一段時間後,社區團購似乎成為了一個新風口,幾千億資金的流入對中國零售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走到今天,基本圍繞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發展,社區團購則是繼續下沉到一個更基本的民生市場中去。而一些所謂的商業創新,其實也還是以老套路為主:資本通過補貼以低價銷售商品與服務,獲取大量用戶,培養消費習慣,形成一個具有流量優勢的新平臺,然後將其證券化,實現資本的超額收益。

瞄準生活需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之初基本上都在資本支持下,通過大規模補貼以低於成本價的方式銷售,吸引客戶。比如網約車等,部分企業採取的模式在實際上構成了對其他同行不正當競爭。還有一些企業,以低於成本價向客戶推銷長期合約,然後挪用客戶的定金去擴張,實際是隱形的「龐氏騙局」,比如一些長租公寓和共享單車平臺等。這種被稱之為「燒錢」的創新存在不正當競爭的可能。社會對於創新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試錯機會,但同時也承擔著其失敗可能導致的風險。

一旦形成了具有流量優勢的網絡入口並形成某種程度的壟斷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就會考慮放棄補貼政策,轉而依靠網絡效應提高上下遊兩頭的使用費用,比如一些外賣平臺,不斷向餐館和訂餐用戶提高收費。還有的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形成平臺優勢的企業會進軍金融信貸等業務,將流量價值最大化兌現。

最後一步是上市。有些公司上市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並推高估值以回報股東,會採取與創業之初補貼方式相反的做法,抬高服務費用,降低員工成本。比如今年某些平臺的外賣員以及快遞公司的配送費都有所下降,一些員工收入減少。還有些公司上市後投資人退出,然後業務管理不善,損害客戶和員工利益。

「社區團購」大抵上也遵循著上述網際網路創業規律,現在處於「燒錢」階段。但是,社區團購實際上是存量競爭,蔬菜水果等需求彈性小,它是與社區超市、菜場、肉鋪、水果店等競爭,目的是取代後者。在形成一定規模後,將社區各種服務納入平臺,比如洗衣、修理等,平臺公司則向商家與客戶收取中介費用。社區商業實際上是與住戶距離最近的民生服務,他們是構成一個單元社會最基本的部分,也具有社交意義,用送貨上門的方式取代這些社區商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人們之間的面對面聯繫。

以補貼方式推廣社區團購,或有不正當競爭之嫌。這些平臺資本以提高效率的名義,試圖用低價傾銷的方式將實體店對手擠出市場,以追求壟斷收益。這種競爭方式將會對個人創業帶來一定影響,可能使得更多的人只能成為平臺打工者。很多年紀較大的人可以開店鋪銷售水果蔬菜,但較難成為送貨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部分中老年人失業,而一批年輕勞動力則會從事技術積累較少的送貨工作(快遞員、外賣員),在老齡化背景下或將出現人力資源配置問題。

市場經濟以法治為基礎,並遵循公平競爭原則。下沉到社區的團購資本戰,不僅可能影響商業生態,還可能對社會、就業等造成一定挑戰。這種模式下最終形成的網絡平臺的主要功能及其效率主要體現在代客戶跑腿,對增加需求的作用有限。當然,商業需要競爭,即使是實體店鋪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但這些平臺資本與個體經營者應該遵守同樣的規則才有公平可言,如果過度強調效率而忽視公平,就容易導致市場與社會出現失衡。通過網絡平臺將生活服務證券化後,在資本回報率和估值的驅動下,人們生活成本中的網絡費用會越來越多,創造的財富較為集中地流向一些網際網路巨頭,而個體經營戶的獲益或許是有限的。同時,受到準入限制的供貨商將面臨長期的持續的「緊縮效應」,他們要向平臺讓出更多利潤,這樣的分配格局也亟待優化。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是模式創新還是惡意競爭 如何兼顧推動創新和公平競爭?
    廣州知名連鎖社區零售店勝佳總經理麥家應認為,現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的思維,沿用的仍是網際網路思維,打法是「快」,採用部分爆款、低價品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些行為不具備可持續性。  慎防落入「套路」善用紅利對壟斷行為說不  「隨著社區團購這一新模式深入到更多消費市場之後,整個電商將覆蓋到全社會、全品類的消費供給。」
  • 從巨頭跑步入場到滿地質疑 社區團購到底做錯了啥?
    然而,本周末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一夜之間令社區團購跌入冰點。社論內容直指各大入局者稱,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 上補貼、搶團長,網際網路巨頭入場社區團購,衝擊零售生態?| 重點來了
    而隨著《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社區團購,讓網際網路企業別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監管開始出手。12月15號,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密切跟蹤研究,分析社區團購的價格行為,是不是存在不正當因素。而在同一天裡,南京市場監管局也發布通知,明確禁止社區電商平臺以低於成本價傾銷,從而擠佔市場。
  • 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戕害市場競爭秩序
    12月12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最終會損害客戶利益。一段時間以來,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先後砸重金加入社區團購,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
  • 社區團購瘋狂擴張燒錢背後,又折射出什麼樣的市場經濟?
    在共享經濟、網約車、團購這些熱點之後,社區團購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現在巨頭企業們要爭的是"最後一公裡",爭的其實也是流量。因為在這之前網際網路流量該挖的已經挖得差不多了。而在社區團購瘋狂擴張燒錢的背後,又折射出什麼樣的市場經濟呢?我們很多人經歷過快的VS滴滴大戰,那段時間雙方補貼大戰陷入瘋狂狀態,背靠著阿里和騰訊兩大財主,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燒掉數十億元,堪稱慘烈。最終結果是兩家合併,到了現在,不論是網約車司機還是消費者,得到的只不過是打車方便而已。
  • 國際時評|瑞典對中國企業封殺令違背公平競爭原則
    這一做法有悖於瑞典奉行的自由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經濟原則,也違反了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長期以來,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國際通信技術合作,為瑞典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以莫須有的理由對中國企業進行無端指責,歧視性地將中國企業排除在公平市場競爭之外,不僅不利於瑞典5G網絡的高質與高效建設,而且缺乏競爭所致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以及行政命令下移動運營商被迫更換現有設備的巨額成本,都將由瑞典民眾來買單。面對媒體再三追問,瑞典的網絡安全專家們無法拿出關於中國供應商5G設備存在安全漏洞的任何證據。
  • 社論:及時規範社區團購防止損害公眾利益
    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引發了不少爭議,呼籲監管層進行規範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此背景下,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22日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
  • 實地地產許振斌:社區物業和社區團購不存在競爭關係
    關於其中的「社區智能」,陳江根指出,智慧社區服務民生已經漸漸成為主流,智慧社區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物、情、組織等各種數據資源提升社區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為居住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優質的生活服務。近年來,「社區智能」儼然成為了一個新風口,萬科、碧桂園、保利、金茂、實地等房企紛紛殺入智慧社區。什麼才是真正意義的智慧社區?
  • 社區團購,「九不得」!
    社區團購,「九不得」!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範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 社區團購對於普通消費者的意義
    社區團購這幾天處於風口浪尖上,多方唱衰,一方頂著輿論壓力也要上。究其本源,高調發布言論的主要有三方:官方媒體、部分供貨商和中間商、參與布局的巨頭們。一是官方媒體們的一致口徑,認為網際網路行業不應盯著於幾捆白菜,半斤蘿蔔的利潤。而應專注於科技創新,提升自身的科研實力,開闊新的市場經濟領域。
  • 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社區團購」
    遺憾的是,未如早年共享單車、滴滴打車令人群叫好那樣,社區團購迎來的卻是大規模質疑與批評——甚至,12月11日人民日報在《「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社論中,對於火熱的社區團購,則奉勸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無獨有偶,隨後一天在中央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更是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刀劍所指,不言而喻。
  • 社區團購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12月11日,人民日報對社區團購進行了一番評論,給大火的社區團購澆了一盆冷水。文章針對社區團購的」大火」,表示「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官媒的喊話已經代表上面定了調。
  • 社區團購「九不準」新規解讀:行業呼籲從惡性競爭回歸理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作者/楊清清編輯/李清宇12月22日,據新華視點微博傍晚消息,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當日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涉及對濫用自主定價權進行惡性價格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虛假宣傳及商業詆毀、大數據「殺熟」、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非法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方面。事實上,近日隨著社區團購持續升溫,行業也形成了諸多爭議。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作為當下興起的新風口,帶來震蕩的同時也蘊藏著機遇,對它不可一味否定,也不可一味熱捧。當下巨頭和人們都應回歸冷靜,認真思考如何迎接這一技術賜予我們的新產物,讓它更好地發揮價值,惠及萬家。 然而,隨著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呼籲,「巨頭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輿論對社區團購的討伐達到高峰,「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也甚囂塵上,雖說後來被證實消息為假,但該評論文章也起到了為社區團購賽道降溫的作用。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經過鳳凰網財經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人反對科技巨頭以低價補貼壟斷市場的方式進入社區團購,認為這種方式是與社會底層爭利,不講武德。多數人認為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應當承擔社會責任,不應先壟斷再提價,對科技巨頭的這種惡性競爭方式有所思考。面對科技巨頭進駐社區團購趨勢,大多數人希望小商小販頂住壓力,熬過這陣風。
  • 社區團購攻城略地,電商「翅膀」硬了更要懂守規
    據央視27日報導,多家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以超低價格在各大城市「攻城略地」,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但卻使本來就是小本經營的小商販、小超市的生意受到衝擊,有的已經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網際網路巨頭這種咄咄逼人的市場態勢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有的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競爭,也有的認為這種局面影響就業。
  • 社區團購,愛與恨的江湖,我該如何擁抱你?
    今年以來加速入場的網際網路巨頭,將社區團購推向了輿論的漩渦,引發了諸多爭議。對於社區團購,你怎麼看?第一,社區團購有其積極意義,不能一棍子打死;社區團購呈現出的旺盛發展勢頭,不能簡單歸結於價格補貼下的低價優勢。社區團購有效連接了供需兩端,在降低商品成本和提升流通效率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12月22日下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範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迎來了轉折點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迎來了轉折點,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近日的兩件事,足以壓制住社區團購的風頭:第一、人民日報痛批電商寡頭亂戰社區團購,即「不應只關心老百姓的幾捆大白菜」。實際上,社區團購本來是一個利民的好事,也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一個實踐。但是,發展到現在的這個局面,主要還是資本的加持,正因為資本的湧入,競爭變的異常激烈,平臺為了獲取顧客資源,所依靠的手段除了降價,就只剩下這兩個字:——補貼。
  • 社區團購攪動生鮮市場 消費者普遍反映品質參差不齊
    廣州知名連鎖社區零售店勝佳總經理麥家應認為,現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的思維,沿用的仍是網際網路思維,打法是「快」,採用部分爆款、低價品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些行為不具備可持續性。慎防落入「套路」??善用紅利 對壟斷行為說不「隨著社區團購這一新模式深入到更多消費市場之後,整個電商將覆蓋到全社會、全品類的消費供給。」